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高强度建筑工程支护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0872发布日期:2022-07-16 10:0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压高强度建筑工程支护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工程模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压高强度建筑工程支护模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浇筑水泥墙面等工程时,通常会使用建筑工程支护模板将搭建好的钢筋架围起来,并按设计要求使其成为所需的建造浇筑形状,后再对支护模板进行支撑固定等作业,最后将水泥浇筑进去,等待水泥完全凝固后拆掉模板,以及目前主要的工程支护模板使用的大都为木质板,但目前在对建筑时进行支护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按照设计要求搭建支护模板时,对于一些弯曲形状的支护效果较差,以及不能够对弯曲部分进行很好的封闭和支撑,故可能在浇筑过程中使得浇筑水泥大量泄露,导致出现浪费资源以及浇筑失败的问题。
3.2.在按设计要求搭建支护模板时,通常有人工将铁钉钉入浇筑的周围物体或是通过在其他的平面和模板之间搭建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物体,该种作业方式效率较低,以及对模板的支撑封闭的程度不易掌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压高强度建筑工程支护模板,包括安装模板、弯曲模板、曲面支撑单元和正面支撑单元,所述安装模板的右侧端面设置有多个正面支撑单元,弯曲模板靠近安装模板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相邻的安装模板的端面转动连接,连接轴的前方设置有曲面支撑单元,且曲面支撑单元与正面支撑单元位于同一侧。
5.所述曲面支撑单元包括压进板,所述安装模板和弯曲模板交界处的前侧放置有上下对称分布的两组压进板组,每组压进板组内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压进板,压进板上远离其与另一块压进板的相对面的端面铰接有一号压板,一号压板的后端面为斜面,且左侧的一号压板与弯曲模板紧贴,右侧的一号压板与安装模板紧贴,压进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螺纹轴,上下两个螺纹轴的前端面共同转动连接有一号抵紧板,螺纹轴上套设有配合圆环,且配合圆环与螺纹杆相配合,配合圆环的前后两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挡环,配合圆环上套设有抵紧环,且抵紧环与配合圆环为转动连接,抵紧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两个抵紧条,抵紧条的后端面为斜面,且该端面与对应的压紧板紧贴,放置板的前端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限位槽,且抵紧条穿过限位槽,一号抵紧板的左端面开设有移动槽,且移动槽贯穿一号抵紧板的左右端面,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轴,移动轴上固定套设有二号抵紧板,二号抵紧板靠近移动轴的一段为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两个竖直段与移动轴固定连接,二号抵紧板的另一段转动连接有u形板。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一号压板与其相邻的压进板之间设置有从上至下等距离排布的压紧弹簧。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连接轴上位于弯曲模板和安装模板之
间的交界处焊接有定位板,且使定位板位于弯曲模板和安装模板的相交的角平分线平面上,定位板的厚度小于压进板组中两个压进板之间的距离。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每个所述压进板组中两个压进板的相对面靠近连接轴的位置为斜面,且对应的两个压紧板相对面设置有多个沿该端面呈矩阵排布的滚动圆珠。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u形板水平段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布排布的翻转槽,位于从前至后的同一侧的三个翻转槽的左右端面共同转动连接有翻转轴,翻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翻转卡块,且每个翻转槽内与一个翻转卡块对应配合,翻转槽的前后长度大于翻转卡块的前后长度,翻转卡块的竖直长度大于u形板水平段的竖直长度,从前至后的同一侧的三个翻转槽的左右端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挡轴,且挡轴位于对应的翻转轴的正上方。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螺纹杆靠近一号抵紧板的一段固定连接有挡转轴,一号抵紧板上开设有呈矩阵排布的四个挡轴孔,上方两个挡轴孔与上方的螺纹杆的轴向水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下方两个挡轴孔与下方的螺纹杆的轴向水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挡轴孔内滑动设置有挡杆,且两个同一水平面上的挡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挡转轴的长度。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正面支撑单元包括直立板,所述安装模板的前侧端面上设置有直立板,直立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从下至上的异形槽,异形槽内滑动设置有异形板,异形板的前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半圆板,两个半圆板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段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u形支撑板,且u形支撑板与u形板的结构相同。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异形槽内滑动设置有质量大的重力板,重力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圆形板,圆形板的左端面转动连接有l形板,l形板的竖直段固定连接有配合板,配合板位于支撑板上端面的上方,且配合板的下端面为直角卡块结构,支撑板的左端面开设有多个从前至后的与配合板相配合的直角槽。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中通过一号抵紧板和螺纹轴之间的配合,对一号压板进行压紧,从而使一号压板对弯曲部分的两侧进行压紧,以及设置的压进板和定位板之间的配合定位,便于操作定位的同时也使一号压板对两侧模板的力进行平衡,避免竖直模板或弯曲模板受力不平衡而出现压不紧的问题,从而对模板的支护效果较好,在后续的浇筑过程中减少水泥的泄露。
14.2.本发明中通过向靠近模板的位置推进一号抵紧板以及配合下方的u形板的移动,从而对与模板接触的支撑部分有着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进行支护模板的过程繁琐的问题,提高支护的效率。
15.3.本发明中对于直立部分的模板支护时通过直立板上的异形板和其下方的重力板相互配合,对模板的支撑效果较好的同时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
16.4.本发明中的u形板和u形支撑板的特殊结构使得装置在水平地面以及其他支撑平面都能够对模板进行支护,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中正视图。
20.图3是本发明中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22.图5是本发明中图4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6是本发明中u形板的立体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中一号抵紧板、二号抵紧板、支撑板和配合板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竖直模板;2、弯曲模板;3、连接轴;4、曲面支撑单元;40、压进板;400、滚动圆珠;41、一号压板;410、压紧弹簧;42、放置板;43、螺纹轴;430、配合圆环;431、挡环;432、挡转轴;44、一号抵紧板;440、移动槽; 441、移动轴;442、二号抵紧板;443、挡轴孔;444、挡杆;45、抵紧环;450、抵紧条;46、限位槽;47、u形板;470、翻转槽;471、翻转轴;472、翻转卡块;473、挡轴;48、定位板;5、正面支撑单元;50、直立板;51、异形槽;52、异形板;53、半圆板;54、支撑板;55、u形支撑板;56、重力板;560、圆形板;57、l形板;58、配合板;59、直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27.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抗压高强度建筑工程支护模板,包括竖直模板1、弯曲模板2、曲面支撑单元4和正面支撑单元5,所述竖直模板1的右侧端面设置有多个正面支撑单元5,弯曲模板2靠近竖直模板1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连接轴3与相邻的竖直模板1的端面转动连接,连接轴3的前方设置有曲面支撑单元4,且曲面支撑单元4与正面支撑单元5位于同一侧。
28.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曲面支撑单元4包括压进板40,所述竖直模板 1和弯曲模板2交界处的前侧放置有上下对称分布的两组压进板组,每组压进板组内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压进板40,压进板40上远离其与另一块压进板40 的相对面的端面铰接有一号压板41,一号压板41的后端面为斜面,且左侧的一号压板41与弯曲模板2紧贴,右侧的一号压板41与竖直模板1紧贴,压进板 4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2,放置板42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螺纹轴43,上下两个螺纹轴43的前端面共同转动连接有一号抵紧板44,螺纹轴43上套设有配合圆环430,且配合圆环430与螺纹轴43相配合,配合圆环430的前后两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挡环431,配合圆环430上套设有抵紧环45,且抵紧环45与配合圆环430为转动连接,抵紧环4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两个抵紧条450,抵紧条450的后端面为斜面,且该端面与对应的压紧板紧贴,放置板42 的前端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限位槽46,且抵紧条450穿过限位槽46,一号抵紧板44的左端面开设有移动槽440,且移动槽440贯穿一号抵紧板44的左右端面,移动槽440内滑动连接有移动轴441,移动轴441上固定套设有二号抵紧板442,二号抵紧板442靠近移动轴441的一段为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两个竖直段与移动轴441固定连接,二号抵紧板442的另一段转动连接有u形板47。
29.工作时,人工根据所需建造的水泥墙形状将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放置好,再根据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的交界位置放置好一号抵紧板44,并使得上下的一号压板41与对应的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紧贴,再放下前方的二号抵紧板442使得其下方的u形板47与地面接触,并向靠近一号抵紧板44的方向移动 u形板47,使得二号抵紧板442上滑至移动轴441滑动到移动槽440的上端面时停止上滑,此时二号抵紧板442推动一号抵紧板44向靠近连接轴3的方向移动,故一号抵紧板44推动后方的一号压板41,对应的两个一号压板41分别与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接触后相对张开,在张开的过程中对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 2进行压紧,在对应的两个一号压板41张开的过程中时推动其对应前方的抵紧条450向前移动,故使得抵紧环45通过挡环431推动配合圆环430沿着螺纹轴 43轴向移动,并使得螺纹轴43旋转,当抵紧环45与二号抵紧板442紧贴时其不能前移后,此时抵紧条450对一号压板41进行抵紧,对应的两个一号压板41 再分别对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进行抵紧,以及限位槽46对抵紧条450进行限位,保证在调整过程中抵紧条450与一号压板41紧贴。
30.参阅图5,所述一号压板41与其相邻的压进板40之间设置有从上至下等距离排布的压紧弹簧410。
31.工作时,在上下的一号压板41与对应的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紧贴后,移动u形板47进行压紧的过程中,两个一号压板41相对压进板40张开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对应连接的压紧弹簧410被拉伸,故在放置好装置后,两个一号压板41在压紧弹簧410的弹力作用下向对应的压进板40靠近,从而对一号压板 41各自紧贴的竖直模板1或弯曲模板2进行压紧。
32.参阅图4,所述连接轴3上位于弯曲模板2和竖直模板1之间的交界处焊接有定位板48,且使定位板48位于弯曲模板2和竖直模板1的相交的角平分线平面上,定位板48的厚度小于压进板组中两个压进板40之间的距离。
33.工作时,在对使得上下的一号压板41与对应的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紧贴的过程中时,使定位板48压入对应的两块压进板40之间,在进行下一步操作,故在压紧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的过程中能够对压进板40进行定位引导,使得压紧的总力沿定位板48的方向,使得在一号压板41压紧过程中竖直模板1 和弯曲模板2受力平衡,避免竖直模板1或弯曲模板2受力不平衡而出现压不紧的问题。
34.参阅图5,每个所述压进板组中两个压进板40的相对面靠近连接轴3的位置为斜面,且对应的两个压进板40相对面设置有多个沿该端面呈矩阵排布的滚动圆珠400。
35.工作时,在将定位板48压入两块压进板40之间时,滚动圆珠400与定位板 48接触减小定位板48压入过程中的摩擦,便于定位板48的压入。
36.参阅图6,所述u形板47水平段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布排布的翻转槽470,位于从前至后的同一侧的三个翻转槽470的左右端面共同转动连接有翻转轴471,翻转轴471上固定套设有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翻转卡块472,且每个翻转槽470与一个翻转卡块472对应配合,翻转槽470的前后长度大于翻转卡块472的前后长度,翻转卡块472的竖直长度大于u形板47水平段的竖直长度,从前至后的同一侧的三个翻转槽470的左右端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挡轴473,且挡轴473位于对应的翻转轴471的正上方。
37.工作时,将u形板47放置在松软类型的地面上后,调整翻转卡块472使得其上端朝向二号抵紧板442,故将u形板47向一号抵紧板44的移动过程中,地面对翻转卡块472有着使其向前偏转的力,此时翻转卡块472对应上方的挡轴 473将其挡住,故翻转卡块472对地面
有着相反的作用力,故使得u形板47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卡住,当施工环境的地面不满足要求时,向后转动翻转卡块472,使得翻转卡块472的前端朝上,此时可通过将u形板47放置在竖直等平面上,并在u形板47上移压紧一号压板41的过程中翻转卡块472同样使其能够对平面有着较好的卡紧作用,避免了在对一号压板41进行压紧的过程中其前方的装置松弛而导致压紧失败的问题。
38.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螺纹轴43靠近一号抵紧板44的一段固定连接有挡转轴432,一号抵紧板44上开设有呈矩阵排布的四个挡轴孔443,上方两个挡轴孔443与上方的螺纹轴43的轴向水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下方两个挡轴孔443 与下方的螺纹轴43的轴向水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挡轴孔443内滑动设置有挡杆 444,且两个同一水平面上的挡杆444之间的距离小于挡转轴432的长度。
39.工作时,在抵紧环45推动配合圆环430沿着螺纹轴43的轴向向前移动,并使得螺纹轴43旋转的过程中,螺纹轴43带动其上的挡转轴432转动,当挡转轴 432接触到挡杆444时,挡杆444将其挡住,使得螺纹轴43停止转动,故减小的抵紧环45的移动距离,能够更快速的进行压紧作业,以及通过将挡杆444取出并通过人工反方向旋转挡转轴432,使得螺纹轴43与其同方向旋转,抵紧环 45前移使得抵紧条450对一号压板41进行再次压紧,之后再插入挡杆444将挡转轴432挡住,对其进行限位。
40.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正面支撑单元5包括直立板50,所述竖直模板 1的前侧端面上设置有直立板50,直立板50的下端面开设有从下至上的异形槽 51,异形槽51内滑动设置有异形板52,异形板52的前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半圆板53,两个半圆板53共同转动连接有支撑板54,支撑板 54的下段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u形支撑板55,且u形支撑板55与u形板47的结构相同。
41.工作时,放置好直立板50后,通过异形槽51将异形板52放入,并使u形支撑板55与地面接触,人工向着直立板50的方向移动u形支撑板55,当异形板52上移至异形槽51的顶端后,再移动u形支撑板55,u形支撑板55与u形板47相同能够对地面进行抓紧,此时异形板52对直立板50压紧并支撑。
42.参阅图1、图2和图7,所述异形槽51内滑动设置有质量大的重力板56,重力板56的前端面设置有圆形板560,圆形板560的左端面转动连接有l形板 57,l形板57的竖直段固定连接有配合板58,配合板58位于支撑板54上端面的上方,且配合板58的下端面为直角卡块结构,支撑板54的左端面开设有多个从前至后的与配合板58相配合的直角槽59。
43.工作时,提前将重力板56通过异形槽51放入其中,当异形板52和支撑板54安装后,通过配合板58与直角槽59之间的配合,将l形板57挂在支撑板54 上,在重力板56的重力作用下,配合板58对支撑板54进行下压,故加强了支撑板54与地面之间的支撑效果,以及在异形板52对竖直模板1进行压紧的同时,重力板56对压紧过程进行平衡,防止直立板50的下段部分在建筑作业过程中压紧效果差的问题,同时在支撑板54移动的同时,将配合板58与不同位置的直角槽59相配合,从而调节重力板56的竖直位置,从而对压紧直立板50的力进行平衡调节。
44.具体工作时,根据所需浇筑的建筑的形状设置好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直立部分通过安装多个竖直模板1后再设置多个正面支撑单元5进行支撑,弯曲部分设置曲面支撑单元4,对弯曲部分进行支撑时,将竖直模板1和弯曲模板2 放置好,再根据竖直模板1和弯
曲模板2的交界位置放置好一号抵紧板44,再放下前方的二号抵紧板442使得其下方的u形板47与地面接触,u形板47对地面抓紧,再通过螺纹轴43、一号压板41和抵紧条450之间的配合,对弯曲部分进行压紧。
45.对直立部分进行压紧时,放置好直立板50后,通过异形槽51将异形板52 放入,并使u形支撑板55与地面接触,人工向着直立板50的方向移动u形支撑板55,当异形板52上移至异形槽51的顶端后,再移动u形支撑板55,u形支撑板55与u形板47相同能够对地面进行抓紧,此时异形板52对直立板50压紧并支撑。
4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