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混砂浆防粘接自动化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2820发布日期:2023-03-07 17:3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混砂浆防粘接自动化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混砂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混砂浆防粘接自动化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干混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 (如水泥)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又称作砂浆干粉料、干粉砂浆、干拌粉,有些建筑黏合剂也属于此类。干粉砂浆在建筑业中以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和装饰作用,建筑和装修工程应用极为广泛。
3.干混砂浆的生产过程包括砂预处理(包括烘干,筛分)、配料计量、搅拌混合和储存包装。
4.干混砂浆在搅拌混合过程中容易粘接在搅拌筒的内壁上,长期累积会结成团块掉落到干混砂浆中,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对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干混砂浆防粘接自动化混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干混砂浆防粘接自动化混合装置,骨料放置在搅拌筒内,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体进行旋转,搅拌体对搅拌筒内的骨料进行搅拌,搅拌体中的筒体底面搅拌片和筒体侧面搅拌片分别对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挤压接触,及时将附着在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上的骨料刮下,与骨料一起搅拌,有效防止骨料粘接在搅拌筒的内壁上。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搅拌筒、防粘接搅拌机构、上机架和下机体,上机架和下机体之间连接液压缸,液压缸底部固定在下机体侧面的第一座体上,液压缸上端与上机架侧面的第二座体连接,搅拌筒的两侧固定连接翻转轴,所述翻转轴安装在下机体上的轴承座上,翻转轴末端与翻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翻转电机固定在下机体侧面的支撑架上;所述防粘接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体,其中搅拌电机固定在上机架上,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的下端伸入搅拌筒内,搅拌体包括固定在搅拌轴上的筒体底面搅拌片和筒体侧面搅拌片,筒体底面搅拌片和筒体侧面搅拌片分别与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挤压接触。
7.以下是筒体底面搅拌片的具体结构:所述筒体底面搅拌片包括第一搅拌片和第一刮板,其中第一搅拌片固定连接在搅拌轴的下端;第一刮板通过多个第一销钉安装在第一搅拌片上,第一刮板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与搅拌筒内底壁相吻合的弧形轮廓,第一搅拌片上固定设置第一固定块,第一刮板远离弧形轮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块相平行的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与第一固定块之间连接第一弹簧;第一刮板上且在位于第一销钉处设置有第一腰孔,第一腰孔的方向与第一弹簧保持一致,第一弹簧弹力作用下驱使第一刮板外侧
的弧形轮廓与搅拌筒内底壁挤压接触。
8.以下是筒体侧面搅拌片的具体结构:所述筒体侧面搅拌片包括第三搅拌片和第二搅拌片,其中第三搅拌片固定连接在搅拌轴上;第二搅拌片通过多个第二销钉安装在第三搅拌片上,第二搅拌片的外侧边缘与搅拌筒筒体侧面相吻合,第二搅拌片上固定设置第二固定块,第二搅拌片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块相平行的第二端板,第二端板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连接第二弹簧;第二搅拌片上且在位于第二销钉处设置有第二腰孔,第二腰孔的方向与第二弹簧保持一致,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驱使第二搅拌片外侧轮廓与搅拌筒内侧壁挤压接触。
9.为了方便维护,第一刮板和第二搅拌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橡胶刮片、第二橡胶刮片,所述第一橡胶刮片和第二橡胶刮片可从第一刮板、第二搅拌片上拆卸更换。
10.为了方便搅拌筒翻转时快速定位,下机体上设置有挡块,搅拌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与挡块匹配使用的限位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混砂浆防粘接自动化混合装置,骨料放置在搅拌筒内,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体进行旋转,搅拌体对搅拌筒内的骨料进行搅拌,搅拌体中的筒体底面搅拌片和筒体侧面搅拌片分别对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挤压接触,及时将附着在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上的骨料刮下,与骨料一起搅拌,有效防止骨料粘接在搅拌筒的内壁上。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上机架;2、搅拌电机;3、第二座体; 4、液压缸;5、搅拌轴;6、第一座体;7、翻转电机;8、翻转轴;9、下机体;10、筒体侧面搅拌片;11、筒体底面搅拌片;12、搅拌筒;13、轴承座;14、挡块;15、限位轴;1001、第三搅拌片;1002、第二固定块; 1003、第二搅拌片;1004、第二固定块;1005、第二橡胶刮片;1006、第二腰孔;1007、第二销钉;1008、第二端板;1101、第一搅拌片;1102、第一腰孔;1103、第一销钉;1104、第一橡胶刮片;1105、第一刮板;1106、第一端板;1107、第一弹簧;1108、第一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1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搅拌筒12、防粘接搅拌机构、上机架1和下机体9,上机架1和下机体9 之间连接液压缸4,液压缸4底部固定在下机体9侧面的第一座体6上,液压缸4上端与上机架1侧面的第二座体3连接,搅拌筒12的两侧固定连接翻转轴8,所述翻转轴8安装在下机体9上的轴承座13上,翻转轴8末端与翻转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翻转电机7固定在下机体9侧面的支撑架上;所述防粘接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2、搅拌轴5和搅拌体,其中搅拌电机2固定在上机架1上,搅拌轴5的上端与搅拌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5的下端伸入搅拌筒12内,搅拌体包括固定在搅拌轴5上的
筒体底面搅拌片11和筒体侧面搅拌片10,筒体底面搅拌片11和筒体侧面搅拌片 10分别与搅拌筒12内底壁和内侧壁挤压接触。
1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下是筒体底面搅拌片的具体结构:所述筒体底面搅拌片11包括第一搅拌片1101和第一刮板1105,其中第一搅拌片1101固定连接在搅拌轴5的下端;第一刮板1105通过多个第一销钉 1103安装在第一搅拌片1101上,第一刮板1105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与搅拌筒12内底壁相吻合的弧形轮廓,第一搅拌片1101上固定设置第一固定块1108,第一刮板1105远离弧形轮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块1108相平行的第一端板1106,第一端板1106与第一固定块1108之间连接第一弹簧1107;第一刮板1105上且在位于第一销钉1103处设置有第一腰孔1102,第一腰孔1102的方向与第一弹簧1107保持一致,第一弹簧1107弹力作用下驱使第一刮板1105外侧的弧形轮廓与搅拌筒12内底壁挤压接触。
1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下是筒体侧面搅拌片的具体结构:所述筒体侧面搅拌片10包括第三搅拌片1001和第二搅拌片1003,其中第三搅拌片1001固定连接在搅拌轴5上;第二搅拌片1003通过多个第二销钉 1007安装在第三搅拌片1001上,第二搅拌片1003的外侧边缘与搅拌筒12 筒体侧面相吻合,第二搅拌片1003上固定设置第二固定块1004,第二搅拌片1003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块1004相平行的第二端板1008,第二端板1008 与第二固定块1004之间连接第二弹簧1002;第二搅拌片1003上且在位于第二销钉1007处设置有第二腰孔1006,第二腰孔1006的方向与第二弹簧 1002保持一致,第二弹簧1002弹力作用下驱使第二搅拌片1003外侧轮廓与搅拌筒12内侧壁挤压接触。
1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维护,第一刮板1105和第二搅拌片100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橡胶刮片1104、第二橡胶刮片1005,所述第一橡胶刮片1104和第二橡胶刮片1005可从第一刮板1105、第二搅拌片1003 上拆卸更换。
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搅拌筒翻转时快速定位,下机体9上设置有挡块14,搅拌筒1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与挡块14匹配使用的限位轴15。
21.具体使用时,骨料放置在搅拌筒内,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体进行旋转,搅拌体对搅拌筒内的骨料进行搅拌,搅拌体中的筒体底面搅拌片和筒体侧面搅拌片分别对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挤压接触,及时将附着在搅拌筒内底壁和内侧壁上的骨料刮下与骨料一起搅拌,有效防止骨料粘接在搅拌筒的内壁上。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