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墙体预埋管道的缝隙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2.房建墙体预埋管道,一般在墙体表面设于预埋槽用于对走线管道安装,但是后期需要人工对墙体预埋槽涂抹填充砂浆,以保证对缝隙进行修补。
3.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涂抹难以达到较高的修补质量,并且施工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缝隙修补装置,能够提高对墙体预埋管道的缝隙修补的修补质量,并且施工操作便捷。
5.本技术提供一种缝隙修补装置,包括:
6.一填缝机构,包括座体和配置于所述座体上的二填缝板,所述座体开设有出料通道,所述二填缝板用以插入安装墙体预埋管道的预埋槽内,所述出料通道被构造成经由该出料通道输出的缝隙修补用浆料能够直接进入至少由所述二填缝板所围成空间内;
7.一固定机构,用以将所述填缝机构固定在所述预埋槽对应的墙体上;
8.一供料机构,连通所述出料通道以为所述填缝机构提供浆料。
9.可选地,所述填缝机构还配置有用以调节所述二填缝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
10.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具有沿转动杆延伸方向旋进的外螺纹,至少一所述填缝板被限制在仅可沿所述传动杆的延伸方向活动地配置在所述座体上,至少一所述填缝板固定配置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的内螺纹与所述螺纹相适配。
11.可选地,所述外螺纹包括间隔设置并且旋进方向互为反向的二螺纹段,二所述填缝板各配置有螺母套,并且二螺母套分别适配所述二螺纹段。
12.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通过电磁铁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填缝机构。
13.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为吸盘组件。
14.可选地,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吸附板、配置于所述吸附板的吸盘单元和用以带动所述吸盘单元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伸缩杆。
15.可选地,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座体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
16.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用以安装所述第二电机的安装盘,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安装盘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座体上。
17.可选地,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上用以手持的第二伸缩杆。
18.以上提供的墙体预埋管道的缝隙修补装置,在实施缝隙修补的施工时,首先通过固定机构将填缝机构固定在预埋槽对应的墙体上,接着将二填缝板插入上述预埋槽内,再开启供料机构对缝隙修补用浆料的供料,然后浆料藉由出料通道流入至少由所述二填缝板
所围成空间内,以达到对预埋槽内局部位置的缝隙的浆料填补。由于浆料被灌入后受二填缝板的约束或刮拭,并在刮拭后浆料能够自动填充填缝板产生的二次缝隙,降低了浆料的局部堆积或填充不到位引起的修补缺陷,提高了浆料成型后的修补质量。此外,在实际操作时,可沿着预埋槽的延伸方向不断地移动填缝机构,直至使预埋槽内所有缝隙进行填补,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缝隙修补装置的剖视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缝隙修补装置的正视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图中元件标识如下:
25.1-移动架;2-第三电机;3-送料筒;4-螺旋送料辊;5-上料斗;6-送料管; 7-座体;8-封板;9-安装槽;10-第一电机;11-转动杆;12,13-螺纹段;14-填缝板;15-弹性伸缩杆;16-刮拭辅助件;17-铁块;18-吸附板;19-电磁铁;20-管道;21-吸盘单元;22-连接管;23-抽气泵;24-环形槽;25-安装盘;26-第二电机;27-活动座;28-旋转固定座;29-第二伸缩杆;30-第一伸缩杆;31-填缝机构;32-固定机构;33-供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0.在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前,有必要阐述下本技术的发明创造的创立背景。
31.已为普遍存在的的是,相关技术中,对墙体预埋管道的预埋槽的缝隙通常是依赖于人工操作。具体为,首先采用涂抹刀或挂腻子的刀具或者其它类似的工具铲起浆料,并将浆料填入缝隙中,最后使用工具对浆料进行抹平或者刮掉多余的浆料。
32.针对以上人工施工的技术,由于预埋槽本身是预埋电线管材,这决定了预埋管道通常是较窄的。对于预埋管道的缝隙,即安装电线管材所残留的空间就窄之又窄了。涂抹刀或刮刀等可被利用的刀具,这些刀具的刀头部分可以插入预埋槽的缝隙中,插入之后很难进行涂刮等操作,受该缝隙空间狭窄之所限。即便使用较尖锐或较细的刀具,在刮涂操作时,刀具所触及之处会难以避免地留下二次缝隙(二次缝隙可理解为刀具本身所占空间所导致)。尽管可以将浆料涂抹在该二次缝隙的开口处,二次缝隙较原本的缝隙会更小,此种在开口处对二次缝隙的涂抹操作,也只是在表面进行了填充,而二次缝隙深处仍然未触及。当然可以尝试在二次缝隙的开口处涂抹过量的浆料,但是这必然会造成预埋槽外的浆料堆积,也会造成填补成型后的局部凸起的质量缺陷。简而言之,人工施工所存在的二次缝隙会导致修补缺陷。
33.为了克服上述人工操作存在的二次缝隙造成的修补缺陷,本发明人意外地提出了墙体预埋管道的缝隙修补装置。在实施缝隙修补的施工时,首先通过固定机构32将填缝机构31固定在预埋槽对应的墙体上,即使填缝机构31的注入浆料能对准预埋槽。接着将二填缝板14插入上述预埋槽内,例如可贴合预埋槽的侧壁或接近预埋槽的侧壁;再开启供料机构33对缝隙修补用浆料的供料,然后浆料藉由出料通道流入至少由上述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内,以达到对预埋槽内局部位置的缝隙的浆料填补。
34.针对本技术所涉及缝隙修补装置,缝隙修补的填补是依赖于二填缝板14 和出料通道,即出料通道流出的浆料在注入后,便会立刻填充二填缝板14之间的缝隙。填缝板14对浆料进行约束防止其流出到预埋槽外,消除预埋槽外的浆料堆积造成的缺陷。填缝板14本身可以对浆料进行刮拭,诸如通过移动填缝机构31(在解除固定机构32对填缝机构31的固定之后)。填缝板14的刮拭所留下的二次缝隙,由于浆料是不断地注入,其流动性可以渗入二次缝隙以达到自动填补,可以有效地消除二次缝隙的深处无法填充的缺陷。不仅如此,本技术的修补避免了从缝隙表面进行涂抹的操作,能有效避免该种操作造成的浆料堆积的缺陷。由此,提高了修补质量。
35.此外,本技术所涉及缝隙修补装置,从缝隙修补的操作方式上,只需要沿着预埋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填缝机构31即可。避免了人工缝隙修补所需要的涂抹刮等操作程序过多的麻烦,简化了施工。基于上述讨论,创立了本发明创造。
36.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缝隙修补装置,包括:
37.一填缝机构31,包括座体7和配置于上述座体7上的二填缝板14,上述座体7开设有出料通道,上述二填缝板14用以插入安装墙体预埋管道的预埋槽内,上述出料通道被构造成经由该出料通道输出的缝隙修补用浆料能够直接进入至少由上述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内;
38.一固定机构32,用以将上述填缝机构31固定在上述预埋槽对应的墙体上;
39.一供料机构33,连通上述出料通道以为上述填缝机构31提供浆料。
40.上述“经由该出料通道输出的缝隙修补用浆料能够直接进入至少由上述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内”的“直接进入”应当被理解为,浆料一旦经出料通道输出,首当其冲地流入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而不是,先进入二填缝板14 所围成空间之外的预埋槽内,再待填缝板14之外空间被浆料填充满之后溢至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内。
41.由于出料通道被构造成直接进入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内,从本质上区别于,相关技术中人工缝隙修补依赖于刮抹刀具对浆料的挤压。
42.上述表述“至少由所述二填缝板14所围成空间”的“至少”字面涵义是构成空间的除了二填缝板14,还可以是其它元部件,例如座体7的部分。对于填缝板14和上述构造出料通道的配置,可以在座体7上开设有一刮拭腔或刮拭槽,填缝板14容纳在刮拭腔内,刮拭腔具有底面的开口,其内壁具有二个侧壁和一个顶壁。刮拭腔的开口用以适配填缝板14插入预埋槽。填缝板14可以与二个侧壁大体平行,在该顶壁位于二填缝板14之间的部分位置布设出料通道。
43.此处,刮拭腔的开口的宽度与预埋槽的大小没有任何限制。在该开口大于预埋槽的情形下,只要将二填缝板14之间的间距构造成小于预埋槽的即可。
44.在不配置刮拭腔的情形下,填缝板14可凸出于座体7的表面配置。
45.填缝板14与座体7的连接可以可拆卸连接,例如可配置弹性伸缩杆15将填缝板14安装在座体7上,以使填缝板14便于从座体7上拆卸,从而完成对填缝板14的更换。填缝板14更换的实际背景是:由于填缝板14接触的是浆料,而浆料较为容易粘附在填缝板14上,带来刮拭效果较差。
46.填缝板14的两端可固接有刮拭辅助件16,以提高填缝板14的刮拭效果。刮拭辅助件16可为具有尖锐部的板状。
47.在一个典型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填缝机构31还配置有用以调节上述二填缝板14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二填缝板14之间的间距被调节的考虑是:二填缝板14之间的间距较好地与预埋槽的宽度相适配,即该间距不能超过预埋槽的宽度,否则这可能造成填缝板14中只有一个能插入预埋槽。这样可适配更多地预埋槽的宽度。
48.至于调节组件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手动滑动方式(图中未示出)。可以被想到的是,在座体7上固定配置有一滑动杆,将填缝板14可滑动地套设在滑动杆上,还可配置,诸如紧固螺栓或者电磁类似件或者插销件或者其它方式的锁紧件,对填缝板14在滑动杆上的位置根据需要进行锁紧。
49.为了避免上述手动滑动的不便捷性,可采用电动方式。具体为: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0和传动连接上述电机的转动杆11,上述转动杆11具有沿转动杆11延伸方向旋进的外螺纹,至少一上述填缝板14被限制在仅可沿上述传动杆的延伸方向活动地配置在上述座体7上,至少一上述填缝板14固定配置有螺母套,上述螺母套的内螺纹与上述螺纹相适配。
50.这样,当第一电机10工作时,转动杆11被第一电机10驱动转动,由于螺母套被限位在座体7上而不被允许跟随转动杆11发生转动。此时,在转动的转动杆11的外螺纹的咬合下,转动杆11的转动就通过螺母座转化成作用于填缝板14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填缝板14之间的间隙被调节。
51.此处,螺母座的形状可以是筒状如六角形,其具有内螺纹孔。螺母座可以设置在填缝板14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填缝板14的内部,以将填缝板14所分隔成二个部分。
52.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二个填缝板14中的一者配置有螺母座并与转动杆11 带动。此时,二个填缝板14中只有一个被第一电机10所驱动发生滑动。
53.当然为了提高填缝板14的调节灵活性,可使填缝板14的二个均被驱动。具体而言,上述外螺纹包括间隔设置并且旋进方向互为反向的二螺纹段12,13,二上述填缝板14各配置有螺母套,并且二螺母套分别适配上述二螺纹段12,13。
54.这样,当第一电机10工作时,转动杆11被第一电机10驱动转动,由于二个螺母套被限位在座体7上而不被允许跟随转动杆11发生转动。此时,在转动的转动杆11的二段螺纹段12,13的咬合下,转动杆11的转动就通过螺母座转化成作用于二个填缝板14的直线运动。由于二段螺纹段12,13的旋进方向相反,这样二个填缝板14的直线运动方向也是相反的,从而使填缝板14之间的间隙被调节,即产生二填缝板14背离运动或靠近运动的效果。
55.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更好地适配转动杆11、填缝板14在座体7上的运动,可以在座体7的中部位置上开设一用以容纳转动杆11的安装槽9,在座体7上的边缘位置开设供填缝板14滑动的滑动槽(图中未示出)。还可为座体7上配置一封板8用以盖合转动杆11、填缝板14。
56.作为调节组件的其它的电动实现方式(图中未示出),可将上述第一电机 10、转动杆11、螺母套等构成的转动方式替换成伸缩式。具体而言,调节组件包括气缸、固接于气缸的输出轴的传动杆,传动杆固接填缝板14。
57.前文已述“固定机构32,用以将所述填缝机构31固定在所述预埋槽对应的墙体上”不可被曲解为“固定机构32始终都使填缝机构31保持固定”。事实上,如前文对本技术缝隙修补装置的原理作出阐述时已经提及“填缝机构31 的移动”,即此处填缝机构31的固定是在必要的情形下。当不需要使填缝机构 31保持固定的时候,一种方式是可停止固定机构32所输出的固定功能。
58.另一种方式是,使固定机构32、填缝机构31的装配配置成可拆卸的关系。例如,上述固定机构32通过电磁铁19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填缝机构31。
59.可以被想到的是,电磁铁19组件包括电磁铁19、铁块17,电磁铁19固定于固定机构32上,铁块17固定于填缝机构31上。这样,电磁铁19的通电,则产生磁吸力以使固定机构32、填缝机构31装配;反之,解除固定机构32、填缝机构31处于可拆离。
60.当然,其它的可拆卸方式,例如螺接、卡接等方式也可以是在纳入本技术技术方案呢之内的。
61.作为固定机构32的一种实现方式,上述固定机构32为吸盘组件。
62.具体而言,上述吸盘组件包括吸附板18、配置于上述吸附板18的吸盘单元21和用以带动上述吸盘单元21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伸缩杆30。
63.这样,第一伸缩杆30被推动时,吸盘单元21被推动以贴合墙体直至吸盘充分地贴合,以获得对墙体固定的牢固性。不会因吸盘单元21的贴合不牢固带来的固定不可靠性。
64.可以理解的是,吸盘单元21产生吸力,可采用自身发生形变的诸如软质塑料的吸盘等。
65.当然,还可采用利用正负压的改变产生吸力。例如地,可配置一抽气泵23,用以连通吸盘单元21。构成吸盘单元21的多个吸盘采用管道20连通,多个吸盘之间的管道20连通连接管22,连接管22连通抽气泵23,这样吸盘单元21 抽气时便可使得吸盘单元21产生吸
力。
66.在一个典型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缝隙修补装置还包括用以驱动上述座体 7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
67.此处,座体7旋转的设计考虑是:座体7旋转直接带来填缝板14的旋转,以更好地调整填缝板14相对于预埋槽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特别是在呈横向延伸的预埋槽进行缝隙修补操作完毕之后,切换到呈纵向延伸的预埋槽进行缝隙修补的场景下,以节省人力转动的响应速率慢,尤其是在填缝机构31较为笨重的情形下。
68.此处,预埋槽的横向延伸可被想到的是,该延伸方向是大体呈水平;同理,预埋槽的纵向延延伸是大体沿竖直方向。
69.可选地,上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6、用以安装上述第二电机26 的安装盘25,上述第二电机26传动连接在上述座体7上,上述安装盘25可滑动地支撑在上述座体7上。
70.这样,当第二电机26驱动时,座体7被会被带动。安装盘25可滑动地支撑在上述座体7,可以保证座体7的旋转会更稳定,不会发生晃动。
71.容易想到的是,“安装盘25可滑动地支撑”可以通过开设在座体7上的环形槽24。与此相对应地,安装盘25上配置有与安装盘25相适配的插脚或滚轮 (图中未示出)。
72.在一个典型的实施方案中,本技术缝隙修补装置还包括配置于上述旋转驱动组件上用以手持的第二伸缩杆29。
73.第二伸缩杆29的配置之设计考虑是:当待缝隙修补的预埋槽处于墙体较高的位置时,此时可能需要借助攀爬设备,这显然增加到作业危险性。或者,若待缝隙修补的预埋槽的墙体属于窗户外的外墙,借助攀爬设备也难以满足施工条件。这些场景下,操作者手持第二伸缩杆29,根据预埋槽的高度需要,选择合适的伸缩长度,即可方便地作业。
74.请参阅图4。为了使第二伸缩杆29旋转调节,以适配预埋槽的姿态,若第二电机26的调节不够便捷的情况下,第二伸缩杆29配置有旋转固定座28,第二伸缩杆29连接活动座27,活动座27连接安装盘25。
75.如此,通过只需要旋转第二伸缩杆29,便可实现安装盘25的转动,进而带动填缝机构31的转动。
76.请再次参阅图1、图3。至于上述供料机构33,可以包括移动架1,和安装移动架1上的第三电机2、用以通入浆料的上料斗5、送料筒3、螺旋送料辊4。螺旋送料辊4位于送料筒3内,送料筒3与送料筒3连通,送料筒3的端部通过送料管6连通出料通道,移动架1可装配有行走轮(图中未出)。
77.这样,当第三电机2驱动时,螺旋送料辊4被带动产生推进,将送料筒3 的浆料向送料筒3的端部推进,以使浆料通过送料管6输入出料通道。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