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4059发布日期:2022-08-06 04:5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阴角处涂料厚度调节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


背景技术:

2.涂膜开裂是涂料施工中常遇见的弊病,涂膜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开裂现象需要增加额外的工序对涂膜进行补救,严重的影响了工期,同时还会对涂膜质量造成危害。研究表明涂膜的厚度是影响涂膜开裂的最主要因素,涂膜后,涂料中不同类型的颗粒逐渐靠拢,水分反应挥发后,颗粒表面吸附层破坏,形成紧密堆积,后期在毛细血管力的作用下形成连续的漆膜,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界面分子链互相扩散、渗透、缠绕形成凝胶应力,毛细血管力与胶凝应力形成平衡。而随着涂膜不断的增加,毛细血管力大于凝胶应力,则会出现涂膜开裂情况。
3.在如图1所示的阴角处,由于阴角部分为90度直角,应力无法向立面和平面释放,相比之下阴角处毛细血管压力远大于凝胶应力,开裂现象更为明显。平面和立面尚可通过简单的涂膜工具对涂料的厚度进行调节,而阴角处涂膜的厚度为阴角处涂膜断面的斜对角线,因而使得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控制则成为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对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进行调节控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其通过利用上涂膜块抵接到立面上,下涂膜块抵接到平面上,上涂膜块、下涂膜块以及底座之间形成的长方体型区域即为阴角处涂膜,通过对上涂膜块与下涂膜块在底座上滑出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调节控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包括
7.上涂膜块与下涂膜块,均滑动连接设于底座上且在底座上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上涂膜块的底部与底座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分别用于垂直抵接在立面与平面上;以及
8.上螺旋插头与下螺旋插头,均穿透底座并与底座螺纹连接,且分别抵接于上涂膜块与下涂膜块上,分别用于推动上涂膜块与下涂膜块在底座上滑动以调节阴角处涂料的厚度。
9.优选的,所述上螺旋插头垂直于上涂膜块。
10.优选的,所述下螺旋插头垂直于下涂膜块。
11.优选的,所述上螺旋插头与下螺旋插头错位分布。
12.优选的,所述上涂膜块的两侧均设有上滑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上滑块滑动的上滑轨。
13.优选的,所述下涂膜块的两侧均设有下滑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下滑块滑动
的下滑轨。
14.优选的,所述上螺旋插头与下螺旋插头上均设有刻度。
15.优选的,所述上螺旋插头与下螺旋插头上均设有方便旋转的螺帽。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7.1.利用上螺旋插头与下螺旋插头分别对上涂膜块与下涂膜块在底座上滑出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调节控制。
18.2.由于上螺旋插头与下螺旋插头上均设有刻度,可对上涂膜块与下涂膜块在底座上伸出的长度进行精准调节,从而达到对阴角处涂料涂膜厚度的精准调节控制。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中背景技术附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阴角涂膜器的爆炸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俯视图。
23.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1的右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立板;12、平板;13、边板;14、上滑轨;15、下滑轨;2、上涂膜块;21、上滑块;3、下涂膜块;31、下滑块;4、上螺旋插头;5、下螺旋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阴角处涂料厚度的阴角涂膜器。
28.参照图2,阴角涂膜器包括底座1、上涂膜块2、下涂膜块3、上螺旋插头4和下螺旋插头5。
29.参照图3和图4,底座1包括立板11、平板12和两个边板13,立板11与平板12相互垂直且焊接固定,两个边板13分别位于立板11与平板12的两侧,边板13的边缘处分别与立板11和平板12焊接固定,两个边板13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30.参照图3和图5,上涂膜块2位于底座1的内部,且与底座1滑动连接,上涂膜块2在底座1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立板11和上涂膜块2,并且上涂膜块2的底部与两个边板13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上涂膜块2的两侧均固定有上滑块21,两个上滑块21之间相互平行,底座1的两个边板13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状的用于上滑块21滑动的上滑轨14,上涂膜块2安装于底座1内部时,两个上滑块21分别置于各自的上滑轨14内,并在上滑轨14上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涂膜块2上设有滑轨,底座1内壁上设有滑块,只需实现上涂膜块2可在底座1上水平滑动即可。
31.参照图3和图5,下涂膜块3同样位于底座1的内部,且与底座1滑动连接,下涂膜块3在底座1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平板12和下涂膜块3,同时下涂膜在底座1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上涂膜块2在底座1上的滑动方向,并且下涂膜块3靠近上涂膜块2的边缘处与立板11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下涂膜块3的两侧均固定有下滑块31,两个下滑块31之间相互平行,底座1的两个边板13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状的用于下滑块31滑动的下滑轨15,下涂
膜块3安装于底座1内部时,两个下滑块31分别置于各自的下滑轨15内,并在下滑轨15上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下涂膜块3上设有滑轨,底座1内壁上设有滑块,只需实现下涂膜块3可在底座1上竖直滑动即可。
32.参照图2和图3,上螺旋插头4与立板11螺纹连接,且需穿透立板11,即在立板11上开出与上螺旋插头4相适配的螺纹孔,上螺旋插头4垂直于立板11与上涂膜块2。上螺旋插头4上设有刻度值,上螺旋插头4穿过立板11后垂直抵接到上涂膜块2上,上螺旋插头4远离上涂膜块2的一端设有便于使用人员拧动上螺旋插头4的螺帽。上螺旋插头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上螺旋插头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上螺旋插头4在立板11上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均可,不影响上涂膜块2的使用即可。
33.参照图2和图3,下螺旋插头5与平板12螺纹连接,且需穿透平板12,即在平板12上开出与下螺旋插头5相适配的螺纹孔,下螺旋插头5垂直于平板12与下涂膜块3。下螺旋插头5上同样设有刻度值,下螺旋插头5穿透平板12后抵接到下涂膜块3上,下螺旋插头5远离下涂膜块3的一端设有便于使用人员拧动下螺旋插头5的螺帽。同时下螺旋插头5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者多个,下螺旋插头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下螺旋插头5在立板11上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均可,不影响上涂膜块2的使用即可。但安装时下螺旋插头5需与上螺旋插头4错位分布,以使下螺旋插头5与上螺旋插头4工作时互不影响。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35.参照图6,将该阴角涂膜器放置于阴角处,然后使上涂膜块2抵接于墙角处的立面上,下涂膜块3抵接于墙角处的平面上,然后旋拧上螺旋插头4与下螺旋插头5,使上螺旋插头4抵接于上涂膜上,下螺旋插头5抵接于下涂膜块3上,根据需要调节控制的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调节上螺旋插头4在立板11上伸出的长度和下螺旋插头5在平板12上伸出的长度。如图所示,边板13靠近立面处的一侧与立板11之间的长度为固定的已知值,假设为c,上涂膜块2在底座1上伸出的长度为a,下涂膜块3在底座1上伸出的长度为b,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h即可。进而通过调节控制上涂膜块2与下涂膜块3在底座1上伸出的长度来调节控制阴角处涂料涂膜的厚度。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