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9606发布日期:2022-04-09 08: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墙板安装一般采用钉子将墙板固定在墙体上,但是钉帽无法修饰,影响美观。现在大部分采用底层用钉子固定基层,然后用胶粘法固定墙板。由于胶粘法固定,在胶水干燥时需要一定时间(12-24h),为了避免墙板受重力影响脱落或粘接不牢固、空鼓等问题,需要外力“压迫”墙板进行胶水固化前的固定,常见方法用钉子加木条从拼接缝里钉入,虽能固定,但是起木条和钉子时,往往会损坏墙板的边角,无法修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固定装置,用于便捷的将墙板支撑压紧在作业墙体上,无需钉子进行固定,不会造成对墙板的损坏,有效避免墙板受重力影响脱落或与墙体粘接不牢固、空鼓等问题,本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5.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两对立成型墙体之间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将墙板顶压在待作业面墙体上的顶压机构。
6.可选的,所述顶压机构为第一螺旋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螺旋调节机构包括顶压杆、第一调节块及固定杆,固定杆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与顶压杆滑动套接,第一调节块与固定杆螺纹连接。
7.可选的,所述固定杆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调节块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8.可选的,所述顶压杆与墙板接触的端部连接有顶压板。
9.可选的,所述顶压板与墙板接触的侧面设有橡胶板。
10.可选的,所述顶压机构为液压缸或者气压缸。
11.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立柱、连接柱,连接柱可拆卸的设于相邻两立柱之间,顶压机构水平固定在连接柱和/或立柱上。
12.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底端和/或顶端设有将立柱顶压在两对立成型墙体之间的辅助机构。
13.可选的,所述辅助机构为以下中的至少1种:
14.辅助机构为第二螺旋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螺旋调节机构包括螺杆及第二调节块,螺杆与立柱的底端和/或顶端滑动套接,第二调节块与螺杆螺纹连接;
15.辅助机构为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固定在立柱的顶端和/或底端。
16.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辅助机构;
17.辅助机构为以下中的至少1种:
18.辅助机构为脚架,脚架与立柱固定连接;
19.辅助机构为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成型墙体顶接。
2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21.1、通过将支架顶压固定在房屋的两对立成型墙体上后,使得支架形成一个固定顶压机构的支撑面,顶压机构与支架连接后,顶压机构将刚打胶的墙板横向顶压在待作业面的墙体上,使得墙板不易从待作业面墙体上脱落,墙板与墙面粘接更为牢固,不易发生空鼓现象,无需钉子对墙板进行固定,顶压机构只需与墙板接触并将其压紧在墙面,后期墙板与墙面粘接牢固后,拆除顶压机构也不会对墙板造成损坏。
22.2、本实用新型支架、辅助机构、顶压机构可以拆卸,变换长短,便于运输,使用方便。
23.3、固定槽采用上端开口大于下端,截面形成梯形面,当定位块插入固定槽后,定位块越往下插入,其与固定槽的连接牢固性更大,使得连接柱不易与立柱脱离,通过定位块与固定槽的连接也便于连接柱、立柱的安装与拆卸,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顶压板分体设计时与连接柱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26.图3为顶压板为整块设计时与连接柱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竖向顶压在房屋顶面与底面之间的结构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顶压在房屋两侧墙体之间的结构图;
29.图6为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立柱,2-第二调节块,3-支杆,4-底座,5-螺杆,6-固定槽,7-定位块,8-连接柱,9-顶压板,10-上板,11-橡胶板,12-顶压杆,13-第一调节块,14-调节杆,15-固定杆,16-墙板,17-待作业面墙体,18-顶板,19-底板,20-左墙体,21-右墙体,22-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3-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两对立成型墙体之间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将墙板16顶压在待作业面墙体17上的顶压机构。
36.本实施例中,
37.对立成型墙体可以是:房屋的顶板18与底板19,对立成型墙体也可以是:竖向的左墙体20与右墙体21,对立成型墙体也可以是:竖向的前后墙体。
38.待作业墙体17可以是:粘接有墙板16的成型墙体,墙板16为木板、大理石或者大面积墙砖等。
39.通过将支架顶压固定在房屋的两对立成型墙体上后,使得支架形成一个固定顶压机构的支撑面,顶压机构与支架连接后,顶压机构将刚打胶的墙板16横向顶压在待作业面墙体17上,使得墙板16不易从待作业面墙体17上脱落,墙板16与墙面粘接更为牢固,不易发生空鼓现象,无需钉子对墙板16进行固定,顶压机构只需与墙板16接触并将其压紧在墙面,后期墙板16与墙面粘接牢固后,拆除顶压机构不会对墙板16造成损坏。
40.实施例2
41.如图2和3所示,
42.实施例1中的顶压机构为第一螺旋调节机构。
43.第一螺旋调节机构包括顶压杆12、第一调节块13及固定杆15,固定杆15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与顶压杆12滑动套接,固定杆15与顶压杆12之间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相对滑动,第一调节块13与固定杆15螺纹连接。固定杆15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调节块13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顶压杆12与墙板16接触的端部连接有顶压板9。顶压板9与墙板16接触的侧面设有橡胶板11,橡胶板11可以对墙板16的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在顶压时顶压板9对墙板16表面造成刮花、损坏。
44.本实施例中,在对墙板16进行顶压时,手动将顶压杆12横向滑动至顶压板9与墙板16接触的位置,通过第一调节块13在固定杆15上的旋转,让第一调节块13与顶压杆12接触,第一调节块13继续旋转使得顶压杆12与固定杆15之间发生较小的横向相对移动,从而增大顶压杆12对墙板16的压力,使得顶压杆12将墙板16压紧在待作业墙体上,第一调节块13对顶压杆12限位固定作用,避免顶压杆12发生松动,保证顶压杆12对墙板16的压紧力不变。在第一调节块13为方块形或者圆形块。第一调节块13两侧还对称设有调节杆14,调节杆14方便手动对第一调节块13的进行旋转,使得转动第一调节块13时更为省力,以便调节顶压杆12对墙板16压紧的松紧程度。在对墙板16顶压过程中,可以一只手握住顶压杆12,另一只手或者借助外物对第一调节块13进行旋转,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调节块13旋转造成顶压杆12的跟随转动,这样顶压杆12不会对墙板16造成损坏。同时,顶压板9可以设置为一块或者多块,设置为一块时,多个顶压杆12同时连接在顶压板9的侧面,设置为多块时,每根顶压杆12对应一个顶压板9,可以实现对墙板16的多个位置进行顶压。
45.实施例3
46.如图2和3所示,
47.在实施例中,顶压机构还可以选为液压缸或者气压缸。
48.参见图2、图3,其图中未示意液压缸或者气压缸,可以选择液压缸或者气压缸代替实施例2中的第一螺旋调节机构为本实施例,通过将液压缸或者气压缸水平固定在支架上,
顶压板9固定在液压缸或者气压缸的输出端,液压缸或者气压缸的输出端伸长使得顶压板9将墙板16顶压在待作业面墙体17上,对墙板16起到支撑压紧的作用,墙板16不易与墙面发生脱落。
49.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中,优选的,如图4-6所示,支架包括立柱1、连接柱8,连接柱8可拆卸的设于相邻两立柱1之间,顶压机构水平固定在连接柱8和/或立柱1上。
50.实施例4
51.为了不对两对立成型墙体造成破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机构,利用辅助机构可以调节长度的特点,使得支架以顶压的方式卡设在两对立成型墙体之间,从而便于支架以无破坏的方式形成一个支撑面。立柱1底端和/或顶端设有将立柱1顶压在两对立成型墙体之间的辅助机构。本实施例的辅助机构可以理解为一种胀力模式的辅助机构。
52.辅助机构具体的为:辅助机构为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或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23。
5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包括螺杆及第二调节块,螺杆与立柱的底端和/或顶端滑动套接,第二调节块与螺杆螺纹连接。立柱1通过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竖向顶压固定在房屋顶板18、底板19之间,当顶板18与底板19没有作业空间时,也可以将立柱1横向固定顶压在房屋左墙体20与右墙体21之间,本实用新型立柱1的顶压固定方向可根据现场实际作业环境,随意改变,灵活性较高;当对支架进行竖向顶压固定时,将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水平放置于底板19上,旋转第二调节块2至与立柱1端部接触,然后继续旋转第二调节块2,使得立柱1相对底板19的高度升高,直至立柱1与房屋顶板18顶压牢固,这样支架便能为顶压机构提供稳定的支撑面。当对支架进行横向顶压固定时,将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放置于左墙体20表面上,旋转第二调节块2至与支架接触位置,然后继续旋转第二调节块2,使得立柱1相对左墙体20距离增大,直至立柱与房屋右墙体21顶压牢固,这样支架便能为顶压机构提供稳定的支撑面。螺杆5与第二调节块2采用螺纹连接也便于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拆卸和安装。第二调节块2为圆形块状,第二调节块2两侧对称设有支杆3,可以采用外物击打支杆3的方式使得第二调节块2发生旋转,进一步增大支架与房屋两对立面之间的顶压牢固性。螺杆5底端的底座4能增大螺旋调节机构与底板19的接触面积,增强支架的稳定性,防滑槽使得螺杆5与地面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移,这样顶压机构在对墙板16顶压时,支架对顶压机构的支撑更为稳定,使得顶压机构对墙板16顶压更为牢固,墙板16更不易发生脱落。
54.本实施例中,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23固定在立柱1的顶端和/或底端,剪切式液压伸缩装置23可以代替第二螺旋调节机构22使用。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23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如图6所示,使用时,将支架的立柱1固定在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23顶部,剪叉式液压伸缩装置23高度改变使得立柱1的相对高度改变,从而将立柱1顶压在房屋顶板18与底板19之间或者左墙体20与右墙体21之间,实现对顶压机构的支撑。
55.实施例5
56.为了不对墙体造成破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机构,利用辅助机构直接支撑的特点,使得支架被辅助机构固定,从而便于支架形成一个支撑面。
57.辅助机构具体的为:辅助机构为脚架或斜向支撑杆。
58.如图6所示,所述支架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为以下中的至少1种:
59.辅助机构为脚架,脚架与立柱1固定连接;
60.辅助机构为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一端与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成型墙体顶接
61.本实施例中,若采用脚架,脚架与立柱1固定连接,使得支架规定牢固即可。
62.本实施例中,若采用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一端与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成型墙体顶接,使得支架固定牢固即可。
63.实施例6
6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和5所示,立柱1设有两根或者两根以上,两立柱1相对面上设有突出的固定槽6,固定槽6沿立柱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固定槽6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连接柱8两端设有与固定槽6匹配的定位块7。
65.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立柱1采用金属管材或合金材料,立柱1下端与螺杆5滑动套接,第二调节块2旋转促使立柱1高度上升并与顶板18压紧,螺杆5下端与底板19压紧,第二调节块2对立柱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其下落,使得立柱1稳定的顶压在顶板18与底板19之间,立柱1可以两根、三根、四根,视其房间大小决定,一般立柱1间隔2.5米以内为宜,连接柱8可拆卸的设于两立柱1之间,连接柱8采用金属材质,数量为多根,可根据现场需要选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柱8,顶压机构水平固定在连接柱8上,连接柱8使得立柱1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移,加强整个支架的连接牢固性,对顶压机构有更好的支撑作用。两立柱1相对面上设有突出的固定槽6,固定槽6沿立柱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固定槽6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这样固定槽6截面呈梯形状,连接柱8两端设有能插入固定槽6的定位块7,定位块7也为梯形状。固定槽6采用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在定位块7插入后,定位块7越往下插入,其与固定槽6的连接牢固性更大,连接柱8不易与立柱1脱离,同时也便于连接柱8的安装与拆卸,方便运输。
66.在立柱1顶端设有上板10,上板10顶面设有防滑槽。在立柱1上端与顶板18接触时,上板10能增大接触面积,防滑槽使得立柱1与顶板18之间不易发生位移,在顶压机构对墙板16顶压时,立柱1对顶压机构的支撑更为稳定。
6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将两立柱1竖向放置,螺杆5插入立柱1内,通过旋转第二调节块2,改变立柱1的相对高度使得立柱1与房屋顶板18、底板19顶压牢固,然后再根据顶压杆12与墙板16之间的距离,手动将顶压杆12移动至橡胶板11与墙板16接触位置,然后旋转第一调节块13,使得顶压杆12与墙板16压紧在待作业面墙体17表面,有效避免墙板16脱落或者粘接不牢固、空鼓的问题,这样使得墙板16的粘接更为牢固。当两立柱1横向放置时,螺杆5插入立柱1内,通过旋转第二调节块2,改变立柱1与墙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立柱1与房屋左墙体20、右墙体21顶压牢固,然后再根据顶压杆12与墙板16之间的距离,手动将顶压杆12移动至橡胶板11与墙板16接触位置,然后旋转第一调节块13,使得顶压杆12与墙板16压紧在待作业面墙体17表面,有效避免墙板16脱落或者粘接不牢固、空鼓的问题,这样使得墙板16的粘接更为牢固。
6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