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6771发布日期:2022-06-08 02:0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


背景技术:

2.管式屋架就是一种管桁架,具体是指用圆杆件在端部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格子式屋面结构。桁件使桁架结构用料经济、结构自重轻,易于构成各种外形以适应不同的用途,譬如可以做成简支桁架、拱、框架及塔架等。管式屋架在建筑建造前需要结构设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设计,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对应结构构件的加工,但由于加工技艺的差别,使成品结构构件与设计图纸要求存在误差,当成品结构构件尺寸稍大于设计要求时,可通过现场截取进行缩短处理,但也会出现成品结构构件尺寸稍小于图纸设计要求,这种情况下虽然成品结构构件尺寸与图纸设计要求尺寸差值不大,但也会造成相关管件与安装座体之间无法有效搭接的问题,由于尺寸较小相关管件与安装座体的匹配度低,缺少应急措施补救,为了确保屋架的基本使用性能,只能将成品作废,造成浪费损失情况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一种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包括外底板、内底板、固定插座、插肋板、外限位板和两个托板,外底板和内底板水平并列设置,固定插座竖直设置在外底板上,固定插座的底端与外底板固定连接,插肋板竖直设置在内底板上,两个托板分别竖直设置在插肋板的两侧,每个托板的底部与内底板固定连接,固定插座朝向插肋板的一侧加工有插槽,插肋板与插槽插接配合,插肋板的两侧与插槽的两侧内壁滑动配合,当外底板的内侧边缘与内底板的外侧边缘相贴靠时,插肋板的一侧贴靠在插槽的槽底处,当外底板的内侧边缘与内底板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时,插肋板中处于插槽的一侧与固定插座的内壁之间围合有配重入口,配重入口内插接有配重柱。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6.一、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现在安装过程中安装误差难以调节的问题,结构合理,通过外底板、内底板、固定插座、插肋板、外限位板和两个托板能够实现多次变形,既能够与其尺寸相配合的管件稳定连接,还能够与尺寸较小的管件稳定连接,发生当加工管件尺寸较小时,变形快速且灵活,能够在多种类型座体结构之间灵活转换,避免进行作废处理操作,节省材料资源的消耗。
7.二、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加工后尺寸与设计尺寸之差在5公分之内的情况,变形前、后的安装座体支撑且连接效果稳定。
8.三、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变形、可配重的使用性能,能够满足现场拼装施工过程中的多种尺寸管件,具有临时应急性能,增加现场安装施工试用范围。
9.四、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屋面设计中,还能够用于轻
钢结构可水平变形的成品钢屋架构件。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前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前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后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固定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插肋板、内底板和托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上弦管、下弦管相配合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外限位板;
1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9.图10为图9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外底板;2-内底板;3-固定插座;3-1-下底板;3-2-端部长板;3-3-侧板;4-插肋板;4-1-第一插板;4-2-第二插板;5-外限位板;6-托板;7-插槽;8-配重入口;9-配重柱;10-竖向间隙;11-横向间隙;12-第一豁口;13-连接板;14-连接孔;16-第二豁口;17-上弦管;18-下弦管;19-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2.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外底板1、内底板2、固定插座3、插肋板4、外限位板5和两个托板6,外底板1和内底板2水平并列设置,固定插座3竖直设置在外底板1上,固定插座3的底端与外底板1固定连接,插肋板4竖直设置在内底板2上,两个托板6分别竖直设置在插肋板4的两侧,每个托板6的底部与内底板2固定连接,固定插座3朝向插肋板4的一侧加工有插槽7,插肋板4与插槽7插接配合,插肋板4的两侧与插槽7的两侧内壁滑动配合,当外底板1的内侧边缘与内底板2的外侧边缘相贴靠时,插肋板4的一侧贴靠在插槽7的槽底处,当外底板1的内侧边缘与内底板2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时,插肋板4中处于插槽7的一侧与固定插座3的内壁之间围合有配重入口8,配重入口8内插接有配重柱9。
23.本实施方式中外底板1和内底板2分离设置,外底板1和内底板2相贴靠时,即为整体结构处于窄幅座体状态,用于配合符合设计要求精准制造的上弦管17和下弦管18的相关尺寸。当外底板1和内底板2相分离,即二者之间形成有间隙时,即为整体结构处于宽幅座体状态,即实现无需借助外构件或重新制造的弊端,直接配合制造尺寸略小于设计要求的上弦管17和下弦管18。
24.本实施方式中插肋板4处于插槽7内的部分被拉出插槽7的长度取值范围为0~
5cm。
25.本实施方式中插肋板4的两侧外壁与固定插座3的两侧内壁滑动配合,目的为了将插肋板4能够较快从固定插座3的两侧内壁中抽拉出来。插肋板4的两侧外壁与固定插座3的两侧内壁之间间隙设置,注入有润滑油。
26.本实施方式中插肋板4的外侧为移动侧,其移动范围小于固定插座3顶部宽度,即固定插座3顶端宽度大于5cm,插肋板4的外侧在插槽7内的最大水平位移小于固定插座3顶部宽度,当固定插座3和插肋板4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完毕后,通过焊接方式将插肋板4的两侧外壁与固定插座3的两侧内壁进行固定连接即可。
27.当配重入口8内插接有配重柱9时,通过焊接方式将配重柱9的外壁、插肋板4的两侧外壁与固定插座3的两侧内壁进行固定连接即可。
28.本实施方式中插肋板4的顶端与固定插座3的顶端相齐平设置,从而确保整体结构变形前、后的外形平整。
29.本实施方式中配重柱9的设置既能够平衡整体结构展开后外底板1上方的重量,还能够提升整体结构展开后的质量均匀性,使得变形后的整体结构满足相关建筑结构规范要求。
30.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托板6起到托住下弦管18的作用。
31.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固定插座3包括下底板3-1、端部长板3-2和两个侧板3-3,下底板3-1为长方形板体,下底板3-1水平设置,两个侧板3-3竖直并列设置在下底板3-1的两侧,端部长板3-2竖直设置在两个侧板3-3之间,端部长板3-2的下端设置在下底板3-1的一端处,端部长板3-2的两侧分别与侧板3-3的一侧相连接,下底板3-1、端部长板3-2和两个侧板3-3围合形成有所述插槽7,插槽7为倒置l形插槽。
32.本实施方式中插槽7的槽口为倒置l形口,其包括竖向间隙10和横向间隙11,两个侧板3-3的另一侧之间形成有竖向间隙10,两个侧板3-3的顶端之间形成有横向间隙11,竖向间隙10和横向间隙11相连通形成的插槽7的槽口。
33.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插肋板4包括第一插板4-1和第二插板4-2,第一插板4-1和第二插板4-2竖直并列设置,第一插板4-1的一侧与第二插板4-2的一侧固定连接制为一体,第一插板4-1的另一侧为与插槽7相配合的第一插接侧,第二插板4-2的另一侧为与上弦管17和下弦管18相配合的第二插接侧。第二插接侧为配合上弦管17和下弦管18的插接部位,上弦管17朝向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加工有第一插槽,下弦管18朝向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加工有第二插槽,上弦管17通过第一插槽插接在第二插板4-2的第二插接侧,下弦管18通过第二插槽插接在第二插板4-2的第二插接侧。
34.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第一插板4-1的板厚小于第二插板4-2的板厚,第一插板4-1的板厚与插槽7的宽度相配合设置,第一插板4-1的高度小于第二插板4-2的高度,第二插板4-2与第一插板4-1的高度差与下底板3-1的厚度相等。
35.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外底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第一豁口12,外底板1上设置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4,至少一个连接孔14通过至少一个螺栓与第一豁口12可拆卸连
接。
36.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当外底板1的内侧边缘与内底板2的外侧边缘相贴靠时,所述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为窄幅座体,连接板13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一个连接孔14,所述连接孔14通过一个螺栓与第一豁口12可拆卸连接。
37.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当外底板1的内侧边缘与内底板2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时,所述管式屋架变形安装座体为宽幅座体,外底板1、内底板2和插肋板4之间形成有第二豁口16,连接板13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两个连接孔14,两个连接孔14中的一个所述连接孔14通过一个螺栓与第一豁口12可拆卸连接,两个连接孔14中的另一个所述连接孔14通过另一个螺栓与第二豁口16可拆卸连接。
38.本实用新型用于配合的上弦管17和下弦管18优选为方形管体,也可为圆形管体。上弦管17和下弦管18之间布置有多个腹杆19,上弦管17、下弦管18和多个腹杆19之间相互配合的连接原理与现有管式屋架中的上弦管17、下弦管18和多个腹杆19之间的连接原理相同。
39.工作过程:
40.当图纸设计尺寸要求与现场杆件尺寸一致时,先将下弦管18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端部插接在第二插板4-2的第二插接侧后抵靠在外限位板5内壁上,同时确保下弦管18的底侧抵靠在两个托板6上,即为下弦管18处于与本实用新型相连接的极限位置。再将上弦管17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端部插接在第二插板4-2的第二插接侧,上弦管17处于下弦管18的上方,上弦管17与下弦管18的顶侧相贴靠,然后通过连接板13和螺栓相配合,将外底板1与其下方的其他支撑构件相连接即可,确保各个构件连接稳定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外底板1和内底板2之间接缝,固定插座3和插肋板4之间接缝,下弦管18和两个托板6之间的接缝,上弦管17与下弦管18之间的接触之处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进一步固定即可。
41.当图纸设计尺寸要求与现场杆件尺寸不一致,现场杆件尺寸小于图纸设计尺寸,且差值在五公分之内时,确定具体差值后,将先将插肋板4从固定插座3的插槽7中拉出,拉出距离为能够弥补杆件与图纸设计要求的差值即可,当图纸设计尺寸要求与现场杆件尺寸一致时,先将下弦管18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端部插接在第二插板4-2的第二插接侧后抵靠在外限位板5内壁上,同时确保下弦管18的底侧抵靠在两个托板6上,即为下弦管18处于与本实用新型相连接的极限位置。再将上弦管17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端部插接在第二插板4-2的第二插接侧,上弦管17处于下弦管18的上方,上弦管17与下弦管18的顶侧相贴靠,然后通过连接板13和两个螺栓相配合,将外底板1与其下方的其他支撑构件相连接即可,确保各个构件连接稳定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外底板1和内底板2之间接缝,固定插座3和插肋板4之间接缝,下弦管18和两个托板6之间的接缝,上弦管17与下弦管18之间的接触之处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进一步固定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