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和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3244发布日期:2022-07-09 02: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和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和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免拆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逐渐被应用在各种建筑物中,如居住类建筑物中。免拆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施工用临时支撑,可实现快速安装。
3.现有技术中,对于现有的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采用连接件、自攻螺钉将钢筋桁架与水泥基底模板装配而成,这种技术路线生产工序与用工较多,加工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将钢筋预埋锚固在厚度较薄的水泥基底模板内部,预埋的钢筋影响了水泥基板的受力性能,会在底模板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底模板的提前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的连接件和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
6.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7.支撑弯钩,所述支撑弯钩凸出在所述第二面;以及,
8.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凸出在所述第二面,所述支撑脚在所述第二面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弯钩在所述第二面的凸出高度。
9.可选地,所述第二面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两所述第一侧边均设置有所述支撑脚。
10.可选地,两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支撑脚呈对称设置。
11.可选地,两所述第一侧边均设置有所述支撑弯钩,同一侧的所述支撑脚和所述支撑弯钩沿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2.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呈长条状,所述第一侧边为长侧边。
13.可选地,所述支撑脚的数量小于所述支撑弯钩的数量。
14.可选地,自所述第一面指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所述支撑脚呈渐缩设置。
15.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主体板和凸出设置在所述主体板的压筋,所述主体板具有所述第二面,所述压筋背离所述主体板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一面。
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
17.底模板,所述底模板通过水泥基板制成,所述底模板具有相背的第三面和第四面;
18.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位于所述上弦钢筋下方两侧的两个下弦钢筋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弦钢筋及所述下弦钢筋固定连接的腹杆钢筋;以及,
19.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支撑弯钩和支撑脚,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撑弯钩凸出在所述第二面;所述支撑脚凸出在所述第二面,所述支撑脚在所述第二面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弯钩在所述第二面的凸出高度,所述连接件的支撑弯钩和支撑脚嵌入所述底模板内,所述支撑脚的端部与所述第四面平齐,所述连接件的第一面与所述下弦钢筋或者所述腹杆钢筋固定。
20.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粘接;或者,所述主体部的第二面嵌入所述底模板内,并位于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之间。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连接件的支撑脚和支撑弯钩嵌入到水泥底模板中,可以在连接件和底模板之间形成多个固定位置,保证连接件和底模板之间连接稳固。同时,支撑弯钩由于呈弯折状,故而能起到提供一定锚固力的作用,避免连接件和底模板脱离。此外,支撑脚的凸出高度要大于支撑弯钩,因此连接件通过支撑脚起到与底模板的定位作用,便于连接件和底模板之间的连接,同时也使得支撑弯钩与底模板的底面之间,以及主体部与底模板的底面之间在上下方向均间隔设置,如此主体部和支撑弯钩并不显露在底模板的底面,仅支撑脚的底端显露在底模板的底面,支撑脚的尺寸占比很小,大大减少了连接件显露在底模板底面的面积,从而保障了整体外观。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件从侧面看的平面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件从另一侧面看的平面示意图;
26.图4为图1中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件的俯视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9至图14为不同实施例中的放大示意图,放大位置为图8中的a处。
32.附图标记:
33.34.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38.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采用连接件、自攻螺钉将钢筋桁架与水泥基底模板装配而成,这种技术路线生产工序与用工较多,加工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将钢筋预埋锚固在厚度较薄的水泥基底模板内部,预埋的钢筋影响了水泥基板的受力性能,会在底模板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底模板的提前破坏。
39.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和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可减少生产工序与用工,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同时可避免应锚固影响底模板的受力应能。
40.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20,包括主体部21、支撑弯钩22和支撑脚23。
41.主体部2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24和第二面25,支撑弯钩22凸出在第二面25,支撑脚23也凸出在第二面25,支撑脚23在第二面25的凸出高度大于支撑弯钩22在第二面25的凸出高度。以图中的方位为例,第一面24指的是上表面,第二面25为下表面,支撑弯钩22和支撑脚23凸出在主体部21的下表面,并朝下延伸。
42.在使用时,主体部21的第一面24与钢筋桁架10固定,两者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故而连接件20与钢筋桁架10固定后形成组合体40,支撑弯钩22和支撑脚23均嵌入到底模板30中。在制作底模板30时,在底模板30未凝固之前,可完成组合体40与底模板30连接,避免常规下的组合体40与楼承板之间的大量组装与锁固操作。当然,在制作底模板30时,也
可以先将组合体40置于用于制作底模板30的模具中,连接件20支撑脚23的最底端与模具的底面抵接,实现定位,然后再往模具内灌注水泥形成底模板30。
43.连接件20上的第一面24用于与钢筋桁架10连接,具体地,连接件20的第一面24与下弦钢筋12或者腹杆钢筋13固定。通过连接件20实现钢筋桁架10与底模板30之间的固定。钢筋桁架10与连接件20之间包括但不限于为焊接固定,钢筋桁架10与连接件20采用焊接连接方式,使得底模板30、钢筋桁架10及连接件20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协同受力,增加了应用该连接件20的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在楼板的施工阶段钢筋桁架10与底模板3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移,其会共同受力与变形,从而减少了底模板30在施工阶段的变形,使该楼承板具有更好地板底平整度的效果。
44.进一步地,底模板30通过水泥基板制成,底模板30具有相背的第三面31和第四面32,支撑脚23的端部与第四面32平齐。在底模板30上浇筑混凝土后,不需进行底模板30拆除作业,减少了底模板30的拆模施工,可与浇筑后的楼板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好,相对于可拆底模的楼承板,具有施工便捷高效的优点,底模板30不需要返回工厂,避免了清理、质量检验、底模板30二次加工等工序,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45.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20的支撑脚23和支撑弯钩22嵌入到水泥底模板30中,可以在连接件20和底模板30之间形成多个固定位置,保证连接件20和底模板30之间连接稳固。同时,支撑弯钩22由于呈弯折状,故而能起到提供一定锚固力的作用,避免连接件20和底模板30脱离。此外,支撑脚23的凸出高度要大于支撑弯钩22,因此连接件20通过支撑脚23起到与底模板30的定位作用,便于连接件20和底模板30之间的连接,同时也使得支撑弯钩22与底模板30的底面之间,以及主体部21与底模板30的底面之间在上下方向均间隔设置,如此主体部21和支撑弯钩22并不显露在底模板30的底面,仅支撑脚23的底端显露在底模板30的底面,支撑脚23的尺寸占比很小,大大减少了连接件20显露在底模板30底面的面积,从而保障了整体外观。
46.同时,主体部21紧贴或浸入底模板30的顶面即第三面31,使得主体部21的主体面粘结于底模板30的顶面。本技术实施例可先将连接件20在钢筋桁架10制作过程中焊接于腹杆钢筋13的折弯部131或下弦钢筋12上,然后在底模板30制作过程中将焊有连接件20的钢筋桁架10放置于底模板30内。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相对于现有的免拆模产品,仅有两道主要生产工序,制作效率高,用工少,成本低。
47.第二面25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26,两第一侧边26均设置有支撑脚23。通过将支撑脚23设置在主体部21的两相对侧缘后,可以对主体部21进行更好支撑。可选地,两第一侧边26的支撑脚23呈对称设置,从而对主体部21支撑的平衡性更好,可以防止连接件20倾倒。示例性的,每一个第一侧边26设置两个支撑脚23,两个支撑脚23分别靠近第二面25的另外两相对侧设置。
48.进一步地,两第一侧边26均设置有支撑弯钩22,同一侧的支撑脚23和支撑弯钩22沿第一侧边26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可选地,主体部21呈长条状,第一侧边26为长侧边。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主体部21的短侧边也可以设置支撑弯钩22和/或支撑脚23。
49.可选地,支撑脚23的数量小于支撑弯钩22的数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支撑脚23的占比,减少连接件20显露在底模板30底面的面积,提高外观效果。
5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自第一面24指向第二面25的方向上,即从上到下的方向,支
撑脚23呈渐缩设置。可选地,支撑脚23的端部为尖端。示例性的,支撑脚23呈圆锥形、三角形等。通过将支撑脚23渐缩设置后,支撑脚23底端面的面积较小,因此该底端面显露在底模板30底面的面积小,能够进一步减少整个连接件20显露在底模板30底面的面积,提高外观效果。
51.进一步地,主体部21的主体板211与支撑弯钩22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同样的,主体板211与支撑脚23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通过设置主体板211与支撑弯钩22之间的夹角角度,主体板211与支撑脚23之间的夹角角度可提高连接件20与底模板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如可将主体板211与支撑弯钩2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设置为90度,主体板211与支撑脚23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也设置为90度,这样支撑脚23和支撑弯钩22与底模板30之间传力路径最直接,从而使得支撑脚23和支撑弯钩22与底模板30更加稳定。
52.连接件20与底模板30连接时,主体部21的第二面25与底模板30的第三面31粘接;或者,主体部21的第二面25嵌入底模板30内,并位于底模板30的第三面31和第四面32之间。本实施例中,利用主体部21的第二面25与水泥基材料的粘结力承担楼板施工阶段的荷载,避免位于底模板30内部预埋连接件20或钢筋等部件使底模板30的局部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避免对底模板30的力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保障了底模板30的结构强度。
53.钢筋桁架10包括上弦钢筋11、位于上弦钢筋11下方两侧的两个下弦钢筋12以及两端分别与上弦钢筋11及下弦钢筋12固定连接的腹杆钢筋13。进一步的,腹杆钢筋13的下端弯折形成有折弯部131,连接件20位于折弯部131的下方,并且与折弯部131焊接固定。底模板30位于连接件20的下表面。
54.上弦钢筋11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腹杆钢筋13,腹杆钢筋13将相应侧的下弦钢筋12和上弦钢筋11连接。腹杆钢筋13的折弯部131大体呈v型或者是c型。
55.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20与板一样,适合机械自动化加工,连接件20位于腹杆钢筋13的折弯部位,传力直接,完全符合计算模型的假定。由于众多焊点的熔深和热影响区会对受力主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0不与主受力的下弦钢筋12焊接,从而大大减少下弦钢筋12上的焊点,有利于下弦钢筋12的受力性能。
56.另外,钢筋桁架10与连接件20之间可采用焊接连接方式,钢筋桁架10与连接件20之间不会发生滑动,使得钢筋桁架10、连接件20及底模板30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了应用该连接件20的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从而减少了底模板30在施工阶段的变形,使该楼承板具有更好地板底平整度的效果。
57.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筋桁架10通过两个下弦钢筋12上的折弯部131分别与对应的连接件20连接固定,折弯部13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件20连接,使得钢筋桁架10与连接件20之间不会发生滑动,使得钢筋桁架10与底模板30形成一个整体,其会共同受力与变形,避免钢筋桁架10与底模板30之间在施工阶段容易发生相对滑动情况,增加了楼承板在楼板施工阶段的刚度,减少底模板30的变形量,更好地保障楼板底部的平整度。
58.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选用不同规格的钢筋桁架10,不同规格的钢筋桁架10的上弦钢筋11、下弦钢筋12及腹杆钢筋13的规格也可不同,例如,下弦钢筋12的直径的范围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的尺寸。不同规格的钢筋桁架10的上弦钢筋11、下弦钢筋12及腹杆钢筋13的种类也可不同,同一个钢筋桁架10的上弦钢筋11、下弦钢筋12及腹杆钢筋
13的种类也可不同。例如,钢筋可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等。
59.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模板30可以是水泥基材料的底模材料,如细石混凝土板、uhp高性能水泥板等等。
6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包括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镀锌板、镀锌合金板等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连接件20为钢板,例如平钢板、花纹钢板。支撑弯钩22和支撑脚23由连接件20一体冲压和弯折形成,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61.为进一步地提高连接件20的刚度,连接件20上还设有压筋212,以便能增连接件20的刚度,减少变形量,改善楼板底部的平整度效果。同时压筋212可以提高腹杆钢筋13上折弯部131与连接件20焊接的可靠性。
62.进一步地,主体部21包括主体板211和凸出设置在主体板211的压筋212,主体板211具有第二面25,压筋212背离主体板211的一侧构成第一面24。主体板211可以呈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梯形等等。可选地,主体板211上可以开孔,开孔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等等。
63.以压筋212为例,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具有朝上凸起的压筋212,压筋212与折弯部131焊接。具体而言,连接件20具有多个朝上凸起的压筋212,多个压筋212纵横交错设置,或者,多个压筋212并排设置;折弯部131跨过至少两个压筋212,以具有至少三个焊接位置。
64.以下详细介绍压筋212的几种布置形式,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第一种可实现的压筋212布置方式是,连接件20设置有两根纵向压筋212,横向指的是沿钢筋桁架10的宽度方向,纵向为沿钢筋桁架10的长度方向。纵向压筋212的外端部与连接件20的侧边对齐。示例性的,连接件20呈长条状,纵向压筋212的长度方向沿连接件20的长度方向,两个纵向压筋212以连接件20的宽度中心呈对称布置。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折弯部131均可以对应设置一个连接件20,并且,每一个连接件20最多连接一个折弯部131。
65.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种可实现的压筋212布置方式是,连接件20的两端各设置有两根纵向压筋212,连接件20呈长条状,连接件20的长度方向沿钢筋桁架10的宽度方向,因此连接件20的两端对应连接钢筋桁架10宽度方向上分布的两个折弯部131。本实施例中,折弯部131可以跨过最外侧的纵向压筋212,从而在每一个纵向压筋212上都形成两个焊接点,如此,每一个折弯部131具有四个焊接点。
66.当然,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上还可以设置横向压筋212,横向压筋212与纵向压筋212纵横交错设置,每一根横向压筋212均可以与所有的纵向压筋212交错,或者仅与部分纵向压筋212交错。或者,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上仅设置横向压筋212,此处不再赘述。
67.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连接件20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折弯部131或者更多个折弯部131,或者,一个连接件20连接最多一个折弯部131。
68.以下通过一些实施例详细介绍连接件20的结构,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连接件20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每一个连接件20连接至多一个折弯部131。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0可以看作是在第二种长条状的连接件20(指的是连接件20的长度方向沿钢筋桁架10的宽度方向)的基础上,将整块钢板连接件20一分为二,去除中间的连接部分而形成两个小的连接件20,从钢板连接件20的用钢量的角度比较,小的连接件20比长的连接件20低约40%。本实
施例中,每一个折弯部131均可以设置一个连接件20。
69.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6,连接件20的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连接件20的长度方向沿钢筋桁架10的宽度方向,连接件20的宽度方向沿钢筋桁架10的长度方向,连接件20连接钢筋桁架10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折弯部131。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筋桁架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对折弯组,每一对折弯组均包括沿钢筋桁架10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折弯部131;同一个连接件20分别连接同一对折弯组中的两个折弯部131。
70.请结合参考图7,连接件20的又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连接件20的长度方向沿钢筋桁架10的长度方向,连接件20的宽度方向沿钢筋桁架10的宽度方向,钢筋桁架10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各设置一个连接件20,连接件20依次连接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折弯部13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连接件20可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所有折弯部131。
7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钢筋桁架10、连接件20和底模板30。钢筋桁架10、连接件20和底模板3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72.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底模板30的宽度可进行相应地设置,每个底模板30上可设置不同数量的钢筋桁架10。例如,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底模板30的宽度为600mm,可在底模板3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有两榀或三榀钢筋桁架10。再例如,底模板30的宽度为1200mm,可在底模板3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有两榀或者多榀钢筋桁架10。
73.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20、钢筋桁架10及底模板30可制成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种制作方式是,通过水泥基制作底模板30的生产过程中,在水泥基板尚未凝固前,将多个连接件20按照预设要求放置于水泥基板上,在水泥基板第四面32位置定位好后,稍加垂直向下的力,使连接件20放置到位,即将连接件20上的支撑脚23和支撑弯钩22伸入水泥基板内,连接件20上的主体板211粘接于底模板30的第三面31的上表面,或者是伸入到第三面31和第四面32之间。底模板30的浆体将支撑弯钩22和支撑脚23包裹。那么,在水泥基板凝固并形成强度后,完成连接件20与底模板30之间的连接。然后,再将钢筋桁架10焊接在连接件20的压筋212上,即形成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74.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另一种制作方式是,可先将钢筋桁架10与连接件20的压筋212完成焊接,钢筋桁架10和连接件20形成组合体40,然后在底模板30的生产过程中,在水泥基板尚未凝固前将组合体40按照预设要求放置于水泥基板上,在第四面位置定位好后,稍加垂直向下的力,使连接件20放置到位。那么,在水泥基板凝固并形成强度后,完成连接件20与底模板30之间的连接,即形成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75.制作完成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中,连接件20的主体板211连接于底模板30的第三面31,即主体板211连接于水泥基板的上表面,而不是埋设于水泥基板的板内,利用主体板211与水泥基材料的粘结力承担楼板施工阶段的荷载。同时,通过细小的支撑弯钩22和支撑脚23,不仅对连接件20能起到竖向定位的作用,还能提供一定的锚固力以承担楼板施工阶段的荷载,这起到了二道安全防护的作用。从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0,可有效解决传统的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如因预埋在水泥基板内的钢筋或钢板等材料对水泥基板的性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在预埋的截面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板材的提前破坏的问题。
76.制作完成的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在使用时,底模板30可以仅作为底模板使用,
不参与结构受力。或者,当采用具有良好性能的水泥基材料制作底模板30时,如采用细石混凝土或uhpc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制成底模板30,使得底模板30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沿板长方向无搭接通长布置时,也可以参与楼板施工阶段的结构受力,通过结构计算可减少施工阶段楼承板变形量的50%左右,大大改善板底的平整度。
77.请结合参考图8至图14,进一步地,定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底模板30,底模板30具有相背的第五面33和第六面34,第五面33与另一个相邻的底模板30的第六面34在部分位置抵接部分位置具有间隙35。如此相邻的两个底模板30部分位置顶紧,有利于防止漏浆;部分位置具有间隙35能保证底模板30在受潮吸水发生湿涨时不受约束,避免湿涨时相临两底模板30完全顶紧而产生的板底面出现隆起、开裂。
7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面3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第二段332连接第一段331的下端,第六面34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段341和第四段342,第四段342连接第三段341的下端,任意一个底模板30的第一段331与相邻的另一个底模板30的第三段341抵接,第二段332和第三段341之间具有间隙35。如此,底模板30的顶面顶紧,有利于防止漏浆,避免污染底模板30的底面。底模板30的底面在水平方向留有少许间隙35,这个间隙35能保证底模板30在受潮吸水发生湿涨时存在空隙而不受约束,避免湿涨时相临两板顶紧而产生的板底面出现隆起、开裂。
79.可选地,第一段331和第三段34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0,当第一段331和第三段341的高度等于0时,指的是仅两个底模板30的顶面侧缘抵接。
80.如图10、图12至图14,可选地,间隙35向下呈扩口状。当然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间隙35各处的宽度也可以一致。
81.此外,本技术其它实施例中,第五面33和第六面34抵接的位置也可以在第五面33靠上和靠下的位置,间隙35的位置在第五面33靠中间的位置。
82.进一步地,第五面33设有限位凸起36,第六面34设有限位凹槽37,相邻两个底模板30的限位凸起36插入限位凹槽37内。通过限位凸起36和限位凹槽37的插接配合,可以防止底模板30移动,能防止相临两块底模板30的上方在浇筑混凝土后出现错缝。可选地,限位凸起36和限位凹槽37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35。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36和限位凹槽37的部分槽壁抵接,限位凸起36和限位凹槽37的部分槽壁具有间隙35。示例性的,限位凸起36和限位凹槽37的上下两个槽壁抵接,限位凸起36和限位凹槽37的底槽壁间隔。
83.限位凸起36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方形(如图9和图10)、半圆形(如图11和图12)等。限位凹槽37的形状与限位凸起36类似。
84.在底模板30底面的拼缝处,黏贴玻纤网格布再刮装饰腻子等装饰材料。对于扩口型间隙35,可先填充轻质粉刷石膏或墙泥,然后再刮腻子等装饰材料,或者挂网格布后刮腻子。
85.本技术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底模板30部分抵接部分具有间隙35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底模板30是细石混凝土或uhpc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还适合于纤维水泥板的底模板30。
8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各实
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