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墙件结构和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50412发布日期:2022-08-06 06:55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墙件结构和固定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脚手架连墙件领域。


背景技术:

2.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为了使脚手架更加稳定和安全,需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将这种构造措施称为连墙件,用来传递脚手架的拉力和压力的构件。
3.在现有技术施工中,为了使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连墙件设置间距预埋埋件,采用连墙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使用完成后再进行切割。
4.有必要提出一种连墙件结构,能够简化操作过程,减少工时,并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墙件结构,能够减小结构破坏力,简化操作过程,实现材料的可循环使用。
6.为实现上述目的的连墙件结构用于将脚手架与建筑墙体连接,该结构包括多个预埋锥体、多个第一管状件、多个螺杆和网格结构。多个预埋锥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墙体内,包括内螺纹孔;多个第一管状件设置在所述墙体外侧,包括管腔;多个螺杆用于分别穿过各所述管腔并与各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网格结构包括彼此正交连接的第二管状件和第三管状件,所述第二管状件可拆卸地与各所述第一管状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状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件上;其中,所述第三管状件和/或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脚手架连接。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状件通过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一管状件连接,所述第三管状件通过第二扣件与所述第二管状件连接。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包括扣环和固定螺栓,所述扣环用于包裹管状件,所述固定螺栓用于凭借压紧力固定管状件。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通过卡扣和螺帽被轴向地限定在所述管腔中。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为山型卡扣,所述螺帽为蝶形螺帽。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锥体预埋在所述墙体的混凝土中。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状件与所述脚手架的连接位置距离所述脚手架主节点的间距小于300mm。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锥体还包括凹槽,所述内螺纹孔的开口设置在凹槽面上。
1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墙件固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s1.在墙体的浇筑过程中将预埋锥体预埋在所述墙体内;
16.s2.将螺杆拧入所述预埋锥体的内螺纹孔;
17.s3.在所述墙体外部的螺杆外套设第一管状件,并使用螺帽和卡扣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管状件锁紧;
18.s4.将第二管状件与各个所述第一管状件固定连接;
19.s5.在所述第二管状件上安装第三管状件,并根据脚手架连接点确定所述第三管状件在所述第二管状件上的位置。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6.当第三管状件无法与所述连接点固定时,移动所述第三管状件,直至第三管状件与所述连接点对齐。
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0.在进行步骤s1之前,根据脚手架设计图纸确定所述预埋锥体在所述墙体内的预埋位置。
22.上述连墙件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23.1.利用提前预埋锥体形成可靠连结点,使用过程中只需拧入螺杆便可稳固连接,无需进行焊接和切割;
24.2.通过网格结构能够对墙体外部的螺杆提供稳定的结构,并通过第三管状件和/或螺杆与脚手架的连接,从而有效提高了脚手架架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5.3.通过将预埋锥体设置成可拆卸结构,能够减少材料消耗,并能实现预埋锥体的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26.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明显,其中:
27.图1是连墙件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8.图2是预埋锥体与墙体的示意图。
29.图3是连墙件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符号标记说明
31.10 预埋锥体
32.20 螺杆
33.30 网格结构
34.40 卡扣
35.50 螺帽
36.60 第一扣件
37.65 固定螺栓
38.66 扣环
39.70 第二扣件
40.31 第一管状件
41.32 第二管状件
42.33 第三管状件
43.101 内螺纹孔
44.102 墙体
45.106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7.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48.连墙件是连接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墙体结构的承力和传力件。在图1中,墙体102与xoz平面平行,位于-y轴侧;脚手架架体位于y轴侧,图1所示的连墙件位于脚手架架体与建筑墙体结构之间。
49.由于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安全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因此脚手架的搭建要求较为牢固,进而要求连墙件需为脚手架提供安全、牢固和稳定的连接,还需要能够减少搭建时间,减少建筑工时。
50.本公开提出的一种连墙件结构,能够在保证脚手架架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下减少工时,且可循环使用,耗材较少。
51.参照图1所示,连墙件结构包括多个预埋锥体10、多个第一管状件31、多个螺杆20和网格结构30。
52.预埋锥体(答:应为锥体)10可拆卸地设置在墙体102内,包括内螺纹孔101;第一管状件31设置在墙体102外侧,包括管腔;螺杆20用于分别穿过各管腔并与各内螺纹孔101螺纹连接。
53.通过将锥体设置为尾部锥形结构,具有易固定、方便拆卸的特点,此外还具有控制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
54.网格结构30包括彼此正交连接的第二管状件32和第三管状件33,第二管状件32可拆卸地与各第一管状件31固定连接,第三管状件3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管状件32上。
55.第三管状件33和/或螺杆20用于与脚手架连接。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的坐标系,第二管状件32沿x轴方向延伸,第三管状件33沿y轴方向延伸,螺杆20与第三管状件33的延伸方向相同。
56.其中,该结构通过在y轴方向伸出的连接点作为承力点,与脚手架上的连接点固定连接,起到连接脚手架与墙体102的作用。上述连墙件结构通过设置第三管状件33和/或螺杆20与脚手架的连接,能够根据实际工况增加或减少连接点。例如在脚手架重要承力处同时使用第三管状件33和螺杆20共同承担连接作用,以保障连接强度;在脚手架的非重要承力处,可只选择第三管状件33或螺杆20与脚手架连接,能够在保证了脚手架架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最大化利用资源,节省材料,提高建筑效率。
57.在一个实施例中,沿y方向延伸的螺杆20通过卡扣40和螺帽50被轴向地限定在同样为y方向延伸的第一管状件31的管腔中,限定了螺杆20在y方向上的运动。优选的,卡扣40为山型卡扣,螺帽50为蝶形螺帽,从而将第一管状件31沿y方向压紧在墙体102和卡扣螺帽之间,并固定了螺杆20的轴向活动,以避免螺杆20在连接过程中出现晃动,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5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介绍使用了“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
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不代表主次,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59.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埋锥体10预埋在墙体102的混凝土中,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即预埋在墙体102内。利用墙体内部的预埋锥体10作为承力点,可以构造出沿y轴方向延伸的螺杆20,从而构造处外墙脚手架的连墙件生根节点,还能够控制混凝土成型的表面平整度,起到加固模板支设的作用。
6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预埋锥体10的预埋位置根据建筑物外墙脚手架设计图纸确定。由于预埋锥体10提供与脚手架的连接节点,因此需要先由脚手架设计图纸确定脚手架的诸如主节点等连接节点,再确定预埋锥体10和螺杆20的连接位置,能够节省搭建时间,保证节点连接位置的准确性。
61.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埋锥体10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在连墙件和脚手架使用完毕后,可以从墙体102内取下,以便于下次使用,从而实现了材料的循环使用,减少了材料消耗;利用提前预埋锥体形成可靠连结点,使用过程中只需拧入螺杆便可稳固连接,无需进行焊接和切割,还可以节省工时,提高建筑效率。
62.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埋锥体10还包括凹槽106,内螺纹孔101的开口设置在凹槽106的凹槽面上。通过设置凹槽106,可以便于预埋锥体10的取下。例如,通过六角扳手敲打预埋锥体10,使其在墙体102内发生松动,然后通过六角扳手与六角形的凹槽106的配合,能够更加容易向预埋锥体10施力,从而将预埋锥体10旋转取下,有效简化了操作过程,缩短了工时,提高了预埋锥体10的拆装工效。
63.如预埋锥体10与墙体102的配合较为紧密,还可以在预埋锥体10的边缘凿出一定孔缝,增强预埋锥体10与墙体102之间的松动,便于后续取下。
6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状件32通过第一扣件60与第一管状件31连接,第三管状件33通过第二扣件70与第二管状件连接。具体的,第一扣件60和第二扣件70包括扣环66和固定螺栓65,扣环66用于包裹管状件,固定螺栓65用于凭借压紧力固定管状件。
65.通过松动固定螺栓65,彼此固定连接的两管状件可被取下,或彼此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通过旋转固定螺栓65使其压紧扣环66,能够有效包裹、固定两管状件,实现管状件之间的稳固设置。例如,通过松动固定螺栓65,可以调节第三管状件33在第二管状件32上沿x方向的不同位置;或者简单方便的分离第二管状件32和第一管状件31,节省工时。
6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管状件33与脚手架的连接位置距离脚手架主节点的间距小于300mm。脚手架主节点指脚手架结构中的主要支点,具有较佳的强度。第三管状件33优选与脚手架主节点连接,但在脚手架主节点与脚手架主节点之间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移动第三管状件33在x方向上的位置,更换与脚手架的其他连接点,该连接点与脚手架主节点需小于300mm,以确保连墙件与主节点间距离符合规范要求,能够为脚手架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和连接强度。
67.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示出了沿x方向分布的多个预埋锥体10和螺杆20,预埋锥体10还可以沿z方向依次分布在墙体102上,此时螺杆20沿y方向伸出墙体102。这时第二管状件32沿z方向延伸,第三管状件33与第二管状件32正交设置,第三管状件33沿y方向延伸,以便与螺杆20共同提供脚手架的连接点。
68.上述连墙件结构将焊接预埋板的传统拉结方式改为预埋锥体与螺杆的机械拉结
方式,无需进行焊接和切割,有效减少了工时,并且对墙体结构造成较小的破坏;通过将预埋锥体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当脚手架架体拆除后可将预埋锥体和管状件转运至其他部位进行重复使用,实现材料的循环使用;还通过设计螺杆和/或第三管状件等多个连接点的方式,增强与脚手架的连接强度,提高脚手架架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9.结合上述对连墙件结构的介绍,还可以理解到一种连墙件固定方法。参照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0.首先进行步骤s1,在墙体的浇筑过程中将预埋锥体10预埋在墙体102内,利用墙体施工中预留锥体作为后续脚手架的连结点。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1之前,根据脚手架设计图纸确定预埋锥体10在墙体内的预埋位置,以便保证连接点对接的准确性。
71.继续进行步骤s2,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将螺杆20拧入预埋锥体10的内螺纹孔101,初步固定螺杆20。螺杆20可选择直径为30mm、长度为300mm的规格。
72.继续进行步骤s3,在墙体102外部的螺杆20外套设第一管状件31,并使用螺帽50和卡扣40将螺杆20与第一管状件31在轴向方向上锁紧,保证螺杆20不发生晃动。第一管状件31可选择长度为150mm的规格,
73.继续进行步骤s4,将第二管状件32与各个第一管状件31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十字扣件将第二管状件32和各个第一管状件31固定。第二管状件32可选择长度为500mm的规格尺寸。
74.继续进行步骤s5,在第二管状件32上安装第三管状件33,并根据脚手架连接点确定第三管状件33在第二管状件32上的位置,并进行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6.当第三管状件无法与连接点固定时,移动第三管状件,调整连接点的位置,直至第三管状件与连接点对齐。
75.在确定了第三管状件33的位置后,可以和螺杆20一起共同与脚手架连接,或单独与脚手架连接,完成脚手架的固定。
76.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三管状件33和/或螺杆20与脚手架的连接点对齐,完成脚手架与连墙件的固定。
77.上述连墙件固定方法简单易操作、质量可靠,实现了材料可循环,减少了材料消耗、缩短了工时、提高了连墙件安拆工效,确保了脚手架架体的稳定性,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脚手架架体坍塌的风险。
78.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79.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