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4013发布日期:2022-09-14 09:4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


背景技术:

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
3.桥梁的上部分在制造完毕后,通常需要进行后续整合部件的安装,此时已经可以安装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防护设备用于对桥体上的人员进行保护,但传统的钢结构护栏往往对人员的防护十分有限,主要的还是为了防护车辆的撞击,但有数据表明人员失足也是事故占比的重要因素,而钢结构的护栏缺乏对人员个体的防护。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包括多根耐冲击立柱,多根所述耐冲击立柱相互平行设置,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打孔的底座,多根所述耐冲击立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片防撞栏,所述耐冲击立柱后部转动连接有一对转动杆,一对所述转动杆之间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的最大倾斜角度为65度,所述转动杆上还设有支撑装置用于和耐冲击立柱进行连接。
8.优选地,所述耐冲击立柱与防撞栏之间还填充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与耐冲击立柱、防撞栏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栏为硬质橡胶材质。
9.优选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两根转动杆之间的拦网,所述拦网的中部还连接有一个被动固定机构,所述被动固定机构的两端与两根转动杆之间的内壁均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被动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拦网中部的包裹网,所述包裹网的两端均连接有多根弹性绳,所述弹性绳靠近转动杆的端部刻有多道裂纹,所述弹性绳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钩抓,所述包裹网上设有与拦网固定连接的连接绳。
11.优选地,所述包裹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钩抓,所述第二钩抓的钩状体垂直朝向拦网(8),所述第二钩抓(14)的钩状体长度不超过1.5厘米。
12.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保护套和柔性杆,所述保护套和柔性杆分别与耐冲击立柱和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杆插设于保护套中,所述保护套中设有褶皱,所述柔性杆上固定连接有阻尼片。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的防撞栏和橡胶板及耐冲击立柱的配合,以达到利用橡胶板在中间进行固定,使得在施工时的震动在传递到耐冲击立柱和防撞栏上时得到有效的减少的效果,避免了传统的钢结构铆钉在固定后容易松动脱落的弊端。
15.2、通过设置的包裹网和拦网及柔性杆、阻尼片的配合,以达到利用包裹网和拦网的主被动式拦截配合的作用,使得人员在发生跌落后能主动的对失足人员进行包裹,并固定在拦网上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失足意外人员在跌落防撞栏后生还的概率,极大的提升了工人在桥梁施工时的安全程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支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0.图中:1耐冲击立柱、2底座、3防撞栏、4转动杆、5被动防护机构、6支撑装置、7橡胶板、8拦网、9被动固定机构、10包裹网、11弹性绳、12裂纹、13第一钩抓、14第二钩抓、15保护套、16柔性杆、17阻尼片、18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4,一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用防护栏,包括多根耐冲击立柱1,多根耐冲击立柱1相互平行设置,耐冲击立柱1作为与桥体的支撑点,主要用于抗击外部的冲击力并保持一个固定安装的基本基点,其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打孔的底座2,通过螺栓的方式来与桥体进行活动安装,多根耐冲击立柱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片防撞栏3用于进行保护,耐冲击立柱1与防撞栏3之间还填充有橡胶板7,橡胶板7的作用在于避免了传统的螺栓等部件直接刚性连接后,在震动的作用下松散,橡胶板7很好的抵消了这一作用,橡胶板7与耐冲击立柱1、防撞栏3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防撞栏3为硬质橡胶材质既轻质,同时也较为安全对冲击力也有较好的抵消作用。
23.耐冲击立柱1后部转动连接有一对转动杆4,一对转动杆4之间设有防护机构5,防护机构5的最大倾斜角度为65度,65度为最大的常用角度,并不代表其只能到65度,因为在受力形变后转动杆4是可以继续转动的,用于缓冲效果,防护机构5包括设置于两根转动杆4之间的拦网8,拦网8的面积较大,相对于包裹网10来说主要用于最后的承载,拦网8的中部还连接有一个被动固定机构9用于固定失足的人体,被动固定机构9的两端与两根转动杆4之间的内壁均固定连接。
24.被动固定机构9包括设置于拦网8中部的包裹网10,包裹网10的两端均连接有多根弹性绳11,弹性绳11靠近转动杆4的端部刻有多道裂纹12,弹性绳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钩抓13,包裹网10上设有与拦网8固定连接的连接绳18,失足人员会翻过防撞栏3并掉落桥体,在掉落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包裹网10上,由于包裹网10瞬间受力过大,从而拉断弹性绳11,弹性
绳11在弹力的作用下再发生回弹或者布朗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钩抓13得以将拦网8或者包裹网10勾住固定,包裹网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钩抓14,第二钩抓14的钩状体垂直朝向拦网8,第二钩抓14的钩状体长度不超过1.5厘米,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钩抓14也会触碰到拦网8使得包裹网10的整体得以固定,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不超过1.5厘米这可有效的防止误伤人员。
25.转动杆4上还设有支撑装置6用于和耐冲击立柱1进行连接,支撑装置6包括保护套15和柔性杆16,保护套15和柔性杆16分别与耐冲击立柱1和转动杆4固定连接,柔性杆16插设于保护套15中,保护套15中设有褶皱,柔性杆16上固定连接有阻尼片17,在受力的过程中,柔性杆16会在保护套15中持续运动,从而使得阻尼片17发生阶段性的阻尼作用,进一步的降低了人员跌落时的冲击力,防止拦网8回弹或乱晃,阻尼片17和保护套15的褶皱是橡胶材质,柔性杆16本身也是可以被拉伸的,用于配合阻尼片17同步进行缓冲,同时柔性杆16也与保护套15内部固定连接。
2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先通过底座2将耐冲击立柱1安装在桥体上,随后展开转动杆4,使其呈现一定的角度,当有意外发生时,失足人员会翻过防撞栏3并掉落桥体,在掉落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包裹网10上,由于包裹网10瞬间受力过大,从而拉断弹性绳11,弹性绳11在弹力的作用下再发生回弹或者布朗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钩抓13得以将拦网8或者包裹网10勾住固定,此时也使得包裹网10将人员进行包裹,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钩抓14也会触碰到拦网8使得包裹网10的整体得以固定,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受力的过程中,柔性杆16会在保护套15中持续运动,从而使得阻尼片17发生阶段性的阻尼作用,进一步的降低了人员跌落时的冲击力,防止拦网8回弹或乱晃。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