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
背景技术:2.钢结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结构,在使用中,它具有造价低、可随时移动等优点,因此在现有的厂房中,大多数都是采用钢结构来完成的,而钢结构在搭建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节点,节点之间需要通过节点构件来连接,所以节点构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钢结构的安全性;
3.现有的钢结构节点,大多需要现场焊接施工,过程繁琐,施工量较大, 同时质量不易保证,存在仰焊、侧焊的情况,焊缝缺陷不易勘查,焊缝也易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开裂,不利于装配式钢结构梁柱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
技术实现要素: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钢体、第二钢体、连接板、第二固定螺栓、第二装配孔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钢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钢体,所述第一钢体的前后两侧中部分别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一端分别穿过连接板和第一钢体上设置的第二装配孔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钢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加强单元。通过第一钢体、第二钢体、连接板、第二固定螺栓、第二装配孔和第二螺母之间的配合设置,从而使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形成十字形结构,通过加强单元的设置,可以对第二钢体与第一钢体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二钢体前后两侧的凹槽与装配槽的内径相等。通过第二钢体前后两侧的凹槽与装配槽的内径相等,从而方便连接板安装在装配槽与第二钢体的凹槽内。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撑板和矩形通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连接板外侧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矩形通槽。通过第一支撑板的设置,可以加强连接板的支撑强度,通过矩形通槽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板进行搬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单元还包含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增加第一支撑板上下两端与第二钢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该对第二钢体的支撑效果。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固定
螺栓、第一装配孔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一端分别穿过连接板和第二钢体上设置的第一装配孔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固定螺栓、第一装配孔和第一螺母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将连接板与第二钢体进行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单元包含销轴、螺纹杆、紧固件、连接件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钢体的左右两侧顶部以及第二钢体的顶部中心,所述固定座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之间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件。通过销轴、连接件和固定座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使连接件上的螺纹杆进行小角度转动,通过紧固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螺纹杆的端部进行螺纹连接,在转动紧固件时,使螺纹杆同时向紧固件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将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的顶部进行绷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强板和紧固螺栓,所述加强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板设置有两组,所述加强板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二钢体的底部前后两端,且加强板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钢体的左右两侧表面接触,所述加强板与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之间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螺纹连接。通过加强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从而对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连接后的角度进行固定,通过紧固螺栓的设置,方便对加强板进行安装固定。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钢体前后两侧的凹槽与装配槽的内径相等,从而方便连接板安装在装配槽与第二钢体的凹槽内,通过将第一固定螺栓分别穿过连接板和第二钢体上的第一装配孔,并与第一螺母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将第二钢体与连接板进行连接固定,使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形成十字形结构,通过工作人员使用外部扳手,转动紧固件中部的六角固定块,从而使螺纹杆同时向紧固件的内部进行移动,螺纹杆另一端的连接件通过销轴分别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上的固定座进行连接,从而将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的顶部进行绷紧,进一步加强第一钢体与第二钢体之间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第一钢体、2第二钢体、3装配槽、4连接板、5加强单元、51 销轴、52螺纹杆、53紧固件、54连接件、55固定座、6支撑单元、61第一支撑板、62矩形通槽、63第二支撑板、7第一固定螺栓、8第二固定螺栓、9第一装配孔、10第二装配孔、11第一螺母、12第二螺母、13加强板、1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1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高强度钢结构节点,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钢体1、第二钢体2、连接板4、第二固定螺栓 8、第二装配孔10和第二螺母12,第一钢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钢体 2,第一钢体1的前后两侧中部分别设置有
装配槽3,装配槽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中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固定螺栓8,第二固定螺栓8的一端分别穿过连接板4和第一钢体1上设置的第二装配孔10与第二螺母12螺纹连接,第二钢体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加强单元5。首先将连接板4分别安装在第一钢体1前后两侧的装配槽3内,然后将第二固定螺栓8分别穿过连接板4与第一钢体1上的第二装配孔10,并与第二螺母12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将连接板4与第一钢体1进行固定,连接板4的左右两端则插入第二钢体2前后两侧的凹槽内,从而使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形成十字形结构,通过加强单元5的设置,可以对第二钢体2与第一钢体1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
18.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为“工”字形结构,第二钢体2前后两侧的凹槽与装配槽3的内径相等。通过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为“工”字形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通过第二钢体2前后两侧的凹槽与装配槽3的内径相等,从而方便连接板4安装在装配槽3与第二钢体2的凹槽内。
19.还包括支撑单元6,支撑单元6包含第一支撑板61和矩形通槽62,第一支撑板61为矩形结构,第一支撑板61设置有两组,第一支撑板61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连接板4外侧表面的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61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矩形通槽62。通过矩形通槽62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连接板4进行搬运或者安装,通过第一支撑板61的设置,可以加强连接板4的支撑强度,防止连接板4受外部压力而折弯变形。
20.支撑单元6还包含第二支撑板63,第二支撑板63为等边三角形结构,第二支撑板63设置有四组,第二支撑板6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1 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二支撑板63为等边三角形结构,且第二支撑板6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1的上下两端,从而加强第一支撑板61与连接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加第一支撑板61上下两端与第二钢体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该对第二钢体2的支撑效果。
21.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7、第一装配孔9和第一螺母11,第一固定螺栓7 设置有两组,第一固定螺栓7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1的左右两端,第一固定螺栓7的一端分别穿过连接板4和第二钢体2上设置的第一装配孔9与第一螺母11螺纹连接。通过将第一固定螺栓7分别穿过连接板4和第二钢体2上的第一装配孔9,并与第一螺母11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将第二钢体 2与连接板4进行连接固定。
22.加强单元5包含销轴51、螺纹杆52、紧固件53、连接件54和固定座 55,固定座55设置有两组,固定座55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钢体1的左右两侧顶部以及第二钢体2的顶部中心,固定座55分别通过销轴51转动连接有连接件54,连接件5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螺纹杆52,螺纹杆52的另一端之间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件53。将第二钢体2固定完毕后,将紧固件53的上下两端与螺纹杆52的端部进行连接,通过工作人员使用外部扳手,转动紧固件53 中部的六角固定块,从而使螺纹杆52同时向紧固件53的内部进行移动,螺纹杆52另一端的连接件54通过销轴51分别第一钢体1和第二钢体2上的固定座55进行连接,从而将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的顶部进行绷紧。
23.还包括加强板13和紧固螺栓14,加强板13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加强板 13设置有两组,加强板1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二钢体2的底部前后两端,且加强板13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钢体1的左右两侧表面接触,加强板13与第一钢体1和第二钢体2之间分别通过紧固螺栓14螺纹连接。通过加强板13与紧固螺栓14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对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
2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加强板13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从而对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 连接后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避免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长时间连接后发生形变。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连接板4分别安装在第一钢体1前后两侧的装配槽3内,然后将第二固定螺栓8分别穿过连接板4与第一钢体1上的第二装配孔10,并与第二螺母12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将连接板4与第一钢体 1进行固定,通过第二钢体2前后两侧的凹槽与装配槽3的内径相等,从而方便连接板4安装在装配槽3与第二钢体2的凹槽内,将连接板4的左右两端插入第二钢体2前后两侧的凹槽内,使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形成十字形结构,通过将第一固定螺栓7分别穿过连接板4和第二钢体2上的第一装配孔 9,并与第一螺母11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将第二钢体2与连接板4进行连接固定,将第二钢体2固定完毕后,将紧固件53的上下两端与螺纹杆52的端部进行连接,通过工作人员使用外部扳手,转动紧固件53中部的六角固定块,从而使螺纹杆52同时向紧固件53的内部进行移动,螺纹杆52另一端的连接件 54通过销轴51分别第一钢体1和第二钢体2上的固定座55进行连接,从而将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的顶部进行绷紧,进一步加强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 2之间的结构强度,通过加强板13与紧固螺栓14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对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加强板13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从而对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连接后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避免第一钢体1与第二钢体2长时间连接后发生形变。
2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6.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7.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