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搭设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5145发布日期:2022-10-01 10:3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架搭设工法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脚手架搭设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手架搭设工法。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一般均在建筑物外围搭设,从而对施工现场起到防护作用,同时还方便工人在外防护脚手架上进行施工操作。脚手架拉结一般采用高强螺栓与建筑物链接,50m以上采用型钢悬挑加钢丝绳拉结方式,这种搭设方式需要在原建筑物体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施工工程量、施工难度都较大,对原建筑物体砼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脚手架承载力几乎全部都传递到基础上,对搭设脚手架的材料及强度要求较高,脚手架的稳定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搭设工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承载力几乎全部传递到基础上,对搭设脚手架的材料及强度要求较高,脚手架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地基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找平硬化并对待搭设脚手架的建筑物地基进行基础承载力实验,以确保地基混凝土板强度能够满足承载脚手架的传递荷载;s2,定距定位,在建筑物外侧测量出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内立杆和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立杆离建筑物墙的距离并标记定位线,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和底座;s3,搭建脚手架,依次搭设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撑及剪刀撑;s4,在所述脚手架上分段埋设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建筑物内部并通过外包混凝土与所述建筑物连接为一体,所述承载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杆连接,以使所述脚手架与所述建筑物连接为一体,通过所述建筑物分段承载所述脚手架的传递荷载;s5,在所述脚手架上铺脚手板;s6,在所述脚手架背离所述建筑物的外侧扎设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5.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所述承载件为压力钢管,所述外包混凝土每2.7米一仓,浇筑过程中每两仓预埋至少一根所述压力钢管,所述压力钢管伸入所述建筑物内部的预埋深度为1.5米。
6.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浇筑过程中每两仓预埋6根所述压力钢管,6根所述压力钢管按照三维空间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包混凝土的外部,所述压力钢管远离所述外包混凝土的一端伸至第一排立杆和第二排立杆,且与所述第一排立杆和第二排立杆硬连接。
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在建筑物外侧测量出内立杆和外立杆离建筑物墙的距离并标记定位线,分出内立杆和外立杆位置并作出标记,在所述定位线上放置垫板和底座且保证垫板铺放平整,再在所述垫板上搭设立杆。
8.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在搭设首层脚手
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斜支撑。
9.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立杆采用对接接头连接,所述立杆与所述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在非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
1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所述立杆包括主立杆与辅立杆,所述主立杆与辅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少于2个。
11.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为1.5m,所述大横杆置于所述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40-160mm,在所述立杆与所述大横杆交点处设置所述小横杆,所述小横杆的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1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在所述脚手架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所述剪刀撑,并由所述脚手架底部至顶部连续设置,在所述脚手架中间部分的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不大于15m。
13.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5中,在所述脚手架靠近所述建筑物的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铺设木板,所述木板宽度为200mm,在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内立杆和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间满铺脚手板;在首层脚手架和作业层脚手架上满铺脚手片。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搭设工法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跟仓预埋压力钢管代替在原建筑物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使脚手架整体承载变为分段承载,脚手架与建筑物连接为一体使得脚手架承载力大部分传递到脚手架旁侧的建筑物上,大大增强了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也大大降低了脚手架承载及固定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高脚手架搭设承载要求,免除了脚手架承载对原有建筑物的破坏;脚手架由落地整体承载变为由建筑物侧向分段承载,有效的降低了脚手架的承载量及搭设要求,可降低脚手架钢管材料、强度等要求,节省材料成本;使用分段固定和承载,大大增强了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为脚手架搭设尤其是高脚手架施工提供安全保证。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的承载件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9.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地基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找平硬化并对待搭设脚手架的建筑物地基进行基础承载力实验,以确保地基混凝土板强度能够满足承载脚手架的传递荷载;
21.s2,定距定位,在建筑物外侧测量出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内立杆和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立杆离建筑物墙的距离并标记定位线,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和底座;
22.s3,搭建脚手架,依次搭设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撑及剪刀撑;
23.s4,在所述脚手架上分段埋设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建筑物内部并通过外包混凝土与所述建筑物连接为一体,所述承载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杆连接,以使所述脚手架与所述建筑物连接为一体,通过所述建筑物分段承载所述脚手架的传递荷载;
24.s5,在所述脚手架上铺脚手板;
25.s6,在所述脚手架背离所述建筑物的外侧扎设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26.根据上述实施例,本技术通过在脚手架上分段埋设承载件,且承载件外包混凝土,使脚手架整体承载变为分段承载,降低了在原建筑物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以整体承载脚手架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脚手架与建筑物连接为一体使得脚手架承载力大部分传递到脚手架旁侧的建筑物上,大大增强了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
2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所述承载件为压力钢管,所述外包混凝土200每2.7米一仓,浇筑过程中每两仓预埋至少一根所述压力钢管,所述压力钢管伸入所述建筑物内部的预埋深度为1.5米。其中,所述压力钢管为φ48
×3㎜
钢管。
28.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浇筑过程中每两仓预埋6根所述压力钢管,6根所述压力钢管按照三维空间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包混凝土的外部,所述压力钢管远离所述外包混凝土的一端伸至第一排立杆和第二排立杆,且与所述第一排立杆和第二排立杆硬连接。其中,6根所述压力钢管按照三维空间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包混凝土的外侧,每侧各两根,压力钢管与第一二排立杆使用扣件硬连接。
29.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承载件布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力钢管100的一端伸入所述建筑物内部并通过外包混凝土200与所述建筑物连接为一体,压力钢管100的另一端与脚手架的立杆300连接,以使所述脚手架与所述建筑物连接为一体,使得脚手架承载力大部分传递到脚手架旁侧的建筑物上,大大增强了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
30.根据上述实施例,本技术通过跟仓预埋压力钢管代替在原建筑物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使脚手架整体承载变为分段承载,大大降低了脚手架承载及固定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对原建筑物的混凝土不会产生破坏;脚手架由落地整体承载变为由
建筑物侧向分段承载,有效的降低了脚手架的承载量及搭设要求,可降低脚手架钢管材料、强度等要求,节省材料成本;使用分段固定和承载,大大增强了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
31.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以采用落地式搭建方式的双排脚手架为例进行说明,在所述步骤s2中,在建筑物外侧测量出内立杆和外立杆离建筑物墙的距离并标记定位线,分出内立杆和外立杆位置并作出标记,在所述定位线上放置垫板和底座且保证垫板铺放平整,再在所述垫板上搭设立杆。其中,所述垫板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或则采用槽钢,避免立杆直接落在板表面上,垫板与板表面接触密实。实际作业时,板上不得有重型施工机械,同时应保证板表面整洁干净,积水及时清理。
3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斜支撑。其中,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先立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排,后立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内排,其余按如下表1的构造要求搭设。
33.表1搭设参数表
[0034][0035][0036]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立杆采用对接接头连接,所述立杆与所述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位置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在非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其中,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部位结扎不少于2道。
[0037]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所述立杆包括主立杆与辅立杆,所述主立杆与辅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少于2个。其中,立杆底部设置垫木,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连接于立脚点杆上,离底座20cm左右。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0038]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为1.5m,以便立网挂设,所述大横杆置于所述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40-160mm,优选地,每侧外伸长度为150mm,在所述立杆与所述大横杆交点处设置所述小横杆,所述小横杆的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0039]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3中,在所述脚手架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所述剪刀撑,并由所述脚手架底部至顶部连续设置,在所述脚手架中间部分的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不大于15m。其中,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0040]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5中,在所述脚手架靠近所述建筑物的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铺设木板,所述木板宽度为200mm,在靠近所述建筑物的内立杆和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间满铺脚手板;在首层脚手架和作业层脚手架上满铺脚手片。其中,在首层脚手架和作业层脚手架上满铺脚手片,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脚手片用12-14#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铺设时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片。
[0041]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在所述步骤s6中,在所述脚手架远离所述建筑物的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的里侧,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网目应满足2000目/100cm2,做耐贯穿试验不穿透,1.6
×
1.8m的单张网重量在3kg以上,要求严密、平整。脚手架外侧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设1.2m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踢脚杆。
[0042]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搭设工法中,对所述脚手架的架体内封闭,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与墙体之间铺设站人板,站人板设置平整牢固。脚手架施工层里立杆与建筑物之间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施工层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用密目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
[0043]
应用案例
[0044]
在某电站采用本技术的脚手架搭设工法,脚手架搭设部位沿电站竖向发电引水压力管道布置,脚手架基础为原大坝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厚度约1m,混凝土强度为c25,该部位基础良好,满足脚手架基础承载力要求,上游侧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脚手架搭设高度约为57m,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一仓预埋4根压力钢管,预埋深度1.5米,分布在外包混凝土的两侧,每边各两根代替在原大坝坝体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
[0045]
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传统脚手架搭设方法搭设脚手架拉结一般采用高强螺栓与大坝链接,每步设置一道;50m以上采用型钢悬挑加钢丝绳拉结方式,加固悬挑固定于原大坝坝体上,采用高强螺栓锚固,这种搭设方式需要在原大坝坝体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施工工程量、施工难度都较大,对原大坝坝体砼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脚手架承载力几乎全部都传递到基础上,对搭设脚手架的材料及强度要求较高,脚手架的稳定性也较差。
[0046]
在该电站采用本技术的脚手架搭设工法后,通过跟仓预埋压力钢管代替在原建筑物上安装高强螺栓及型钢悬挑,使脚手架与坝体连接为一体,脚手架整体承载变为分段承载,且脚手架承载力大部分传递到脚手架旁侧的坝体上,大大降低了脚手架承载及固定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对原建筑物的混凝土不会产生破坏,也降低了脚手架的承载量及搭设要求,在脚手架上对坝体进行钻孔、捶打等施工时,冲击力会被坝体吸收,使得脚手架不会晃动,大大增强了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
[0047]
尽管已经出于说明性目的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的是: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