一种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1963发布日期:2022-05-11 12:4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较大的部分,一般包含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及避雷措施等,特殊工程时还有瓦面的施工。
3.然而现有的一些应急场合需要快速的将板材组装在一起,需要抛弃混凝土凝固成型来组成墙面,由于墙体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调整,随着使用空间的增加,屋面的占用空间不能扩大,不能够通过调节屋面距离扩大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一些应急场合需要快速的将板材组装在一起,需要抛弃混凝土凝固成型来组成墙面,由于墙体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调整,随着使用空间的增加,屋面的占用空间不能扩大,不能够通过调节屋面距离扩大空间。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其包括房屋组件,包括屋面墙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屋面墙体底部的固定板;以及,支撑组件,包括液压缸、设置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一端的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一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内部的第一摇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块体内部的第二摇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屋面墙体包括设置于顶部的凹槽、限位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与所述凹槽的内部卡接配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凹槽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夹块,所述夹块的外侧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配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杆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与所述限位杆的外侧转动配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卡杆,所述卡杆的外侧与所述凹槽的内部卡接配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
固定板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限位槽,以及设置于一侧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配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桩包括设置于顶部的膨胀螺丝和压缩弹条,所述膨胀螺丝的外侧与所述压缩弹条的外侧卡接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设置于底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侧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滑动配合。
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可通过启动液压缸带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第一支撑杆移动,第一支撑杆分别带动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移动,第一块体带动第一摇杆移动,第二块体带动第二摇杆移动,第一摇杆的内部与第二摇杆的外侧转动连接,进而拉伸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带动第一支撑杆向外侧移动,第一支撑杆带动屋面墙体移动,进而扩大屋面墙体之间的距离,扩大使用空间,通过设置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起到对第一支撑杆的固定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7.图1为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结构图。
18.图2为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房屋组件和支撑组件结构图。
19.图3为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的房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基于可调节式的屋面支撑结构包括房屋组件100和支撑组件200,通过将房屋组件100固定在支撑组件200的一侧,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支撑组件200,对房屋组件100进行调节,进而扩大房屋组件100的占用面积。
27.具体的,房屋组件100,包括屋面墙体101,以及设置于屋面墙体101底部的固定板102。通过将固定板102放置在地面上,将屋面墙体101安装好。
28.优选的,支撑组件200,包括液压缸201、设置于液压缸201活塞杆一端的固定块202、设置于固定块202一侧的第一支撑杆203、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03一侧的第一块体204与第二块体205,设置于第一块体204内部的第一摇杆206、设置于第二块体205内部的第二摇杆207。通过启动液压缸201,液压缸20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固定块202向前移动,固定块202带动第一支撑杆203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分别带动第一块体204和第二块体205移动,第一块体204带动第一摇杆206移动,第二块体205带动第二摇杆207移动,第一摇杆206的内部与第二摇杆207的外侧转动连接,进而拉伸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带动第一支撑杆203向前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带动屋面墙体101移动,进而扩大屋面墙体101之间的距离,扩大使用空间,通过设置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起到对第一支撑杆203的固定性。
29.在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板102放置在地面上,将屋面墙体101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03的一侧,通过启动液压缸201,液压缸20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固定块202向前移动,固定块202带动第一支撑杆203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分别带动第一块体204和第二块体205移动,第一块体204带动第一摇杆206移动,第二块体205带动第二摇杆207移动,第一摇杆206的内部与第二摇杆207的外侧转动连接,进而拉伸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带动第一支撑杆203向前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带动屋面墙体101移动,进而扩大屋面墙体101之间的距离,扩大使用空间,通过设置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起到对第一支撑杆203的固定性。
30.实施例2
31.参照图1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2.具体的,述屋面墙体101包括设置于顶部的凹槽101a、限位杆101b和第二支撑杆101c,第二支撑杆101c的两侧均与凹槽101a的内部卡接配合。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101c,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屋顶,提高稳定性的效果,通过设置凹槽101a,便于对第二支撑杆101c进行固定限位,避免第二支撑杆101c偏移的情况。
33.优选的,固定板102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限位槽102a,以及设置于一侧的固定桩102b,固定桩102b的一侧与固定板102的一侧固定配合。通过设置限位槽102a,配合第一支撑杆203的移动提高其稳定性的效果。
34.较佳的,第一支撑杆203包括设置于底部的限位块203a,限位块203a的外侧与固定板102的顶部滑动配合。通过设置限位块203a,对第一支撑杆203进行固定限位,限位块203a的外侧与限位槽102a的内壁滑动配合。
35.在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板102放置在地面上,将屋面墙体101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03的一侧,通过启动液压缸201,液压缸20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固定块202向前移动,固定块202带动第一支撑杆203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分别带动第一块体204和第二块体205移动,第一块体204带动第一摇杆206移动,第二块体205带动第二摇杆207移动,第一摇杆206的内部与第二摇杆207的外侧转动连接,进而拉伸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带动第一支撑杆203向前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带动屋面墙体101移动,进而扩大屋面墙体101之间的距离,扩大使用空间,通过设置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起到对第一支
撑杆203的固定性,当第一支撑杆203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限位块203a和限位槽102a,对第一支撑杆203进行固定限位,限位块203a的外侧与限位槽102a的内壁滑动配合,再将第二支撑杆101c安装在屋面墙体101的顶部,便于工作人员后续安装屋顶,提高稳定性的效果,通过设置凹槽101a,便于对第二支撑杆101c进行固定限位,避免第二支撑杆101c偏移的情况。
36.实施例3
37.参照图2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38.具体的,凹槽101a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夹块101a-1,夹块101a-1的外侧与凹槽101a的内壁滑动配合。通过设置夹块101a-1,便于对第二支撑杆101c进行固定,避免第二支撑杆101c水平晃动,影响屋顶稳定性的效果。
39.优选的,限位杆101b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杆101b-1,固定杆101b-1的外侧与限位杆101b的外侧转动配合。通过设置固定杆101b-1便于对夹块101a-1进行卡接固定,避免夹块101a-1与屋面墙体101分离影响第二支撑杆101c的稳定性。
40.较佳的,第二支撑杆101c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卡杆101c-1,卡杆101c-1的外侧与凹槽101a的内部卡接配合。通过设置卡杆101c-1,配合夹块101a-1,对第二支撑杆101c完成固定限位减少晃动。
41.较佳的,固定桩102b包括设置于顶部的膨胀螺丝102b-1和压缩弹条102b-2,膨胀螺丝102b-1的外侧与压缩弹条102b-2的外侧卡接配合。通过设置膨胀螺丝102b-1,便于对固定桩102b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压缩弹条102b-2便于对膨胀螺丝102b-1进行固定限位,解决了晃动使得膨胀螺丝102b-1产生松动的情况。
42.在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板102放置在地面上,拧紧膨胀螺丝102b-1,便于对固定桩102b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压缩弹条102b-2便于对膨胀螺丝102b-1进行固定限位,解决了晃动使得膨胀螺丝102b-1产生松动的情况,然后将屋面墙体101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03的一侧,通过启动液压缸201,液压缸20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固定块202向前移动,固定块202带动第一支撑杆203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分别带动第一块体204和第二块体205移动,第一块体204带动第一摇杆206移动,第二块体205带动第二摇杆207移动,第一摇杆206的内部与第二摇杆207的外侧转动连接,进而拉伸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带动第一支撑杆203向前移动,第一支撑杆203带动屋面墙体101移动,进而扩大屋面墙体101之间的距离,扩大使用空间,通过设置第一摇杆206和第二摇杆207起到对第一支撑杆203的固定性,当第一支撑杆203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限位块203a和限位槽102a,对第一支撑杆203进行固定限位,限位块203a的外侧与限位槽102a的内壁滑动配合,通过在第二支撑杆101c的两侧设置卡杆101c-1,配合夹块101a-1,对第二支撑杆101c完成固定限位减少晃动,将卡杆101c-1对准凹槽101a放入,然后将夹块101a-1插入到凹槽101a的内部,对卡杆101c-1进行固定限位,然后转动固定杆101b-1对夹块101a-1进行固定限位避免第二支撑杆101c产生晃动的情况。
43.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