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5569发布日期:2022-09-06 20:2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


背景技术:

2.施工工架在通信工程施工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架设工具,施工时,为了获得足够的施工高度,常用到的工具便是施工工架。
3.在通信工程施工中,施工工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移动较为困难,如果单纯添加万向轮,那么在使用时又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顶壁固定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一,所述底座的内部对称活动安装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中部均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啮合连接,所述转杆的两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底座的内顶壁矩阵设置有四个u型框,所述u型框的内部设置有相适配的方形柱,所述方形柱的外表面设置有齿牙,所述齿牙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方形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板。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万向轮可以移动施工工架,移动到目的地之后,启动双轴电机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一转动,两个锥齿轮一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二和两个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使得方形柱在u型框的内部向上移动,从而可将万向轮收放到底座的内部,使得底座的底部与底面接触,从而可增加施工工架工作时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移动时,使得万向轮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即可。
7.进一步的,所述u型框的内壁前后两端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方形柱的前后两端面均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方形柱进行限位,提高方形柱移动时的稳定性。
9.进一步的,左右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x型加强杆。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施工工架的牢固性,间接的提高了施工工架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底部右侧和底座的顶部右侧之间设置有爬梯。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爬上施工工架。
13.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外部设置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右端面活动安装有门体。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框可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工作时发生意外坠落。
1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和三角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
电动推杆,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四角的上侧均设置有三角板,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与三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可调节防护框的高度,从而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8.(1)本技术通过万向轮可以移动施工工架,移动到目的地之后,启动双轴电机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一转动,两个锥齿轮一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二和两个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使得方形柱在u型框的内部向上移动,从而可将万向轮收放到底座的内部,使得底座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可增加施工工架工作时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移动时,使得万向轮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即可。
19.(2)本技术利用防护框可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工作时发生意外坠落,电动推杆可调节防护框的高度,从而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结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结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结构底座主视剖视图;
24.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结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底座;2、x型加强杆;3、爬梯;4、支撑杆;5、门体;6、防护框;7、顶板;8、电动推杆;9、三角板;10、双轴电机;11、u型框;12、方形柱;13、锥齿轮一;14、锥齿轮二;15、转杆;16、齿轮;1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
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通信工程的施工工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顶壁固定设置有双轴电机10,启动双轴电机10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一13转动,两个锥齿轮一13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二14和两个转杆15转动,转杆15转动带动齿轮16转动,齿轮16转动使得方形柱12在u型框11的内部向上移动,从而可将万向轮17收放到底座1的内部,使得底座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可增加施工工架工作时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移动时,使得万向轮17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即可,双轴电机10的两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一13,底座1的内部对称活动安装有转杆15,两个转杆15的外表面中部均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二14,锥齿轮一13和锥齿轮二14啮合连接,转杆15的两端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6,底座1的内顶壁矩阵设置有四个u型框11,u型框11的内部设置有相适配的方形柱12,方形柱12的外表面设置有齿牙,齿牙与齿轮16啮合连接,方形柱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7,底座1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杆4,四个支撑杆4的顶部设置有顶板7,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本文中所提及的电器均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
32.请参阅图3,u型框11的内壁前后两端面均开设有滑槽,方形柱12的前后两端面均设置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方形柱12上下移动时,滑块在滑槽的内部上下移动,增加了方形柱12移动时的平稳性。
33.请参阅图1-2,左右相对的两个支撑杆4之间设置有x型加强杆2,使得整个施工工架更加牢固,提高施工工架的稳定形。
34.请参阅图1-2,顶板7的底部右侧和底座1的顶部右侧之间设置有爬梯3,人们通过爬梯3爬上顶板7,方便人们使用。
35.请参阅图1,顶板7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外部设置有防护框6,防护框6的右端面活动安装有门体5,防护框6可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工作时发生意外坠落,打开门体5方便工作人员进入到防护框6的内部。
36.请参阅图1,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8和三角板9,顶板7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电动推杆8,防护框6的内壁四角的上侧均设置有三角板9,电动推杆8的顶端与三角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启动电动推杆8升降,从而可带动三角板9进行升降,三角板9带动防护框6在顶板7的外部上下移动,从而可调节防护框6的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提高了施工工架的灵活性。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的实施原理为:利用万向轮17可以移动施工工架,移动到目的地之后,启动双轴电机10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一13转动,两个锥齿轮一13转动带动两个锥齿轮二14和两个转杆15转动,转杆15转动带动齿轮16转动,齿轮16转动使得方形柱12在u型框11的内部向上移动,从而可将万向轮17收放到底座1的内部,使得底座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可增加施工工架工作时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移动时,使得万向轮17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即可,防护框6可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工作时发生意外坠落,启动电动推杆8升降,从而可带动三角板9进行升降,三角板9带动防护框6在顶板7的外部上下移动,从而可调节防护框6的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