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及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62852发布日期:2022-09-27 23:2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及结构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地板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2.一般的地板安装工艺包括:找平、铺设防潮垫以及铺设木地板,在地板安装过程中,许多时候会需要地板与瓷砖拼接。目前,地板与瓷砖交接处施工中,必须留有伸缩缝,然后在二者之间设置扣条,以便于解决地板边界的固定、收口、连接和过渡等问题,地板扣条一般与地板等平面简单搭接,来遮盖伸缩缝和地板边界。
3.现有技术中,扣条安装后,伸缩缝处防渗透性较差,缝隙处容易积攒灰尘,不但难以清扫,而且其内部易渗入水分,致使木地板发生霉变甚至腐烂,最终导致扣条发生松动脱落等情况,进而影响地板的整体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不易使水分渗入地板内部,且使用寿命长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及铺设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及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基底层处理:铲平基底层表面的灰浆、碎块,并清理干净;
8.s2:防护处理:在基底层上先后均匀涂布防水层、铺设防潮层以及布撒防虫粉作为防虫层;
9.s3:铺设结构层:将地面周围的墙面作为铺装的基准线,沿着房间的延长方向拼装两个以上的隔开组件;
10.s4:在铺装好的隔开组件上涂覆结合层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挨个推入瓷砖层或地板层并压实;
11.s5:瓷砖层铺装后利用填缝膏进行勾缝或美缝;
12.s6:结构层铺装前,在留缝处安装墙角包边;
13.s7:清洁结构层铺设连接处和表面的胶痕和污垢。
14.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为丙烯酸类防水涂料;
15.所述防潮层为pvc防潮膜、珍珠棉、地面垫或地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16.所述结合层为混凝土、胶黏剂;
17.所述基准线和地面的距离低于10-12mm。
18.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底层、防水层、防潮层、防虫层和结构层,所述结构层由隔开组件、设置于隔开组件一侧面的瓷砖层、设置于隔开组件一侧面的地板层组成;
19.墙面包裹结构层的所述防虫层四周边沿均设置有留缝。
20.优选地:所述隔开组件包括呈倒“t”型状的支撑条、设置于支撑条顶端的金属盖、设置于金属盖靠近一端处底部外壁的榫接槽a、设置于金属盖靠近另一端处顶部外壁的榫接槽b,且榫接槽a和榫接槽b相适配。
21.优选地:所述支撑条靠近两端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卡块,前后抵接的两个支撑条上的卡块外壁设置有同一个顶撑条,顶撑条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卡块相匹配,且顶撑条与瓷砖层的宽度尺寸相同。
22.优选地:所述支撑条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块。
23.优选地:所述支撑条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孔,金属盖的顶部面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和定位孔的内壁设置有同一个定位块,定位块和活动槽均呈t型状。
24.优选地:所述金属盖靠近两端的底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条。
25.优选地:所述支撑条的底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7.1.本发明采用隔开组件作为瓷砖层或地板层铺装时的衔接处,前后扣合的两个隔开组件贴实度强,可保证表面防渗水效果,以水平相对的两个支撑条之间缝隙作为瓷砖层或地板层的插入空间,有效提高了拼装速度,瓷砖层或地板层的两侧被紧紧夹持,严密性较高,进而延长使用寿命;将墙角包边顺延墙角贴合,使其插入留缝处,以保证结构层周边与墙面接触面的密封性,进而提高防渗水功能,延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28.2.本发明在基底层上找平清理后,依次铺设防水层、防潮层及防虫层,对后续安装于其上的结构层起到了良好的隔水、除湿和驱虫作用,保持结构层的干燥性,避免出现腐蚀现象,进而延长结构层的使用寿命;铺设时瓷砖层或地板层的底部被结合层固定于支撑条上的横向面上,故而不会直接接触结构底层,空出一定空间,进而保证瓷砖层或地板层在后期使用时的干燥性。
29.3.本发明根据瓷砖层的实际宽度尺寸,水平拼装两组隔开组件期间,将顶撑条套设于前后抵接的两个支撑条的卡块上,起到竖向支托瓷砖层的作用,进而提高瓷砖层的使用强度;根据地板层的厚度,将连接块选择性的插入连接槽内,使得连接块处于支撑条的横向面上方,便于根据地板层的厚度调节支撑条的留出空间高度,调节方便。
30.4.本发明利用一个隔开组件对左右两侧的瓷砖层或地板层进行固定后,密封条紧紧贴合于瓷砖层或地板层的顶部面,有效阻隔瓷砖层或地板层上的液体会从隔开组件与瓷砖层或地板层的连接处渗入,进一步延长瓷砖层或地板层的使用寿命。
31.5.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孔和活动槽等结构,可进行单独拆换某一个或某一片区域的瓷砖层7或地板层8,使用方便,保证瓷砖层7或地板层8使用时的美观度,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结构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结构的隔开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结构的顶撑条和支撑条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结构的定位块、金属盖和支撑条爆炸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基底层、2防水层、3防潮层、4防虫层、5留缝、6隔开组件、601密封条、602支撑条、603顶撑条、604金属盖、605连接块、606榫接槽a、607防滑垫、608卡槽、609定位块、610活动槽、611榫接槽b、612卡块、613定位孔、614连接槽、7瓷砖层、8地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0.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42.实施例1:
43.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方法,如图1-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44.s1:基底层1处理:铲平基底层1表面的灰浆、碎块等,并清理干净,保持基底层1表面干净平整;
45.s2:防护处理:在基底层1上先后均匀涂布防水层2、铺设防潮层3以及布撒防虫粉作为防虫层4;
46.s3:铺设结构层:将地面周围的墙面作为铺装的基准线,沿着房间的延长方向拼装多个隔开组件6;
47.s4:在铺装好的隔开组件6上涂覆结合层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挨个推入瓷砖层7或地板层8并压实,自动对其铺设平齐度;
48.s5:瓷砖层7铺装后利用填缝膏进行勾缝或美缝,使得砖缝填实,保证瓷砖层7铺贴的质量;
49.s6:结构层铺装前,在留缝5处安装墙角包边,用于对结构层与墙面的结合处进行防护;
50.s7:清洁结构层铺设连接处和表面上的胶痕和污垢。
51.所述防水层2为丙烯酸类防水涂料,有较好的弹塑性,能适应结构的部分变形。
52.所述防潮层3采用0.2mm厚度的pvc防潮膜、珍珠棉、地面垫或地毯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53.所述基准线和地面的距离低于10-12mm。
54.所述结合层为混凝土、胶黏剂或1:2的水泥和沙浆等。
55.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把基底层1处理成坚固、平整、干净、无灰尘、无油腻、无蜡以及其它碎屑物质的结构面,并对基底层1的表面进行修补抹平,确保基底层1平整、洁净;然后在处理好的基底层1表面先后均匀涂布防水层2、铺设防潮层3以及布撒防虫粉作为防虫层4,以提高对结构层的防护处理;最后采用隔开组件6作为瓷砖层7或地板层8铺装时的衔接处,安装方便,使用时间延长。
56.实施例2:
57.一种具有防渗水结构的木地板结合瓷砖的铺设结构,如图2-5所示,为了实现实施例1的方案,包括基底层1,所述基底层1的顶部外壁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层2、防潮层3、防虫层4和用于铺设地板的结构层,结构层由隔开组件6、嵌接于隔开组件6一侧面的瓷砖层7、嵌接于隔开组件6一侧面的地板层8组成;在基底层1上找平清理后,依次铺设防水层2、防潮层3及防虫层4,对后续安装于其上的结构层起到了良好的隔水、除湿和驱虫作用,保持结构层的干燥性,避免出现腐蚀现象,进而延长结构层的使用寿命。
58.进一步的,墙面包裹结构层的所述防虫层4四周边沿均留有用于靠墙面组装墙角包边的留缝5,优选的,留缝5的宽度为1cm左右;铺设期间,将墙角包边顺延墙角贴合,使其插入留缝5处,以保证结构层周边与墙面接触面的密封性,进而提高防渗水功能。
59.为了提高地板铺设的效率,如图3-5所示,所述隔开组件6包括呈倒“t”型状的支撑条602、设置于支撑条602顶端的金属盖604、开设于金属盖604靠近一端处底部外壁的榫接槽a606、开设于金属盖604靠近另一端处顶部外壁的榫接槽b611,且榫接槽a606和榫接槽b611相适配;先根据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实际宽度调节两个隔开组件6的间距,然后将靠近墙面的前一排隔开组件6利用外部螺纹/螺栓等定位于接触面即防虫层4上,然后在定位好的隔开组件6后端依次抵接安放其余隔开组件6,使得后一个隔开组件6上的榫接槽a606始终与前一个隔开组件6上的榫接槽b611相扣合,保证隔开组件6与隔开组件6拼装时的严密性,进而保证防渗水效果,而且隔开组件6的拼装速度较快;
60.单次安装2-3甚至3-5个隔开组件6后,将结合层挤出适量[以能满足瓷砖层7或地板层8固定时的需求量为佳]在支撑条602的横向面上,然后将瓷砖层7或地板层8从两组平行的隔开组件6一端推向另一端,尤其是从两个支撑条602之间推入,瓷砖层7或地板层8推入过程中会与底部涂覆的结合层所接触,并在前移的过程中带动结合层均匀分散,进而使得瓷砖层7或地板层8靠近两侧的底部面被均匀涂抹结合层,从而完成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铺装处理;根据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实际宽度尺寸,先水平拼装两组隔开组件6,以水平相对的两个支撑条602之间缝隙作为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插入空间,有效提高了拼装速度,使用极为方便,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两侧被紧紧夹持,且底部被结合层固定于支撑条602上的横向面上,故而不会直接接触结构底层,空出一定空间,进而保证瓷砖层7或地板层8在后期使用时的干燥性。
[0061]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所述支撑条602靠近两端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卡块612,
前后抵接的两个支撑条602上的卡块612外壁套设有同一个顶撑条603,顶撑条603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608,卡槽608与卡块612相匹配,且顶撑条603与瓷砖层7的宽度尺寸相同;根据瓷砖层7的实际宽度尺寸,水平拼装两组隔开组件6期间,将顶撑条603套设于前后抵接的两个支撑条602的卡块612上,起到竖向支托瓷砖层7的作用,进而提高瓷砖层7的使用强度。
[0062]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条602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连接槽614,连接槽614的内壁插接有连接块605;组装地板层8前,根据地板层8的厚度,将连接块605选择性的插入连接槽614内,使得连接块605处于支撑条602的横向面上方,便于根据地板层8的厚度调节支撑条602的留出空间高度,调节方便。
[0063]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隔开组件6使用时的严密性,如图3所示,所述金属盖604靠近两端的底部面焊接有密封条601;利用一个隔开组件6对左右两侧的瓷砖层7或地板层8进行固定后,密封条601紧紧贴合于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顶部面,有效阻隔瓷砖层7或地板层8上的液体会从隔开组件6与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连接处渗入,进一步延长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使用寿命。
[0064]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602的底部面焊接有防滑垫607;用以增加隔开组件6与底层接触面的摩擦力。
[0065]
为了方便更换损坏的局部地板,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条602的顶端开设有定位孔613,金属盖604的顶部面开设有活动槽610,活动槽610和定位孔613的内壁卡接有同一个定位块609,定位块609和活动槽610均呈t型状;使用瓷砖层7或地板层8期间,定位块609为严密卡合于金属盖604内的,使得金属盖604呈没有缝隙的一体式,若某一处的瓷砖层7或地板层8出现破裂、拱起等现象,可借助外部工具将该瓷砖层7或地板层8处左右两侧的隔开组件6上的定位块609上拔,使得定位块609的顶端部分搭载于金属盖604的顶部面,但定位块609的底端未脱离定位孔613内,此时,向远离瓷砖层7或地板层8损坏处的一侧推动金属盖604,金属盖604以定位块609为定点,通过活动槽610左右滑移,使得金属盖604不再对瓷砖层7或地板层8进行遮挡,调整至瓷砖层7或地板层8完全暴露出,然后借助外部工具从支撑条602上卸出并更换新的瓷砖层或地板即可,拆换完成后,再次经活动槽610推动金属盖604,使其复位对瓷砖层7或地板层8压合,最后按压定位块609对金属盖604进行限位,完成可单独拆换某一个或某一片区域的瓷砖层7或地板层8,使用方便,保证瓷砖层7或地板层8使用时的美观度,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
[0066]
本实施例在铺装时,在基底层1上找平清理后,依次铺设防水层2、防潮层3及防虫层4;铺设期间,将墙角包边顺延墙角贴合,使其插入留缝5处,以保证结构层周边与墙面接触面的密封性;
[0067]
铺设结构层时,先根据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实际宽度调节两个隔开组件6的间距,然后将靠近墙面的前一排隔开组件6利用外部螺纹/螺栓等定位于接触面即防虫层4上,然后在定位好的隔开组件6后端依次抵接安放其余隔开组件6,使得后一个隔开组件6上的榫接槽a606始终与前一个隔开组件6上的榫接槽b611相扣合;其中,在铺设瓷砖层7前,将顶撑条603套设于前后抵接的两个支撑条602的卡块612上,起到竖向支托瓷砖层7的作用;在铺设地板层8前,根据地板层8的厚度,将连接块605选择性的插入连接槽614内,使得连接块605处于支撑条602的横向面上方;
[0068]
在单次安装2-3甚至3-5个隔开组件6后,将结合层挤出适量[以能满足瓷砖层7或
地板层8固定时的需求量为佳]在支撑条602/连接块605的横向面上,然后将瓷砖层7或地板层8从两组平行的隔开组件6一端推向另一端,尤其是从两个支撑条602之间推入,瓷砖层7或地板层8推入过程中会与底部涂覆的结合层所接触,并在前移的过程中带动结合层均匀分散,进而使得瓷砖层7或地板层8靠近两侧的底部面被均匀涂抹结合层,从而完成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铺装处理,密封条601紧紧贴合于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顶部面,有效阻隔瓷砖层7或地板层8上的液体会从隔开组件6与瓷砖层7或地板层8的连接处渗入。
[0069]
本结构可以一边安装隔开组件6一边铺装瓷砖层7或地板层8,当一面结构铺装结束后,利用外部螺纹/螺栓等对最后一排的隔开组件6进行定位,进而提高整体结构层的牢固性。
[0070]
在后期使用时,若某一处的瓷砖或地板出现破裂、拱起等现象,可借助外部工具将该瓷砖或地板处左右两侧的隔开组件6上的定位块609上拔,使得定位块609的顶端部分搭载于金属盖604的顶部面,但定位块609的底端未脱离定位孔613内,此时,向远离瓷砖或地板损坏处的一侧推动金属盖604,金属盖604以定位块609为定点,通过活动槽610左右滑移,使得金属盖604不再对瓷砖层7或地板层8进行遮挡,调整至损坏瓷砖或地板完全暴露出,然后借助外部工具从支撑条602上卸出并更换新的瓷砖层或地板即可,拆换完成后,再次经活动槽610推动金属盖604,使其复位对瓷砖层7或地板层8压合,最后按压定位块609对金属盖604进行限位,完成可单独拆换某一个或某一片区域的瓷砖层7或地板层8。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