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6445发布日期:2022-05-11 15:2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隔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隔震是指利用隔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座隔离开来,以此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能够更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与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
3.现有的建筑隔震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现有的隔震装置的隔震效果单一,仅能够对的单一方向进行隔震,无法对多方向进行隔震,而震力的方向是不可控的,因此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底板和隔震机构,所述隔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6.其中,所述隔震机构包括收纳槽和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收纳槽开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朝向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形块,所述半圆形块位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口处,,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固定连接有球体,所述球体与所述收纳槽间隔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隔震机构,顶板受到震力带动球体挤压半圆形块后,通过球体碰撞半圆形块及第一弹簧的组合使用,能够达到对不同方位震力的方向加以有效的进行缓冲,从而增强隔震的功能,避免因无震力的方向不可控而导致隔震的效果降低,进而提升隔震的作用。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底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顶板支撑的功能。
10.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支撑板脱离滑槽而导致顶板的稳固性降低。
12.优选的,所述隔震机构上安装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顶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半圆形块的顶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实现辅助隔震的作用。
14.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消耗震动力的作用,从而增强隔震的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均设置有装配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底板进行安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方案通过使用隔震机构,顶板受到震力带动球体挤压半圆形块后,通过球体碰撞半圆形块及第一弹簧的组合使用,能够达到对不同方位震力的方向加以有效的进行缓冲,从而增强隔震的功能,避免因无震力的方向不可控而导致隔震的效果降低,进而提升隔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仰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的连接杆与半圆形块和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的放大图。
24.图中:1、底板;10、支撑板;11、滑槽;12、限位块;13、定位块;14、装配孔;2、隔震机构;20、收纳槽;21、第一弹簧;22、半圆形块;23、球体;24、顶板;3、辅助机构;30、凹槽;31、第二弹簧;32、连接板;3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底板1和安装在底板1上的隔震机构2。
28.请参阅图1,隔震机构2包括开设在底板1的顶部的收纳槽20和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的顶板24,收纳槽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第一弹簧21朝向顶板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形块22,半圆形块22位于收纳槽20的槽口处,顶板24的底部设置固定连接有球体23,球体23与收纳槽20间隔设置;当顶板24受到震动力震动时,顶板24带动球体23挤压半圆形块22,实现消耗部分震动力,从而达到隔震的作用,且通过半圆形块22挤压第一弹簧21,通过第一弹簧21的弹力再次消耗部分的震动力,进一步增强隔震的效果,由于球体23与半圆形块22间隔交错设置,能够接受各个方向的震动力,进而达到实现对不同方向震力隔震的作用。
29.请参阅图1和图3,隔震机构2上安装有辅助机构3,辅助机构3包括开设在顶板24的底部的凹槽30,顶板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板32,连接板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半圆形块22的顶部;当顶板24受到震动力时,顶板24能够向下挤压底板1,顶板24向下挤压的过程中,使顶板24内部的第二弹簧31依次挤压连接板32、连接杆33、半圆形块22、第一弹簧21和底板1,通过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31的弹力以及上述
结构之间挤压的过程,进一步对震动力进行消耗,实现辅助隔震的效果,提升隔震的功能。
30.具体的,例如,为了实现对顶板24支撑的功能;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24的底部。
31.具体的,例如,为了避免支撑板10脱离滑槽11而导致顶板24的稳固性降低;滑槽1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支撑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3。
32.具体的,例如,为了提升消耗震动力的作用,从而增强隔震的效果;辅助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30的内部第二弹簧31,第二弹簧3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32的顶部。
33.具体的,例如,为了便于底板1进行安装;底板1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均设置有装配孔14。
3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方案工作步骤进行总结梳理:
35.首先,顶板24带动球体23挤压半圆形块22,对部分震动力进行消耗,实现隔震的作用,同时通过半圆形块22挤压第一弹簧21,再通过第一弹簧21的弹力再次消耗部分的震动力,进一步增强隔震的效果,由于球体23与半圆形块22间隔设置,能够接受各个方向的震动力,进而达到实现对不同方向震力隔震的作用,同时顶板24向下挤压底板1,顶板24向下挤压的过程中,使顶板24内部的第二弹簧31依次挤压连接板32、连接杆33、半圆形块22、第一弹簧21和底板1,通过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31的弹力以及上述结构之间挤压的过程,进一步对震动力进行消耗,实现辅助隔震的效果,提升隔震的功能。
36.综上:本方案通过使用隔震机构2,顶板24受到震力带动球体23挤压半圆形块23后,通过球体碰撞半圆形块23及第一弹簧21的组合使用,能够达到对不同方位震力的方向加以有效的进行缓冲,从而增强隔震的功能,避免因无震力的方向不可控而导致隔震的效果降低,进而提升隔震的作用。
37.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