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无缝连接结构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6120发布日期:2023-01-17 22:4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无缝连接结构或技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板材拼接,具体是在固定空间内进行无缝或较小拼接口的连接技术和内外分层板材的连接结构或技术。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普通房屋的墙面都是通过人工砌墙来实现,效率低,而现有的装配式结构要不接口较大影响美观,要不接口较小而至连接困难或稳定较差。因此,在墙面施工工程中,迫切需要一种安装效率高且稳定性好和接口小的墙板连接技术。同样,在一些固定结构的空间内进行板材拼接(如在现有建筑空间中拼装楼板)时,为了美观也需进行无缝拼接,但一直未有理想的拼接安装技术或结构。另,在一些分层设置的板材连接时,为了美观也需对板材内外层进行无缝拼接,但也一直未有理想的拼接安装技术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板材无缝工作效率低或施工困难的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无缝连接结构或技术,便于板材无缝的安装和施工及板材分层无缝连接。
4.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一种装配式无缝连接结构或技术,它是在板材(如墙板或楼板)、立柱、梁结构、框架等刚性材料的接口处两相向重叠(或相互交错)或贴合的接口中或间的至少一侧侧面或侧壁上设置凸拐填充区、贯通侧壁的销孔、凹凸不平的表面中的至少一种作无缝接口,或在无缝接口外的接口缝隙间整体或分段设置密封条,并在无缝接口中或密封条以内的无缝接口中填充或注入凝固后能产生刚性或较强结构力或粘接力的流体或半流体类能流动的物质或材料作填充剂或材料阻止(镶嵌或搭接式或拼接式)接口滑脱或滑动或错位(即镶嵌或搭接式接口左右或上下滑动、拼接式接口内外即侧向或横向滑动);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为设置在重叠或贴合侧面处的凹槽、凹坑、凹凸表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贯通侧壁的销孔为在两相互重叠或贴合的凸棱或肋梁间设置的贯通销孔;所述凸拐填充区为在分层板材的相向对立面上交错受限的设置凸棱或肋梁并在凸棱或肋梁上相向交错设置阻止交错受限的凸棱或肋梁(即板材或墙板内外壁或层)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或在分层板材的相向对立面上与分层板材间的凸棱或肋梁间交错受限的设置阻止分层板材与凸棱或肋梁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或在两板材搭接接口的阳榫与阴榫间相向交错设置阻止榫结构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
5.优选的,所述无缝接口至少在固定空间最后连接或安装的一个接口的一个侧面中有设置,或在接口或板材表面的垂直方向或横向(即竖立板材向内向外或水平板材向上向下)基本固定或运动受限的板材搭接接口的阳榫与阴榫间相向设置,或在分层板材相互对接面上或间设置(即在分层板材相互对接面上或间的相互错开但位置或运动受限(即不能左右或横向滑动但可前后或纵向滑动)的凸棱或肋梁与限位凸棱或侧棱或凹槽的重叠或镶嵌的接口间设置)。
6.优选的,所述无缝接口分为无缝连接接口和无缝拼接接口;所述无缝拼接接口的
接口处为相互平直对接在一起而不交错的结构,至少在最后连接或安装接口的重叠或贴合侧面中设置,阻止拼接接口横向(即垂直板材或接口表面的方向)错位;所述无缝连接接口的接口处形成相互搭接式或嵌入式结构,设置在榫卯结构相互咬合或镶嵌区域的重叠侧面上、接口或板材表面的垂直方向或横向基本固定或运动受限的搭接接口处相向的阳榫与阴榫间、榫卯结构或分层板材间的凸棱或肋梁或榫结构与限位凸棱或限位卡或限位凹槽或卯结构的镶嵌或嵌入式接口(即不能左右或横向滑动但可前后或纵向滑动或滑脱和在垂直板材或对接的方向可滑脱的限位结构)中的重叠侧面上、榫卯结构或分层板材间的凸棱或肋梁或榫结构与限位凸棱或限位卡或限位凹槽或卯结构的咬合式接口(即不能左右或横向滑动和在垂直板材或对接的方向滑脱但可前后或纵向滑动或滑脱的限位结构)中的重叠侧面上、两组以上结构稳定且接口相互错开但垂直板材表面的位置或运动受限即接口重叠间隙垂直板材表面的分开距离受限的重叠或贴合的凸棱或肋梁的重叠侧面上,所述无缝连接接口阻止连接接口滑脱或滑动。
7.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孔洞;或将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的一侧比另一侧短;或在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缺口;或在一边用密封条密封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外的接口缝隙时一边向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注入连接或固定材料;或分段或分节用密封条密封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外的接口缝隙后再分节分段向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注入连接或固定材料;或在榫卯结构的卯结构的侧壁设置孔洞;便于向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注入凝结或凝固或熔结或粘结类连接或固定材料。
8.优选的,它是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两侧间隙较大的接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厚度不大于接口间隙尺寸的薄板或t型薄板作檩板或栅板或栓板,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两侧间隙较大的接口中设置厚度不大于接口间隙尺寸的且与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对应部位设置有串通孔的薄板或t型薄板作檩板或栅板或栓板,或设置表面凹凸不平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置于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一侧、两侧或整个接口中,减小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两侧接口的间隙;所述檩板或栅板或栓板至少与外侧接口的非浸润表面相向的表面为非浸润表面,提高密封和引流效果。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设置充分弯曲或盘旋的钢筋或弹簧,提高凝固材料凝固后的结构性能;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设置销轴或檩条或栅条或栓条,提高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结构性能。所述檩条或栅条或栓条为中空结构且四周侧壁分布有渗漏孔或孔洞;或为分布有孔洞的平板或凹槽。
9.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侧边的凸棱上、或在凹凸不平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靠接口侧边处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侧边的凸棱上、或在凹凸不平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靠接口侧边处设置密封凹槽,并在密封凹槽中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或将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处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侧边的凸棱、或凹凸不平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靠接口侧边处、或密封凹槽的表面设置成非浸润表面。
10.优选的,所述最后安装板材以外的板材接口侧面结构为:榫卯结构的凹口或凸棱,用于外墙之间相互咬合连接;或为阴榫或阳榫,用于外墙之间相互重叠连接。
11.优选的,它是在两侧的承重立柱间的上梁和下梁之间固定设置中间立柱;所述板材横向安装在中间立柱与承重立柱间、或中间立柱与中间立柱间。
12.优选的,它是将具防水功能、大小合适便于人工或机械搬运的板材接口两侧的防水区域(至少竖向侧面接口的外侧、横向接口与竖向侧面的交界处)设置成一定宽度两相向
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在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的竖向接口间竖向或近竖向设置引流部用于引导渗入接口的渗漏水流直接向下或向接口外流动或排出;在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的横向或竖向接口间或接口外设置防水结构或排水结构或引流装置中的至少一种用于将渗入接口的水流引出或排出或引流到接口外、或阻止水流渗入接口。
13.所述引流部与接口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均接触、或在接口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上均有设置,包括竖向或近竖向设置在墙面非浸润表面区内的亲水引流面、或引流件中的至少一种。
14.所述防水结构或排水结构至少包括防水接口、倾斜引流部、凸棱与防水接口组合、板材或墙板内凹楔形口与凸棱组合、横向接口引流件、接口非浸润性间隔物质、非浸润性止水表面、引导结构、重力排水结构中的一种:所述防水接口至少在墙面或板材或墙板下端与梁结构接口处引流部以内的表面和接口进行防水处理,使流动到引流部下端的渗漏水流不能向接口内侧流动而直接排到板材或墙板接口外即向接口外侧流动;所述倾斜引流部的上端设置在接口外侧以内一定距离或引流部上端在接口内距板材接口外侧或外表面一定距离、下端与板材的外表面连通或与板材接口外侧连通;所述凸棱与防水接口组合是在板材或墙板下端的梁结构上设置内高外低向外有坡度的凸棱,且板材或墙板接口处的防水处理高度高于凸棱的高度;所述板材或墙板内凹楔形口与凸棱组合是将板材或墙板下端设置的向内凹的楔形口倒扣在向外有坡度的凸棱斜面上;所述横向接口引流件至少包括在横向接口的上方设置跨过横向接口的引流件使横向接口上方的水流直接沿引流件向下流动而绕过横向接口、在板材或墙板下端与横梁或凸棱接口处设置引流件使板材或墙板上的水流能自然向下流、在横向接口内的非浸润表面间设置亲水引流件将渗入接口内的水流向外或向横向接口的两端引流中的一种;所述接口非浸润性间隔物质是设置非浸润性物质或非浸润条将引流部或接口外侧的防水排水结构与接口间隙内侧的亲水粘结或凝固材料隔开;所述非浸润性止水表面是将所述凸棱、凹楔形口、阳榫、阴榫、卯、榫结构的至少最高处或两相邻表面拐角处有阻止水流向接口内浸润的非浸润表面;所述引导结构是将引流件的末端即下端设置在或伸入楔形口顶部的外侧;所述重力排水结构是设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水流自动向下流动的排水结构或通道。
15.优选的,所述倾斜引流部包括将竖向接口内两相向非浸润表面功能区间的引流部设置成一个以上接口内侧高接口外侧低的竖直方向不间断或少间断但上下断开处水平方向上可间隔或间断即上下断开处高度连续或间断距离有限而下方上端相对上方末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产生的间距能保证向下流动的水流能被引流部吸附和引流的倾斜设置、或成一个以上上下连续即竖直方向不间断或少间断但上下断开处水平方向上可间隔或间断即下方上端相对上方末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产生间距的竖直设置与末端即下端成向接口外侧拐角或倾斜的设置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重力排水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横向接口处的内高外低的凸棱或斜坡或台阶、在板材或墙板外侧设置下方凸棱或台阶不高或凸出于上方凸棱或台阶的降级台阶、在下方横向接口处设置外侧侧壁比内侧侧壁低的凹槽、上阳榫与下阴榫或上卯下榫组合、与外侧壁连通的排水孔中的一种,使水流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外向下流动和排出。
16.优选的,所述上阳榫与下阴榫或上卯下榫组合是将下侧设置卯结构的板材或墙板安装在上侧设置榫结构的板材或墙板上、或将接口上方板材或墙板的下侧设置阳榫即外侧
向下设置凸棱而将接口下方板材或墙板的上侧设置阴榫即内侧向上设置凸棱成外上阳榫内下阴榫的重叠接口;所述与外侧壁连通的排水孔是在下方横向接口外侧凸棱的内侧下缘拐角处即外侧凸棱内侧与外侧凸棱以内平面交界处或在外侧凸棱以内的平面上设置排水孔与外侧凸棱以下的承重梁、或板材或墙板外侧壁连通、或设置排水口不高于下方横向接口内较低平面且连通外墙面与下方横向接口内较低平面的也孔洞或沟槽类排水通道或将横向无缝接口外侧接口间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设置上下贯通的排水孔、或在横向无缝接口外侧接口间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上下贯通的排水孔中设置引流件,使横向接口外侧凸棱以内的渗漏水流能自动经与外侧壁连通的排水孔排出。
17.优选的,在所述板材或墙板接口处两侧分别设置带孔平板、或带孔t型板,固定连接t型板与平板从而紧固两板材或墙板与立柱接口,在t型板的两侧内表面安装引流件并与板材或墙板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紧密贴合;或所述装配式墙面或板材或墙板及防水技术接口处两侧分别设置带孔平板,固定连接两平板从而紧固两防水板材或墙板与立柱接口,在平板两侧设置引流件,用于引导渗漏水流向下排出。
18.优选的,所述装配式墙面或板材或墙板及防水技术在表面非浸润结构的接口间安装防水垫片或吸水膨胀的防水增压条。
19.优选的,所述引流部为外墙竖立疏水侧面中的亲水引流表面或设立在外墙的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上的亲水引流面或引流件或组合引流件;所述引流件、防水垫片或防水增压条为亲水引流件或组合引流件;所述组合引流件由亲水引流件与非浸润条交替排列组合而成。
20.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接口两侧相向的疏水表面间设置有非浸润条;或在凸棱与楔形口之间、亲水引流件的内侧紧设置非浸润条,阻止凸棱与楔形口之间的水流向上流动。
21.优选的,所述便于安装引流件的凹槽、密封凹槽与引流件、密封条或隔离条的走向一致。
22.优选的,所述竖向接口包括两板材或墙板侧面间、或板材或墙板与立柱侧面间的竖向接口、或带孔平板或带孔t型板与板材或墙板或立柱内外表面间的竖向接口、或板材或墙板或立柱竖向接口或侧面间的凸棱或肋梁或榫结构间形成的竖向接口。
23.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描述:
24.它是在墙板接口,将一块以上的装配式板材固定连接在固定或有限的空间或框架中,至少在最后连接或安装板材的一个接口中沿接口纵向设置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并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外的接口缝隙间设置密封条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填充或注入填充剂或材料;或在分层设置板材的内外层间设置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并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外的接口缝隙间设置密封条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填充或注入接口填充剂或材料或檀条;所述接口填充剂或材料为凝固后能产生刚性或较强结构力的流体或半流体类能流动的物质或材料;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为至少在两相向重叠或贴合的接口侧面中的一侧侧面设置凹凸不平的表面、凸拐填充区、贯通侧壁的销孔中的至少一种,由注入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的填充剂或材料或檀条阻止接口错位或滑脱。
25.优选的,它是在板材、立柱、梁结构、框架等刚性材料的接口处两相向重叠(或相互交错)或贴合的接口中或间的至少一侧侧面或侧壁上设置凸拐填充区、贯通侧壁的销孔、凹
凸不平的表面中的至少一种作无缝接口,或在无缝接口外的接口缝隙间整体或分段设置密封条,并在无缝接口中或密封条以内的无缝接口中填充或注入凝固后能产生刚性或较强结构力或粘接力的流体或半流体类能流动的物质或材料作填充剂或材料阻止(镶嵌或搭接式或拼接式)接口滑脱或滑动或错位(即镶嵌或搭接式接口左右或上下滑动、拼接式接口内外即侧向或横向滑动)。
26.优选的,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包括设置在重叠侧面处的凹槽、凹坑、凹凸表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贯通侧壁的销孔包括在两相互重叠或贴合的凸棱或肋梁间设置的贯通销孔;所述凸拐填充区是在接口区形成不能(垂直接口或横向)滑脱的咬合区,包括在分层板材的相向对立面上交错受限的设置凸棱或肋梁并在凸棱或肋梁上相向交错设置阻止交错受限的凸棱或肋梁(即板材或墙板内外壁或层)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或在分层板材的相向对立面上与分层板材间的凸棱或肋梁间交错受限的设置阻止分层板材与凸棱或肋梁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或在两板材搭接接口的阳榫与阴榫间相向交错设置阻止榫结构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
27.优选的,所述无缝接口至少在固定空间最后连接或安装的一个接口的一个侧面中有设置,或在接口或板材表面的垂直方向或横向(即竖立板材向内向外或水平板材向上向下)基本固定或运动受限的板材搭接接口的阳榫与阴榫间相向设置,或在分层板材或墙板相互对接面上或间设置(即在分层板材相互对接面上或间的相互错开但位置或运动受限(即不能左右或横向滑动但可前后或纵向滑动)的凸棱或肋梁与限位凸棱或侧棱或凹槽的重叠或镶嵌的接口间设置)。
28.优选的,所述无缝接口包括在交错受限的凸棱或肋梁上相向交错设置阻止板材或墙板内外壁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或在两板材或墙板搭接接口的阳榫与阴榫相向交错设置阻止榫结构滑脱的凸拐并形成填充区。
29.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设置位置或方式有以下几种:至少在固定空间最后连接或安装的一个接口的一个侧面中有设置,在向内向外基本固定或运动受限的板材或墙板搭接接口的阳榫与阴榫间相向设置,在内外壁分层的板材或墙板相互对接面上相互错开但位置或运动受限的重叠或贴合的凸棱或肋梁或凹槽间设置,在墙板与立柱或梁结构上嵌入墙板凹坑的相向侧壁间设置。
30.优选的,它是在内外分层的无缝墙板的无缝接口中直接插入檀条阻止无缝接口滑脱,或既在无缝接口中插入檀条又在插入檀条的无缝接口中再注入或填充填充剂或材料。
31.优选的,它是在内外墙板间或两层墙板间即墙板内设置檀条或肋粱,并在各檀条或肋粱与墙板间设置无缝连接接口,使无缝墙板的面板、檀条或肋粱的加工可分别进行,利于墙板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
32.优选的,所述无缝接口分为无缝连接接口和无缝拼接接口;所述无缝拼接接口的接口处为相互平直对接在一起而不交错的结构,至少在最后连接或安装接口的重叠或贴合侧面中设置,阻止拼接接口横向(即垂直板材或接口表面的方向)错位;所述无缝连接接口的接口处形成相互搭接式或嵌入式结构,设置在榫卯结构相互咬合或镶嵌区域的重叠侧面上、接口或板材表面的垂直方向或横向基本固定或运动受限的搭接接口处相向的阳榫与阴榫间、榫卯结构或分层板材间的凸棱或肋梁或榫结构与限位凸棱或限位卡或限位凹槽或卯结构的镶嵌或嵌入式接口(即不能左右或横向滑动但可前后或纵向滑动或滑脱和在垂直板
材或对接的方向可滑脱的限位结构)中的重叠侧面上、榫卯结构或分层板材间的凸棱或肋梁或榫结构与限位凸棱或限位卡或限位凹槽或卯结构的咬合式接口(即不能左右或横向滑动和在垂直板材或对接的方向滑脱但可前后或纵向滑动或滑脱的限位结构)中的重叠侧面上、两组以上结构稳定且接口相互错开但垂直板材表面的位置或运动受限即接口重叠间隙垂直板材表面的分开距离受限的重叠或贴合的凸棱或肋梁的重叠侧面上,所述无缝连接接口阻止连接接口滑脱或滑动。
33.所述板材无缝连接接口分为拼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连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所述拼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包括至少在最后连接或安装的板材连接或拼接接口的重叠侧面中设置有无缝连接接口,所述拼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主要阻止拼接接口横向错位;所述连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主要有在榫卯结构相互咬合区域的重叠侧面上、凸棱或肋梁加限位棱或限位卡结构中的重叠侧面上、两组以上结构稳定接口相互错开但垂直板材表面的位置或运动受限即接口重叠间隙垂直板材表面的分开距离受限的重叠或贴合的凸棱或肋梁的重叠侧面上设置无缝连接接口,所述连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主要阻止连接接口滑脱。
34.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孔洞;或将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的一侧比另一侧短;或在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缺口;或在一边用密封条密封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外的接口缝隙时一边向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注入填充剂或材料作连接或固定材料;或分段或分节用密封条密封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外的接口缝隙后再分节分段向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注入填充剂或材料作连接或固定材料;或在榫卯结构的卯结构的侧壁设置孔洞;便于向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注入凝结或凝固或熔结或粘结类填充剂或材料作连接或固定材料。
35.优选的,它是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两侧间隙较大的接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厚度不大于接口间隙尺寸的薄板或t型薄板作檩板或栅板或栓板,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两侧间隙较大的接口中设置厚度不大于接口间隙尺寸的且与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对应部位设置有串通孔的薄板或t型薄板作檩板或栅板或栓板,或设置表面凹凸不平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置于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一侧、两侧或整个接口中,减小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两侧接口的间隙;所述檩板或栅板或栓板至少与外侧接口的非浸润表面相向的表面为非浸润表面,提高密封和引流效果。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设置充分弯曲或盘旋的钢筋或弹簧,提高凝固材料凝固后的结构性能;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中设置销轴或檩条或栅条或栓条,提高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结构性能。所述檩条或栅条或栓条为中空结构且四周侧壁分布有渗漏孔或孔洞;或为分布有孔洞的平板或凹槽。
36.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侧边的凸棱上、或在凹凸不平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靠接口侧边处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或在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侧边的凸棱上、或在凹凸不平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靠接口侧边处设置密封凹槽,并在密封凹槽中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或将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处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侧边的凸棱、或凹凸不平的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靠接口侧边处、或密封凹槽的表面设置成非浸润表面。
37.优选的,所述最后安装板材以外的板材接口侧面结构为:榫卯结构的凹口或凸棱,用于外墙之间相互咬合连接;或为阴榫或阳榫,用于外墙之间相互重叠连接。
38.优选的,它是在两侧的承重立柱间的上梁和下梁之间固定设置中间立柱;所述板
材横向安装在中间立柱与承重立柱间、或中间立柱与中间立柱间。
39.优选的,它是将具防水功能、大小合适便于人工或机械搬运的板材接口两侧的防水区域(至少竖向侧面接口的外侧、横向接口与竖向侧面的交界处)设置成一定宽度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在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的竖向接口间竖向或近竖向设置引流部用于引导渗入接口的渗漏水流直接向下或向接口外流动或排出;在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的横向或竖向接口间或接口外设置防水结构或排水结构或引流装置中的至少一种用于将渗入接口的水流引出或排出或引流到接口外、或阻止水流渗入接口;所述引流部与接口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均接触、或在接口两相向的非浸润表面功能区上均有设置,包括竖向或近竖向设置在墙面非浸润表面区内的亲水引流面、或引流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水结构或排水结构至少包括防水接口、倾斜引流部、凸棱与防水接口组合、板材或墙板内凹楔形口与凸棱组合、横向接口引流件、接口非浸润性间隔物质、非浸润性止水表面、引导结构、重力排水结构中的一种:所述防水接口至少在墙面或板材或墙板下端与梁结构接口处引流部以内的表面和接口进行防水处理,使流动到引流部下端的渗漏水流不能向接口内侧流动而直接排到板材或墙板接口外即向接口外侧流动,所述倾斜引流部的上端设置在接口外侧以内一定距离或引流部上端在接口内距板材接口外侧或外表面一定距离、下端与板材的外表面连通或与板材接口外侧连通,所述凸棱与防水接口组合是在板材或墙板下端的梁结构上设置内高外低向外有坡度的凸棱,且板材或墙板接口处的防水处理高度高于凸棱的高度,所述板材或墙板内凹楔形口与凸棱组合是将板材或墙板下端设置的向内凹的楔形口倒扣在向外有坡度的凸棱斜面上,所述横向接口引流件至少包括在横向接口的上方设置跨过横向接口的引流件使横向接口上方的水流直接沿引流件向下流动而绕过横向接口、在板材或墙板下端与横梁或凸棱接口处设置引流件使板材或墙板上的水流能自然向下流、在横向接口内的非浸润表面间设置亲水引流件将渗入接口内的水流向外或向横向接口的两端引流中的一种,所述接口非浸润性间隔物质是设置非浸润性物质或非浸润条将引流部或接口外侧的防水排水结构与接口间隙内侧的亲水粘结或凝固材料隔开,所述非浸润性止水表面是将所述凸棱、凹楔形口、阳榫、阴榫、卯、榫结构的至少最高处或两相邻表面拐角处有阻止水流向接口内浸润的非浸润表面,所述引导结构是将引流件的末端即下端设置在或伸入楔形口顶部的外侧,所述重力排水结构是设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水流自动向下流动的排水结构或通道。
40.优选的,所述倾斜引流部包括将竖向接口内两相向非浸润表面功能区间的引流部设置成一个以上接口内侧高接口外侧低的竖直方向不间断或少间断但上下断开处水平方向上可间隔或间断即上下断开处高度连续或间断距离有限而下方上端相对上方末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产生的间距能保证向下流动的水流能被引流部吸附和引流的倾斜设置、或成一个以上上下连续即竖直方向不间断或少间断但上下断开处水平方向上可间隔或间断即下方上端相对上方末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产生间距的竖直设置与末端即下端成向接口外侧拐角或倾斜的设置组合中的至少一种。
41.优选的,所述重力排水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横向接口处的内高外低的凸棱或斜坡或台阶、在板材或墙板外侧设置下方凸棱或台阶不高或凸出于上方凸棱或台阶的降级台阶、在下方横向接口处设置外侧侧壁比内侧侧壁低的凹槽、上阳榫与下阴榫或上卯下榫组合、与外侧壁连通的排水孔中的一种,使水流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外向下流动和排出。
42.优选的,所述上阳榫与下阴榫或上卯下榫组合是将下侧设置卯结构的板材或墙板安装在上侧设置榫结构的板材或墙板上、或将接口上方板材或墙板的下侧设置阳榫即外侧向下设置凸棱而将接口下方板材或墙板的上侧设置阴榫即内侧向上设置凸棱成外上阳榫内下阴榫的重叠接口。
43.优选的,所述与外侧壁连通的排水孔是在下方横向接口外侧凸棱的内侧下缘拐角处即外侧凸棱内侧与外侧凸棱以内平面交界处或在外侧凸棱以内的平面上设置排水孔与外侧凸棱以下的承重梁、或板材或墙板外侧壁连通、或设置排水口不高于下方横向接口内较低平面且连通外墙面与下方横向接口内较低平面的也孔洞或沟槽类排水通道或将横向无缝接口外侧接口间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设置上下贯通的排水孔、或在横向无缝接口外侧接口间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上下贯通的排水孔中设置引流件,使横向接口外侧凸棱以内的渗漏水流能自动经与外侧壁连通的排水孔排出。
44.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板材或墙板接口处两侧分别设置带孔平板、或带孔t型板,固定连接t型板与平板从而紧固两板材或墙板与立柱接口;在t型板的横板的两侧内表面安装引流件并与板材或墙板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紧密贴合;或所述装配式墙面或板材或墙板及防水技术接口处两侧分别设置带孔平板,固定连接两平板从而紧固两防水板材或墙板与立柱接口;在平板两侧设置引流件,用于引导渗漏水流向下排出。
45.优选的,所述装配式墙面或板材或墙板及防水技术在表面非浸润结构的接口间安装防水垫片或吸水膨胀的防水增压条。
46.优选的,所述引流部为外墙竖立疏水侧面中的亲水引流表面或设立在外墙的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上的亲水引流面或引流件或组合引流件;所述引流件、防水垫片或防水增压条为亲水引流件或组合引流件;所述组合引流件由亲水引流件与非浸润条交替排列组合而成。
47.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接口两侧相向的疏水表面间设置有非浸润条;或在凸棱与楔形口之间、亲水引流件的内侧紧设置非浸润条,阻止凸棱与楔形口之间的水流向上流动。
48.优选的,所述便于安装引流件的凹槽、密封凹槽与引流件、密封条或隔离条的走向一致。
49.优选的,所述竖向接口包括两板材或墙板侧面间、或板材或墙板与立柱侧面间的竖向接口、或带孔平板或带孔t型板与板材或墙板或立柱内外表面间的竖向接口、或板材或墙板或立柱竖向接口或侧面间的凸棱或肋梁或榫结构间形成的竖向接口。
50.优选的,它是用于现代装配式建筑领域,它的墙板为装配式墙板,所述装配式墙板为至少在最后连接或安装的墙板与墙板、承重梁、立柱或墙壁连接处的接口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的接口设置有无缝连接接口,所述无缝连接接口为在接口处的两侧侧面中至少在其中的一个侧面中设置有凹凸不平的表面;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为设置在接口表面的凹槽或凹坑、或为凹槽与凹坑的组合、或为凸出部位端面主体平整的带凹陷的凹凸表面、或为凹槽或凹坑与凹凸表面的组合;所述接口处在外墙时设置防水措施,所述防水措施为表面能防水措施。
51.优选的,它包括板材连接接口、板材拼接接口、接口紧固材料,所述板材为装配式板材,所述装配式板材为预制件,所述预制件连接接口或拼接接口的重叠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的接口设置有无缝连接接口,所述无缝连接接口包括设置在重叠侧面中的凹凸不平
的表面;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为包括在重叠侧面处设置的凹槽、或凹坑、或凹凸表面;所述紧固材料包括设置在无缝连接接口中的紧固件、填充在无缝连接接口中的凝结或粘结材料。
52.优选的,它包括拼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连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所述拼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包括至少在最后连接或安装的板材连接或拼接接口的重叠侧面中设置有无缝连接接口,所述拼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阻止拼接接口错位;所述连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包括榫卯结构相互咬合区域的重叠侧面上和凸棱加限位棱或限位卡结构中的重叠侧面上设置有无缝连接接口,所述连接式板材无缝连接接口阻止连接接口滑脱。
53.优选的,它还包括在重叠或贴合的凸棱的重叠侧面上设置有无缝连接接口,所述重叠或贴合的凸棱包括两组以上结构稳定相互错开但位置或运动受限。
54.优选的,它是在所述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孔洞;或将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的一侧比另一侧短;或在凹槽或凹坑的侧壁设置缺口。
55.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接口的凹槽中添加有檩条或栅条或栓条。
56.优选的,它是将所述檩条或栅条或栓条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四周侧壁分布有渗漏孔或孔洞;或为分布有孔洞的平板或凹槽。
57.优选的,它是在所述连接接口间设置有檩板或栅板或栓板;所述檩板或栅板或栓板设置在接口的一侧,或设置在接口侧面凹槽或凹坑的两侧,或设置在整个接口中且中间设置有串通孔,或设置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并置于接口的一侧、两侧或整个接口中。
58.优选的,它是在所述檩板或栅板或栓板在靠墙板外表面设置成能固定连接的t型檩板或栅板或栓板与平板组合,或设置成能固定连接的檩板或栅板或栓板与平板组合,t型或平板固定连接在接口外的两侧表面。
59.优选的,它是在所述凹槽的凸棱上或在凹凸不平的靠接口侧边处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
60.优选的,它是在凹槽侧边的凸棱上或在凹凸不平接口靠接口侧边处设置密封凹槽,并将密封条或隔离条设置密封凹槽中。
61.优选的,它是所述最后连接或安装的墙板以外的墙板接口侧面结构可为:榫卯结构的凹口或凸棱,用于外墙之间相互咬合连接;或为阴榫或阳榫,用于外墙之间相互重叠连接。
62.优选的,它是在两侧的承重立柱间的上梁和下梁之间固定设置中间立柱。
63.优选的,它是在墙板横向安装在中间立柱与承重立柱间、或中间立柱与中间立柱间。
64.优选的,它是将墙板的两端与上梁和下梁或立柱固定连接。
65.优选的,它是将所述亲水引流部为外墙竖立侧面的亲水引流表面或设立在外墙的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上的亲水引流条或组合引流件。
66.优选的,它是在所述防水外墙在表面非浸润结构的接口间安装防水垫片或吸水膨胀的防水增压条。
67.优选的,它是所述上梁和下梁的外侧为内高外低向外有坡度的凸棱,所述防水外墙上下端与上梁和下梁的凸棱内侧侧面固定连接。
68.优选的,它是在所述外墙侧面相互咬合、相互重叠连接或相互重合连接的接口间
浇注混凝土,提高外墙之间相互连接的牢固性能。
69.优选的,它是在所述防水外墙接口处两侧分别设置带孔平板、带孔t型板,固定连接t型板与平板从而紧固两防水外墙;在t型板的横板的两侧内表面安装亲水引流条并与防水外墙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紧密贴合。
70.优选的,它是在所述防水外墙接口处两侧分别设置带孔平板,固定连接两平板从而紧固两防水外墙;在平板两侧设置亲水引流条,用于渗漏水流向下排出。
71.优选的,它是在上梁和下梁之间固定设置t型立柱;或在上梁和下梁之间立柱上设置凹口与墙板凹口对应,或在上梁设置凹口与墙板凹口对应,在凹口充填交结材料,用于提高防水外墙的稳定性。
72.优选的,它是将所述组合引流件由亲水引流条与非浸润条交替排列组合而成。
73.优选的,所述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与板材形成的平面即无缝连接结构或接口的走向与板材形成的平面跟或同或与板材安装时的运动方向成垂直或近垂直状态,便于板材的大小即尺寸与安装空间刚好契合。
74.优选的,在交错受限结构凸拐、凹槽、凸棱的表面设置保温层,或在内外墙板间用具隔热功能的檀条或肋粱连接,阻断室内外墙壁的热量传递,提高保温层性能。
75.本技术所指肋梁即是板材局部设置的凸出板材表面的加固凸棱、梁结构或凸出板材表面的网格状加固结构。
7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缝板材连接接口可实现墙面板材、固定空间或框架内的板材无缝连接,使装配式墙板或板材拼接的接口更美观,解决固定空间或框架内板材的无缝拼接难题,在墙面的施工中也比传统人工砌筑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7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墙板结构示意图;
7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8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8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8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8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t型板结构示意图;
8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平板结构示意图;
85.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86.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
87.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88.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
89.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90.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亲水性引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91.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墙板结构示意图;
92.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墙板结构示意图;
93.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94.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承重梁结构示意图;
95.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承重梁结构示意图;
96.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6承重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97.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6墙板的横截面平板结构示意图;
98.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6檩条的结构示意图;
99.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00.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6檩板的结构示意图;
101.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02.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03.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04.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06.本发明是在装配式建筑的墙板与相邻墙板及/或立柱及/或梁结构间、固定空间或框架内设置无缝接口或较小接口的装配式墙板或板材,本方案中的突出特点是在装配式墙板或板材与固定的建筑空间或固定框架的连接接口间设置有凹槽,方便在固定空间中进行墙板或板材的无缝安装和施工。
107.实施例1
108.结合图1,它是将墙面加工成整高的自身防水性能良好宽度适宜的预制墙板[1],为了减轻预制墙板[1]的重量,可将墙板[1]加工成带孔[2]的空心墙板[1],将墙板[1]的两侧(竖立)侧面需进行表面能防水的区域加工成以疏水性表面为宜的非浸润表面(非浸润表面包括疏水性表面、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亲水性表面和中性表面),也可将墙板[1]的更多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在墙板[1]的竖立侧面的非浸润表面上安装亲水引流条[8](亲水引流条[8]以安装在靠侧面外侧处但又离外侧边缘适当距离为宜,即亲水引流条[8]的外侧侧边不能越过墙板[1]的外侧侧边,以便在两墙板[1]接口间亲水引流条[8])外再用密封材料密封),或直接将墙板[1]两侧需进行引流的部位加工成亲水引流表面[8],亲水引流条[8]或亲水引流表面[8]以亲水性且有表面浸润、吸附和虹吸作用的材料加工为宜。将带亲水引流条[8]或亲水引流表面[8]的墙板[1]相互紧密的摆放或安装在一起,将墙板[1]的上下端与上下梁、墙板[1]间隙用(以疏水性为宜的)粘结材料粘接密封并固定,并宜将墙板[1]与上梁的接口处外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将墙板[1]与下梁的接口处亲水引流条[8]以内的表面和接口进行防水处理,或将墙板[1]与下上梁的接口处更多的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当两墙板[1]间隙粘结材料为亲水性材料时,宜在墙板[1]的亲水引流条[8]或亲水引流表面[8]内增
加疏水性物质将亲水性粘结材料与亲水引流条[8]或亲水引流表面[8]隔开,防止亲水性粘结材料影响亲水引流条[8]或亲水引流表面[8]的引流效果。
[0109]
在本实施例中,当墙板[1]的两侧侧面的防水区域的非浸润表面时,也可用疏水条[8]代替亲水引流条[8],或可直接用密封条[8]代替亲水引流条[8]。此时,疏水条[8]、亲水引流条[8]、密封条[8]或统称为引流条[8]。
[0110]
结合图8,为了提高墙板[1]与上下梁的结构稳定性,可在上下承重梁[15]的上方的外侧加工以上表面为内高外低向外有坡度为宜的凸棱[22],在上下承重梁[15]下方的外侧加工凸棱[16](同样凸棱[16]也可加工成外侧低内侧高的向内有斜坡的斜面,此时宜将墙板[1]的上端加工成相应的斜面与凸棱[16]的斜面贴合),墙板[1]的上下端表面、凸棱[22]、凸棱[16]的表面加工成以疏水性表面的宜的非浸润表面为宜,将墙板[1]上下端紧靠在的上下梁的凸棱[22]、凸棱[16]内侧侧面,将墙板[1]与承重梁[15]的内侧接口处用粘结材料粘结,使墙板[1]能稳固的安装在上下梁间。此时墙板[1]下端与承重梁[15]内侧接口处的防水处理高度应高于凸棱[22]的高度,以便渗漏水流能自行排出。此时为了提高接口处的排水性能,可在凸棱[22]与承重梁[15]的表面交界处加工排水孔与重梁[15]外侧壁连通,使接口处的浸润雨水能即时从排水孔排出,提高防水效果。
[0111]
结合图11,为了提高承重梁[15]的加工性能,可在承重梁[15]的外侧竖直安装金属板[18]代替凸棱[22]、凸棱[16],金属板[18]可以用角钢或钢板镶嵌承重承重梁[15]中,也可在已加工好的承重承重梁[15]上再固定安装角钢。
[0112]
结合图9,为了更加提高墙板[1]与上下梁的结构稳定性,可在上下承重梁[15]的上方或下方凸棱[22]、凸棱[16]或金属板[18]的内侧加工凹槽[17],使墙板[1]的上下端直接卡在凹槽[17]内,再将墙板[1]与承重梁[15]的接口处用粘结材料粘结固定。
[0113]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墙板[1]相互间的结构稳定性能,可将墙板[1]的侧面一面加工成榫卯结构的凹槽[4]、一面加工成榫卯结构的凸棱[3],或在一块墙板[1]的两侧都加工成凹槽[4]或凸棱[3],安装时将榫卯结构相互咬合并用粘结材料粘结固定。
[0114]
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墙板[1]施工便利性和结构稳定性能,可将墙板[1]的侧面一面加工阴榫[21](缺口在外侧)、一面加工阳榫[5](缺口在内侧),或在一块墙板[1]的两侧都加工阴榫[21]或阳榫[5],安装时将阴榫和阳榫相互重叠并用粘结材料粘结固定。
[0115]
实施例2
[0116]
结合图4,它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墙板[1]与上下承重梁[15]外表面的平整性,可将墙板[1]外侧的上下端加工高度适宜的降级台阶[6],并宜将台阶[6]、凸棱[22]和凸棱[16]的表面加工有连续的非浸润表面,台阶[6]的高度应与凸棱[22]和凸棱[16]或金属板[18]厚度相当为宜,将墙板[1]的台阶[6]与上下梁的凸棱[22]、凸棱[16]或金属板[18]的内侧侧面贴合在一起,使墙板[1]的外表面与承重梁[15]能保持平整,使建筑外墙更美观。此时墙板[1]的上端可不再进行防水处理,同时在墙板[1]下端与凸棱[22]接口处宜用引流件连接,使墙板[1]上的水流能自然向下流动,而省去在墙板[1]内侧下端与承重梁间的防水处理。
[0117]
同样在前述实施例中,可在所有横向接口处用引流件连接,使各接口处上方的水流能自然跨过接口向下流动,提高防水效果。
[0118]
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墙板[1]下方的台阶[6]与原墙板[1]间的竖直面加工成向内凹的楔形口[7],并宜将墙板[1]竖直安装时楔形口[7]的最高位置(楔形口[7]的顶部)或楔形口[7]整个靠外的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防止墙板[1]外表面的水流在楔形口[7]的下缘向楔形口[7]表面的上方浸润并绕过楔形口[7]的最高处浸润到其它地方影响防水效果。安装时将楔形口[7]倒扣在凸棱[22]的斜面上,使墙板[1]外表面的水流能直接沿承重承重梁[15]的外表面往下流动,此时引流条[8]的末端应安装在或伸入楔形口[7]顶部的外侧,不能与楔形口[7]的内壁接触。
[0119]
结合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凸棱[22]与楔形口[7]之间、亲水引流条[8]的内侧紧密安装以疏水性表面为宜的非浸润条[24],阻止凸棱[22]与楔形口[7]之间的水流向上流动,提高防水效果。
[0120]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亲水引流条[8]的下端直接向外斜折成一拐角[23],使亲水引流条[8]的下端能直接将渗漏水流直接排到墙板[1]外,使亲水引流条[8]的引流效果更好。
[0121]
实施例3
[0122]
结合图13,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亲水引流条[8]的引流效果,可将亲水引流条[8]加工成至少有一组亲水引流条[8]与以疏水性表面为宜的非浸润条[25](非浸润条包括以疏水性物质、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亲水性物质和中性表面物质加工的隔离条)交替排列的组合引流件[26],安装时以将非浸润条[25]先靠墙板[1]接口的外侧安装为宜,可通过非浸润条[25]与墙板[1]的非浸润表面紧密接触来阻止水流进入墙板[1]的接口内,降低亲水引流条[8]的引流任务,提高防水效果。
[0123]
实施例4
[0124]
结合图6、图7,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施工速度和美观,可将墙板[1]的外表面两侧表面加工合适宽度的以疏水性表面为宜的非浸润表面,用t型板[10]镶嵌在两墙板[1]的接口处(t型板横板[11]向内的表面以疏水性的非浸润表面为宜),在t型板[10]的凸棱[9]上加工螺丝孔[14],在两墙板[1]接口处的内侧安装图7所示的平板[12],并用螺丝穿过平板[12]上的螺丝口[13]伸入螺丝孔[14]将t型板[10]与平板[12]紧固继而紧固两墙板[1];在t型板[10]的横板[11]的两侧内表面安装亲水引流条[8]并与墙板[1]外表面两侧的非浸润表面紧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平板[12]的两侧安装亲水引流条[8]代替t型板[10],直接用螺丝穿过螺丝口[13]将内外平板紧固即可,此时宜将外面平板的螺丝口用优质的密封垫片密封,或将外面平板的螺丝口、内表面和螺丝杆加工成疏水性表面;或还可用金属垫片代替内侧的平板。
[0125]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直接用t型板[10]镶嵌在两墙板[1]接口处,并使横板[11]两侧内亲水引流条[8]与墙板[1]紧密贴合紧贴后,再用粘结材料将t型板[10]与墙板[1]固定,使墙面更牢固。
[0126]
实施例5
[0127]
结合图10,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墙板[1]与上下梁的结构稳定性,可在上下承重梁[15]间再增加尺寸适宜的内侧带凸棱[20]的t型立柱[19],并宜将t型立柱[19]向内的表面和侧面加工成以疏水性表面为宜非浸润表面,将墙板[1]上下端紧靠在的上下梁的凸棱[22]、凸棱[16]内侧侧面,将墙板[1]的两侧与t型立柱[19]或相互间紧密粘结连接固定,由t型立柱[19]提高墙面整体的稳固性能。
[0128]
在本实施例中,t型立柱[19]也可加工成其它合适形状或结构的中间小立柱,既方便安装又能较好的提高墙面整体的稳固性能。
[0129]
在本实施方案中,也可将墙面加工成整宽的防水性能良好高度适宜的预制墙板[1],将墙板[1]横向安装在两承重柱之间、或安装在承重柱与中间t型立柱[19]之间、或安装在两中间t型立柱[19]之间。此时,可将墙板[1]加工成图2所示的一侧侧面为凹槽[4]、一侧侧为凸棱[3]的榫卯结构,安装时宜将凹槽[4]一侧朝下,凸棱[3]一侧朝上,有效阻止水流在接口中浸润和流动;也可将墙板[1]加工成图3所示的一侧侧面为阴榫[21]、一侧侧为阳榫[5]的阴阳榫结构,安装时宜将阳榫[5]一侧朝下,阴榫[21]一侧朝上,有效阻止水流在接口中浸润和流动;并宜将凹槽[4]、凸棱[3]、阴榫[21]、阳榫[5]的表面加工成以疏水性表面为宜的非浸润表面为宜,必要时可在外侧上下接口处的接口中安装非浸润条[24]阻止水流在接口中浸润或快速流动。宜将墙板[1]的端头加工成以疏水性表面为宜的非浸润表面,并在各墙板[1]端头与重柱或中间t型立柱[19]间宜竖直安装亲水引流条[8]或组合引流件[26]。为了外墙的美观同样可将墙板[1]的两端加工合适高度的台阶[6],使墙板[1]的外表面与重柱或中间t型立柱[19]的外表面保持平整。
[0130]
实施例6
[0131]
结合图14、图16,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墙板[1]与上下梁和立柱或墙壁的结构稳定性,可在墙板[1]的两端、两侧与上下梁和立柱或墙壁拼接接口的相应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加工凹槽[4],在上下梁和立柱[27]的相应侧面的相应拼接位置也加工凹槽[4],安装时将墙板[1]两端、两侧的凹槽与上下梁和立柱的凹槽[4]对齐(尤宜将墙板[1]与上下梁和立柱[27]的外表面对齐)后,再在组合凹槽[4]中浇注混凝土等胶结材料凝结后作单榫双卯结构的榫固定件固定即可,也可在凹槽[4]中插入大小合适的檩条(或栅条或栓条)作榫卯结构的榫结构(宜结合胶结材料同时)固定,如此固定,凹槽中的胶结材料凝结后,能牢固的将墙板[1]与上下梁和立柱[27]固定在一起并保持平整,阻止接口和墙板表面内外借位影响墙面平整或美观。此时,同样宜将墙板[1]与上下梁和立柱[27]接口处相应的侧面或端面加工有连续的非浸润表面,以便进行引流式防水施工。本固定方法适合各接口的连接固定,特别适合在墙板[1]两端与上下梁或(与)立柱间应用,尤其适合在最后安装的墙板[1]与上下梁、前一墙板[1]和立柱间应用。
[0132]
当墙板[1]的厚度较大,同时凹槽[4]的宽度较大时,在最后墙板的连接接口可只在墙板[1]的侧面设置凹槽[4],或只在与墙板[1]连接的上下梁或立柱或墙壁对应的侧面上设置凹槽[4],由较宽的凝固面来阻止连接处松动。同样,凹槽[4]也可用众多设置的凹坑代替,或为凹槽[4]与凹坑的组合。还可将不设置凹槽[4]的侧面加工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或将最后墙板的连接接口两侧侧面均不设置凹槽[4],而将两侧侧面均加工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或只在接口处两侧的侧面中的一侧设置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另一侧仍为平整表面;由凝结材料将凹凸不平的接口固定连接后能起到同样的连接效果。凹凸不平的表面以所有凸出部位的端面以整体基本平整为宜,即所有凸出部位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或为表面略微起伏而不影响墙板安装的表面;或为凸出部位主体平整的带凹陷的凹凸表面。当对接口的外观要求较高时,宜将接口边缘设置成连续平整的且不短于或低于凸出部位的表面。
[0133]
同样亦可将上术实施例的t型立柱[19]的两侧也加工相应凹槽,使墙板[1]更加牢固。
[0134]
结合图15,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最后安装墙板[1]的凹槽[4]或凹坑的一侧边或侧壁(以内侧侧边为宜)加工数量适宜的孔洞[28],或将上下梁和立柱[27]的凹槽[4]一侧边(以内侧侧边为宜)加工数量适宜的孔洞[28],以便墙板[1]安装好后将胶结材料从孔洞中注入,同样也可对所有的墙板[1]的凹槽[4]一侧边加工数量适宜的孔洞[28]。同样也可将墙板[1]、上下梁和立柱[27]的凹槽[4]一侧边(以内侧侧边为宜)加工数量适宜的缺口代替孔洞[28],或直接将墙板[1]、上下梁和立柱[27]的凹槽[4]一侧边(以内侧侧边为宜)的长度加工的比另一侧短,方便注入或填充凝结材料。
[0135]
在本实施方案中,还可在墙板[1]的各凹凸接口的疏水性表面间安装有弹性的表面疏水性垫片(如橡胶片、塑胶条或包裹疏水膜的海绵或泡沫条等)作防水措施,提高防水效果;同样也可在其它接口安装表面疏水性弹性垫片。同样也可在表面疏水性凹凸接口或其它合适的表面疏水性接口中安装吸水易膨胀且部分表面为非浸润表面的防水增压条来完成表面疏水性防水任务。
[0136]
结合图17,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也可将承重梁[15]上方的固定凹槽[4]的外侧凸棱[22]的外侧边缘加工成内高外低(即向外倾斜)的非浸润斜面[29],使水流不能沿非浸润斜面[29]向上浸润和流动。
[0137]
结合图18,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也可将承重梁[15]上方的固定凹槽[4]的外侧凸棱[22]的外侧边缘加工成更低的台阶[30],台阶[30]以内高外低的非浸润表面为宜。
[0138]
结合图19,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也可将承重梁[15]下方的固定凹槽[4]的外侧凸棱[16]的外侧边缘加工成内高外低(即向内倾斜)的非浸润斜面[34],使水流不能沿非浸润斜面[34]向上浸润和流动。
[0139]
结合图19,在本实施例中,在墙板[1]与上下梁的凹槽[4]间填充凝结材料时,为了防止凝结材料进入墙板[1]与上下梁间凹槽[4]外侧的间隙,可在承重梁[15]的上下凹槽[4]外侧凸棱上加工第一密封凹槽[31],再在密封凹槽[31]上安装密封条或隔离条,封闭墙板[1]与上下梁间凹槽[4]外侧的间隙;同样密封凹槽[31]也可加工在墙板[1]的上下凹槽[4]外侧凸棱上;或同时在承重梁[15]的上下凹槽[4]和墙板[1]的上下凹槽[4]的外侧凸棱上;或可直接在墙板[1]与上下梁的凹槽[4]外侧的凸棱间安装或粘贴密封条或隔离条,阻止凝结材料进入凸棱间的缝隙。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将承重梁[15]的外侧下方设置成外低内高的斜面[34]。
[0140]
结合图20,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墙板[1]间填充凝结材料时,为了防止凝结材料进入墙板[1]间凹槽[4]外侧的间隙,可在墙板[1]至少一侧凹槽[4]外侧凸棱上靠内侧位置加工第二密封凹槽[33],在墙板[1]凹槽[4]外侧凸棱上第二密封凹槽[33]的外侧位置加工非浸润表面防水凹槽[32],再在密封凹槽[33]上安装密封条或隔离条,封闭墙板[1]间凹槽[4]外侧的间隙;或直接在各墙板[1]凹槽[4]外侧的凸棱间安装或粘贴密封条或隔离条省去密封凹槽[33],阻止凝结材料进入凸棱间的缝隙;在防水凹槽[32]内安装引流条,或直接在各墙板[1]凹槽[4]外侧的凸棱间安装或粘贴引流条省去密封凹槽[33],阻止外部水流进入凸棱间的缝隙。
[0141]
结合图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在双凹槽[4]间填充凝结材料的速度和流畅性,可加工尺寸与双凹槽相近的中部带孔洞[37]、四周分布众多渗漏孔[35]与孔洞[37]连通的檩条[36],安装时先将檩条[36]塞入双凹槽[4]内,再将凝结材料从檩条[36]的孔洞
[37]内端逐步向外端注入,使凝结材料能快速从渗漏孔[35]进入檩条[36]与双凹槽[4]的间隙,使注浆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这样既可节省注浆材料,又可节省注浆时间,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0142]
在本实施例中,檩条[36]也可加工成四周部分残缺的檩条(即将檩条四周的一个边或更多部分截去,使孔洞[37]变成有开口的槽,或使檩条[36]成众多孔洞的平板),以便檩条适用于狭小的空间。
[0143]
结合图22,在本实施例中,当最后一块墙板[1]与立柱或上下梁间的间隙较大、双凹槽[4]外侧(或内侧)凸棱上的密封条或隔离条难以较好密封两凸棱间的间隙并阻止凝结材料向外流动、或(和)引流条难以与两侧凸棱充分接触完成引流任务时,可在最后一块墙板[1]与立柱或上下梁间的较大间隙中再设置一块宽度与凹槽[4]外侧凸棱宽度相当厚度合适至少两侧表面为非浸润表面的薄板作檩板(或栅板或栓板)[38],并宜在檩板[38]的两侧均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引流条,使双凹槽[4]外侧凸棱间的间隙变小,提高密封和引流效果。檩板[38]的厚度以与接口两侧侧壁的间距相当或薄为宜。同样也可在双凹槽[4]内侧凸棱上设置檩板[38],但对内侧檩板[38]的表面可无非浸润要求。
[0144]
结合图23,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凹槽[4]两侧凸棱间同时设置厚度适宜的、至少与凹槽[4]外侧凸棱相对应部位侧面为非浸润表面的、与凹槽[4]相对应部位有串通孔[41]的檩板[38],在最后一墙板[1]安装好后,将檩板[38]安装在墙板[1]与立柱或上下梁间的较大间隙中后,再注入凝结材料,使檩板[38]两侧的凝结材料能形成整体,提高固定性能。当檩板[38]的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即为凹凸不平的表面)时,檩板[38]的串通孔[41]也可省去,并在檩板[38]的两侧注入凝结材料即可。当檩板[38]的厚度较大时也可在檩板[38]的外侧相应部位加工密封凹槽[33]、防水凹槽[32]用于安装密封条或隔离条、引流条,至少防水凹槽[32]的表面为非浸润表面。
[0145]
同样,为了美观,前述实施例中的檩板[38]也可用于所有接口中,以便所有连接接口外观一致,整体感更强。
[0146]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也可在双凹槽[4]的内侧凸棱上加工密封凹槽[33]并安装密封条或隔离条,或直接在双凹槽[4]的内侧凸棱上设置密封条或隔离条,阻止凝结材料从双凹槽[4]内侧凸棱的间隙中流出。
[0147]
实施例7:结合图24,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榫[3]和卯[4]结构相互咬合区域的连接接口重叠侧面上均设置相互对齐的锁紧凹槽[42]并用粘结或凝结材料填充锁紧凹槽[42]粘结凝固后固定,阻止咬合后的榫[3]和卯[4]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滑脱。安装时,将榫[3]和卯[4]结构对齐插紧后在锁紧凹槽[42]中填充紧固材料即可。同理,也可在相互对齐的锁紧凹槽[42]中设置大小合适的紧固条或檩条卡紧咬合后的榫[3]和卯[4]结构滑脱,还可用紧固条或檩条结合粘结或凝结材料填充锁紧凹槽[42]粘结凝固后固定。粘结或凝结材料可从锁紧凹槽[42]的一端填充,同样也可在卯[4]结构的侧壁加工孔洞,粘结或凝结材料从侧壁孔洞填充。
[0148]
进一步的,结合图25,它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它是将墙板[1]的内外壁分开加工,而在内外壁上的相互对接的面上均设置两组结构稳定相互错开但位置或运动受限的重叠或贴合的凸棱[43],在相互重叠或贴合的凸棱[43]间设置相互对齐的锁紧凹槽[42],并用粘结或凝结材料填充相互对齐的锁紧凹槽[42]粘结凝固后固定,或在相互对齐的锁紧
凹槽[42]中设置大小合适的紧固条或檩条卡紧咬合后的榫[3]和卯[4]结构滑脱,或用紧固条或檩条结合粘结或凝结材料填充粘结凝固后固定。由此,可在两侧墙板锁紧前在凸棱[43]的空间填充隔热材料等合适的填充材料,当然也可在两侧墙板锁紧后在凸棱[43]的空间填充隔热材料等合适的填充材料。
[0149]
进一步的,还可在墙板[1]上设置两组以上的相互重叠或贴合的凸棱[43],以提高墙板[1]的结构稳定性能。
[0150]
进一步的,当凸棱[43]的稳定性不高时,还可在墙板[1]设置限位棱或限位卡[44],使对侧的凸棱[43]被限制在另侧的凸棱[43]和限位卡[44]间不能任意移动。
[0151]
进一步的,当一侧墙板[1]上的凸棱[43]的表面凹凸不平时,可不设置锁紧凹槽[42],也可将一侧凸棱[43]设置锁紧凹槽[42],另一侧凸棱[43]重叠处加工成凹凸不平的表面。
[0152]
进一步的,还可墙板[1]上设置凸棱[43]的邻边(即凸棱[43]两端的墙板[1]侧边)上设置相互重叠或贴合的凸棱[43],以提高墙板[1]的结构稳定性能,邻边的凸棱[43]组合可只在一侧设置,邻边的凸棱[43]组合可只需卡紧防滑动而不设置锁紧凹槽[42]。
[0153]
进一步的,可在两相互重叠或贴合的凸棱[43]间加工贯通的销孔,用销杆或紧固件将销孔锁紧,防止凸棱[43]滑脱,使墙板[1]的内外壁连接稳定。
[0154]
进一步的,结合图26,也可只在交错受限的凸棱43的末端相向设置凸拐46,阻止墙板[1]的内外壁直接滑脱,内外凸拐46与凸棱43间形成紧固材料填充区45,安装时,将墙板[1]的一面从另一面的一端插入后对齐,使凸拐交错受限,并使凸棱43或凸拐46的末端(即最前端或最外端)与相向的墙板[1]壁接触或紧靠,即将墙板的内外壁相向紧密的压紧或尽可能的贴紧,使墙板的厚度降低至最低,最后在填充区45内填充紧固材料即可。
[0155]
进一步的,结合图27,在向内向外两面稳定(即墙板两面的向内向外运动基本固定或受限)的墙板两侧的搭接接口阳榫5与阴榫21间相向设置凹槽42,连接接口对齐后在凹槽42中填充紧固材料即可。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可将凹槽42的侧壁设置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如加工凹坑或(沿侧壁)横向设置凹槽,使咬合性能更好。为了便于填充凝结材料,可在阳榫5与阴椎21中一个凹槽底部的墙板上设置孔洞。
[0156]
进一步的,也可在墙板两侧的搭接接口阳榫5与阴榫21的末端相向设置凸拐46,凸拐46与榫间形成填充区45,将墙板接口榫结构的凸拐46交错搭接受限后,再将墙板的内外壁固定,后在填充区填充紧固材料。
[0157]
在本实施方案中,还可将墙板[1]、上下承重梁、立柱上的凹槽[4]加工成并排的两条以上的凹槽,或将凹槽[4]的内表面加工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使凝结材料凝固后固定效果更好。
[0158]
在本实施方案中,还可将墙板加工成具有两层以上空心结构的墙板,一是可提高墙板自身的结构力,二是提高墙板的隔热性能。
[0159]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在两面均为凹槽的接口中设置或放置弯曲的钢筋或弹簧,使弯曲的钢筋或弹簧在两凹槽的空间充分盘旋,与凝结材料结合凝固后,提高凝固材料及接口的结构性能。
[0160]
在本实施方案中,上述各连接和固定方式不仅仅可用于建筑外墙的墙板连接和安装,还可用于室内所有墙板的连接和安装,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墙面的固定性能。
[0161]
在本实施方案中,上述各连接和固定方式不仅仅可用于建筑外墙的墙板连接和安装,还可用于室内所有墙板的连接和安装,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墙面的固定性能,同样也可用于其他行业的板材组合、拼接或固定。
[0162]
在本实施方案中,所有无缝接口填充区外的表面设置有非浸润区或引流设施,或直接用密封连接材料密封连接,阻止接口水流进入接口。
[0163]
在本实施方案中,还可用其它合适的防水技术完成防水任务。
[0164]
在本实施方案中,所有墙板尤其是外墙墙板可设置隔热层或直接用有隔热性能的材料加工墙板,使墙板具备隔热性能。同样,也可将墙板尤其是外墙墙板先进行装饰装修美化后再安装至建筑物上,使建筑的装饰装修工程在工厂完成,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0165]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在交错受限结构凸拐、凹槽、凸棱的表面设置保温层,进一步阻断室内外墙壁的热量传递,提高保温层性能。
[0166]
本发明中的非浸润(浸流)表面为疏水性表面、或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亲水或中性表面,但以疏水性表面为宜;非浸润件为疏水性物质、或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亲水或中性物质,但以疏水性物质为宜。如非浸润片、非浸润层、非浸润膜、非浸润条、非浸润块、非浸润粉末或颗粒等均为非浸润件。
[0167]
本发明中的亲水是指以有表面浸润、吸附和虹吸作用的亲水性表面为宜;亲水物质、亲水引流带、亲水引流条、亲水引流层、亲水引流块、亲水引流片等亲水引流件以有表面浸润、吸附和虹吸作用的亲水性物质为宜。
[0168]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案的各亲水引流件、非浸润条、密封条等既可单独加工,也可与相应的墙板及附件、紧固件等设置或加工在一起作组合配件;还可将相邻的结构或构件加工在一起组成组合配件,方便施工和安装。
[0169]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案的连接方式同样可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梁结构、立柱、楼板或其它结构的相互连接和拼接,或用于其它行业、环境中适宜结构的连接或拼接,当接口为金属材质时,接口填充料还可用熔结材料。
[017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