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坠装置和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4416发布日期:2022-05-09 10:4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坠装置和爬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坠装置和爬架。


背景技术:

2.爬架,全程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近年来开发的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中高层剪力墙式建筑结构。爬架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以方便施工人员在建筑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进行施工。
3.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爬架通常具有防坠装置,防坠装置包括支座和支顶器,支座固定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支顶器一端与支座铰接,支顶器另一端搭靠在爬架的导轨上。当爬架的架体发生坠落时,支顶器卡入导轨内,使导轨的挡杆抵接在支顶器的另一端,以阻止架体继续坠落。然而,架体发生坠落时,架体对支顶器产生的冲击力容易导致支顶器损坏,从而导致防坠装置失效,使防坠装置难以有效阻止架体坠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工作可靠性,降低安全隐患的防坠装置和爬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防坠装置,包括安装基座、第一防坠组件和第二防坠组件,所述第一防坠组件包括支撑杆和第一复位件,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复位件连接在支撑杆与安装基座之间,对支撑杆施加复位所需的拉力;所述第二防坠组件包括防坠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挡块和第二复位件,所述防坠轮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所述防坠轮的外周缘设有阻挡部,所述第一齿轮与防坠轮同轴相连,所述防坠轮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一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使第二齿轮为第一齿轮驱动,所述挡块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所述挡块的另一端抵顶第二齿轮的外缘,所述第二复位件连接在安装基座与挡块之间,对挡块提供复位所需的推力,使挡块能够迅速复位并抵顶在第二齿轮的外缘上。
7.进一步,所述安装基座包括支架、安装板和固定件,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支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安装板上。
8.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撑梁,所述两个支撑梁沿水平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所述两个支撑梁之间设有连接轴,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套筒套设在连接轴上,使支撑杆能够相对转轴转动。
9.进一步,所述阻挡部包括连接在防坠轮外周缘上的多个卡块,卡块由防坠轮的外周缘表面向外延伸,多个卡块沿防坠轮外周缘均匀分布。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两个拉伸弹簧,所述两个拉伸弹簧的一端均连接支撑杆,所述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梁上,且两个拉伸弹簧对称设置在
支撑杆的两侧,以保证支撑杆受力平衡,并使支撑杆能够迅速复位并搭靠在导轨的挡杆上。
11.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朝支撑杆的相对两侧延伸,且限位杆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的转动方向垂直,限位杆能够限制支撑杆第二端与导轨的挡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12.进一步,所述支架的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梁的远离安装板的一端。
13.进一步,所述安装基座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于支架的底端。所述连接座包括支撑板、连接组件和转轴,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支架的底端,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支撑板的背向支架的一面,所述转轴设于连接组件上,所述防坠轮和第一齿轮均连接在转轴上,使防坠轮与第一齿轮能够同轴转动。
14.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防坠轮位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挡块和第二复位件位于第二连接板于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均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穿设在第一连接板的轴孔、第二连接板的轴孔和第三连接板的轴孔内,所述第二齿轮与挡块均铰接在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之间。
15.进一步,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挡块和支撑板,使挡块能够迅速复位并抵顶在第二齿轮的外缘上。
16.进一步,所述支撑梁与安装板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杆,使支撑梁、安装板与加强杆形成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从而使安装基座的结构强度更高。
17.进一步,所述支撑梁与安装板之间还焊接有加强筋,在两个支撑梁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板和加强螺栓,以进一步提高安装基座的结构强度。
18.一种爬架,包括架体、导轨和以上所述的防坠装置,所述导轨连接在架体的外侧,所述防坠装置的两个导向轮分别滑设在导轨两侧的导向槽内,所述防坠装置的支撑杆搭靠在导轨的挡杆上,所述防坠装置的防坠轮外周缘的阻挡部伸入导轨的相邻两个挡杆之间。
19.本实用新型之防坠装置包括安装基座、第一防坠组件和第二防坠组件,通过第一防坠组件和第二防坠组件阻止架体向下坠落,即使其中任一防坠组件失效,另一防坠组件也能阻止架体向下坠落,从而对坠落的架体提供双重防坠保护,能有效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安全隐患。
20.利用本实用新型爬架进行施工,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21.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23.图3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24.图4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图;
25.图中:10-安装基座;11-支架;111-支撑梁;112-连接轴;12-安装板;13-固定件;14-导向轮;15-连接座;151-支撑板;152-转轴;153-第一连接板;154-第二连接板;155-第三连接板;16-加强杆;17-加强筋;18-加强板;19-加强螺栓;20-第一防坠组件;21-支撑杆;21a-凹槽;22-第一复位件;23-套筒;24-限位杆;30-第二防坠组件;31-防坠轮;311-阻挡
部;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挡块;35-第二复位件;40-架体;50-导轨;51-挡杆;52-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用新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7.参照图1-图4,一种防坠装置,包括安装基座10、第一防坠组件20和第二防坠组件30,
28.所述安装基座10为防坠装置的主要支撑结构,一般固地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以将防坠装置稳固的安装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
29.所述第一防坠组件20为防坠装置的防坠结构之一,用于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所述第一防坠组件20包括支撑杆21和第一复位件22,所述支撑杆2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10,使支撑杆21能够相对安装基座10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所述支撑杆21的第二端设有凹槽21a,当架体40向下坠落时,凹槽21a卡合架体40的导轨50上的挡杆51,以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所述第一复位件22连接在支撑杆21与安装基座10之间,对支撑杆21施加复位所需的拉力,使支撑杆21能够迅速复位并搭靠在导轨50的挡杆51上;
30.所述第二防坠组件30为防坠装置的防坠结构之二,与第一防坠组件20共同作用,以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所述第二防坠组件30包括防坠轮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挡块34和第二复位件35,所述防坠轮31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10,所述防坠轮31的外周缘设有阻挡部311,所述阻挡部311伸入到导轨50上相邻两个挡杆51之间,当架体40向下坠落时,用于卡住导轨50上的挡杆51,以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所述第一齿轮32与防坠轮31同轴相连,所述防坠轮31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32一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33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10,且第二齿轮33与第一齿轮32啮合,使第二齿轮33为第一齿轮32驱动,所述挡块34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安装基座10,所述挡块34的另一端抵顶第二齿轮33的外缘,当架体40向下坠落时,所述挡块34卡入第二齿轮33的相邻两齿之间,以阻止第二齿轮33转动,从而阻止第一齿轮32、防坠轮31转动,以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所述第二复位件35连接在安装基座10与挡块34之间,对挡块34提供复位所需的推力,使挡块34能够迅速复位并抵顶在第二齿轮33的外缘上。
31.防坠装置在使用时,安装基座10固定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支撑杆21靠近其第二端的部分搭靠在导轨50的挡杆51上,凹槽21a的下半部分伸入到导轨50的相邻两挡杆51之间;当架体40上升时,导轨50跟随架体40一同向上运动,挡杆51顺着支撑杆21的下表面朝向支撑杆21的第二端运动,运动到支撑杆21的第二端时将支撑杆21抵开并滑过支撑杆21继续向上运动,随后支撑杆21在第一复位件22所施加的拉力作用下迅速复位,以抵靠在与上述挡杆51相邻的下侧的挡杆51上,若架体40持续上升,支撑杆21则依次重复上述动作,以保证架体40能够顺利上升而不受阻挡。当架体40坠落时,位于支撑杆21上侧最靠近支撑杆21第二端的挡杆51向下运动,直至挡杆51卡入支撑杆21第二端的凹槽21a内,支撑杆21顶住挡杆
51以防止挡杆51继续向下运动,从而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
32.为了保证防坠装置的可靠性,防坠轮31的阻挡部311伸入到导轨50上相邻两个挡杆51之间;当架体40上升时,导轨50跟随架体40一同向上运动,挡杆51顺着阻挡部311的下表面朝向阻挡部311的外侧边缘运动,使防坠轮31朝正方向转动,防坠轮31朝正方向转动时,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随防坠轮31一同转动,第二齿轮33的齿依次滑过挡块34的下表面而不受挡块34的限制,以保证架体40能够顺利上升而不受阻挡。当架体40坠落时,位于阻挡部311上侧最靠近阻挡部311的挡杆51向下运动,使防坠轮31朝反方向转动,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的转动方向也因此改变,挡块34在第二复位件35的推力作用下卡入第二齿轮33的相邻两齿之间,以阻止第二齿轮33转动,从而阻止第一齿轮32、防坠轮31转动,以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坠装置通过第一防坠组件20和第二防坠组件30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即使其中任一防坠组件失效,防坠装置的另一防坠组件也能阻止架体40向下坠落,从而对坠落的架体40提供双重防坠保护,能有效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安全隐患。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座10包括支架11、安装板12和固定件13,所述安装板12连接在支架11的一端,所述固定件13设置在安装板12上,所述安装板12通过固定件13连接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所述支架11用于安装第一防坠组件20、第二防坠组件30等防坠装置的组成结构。
35.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2上设有固定孔(未示出),所述固定件13包括插设在固定孔内的螺栓,该螺栓可以是穿墙螺栓,通过将穿墙螺栓打入建筑建构的外墙内,以将防坠装置稳固的安装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
36.所述支架11包括两个支撑梁111,所述两个支撑梁111沿水平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所述两个支撑梁111之间设有连接轴112,所述支撑杆21的第一端设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2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套筒23套设在连接轴112上,使支撑杆21能够相对转轴112转动。
37.所述阻挡部311包括连接在防坠轮31外周缘上的多个卡块,卡块由防坠轮31的外周缘表面向外延伸,多个卡块沿防坠轮31外周缘均匀分布。
38.所述第一复位件22包括两个拉伸弹簧,所述两个拉伸弹簧的一端均连接支撑杆21,所述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梁111上,且两个拉伸弹簧对称设置在支撑杆21的两侧,以保证支撑杆21受力平衡,并使支撑杆21能够迅速复位并搭靠在导轨50的挡杆51上。
39.所述支撑杆21上还设有限位杆24,所述限位杆24朝支撑杆21的相对两侧延伸,且限位杆24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21的转动方向垂直,限位杆24能够限制支撑杆21第二端与导轨50的挡杆51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架体40下落时,保证挡杆51卡入支撑杆21第二端的凹槽21a内。
40.为了防止架体40偏离,所述支架11的远离安装板12的一端设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导向轮14,两个导向轮14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梁111的远离安装板12的一端。在使用时,呈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轮14分别滑设在导轨50两侧的导向槽52内,使导轨50的运动方向只能沿着导槽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避免架体40偏离。
41.所述安装基座10还包括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设于支架11的底端。所述连接座15包括支撑板151、连接组件和转轴152,所述支撑板151连接在支架11的底端,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支撑板151的背向支架11的一面,所述转轴152设于连接组件上,所述防坠轮31和第一齿轮32均连接在转轴152上,使防坠轮31与第一齿轮32能够同轴转动。
42.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153、第二连接板154和第三连接板155,所述防坠轮31位于第一连接板153与第二连接板154之间,所述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挡块34和第二复位件35位于第二连接板154于第三连接板155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153、第二连接板154和第三连接板155上均设有轴孔,所述转轴152穿设在第一连接板153的轴孔、第二连接板154的轴孔和第三连接板155的轴孔内,所述第二齿轮33与挡块34均铰接在第二连接板154与第三连接板155之间。
43.所述第二复位件35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挡块34和支撑板151,使挡块34能够迅速复位并抵顶在第二齿轮33的外缘上。
44.为了提高安装基座10的结构强度,各支撑梁111与安装板12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杆16,使支撑梁111、安装板12与加强杆16形成三角形的受力结构,从而使安装基座10的结构强度更高。
45.另外,在支撑梁111与安装板12之间还焊接有加强筋17,在两个支撑梁111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板18和加强螺栓19,以进一步提高安装基座10的结构强度。
46.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爬架,包括架体40、导轨50和以上所述的防坠装置。
47.具体的,所述导轨50连接在架体40的外侧,所述防坠装置的两个导向轮14分别滑设在导轨50两侧的导向槽52内,所述防坠装置的支撑杆21搭靠在导轨50的挡杆51上,以实现第一防坠组件20对架体40的防坠保护,所述防坠装置的防坠轮31外周缘的阻挡部311伸入导轨50的相邻两个挡杆51之间,以实现第二防坠组件30对架体40的防坠保护。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爬架,通过具有第一防坠组件20和第二防坠组件30的防坠装置,为爬架提供双重防坠保护,能够有效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安全隐患。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
“ꢀ
后”、“竖直”、“水平
”ꢀ
、“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5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用新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
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以上所述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