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5108发布日期:2022-05-31 08:5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脚手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3.如中国专利号cn20536986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支撑脚手架,包括脚手架主支撑杆、脚手架底板、多组脚手架横杆连接组件及多根脚手架横杆;所述的脚手架主支撑杆的下端竖直设置在所述的脚手架底板的顶部中央,所述的多组脚手架横杆连接组件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脚手架主支撑杆上,所述的多根脚手架横杆分别通过所述的多组脚手架横杆连接组件水平连接在所述的脚手架主支撑杆上;每组所述的脚手架横杆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底板、套接插槽板、多条连接插片、多个横杆插筒、多个连接螺栓、多块锁紧连接片、套接通孔、多个插片通孔及高度指示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该脚手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遇到不同高度的房屋建设时,需要拆除,并根据房屋的高度重新组装,从而影响了房屋建设用脚手架的正常使用,以此也降低了房屋建设用脚手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房屋建设用脚手架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调节脚手架的高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包括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撑板、设置于每相邻两支撑板之间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的两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上层支撑板的一对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于下层支撑板的一对第二连接块、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第二连接杆、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驱动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呈交叉设置且中部相互铰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脚手架高度时,通过驱动件,使位于下层支撑板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位于上层支撑板的两个第一连接块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对称两组升降机构的配合下,从而能够推动上下层支撑板之间进行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调节,使整体脚手架高度升降到合适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8.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通过轴座转动支承于所述支撑板的双向螺纹丝杆,所述
双向螺纹丝杆两端分别具有螺纹旋向相反的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两组升降机构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双向螺纹丝杆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双向螺纹丝杆,在需要驱动第二连接块移动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使两组升降机构中的双向螺纹丝杆同步旋转,在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的配合下,使两侧的第二连接块能够进行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且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使得第二连接块在进行调节后通过螺纹自锁,操作便捷。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上层支撑板且平行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杆,使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于固定杆,强化第一连接块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第一连接块在移动过程中更稳定。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平行于所述固定杆的第一定位带,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部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带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定位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带,所述支撑板顶面固定连接有平行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二定位带,所述第二连接块底部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带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定位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带的配合下,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定位带之间呈滑动配合,在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带的配合下,使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定位带之间呈滑动配合,从而提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自身的位姿。
14.优选的,所述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的螺纹牙型均设置为锯齿状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块开设有供双向螺纹丝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壁开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与双向螺纹丝杆相配合的连接齿,所述连接齿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螺纹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壁与所述连接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块相互靠近时,所述连接齿在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螺纹槽壁的驱动下收回所述安装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双向螺纹丝杆的螺纹牙型设置为锯齿状,使两侧的第二连接块在进行相互靠近的运动时,通过双向螺纹丝杆的螺纹槽内壁驱动连接齿收回安装槽内,即相邻两层支撑板之间可直接通过抬升的方式进行升高,不必通过双向螺纹丝杆的旋转进行驱动,提升对脚手架进行调节的效率。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转动支承于所述壳体内的蜗杆、分别转动支承于所述壳体内且相互平行的一对转动轴、分别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且啮合于所述蜗杆的蜗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外部且连接于所述蜗杆的第一驱动电机,双向螺纹丝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开设有六角槽的驱动块,所述转动轴一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部且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六角槽相配合的六角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蜗轮、蜗杆和转动轴的配合下,在需要对两组相对应的升降机构中的双向螺纹丝杆进行同步驱动时,通过将六角块一一对应插接于六角槽内,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使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同步带动两个转动轴旋转,并在六角块和六角槽的配合下,对两个双向螺纹丝杆进行同步驱动。
18.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上下层所述支撑板之间相互远离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导向杆、两端分别转动支承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驱动丝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且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丝杆的移动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且连接于所述驱动丝杆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移动块相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块,所述支撑板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块相配合的插接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导向杆、驱动丝杆和移动块的配合下,在需要对相邻两侧的支撑板进行抬升时,通过将插接块对应插接于支撑板侧壁的插接槽内,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使第二驱动电机带动驱动丝杆旋转,在导向杆的配合下,使移动块朝向第二固定块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之间相互远离,使脚手架能够快速升高。
20.优选的,每相邻两支撑板之间设有步梯,且上层支撑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步梯一端铰接于所述通槽内,且所述步梯转动收纳于所述通槽内,相邻两步梯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步梯,在相邻两层支撑板打开后,步梯另一端从通槽内旋出,并抵接于下层的支撑板上,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脚手架的上层和下层之间进行移动,安全性高。
22.优选的,下层支撑板顶面设有若干沿线性排布的棘齿,所述步梯底端设置为锥状且卡接于所述棘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棘齿,在步梯翻转打开后,其底端卡接于棘齿上,以使步梯整体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且能够对上下两层的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使脚手架整体更加稳定。
24.优选的,最底层所述支撑板底面设有若干自锁型万向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板底部设置万向轮,以便于对脚手架的位置进行调节和移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工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两组升降机构,驱动上下两层相邻的支撑板调节间距,结构稳定,且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配合下,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安全性高;2.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对脚手架进行升降,便于操作,且便于进行收纳;3.通过设置步梯,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脚手架的上层和下层之间进行移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30.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板;2、升降组件;3、自锁型万向轮;4、升降机构;5、第一连接块;6、第二连接块;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驱动件;10、固定杆;11、固定座;12、轴座;13、双向螺纹丝杆;14、连接孔;15、安装槽;16、连接齿;17、复位弹簧;18、第一定位带;19、第一定位槽;20、第二定位带;21、第二定位槽;22、第一驱动装置;23、壳体;24、蜗杆;25、转动轴;26、蜗轮;27、第一驱动电机;28、驱动块;29、六角槽;30、六角块;31、第二驱动装置;32、第一固定块;33、第二固定块;34、导向杆;35、驱动丝杆;36、移动块;37、第二驱动电机;38、插接块;39、插接槽;40、步梯;41、通槽;42、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参照图1-图6,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包括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撑板1、设置于每相邻两支撑板1之间的升降组件2,其中,支撑板1呈矩形且水平设置,最底层的支撑板1底面四角处均设有自锁型万向轮3,以便于对脚手架的位置进行调节和移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工作。
36.升降组件2包括沿支撑板1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支撑板1两侧的两组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滑动连接于上层支撑板1的一对第一连接块5、滑动连接于下层支撑板1的一对第二连接块6、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6的第一连接杆7、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6的第二连接杆8、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6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驱动件9、固定连接于上层支撑板1的固定杆10,其中,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之间呈交叉设置且中部相互铰接,固定杆10两端通过固定座1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底面,且与支撑板1之间呈平行间隔设置,第一连接块5均滑动连接于固定杆10。
37.驱动件9包括通过轴座12转动支承于支撑板1的双向螺纹丝杆13,双向螺纹丝杆13两端分别具有螺纹旋向相反的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两个第二连接块6分别滑动连接于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
38.在需要调节脚手架高度时,通过转动双向螺纹丝杆13,使位于下层支撑板1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块6之间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作用下,位于上层支撑板1的两个第一连接块5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对称两组升降机构4的配合下,从而能够推动上下层支撑板1之间进行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调节,使整体脚手架高度升降到合适的位置。
39.为提升脚手架升高的效率,将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的螺纹牙型均设置为锯齿状螺纹,第一连接块5均开设有供双向螺纹丝杆13穿过的连接孔14,连接孔14内壁开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安装槽15,安装槽15内滑动连接有与双向螺纹丝杆13相配合的连接齿16,连接齿16螺纹连接于双向螺纹丝杆13的螺纹槽内,安装槽15内壁与连接齿1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7,两侧第一连接块5相互靠近时,连接齿16在双向螺纹丝杆13的螺纹槽壁的驱动下收回安装槽15内。
40.使两侧的第二连接块6在进行相互靠近的运动时,通过双向螺纹丝杆13的螺纹槽内壁驱动连接齿16收回安装槽15内,即相邻两层支撑板1之间可直接通过抬升的方式进行
升高,不必通过双向螺纹丝杆13的旋转进行驱动。
41.为使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6移动更加稳定,支撑板1底面固定连接有平行于固定杆10的第一定位带18,第一连接块5顶部均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带18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9,第一连接块5通过第一定位槽19滑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带18,支撑板1顶面固定连接有平行于双向螺纹丝杆13的第二定位带20,第二连接块6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二定位带20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21,第二连接块6通过第二定位槽21滑动连接于第二定位带20,提升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6与支撑板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6自身的位姿。
42.为便于同步驱动两组升降机构4中的双向螺纹丝杆13进行同步旋转,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22。第一驱动装置22包括壳体23、转动支承于壳体23内的蜗杆24、分别转动支承于壳体23内且相互平行的一对转动轴25、分别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5且啮合于蜗杆24的蜗轮26、固定安装于壳体23外部且连接于蜗杆24的第一驱动电机27,双向螺纹丝杆13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开设有六角槽29的驱动块28,转动轴25一端均伸出壳体23外部且固定连接有与六角槽29相配合的六角块30。
43.在需要对两组相对应的升降机构4中的双向螺纹丝杆13进行同步驱动时,通过将六角块30一一对应插接于六角槽29内,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7,使第一驱动电机27通过蜗轮26蜗杆24的传动同步带动两个转动轴25旋转,并在六角块30和六角槽29的配合下,对两个双向螺纹丝杆13进行同步驱动。
44.为便于对相邻两层支撑板1之间进行抬升,还设有用于驱动上下层支撑板1之间相互远离的第二驱动装置31,第二驱动装置31包括第一固定块32和第二固定块33、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32和第二固定块33之间的导向杆34、两端分别转动支承于第一固定块32和第二固定块33之间的驱动丝杆35、滑动连接于导向杆34且螺纹连接于驱动丝杆35的移动块36、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块32且连接于驱动丝杆35的第二驱动电机37,第一固定块32和移动块36相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8,支撑板1侧壁均开设有与插接块38相配合的插接槽39。
45.在需要对相邻两侧的支撑板1进行抬升时,通过将插接块38对应插接于支撑板1侧壁的插接槽39内,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37,使第二驱动电机37带动驱动丝杆35旋转,在导向杆34的配合下,使移动块36朝向第二固定块33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之间相互远离,使脚手架能够快速升高。
46.为便于工作人员在每层支撑板1上进行移动,每相邻两支撑板1之间设有步梯40,且上层支撑板1上开设有通槽41,步梯40一端铰接于通槽41内,且步梯40转动收纳于通槽41内,下层支撑板1顶面设有若干沿线性排布的棘齿42,步梯40底端设置为锥状且卡接于棘齿42。
47.通过设置步梯40,在相邻两层支撑板1打开后,步梯40另一端从通槽41内旋出抵接于下层的支撑板1上,且其底端卡接于棘齿42之间,以使步梯40整体更加稳定,便于工作人员在脚手架的上层和下层之间进行移动,安全性高。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用脚手架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将脚手架升起时,将第二驱动装置31的两个插接块38一一对应插接于相邻两层支撑板1侧壁的插接槽39内,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37,使第二驱动电机37带动驱动丝杆
35旋转,在导向杆34的配合下,使移动块36朝向第二固定块33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1之间相互远离,使脚手架能够快速升高。
49.在需要将脚手架降下时,将第一驱动装置22上的两个六角块30一一对应插接于双向螺纹丝杆13端部的六角槽29内,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7,第一驱动电机27通过蜗轮26蜗杆24的传动同步带动两个转动轴25旋转,并在六角块30和六角槽29的配合下,对两个双向螺纹丝杆13进行同步转动,驱动位于下层支撑板1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块6之间相互远离,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作用下,位于上层支撑板1的两个第一连接块5相互远离,在对称两组升降机构4的配合下,从而使上下层支撑板1之间间距减小,使整体脚手架高度降到合适的位置。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