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水孔洞堵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06181发布日期:2022-12-28 00:0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渗水孔洞的堵漏方法。


背景技术:

2.渗水是工程施工维护中常遇到的问题,其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对深水部位进行可靠的堵漏处理。而现有的堵漏方案存在堵漏质量不佳的问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好、效率高的渗水孔洞堵漏方法。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水孔洞堵漏方法,用于对出现渗水的孔洞进行堵漏处理,所述渗水孔洞堵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出现渗水的孔洞的表面进行清理;步骤2:在所述孔洞内预埋注浆管并进行嵌缝封闭;步骤3:封闭所述孔洞而形成闭合的空腔,预埋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由下至上排布的引水点;步骤4:在各个所述引水点上分别接出配置有阀门的引水管;步骤5:利用所述引水点对所述空腔进行压水试验而得到所述空腔的容量;步骤6:参考所述空腔的容量配置所需量的注浆液;步骤7:连接所述注浆管与注浆装置;步骤8:利用所述注浆装置和所述注浆管进行加压注浆,将所述注浆液加注到所述空腔内;步骤9:当达到注浆停止条件时停止注浆并关闭所述阀门;步骤10:待所述注浆液凝固且检查无渗漏现象后,取下各个所述引水点上的所述引水管,并封堵各个所述引水点。
5.所述步骤1中,对得到孔洞的表面进行清理的方法为:将所述孔洞内的填充物清理干净,并对所述孔洞内进行冲洗。清理所述孔洞内的填充物后,在所述孔洞内开凿用于观察渗漏点的沟槽。
6.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注浆管埋入所述孔洞内,并将选用的耐压引水软管平放于渗漏点处,用封堵材料对所述耐压引水软管进行嵌缝封闭,在所述封堵材料开始凝固时抽去所述耐压引水软管。
7.所述步骤3中,选用与所述孔洞尺寸相匹配的软管,并将所述软管压在所述孔洞内,在所述软管外侧涂抹堵漏材料而形成一层外壳,并在涂抹堵漏材料的同时抽出所述软管,从而在所述孔洞处形成所述空腔。
8.所述步骤6中,所述注浆液包括独立放置的甲液和乙液,所述甲液为丙烯酰胺、二甲基双丙烯酰胺和β-二甲胺基丙腈的水溶液,所述乙液为过硫酸铵的水溶液,所述步骤8
中,将所述甲液和所述乙液混合为丙凝溶液后进行加压加注。
9.所述丙凝溶液的浓度为7%~15%。
10.所述步骤8中,加压注浆的压力大于所述渗漏点的渗漏压力。
11.所述步骤9中,所述注浆停止条件为最上方的一个所述引水点流出所述注浆液形成的胶状物。
12.所述步骤10中,先利用堵漏网封堵各个所述引水点,并将所述堵漏网表面刮平。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将插管法和注浆法相结合而对渗水孔洞进行堵漏加固,堵漏效果好,易于实施,适用于多种工程场合。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5.实施例一:一种用于对出现渗水的孔洞进行堵漏处理的渗水孔洞堵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出现渗水的孔洞的表面进行清理。
16.对得到孔洞的表面进行清理的方法为:首先将孔洞内的填充物清理干净,使渗水区域完全显露,通过仔细观察找到渗漏出水点。清理孔洞内的填充物后,在孔洞内开凿用于观察渗漏点的沟槽,该沟槽的尺寸通常为长10厘米、宽10厘米。然后用水对孔洞内进行冲洗,以便于观察渗漏点、漏水量及水质分析等。
17.步骤2:在孔洞内预埋注浆管并进行嵌缝封闭。
18.将注浆管埋入孔洞内,注浆管通常分两节,中间用管箍连接,其全部埋入接头缝内,上节连接阀门,长约5cm。注浆管的管口形成注浆嘴。根据缝隙的大小选用耐压引水软管(橡胶材质),将选用的耐压引水软管平放于渗漏点处,用封堵材料对耐压引水软管进行嵌缝封闭,在封堵材料开始凝固时抽去耐压引水软管。耐压引水软管可以保证注浆管不会因为注浆而导致被压裂、变形,维持孔径大小不变。
19.步骤3:封闭孔洞而形成闭合的空腔,预埋多个与空腔连通的由下至上排布的引水点。
20.在渗水量较大或往外涌水时,选用与孔洞尺寸(缝隙宽度)相匹配的软管,并将软管压在孔洞内,在软管外侧涂抹堵漏材料(市售含聚氨酯的高分子化学堵漏剂)而形成一层外壳,并在涂抹堵漏材料的同时抽出软管,从而在孔洞处形成空腔。同时预埋五至六个直径2cm的引水点,以便接缝内的水从引水点流出。
21.步骤4:在各个引水点上分别接出配置有阀门的引水管。
22.每个引水点上接出一个长度约10cm左右的短管作为引水管,短管末端装一只dn20的球阀,并将球阀打开。
23.步骤5:利用引水点对空腔进行压水试验而得到空腔的容量。
24.当堵漏材料形成的外壳完全凝固而有足够的强度时,即用水进行试验。一般从最下部注浆嘴或接近水源的注浆嘴进行试压,直到阀门处有水溢出为止,此时记下吸水量(即对应空腔的容量)供配制注浆量参考。在压水试验时,要注意观察封闭层(即嵌缝质量)。如发现有水液从表面层溢出时,必须做好记号,并做好加固措施。
25.步骤6:参考空腔的容量配置所需量的注浆液。
26.注浆液包括独立放置的甲液和乙液,甲液为丙烯酰胺、二甲基双丙烯酰胺和β-二甲胺基丙腈的水溶液,乙液为过硫酸铵的水溶液。
27.根据缝隙漏水量的大小, 确定注浆配料的凝固时间。配置浆液时,将称好的三种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制成甲液,将比例称好的过硫酸铵加水搅拌均匀制成乙液。甲液和乙液一般配成浓度为10%的丙凝溶液,使用时可作适当调整,其变化范围为7~15%。将甲、乙两液单独存放于二个容器中,以免两液接触发生反应。每个容器内加入堵漏材料并与容器内的水搅拌形成二个组份的高分子化学注浆补强堵漏材料。
28.步骤7:连接注浆管与注浆装置。
29.注浆装置采用特制手动加压泵,将加压泵的dn20出水管与最下面的一个引水点的短管上的阀门相连接。
30.步骤8:利用注浆装置和注浆管进行加压注浆,将注浆液加注到空腔内。
31.将甲液和乙液混合为丙凝溶液后进行加压加注,丙凝溶液的浓度为7%~15%。
32.用二个转移容器同时从二个组份不同的容器内,将注浆液倒入加压泵上方的漏斗形入口内,开始往空腔内加压注浆,浆液顺着空腔内的缝隙开始灌入,只要有水能进去的地方,都会灌入注浆液(包括接缝外侧与土壤接触的部分)。加压注浆的压力必须大于渗漏点的渗漏压力(压浆机的压力在0.3 mpa以上),这样才将能缝隙内溶水量反压排出,注浆液直接填入管头缝隙内,聚胶凝固膨胀与之形成一个整体,达到长期深层止水的效果。当不再进浆时停止压浆,关闭注浆嘴,防止回流,从相邻注浆嘴继续注浆,直到全部完成。采用手动注浆机,以便观察混凝土结构的变化,随时控制注浆压力,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注浆完毕,及时用压缩空气将压浆泵和注浆管中残留的浆液吹净,以免浆液凝聚于管中。检查注浆效果,必要时可重复注浆,使用过的工具用水洗净后再用。
33.步骤9:当达到注浆停止条件时停止注浆并关闭阀门。
34.渗水孔洞注浆液注入后,在1至2分钟内就会胶凝,形面网状的类似果冻状的填充物,该填充物具有粘性,能附着在隧道漏水区域表面,在密封状态下,永远保持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网状胶体。注浆停止条件为最上方的一个引水点流出注浆液形成的胶状物。在注浆过程中,当从下面引水点注入的浆液已经到达中部引水点并开始流出胶状物时,关闭此处的阀门,让其继续往上部的引水点注入,当浆液到达顶部最后一个引水点并流出胶状物时,注浆结束。待所注浆液性质稳定后,通过进水管施加水压力至一定大小,观察水压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否保持稳定,从而对注浆材料的抗水压性能做出初步结论。
35.步骤10:待注浆液凝固且检查无渗漏现象后,取下各个引水点上的引水管,并封堵各个引水点。
36.注浆结束后,待注浆液凝固,经查无渗漏现象后,取下各引水点上的短管及阀门,先利用堵漏网封堵各个引水点,并将堵漏网表面的高分子化学注浆补强堵漏材料刮平。
37.上述方案所使用的注浆液是一种高分子化学注浆补强堵漏材料,其适用于水利、泵房、水池、水坝、隧道、岩基、地铁、人防、冶金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混凝土伸缩缝、裂缝、施工缝等工程的堵水、补漏、防渗堵漏处理。该高分子化学注浆补强堵漏材料,是以丙烯酰胺为主剂,加入适量的交联剂、还原剂、氧化剂等助剂,按一定的配合比加水配制而成,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水既是稀释剂,又是固化剂。浆液遇水后先分散乳化进而凝胶固结,
浆液黏度很低,几乎与水相同,其渗透性很好,能注入0.1mm以下的细裂缝中,并可在水压和十分潮湿的环境下凝集。
38.渗水孔洞可在潮湿或者涌水情况下进行灌浆,对水质适应性强,几乎不透水。凝胶形成后,在水中还稍有膨胀干缩后遇水还可膨胀,能长期确保良好的堵水性能。固结体有较好的弹性及可变性,可遇水膨胀,具有弹性止水和以水止水的双重功能,适用于变形裂缝的防水处理。注浆液粘结强度极高,凝固速度快,凝结时间可根据工程需要,改变其配合比来控制,以配制不同强度和不同水膨胀倍数的注浆料,时间可由数秒钟到几小时,并可在水速快、水量多的情况下迅速凝结。同时,耐腐蚀性好,可用于盐度很高的地下工程和废水处理工程。丙凝胶不溶于水和煤油、汽油等有机溶剂,能耐酸、碱细菌的侵蚀,也不受大气条件的影响。
39.上述基本原理是利用手工或机械手段,在压力作用下,将特制的高分子化学注浆补强堵漏材料灌入到管道接头缝处,形成具有弹性的不溶于水的聚合体,堵塞结构裂缝空隙,阻止水的通过,从而起到堵水的作用,从而解决了管道渗漏问题。注入补漏部位,经引发、聚合、交联反应后,形成富有弹性但不溶于水的一般溶剂的高分子硬性凝胶。浆液粘度低,渗透性好,可注入0.1mm以下的裂缝;浆液可在潮湿、水速大、水量多条件下凝聚;还具有抗渗性好、遇水膨胀、耐侵蚀等特点。
4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