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回顶自附着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三重卸荷体系及其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5046发布日期:2023-04-06 00:1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体系,特别是一种无回顶自附着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三重卸荷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发展,建筑的异形造型也日益增多,但在保证装饰装修多样化的同时,其施工难度也随着建筑的异形化而增加。其中对具有阶梯教室的内凹形中庭建筑,在后期中庭外侧装饰面和中庭顶棚的装修施工中,由于外装饰异形造型位于中庭非首层位置,在做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搭设过程时,如若自室外地面开始搭设,则脚手架整体尺寸过大,增加搭设难度和降低脚手架的稳定性。

2、同时,由于各层楼面板的下侧管道施工已经完毕,特别是中庭具有阶梯教室的内部装修也施工完毕,无法通过在各层楼面板以下支设满堂脚手架进行回顶,无法对脚手架的自重力进行竖向支撑。如若脚手架立杆直接从非首层建筑的二层楼面以上开始搭建,则使得全部脚手架重量只能落置在非首层楼面结构上,此时脚手架将破坏该非首层楼面结构,因此传统的脚手架体系已经无法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回顶自附着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三重卸荷体系及其工法,要解决脚手架立杆直接从非首层建筑的二层楼面以上开始搭建,无法通过支设回顶对脚手架进行向上的支撑,使得全部脚手架重量均落在低层楼面上,存在破坏低层楼面结构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回顶自附着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三重卸荷体系,包括地上建筑结构、脚手架结构和自附着结构,所述地上建筑结构为中庭内凹的非首层建筑结构,非首层建筑结构为地面二层以上建筑结构,地上建筑结构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地上建筑结构包括中庭结构,其中中庭结构的两侧分别连接侧部结构,中庭结构的前侧相对侧部结构的前侧内凹,

4、所述侧部结构包括中庭结构与侧部结构共用的横向柱轴上的结构柱、固定连接在结构柱之间并且沿共用横向柱轴设置的各层框架横梁以及平铺在各层框架横梁上侧的各层侧部楼面板,

5、所述中庭结构包括中庭楼面,所述中庭楼面位于顶层楼面的中庭部分下方,包括高层楼面、低层非首层楼面以及设置在高层楼面和低层非首层楼面之间的三层阶梯斜折楼面,其中相邻的两层阶梯斜折楼面之间形成与外侧不连通封闭的阶梯教室层,同时其余中庭楼面形成与外侧敞开连通的脚手架搭设层,各中庭楼面的结构均由连接两侧框架横梁的纵向中庭楼面梁和连接两侧侧部楼面板的中庭楼面板组成,所述中庭楼面梁包括高层楼面梁、低层非首层楼面梁以及三层阶梯斜折楼面梁,

6、所述顶层楼面和低层非首层楼面的前侧结构外边缘平齐,高层楼面和阶梯斜折楼面的前侧结构外边缘均相对低层非首层楼面的前侧外边缘内凹,

7、所述脚手架结构不超出低层非首层楼面的结构外边缘,分为自低层非首层楼面板的上侧向上搭设、经过中庭楼面的结构外边缘外侧、直至超过高层楼面位于顶层楼面下方的双排脚手架,以及自双排脚手架横向向中庭结构的内部延伸、各脚手架搭设层的上侧搭设的满堂脚手架,

8、所述脚手架结构与中庭结构之间通过自附着结构连接,自附着结构包括结构柱拉接架、楼面拉接架、框架横梁拉接架、脚手架稳定顶撑、卸荷结构和荷载分散结构,

9、所述结构柱拉接架连接在双排脚手架与最前侧的结构柱之间,

10、所述楼面拉接架连接在双排脚手架与纵向最前侧的中庭楼面梁之间,

11、所述卸荷结构沿阶梯教室层外侧封闭的外墙侧壁、中庭楼面板的底面以及中庭楼面板底侧设有的横向板下梁的侧壁设置,卸荷结构包括通过膨胀螺栓后置在梁体表面的埋板、埋板上焊接有耳板以及拉接在耳板与双排脚手架主节点之间的可调钢丝绳,

12、所述卸荷结构在阶梯教室层外侧封闭的外墙侧壁上的连接点为沿梁坡度方向每间隔三米设置一道,卸荷结构在中庭楼面板的底面上的连接点为纵向沿梁坡度方向每间隔三米设置一道,并且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卸荷结构对应横向板下梁的位置均设置一道,

13、所述框架横梁拉接架连接在满堂脚手架与框架横梁之间,

14、所述脚手架稳定顶撑顶紧在满堂脚手架与框架横梁之间,

15、所述满堂脚手架的立杆底部落置在各脚手架搭设层的中庭楼面板上侧,立杆与中庭楼面板之间设有荷载分散结构。

16、所述结构柱拉接架沿结构柱的高度方向对应每层侧部楼面板间隔设置,每道结构柱拉接架自每层侧部楼面板以上双排脚手架的第一道水平杆步距1.7m的位置布设,

17、所述结构柱拉接架包括箍在结构柱四周的井字形水平架和水平架连接杆,包括前后两侧的水平架纵杆和左右两侧的水平架横杆,水平架连接杆位于双排脚手架与水平架横杆之间并且与水平架横杆平行,水平架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水平架纵杆拉接,后侧的水平架纵杆朝向双排脚手架的水平杆延伸并与其拉接,双排脚手架的最前侧水平杆为抱柱水平杆,抱柱水平杆朝向结构柱延伸并与水平架连接杆拉接。

18、所述楼面拉接架沿纵向最前侧的中庭楼面梁的梁底表面间隔设置,从左侧向右侧的立杆第一跨距开始,沿中庭楼面梁的梁底表面的坡度每隔两跨设置一道,

19、所述楼面拉接架包括双排脚手架的立杆、增设竖杆和中庭楼面梁水平拉接杆,其中双排脚手架的立杆为中庭楼面梁附近紧贴中庭楼面梁后侧的抱梁立杆,增设竖杆紧贴中庭楼面梁前侧、与抱梁立杆前后一一对应设置,前后一一对应设置的抱梁立杆和增设竖杆通过中庭楼面梁水平拉接杆前后拉接,所述中庭楼面梁水平拉接杆紧贴中庭楼面梁的梁底表面,抱梁立杆和增设竖杆与中庭楼面梁之间垫有木方。

20、所述框架横梁拉接架竖向沿每层框架横梁的梁底间隔逐层设置,在同层框架横梁满堂脚手架的中部纵向设置一道,后部纵向设置一道,

21、所述框架横梁拉接架包括竖向夹设在框架横梁底部左右两侧的横梁夹杆、紧贴框架横梁底侧表面的横梁水平拉接杆以及拉接横梁夹杆底部的夹杆水平拉接杆,所述夹杆水平拉接杆单独设置或者由满堂脚手架的水平杆延伸形成。

22、所述脚手架稳定顶撑顶设置在框架横梁拉接架的前侧水平杆距离一跨的位置,由满堂脚手架的水平杆延伸顶紧在框架横梁的梁侧形成。

23、所述满堂脚手架在每个脚手架搭设层内的搭设高度以满堂脚手架顶部与上一层中庭楼面底部的距离大于水平杆一个步距的距离为准,该距离为预留的楼面底部装饰施工距离。

24、所述荷载分散结构为满铺在每个脚手架搭设层内的中庭楼面板上侧的表面满铺的脚手板层。

25、所述双排脚手架的外侧全立面沿高度连续设置有立面剪刀撑,所述双排脚手架和满堂脚手架的操作层下方水平方向也连续设有水平剪刀撑。

26、一种无回顶自附着的无回顶自附着中庭装饰装修脚手架三重卸荷体系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27、步骤一,根据地上建筑结构的尺寸,设计脚手架结构的布设型号尺寸以及自附着结构的布设位置和各构件的型号尺寸;

28、步骤二,在中庭结构位置的低层非首层楼面上开始搭设双排脚手架,设计每当搭设至脚手架搭设层时,脚手架进入该层搭设,形成该层的满堂脚手架;

29、步骤三,搭设过程中,首先在脚手架搭设层内铺设荷载分散结构;然后开始布置立杆;在搭设各个水平杆到设计位置时,施工各个结构柱拉接架、楼面拉接架、框架横梁拉接架和脚手架稳定顶撑,使双排脚手架和满堂脚手架通过各拉接架与中庭结构连接为一体,其中满堂脚手架荷载叠加双排脚手架荷载一部分水平传递给中庭结构内的各个梁柱结构,另一部分竖向传递给中庭楼面,

30、施工时,结构柱拉接架连接在双排脚手架与最前侧的结构柱之间,楼面拉接架连接在双排脚手架与纵向最前侧的中庭楼面梁之间,卸荷结构沿阶梯教室层外侧封闭的外墙侧壁、中庭楼面板的底面以及中庭楼面板底侧设有的横向板下梁的侧壁设置,框架横梁拉接架连接在满堂脚手架与框架横梁之间,脚手架稳定顶撑顶紧在满堂脚手架与框架横梁之间。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32、本发明将脚手结构与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脚手架立杆直接从非首层建筑楼面以上开始搭建,设计结构柱拉接架、楼面拉接架、卸荷结构、框架横梁拉接架、脚手架稳定顶撑与建筑结构梁柱之间的连接,通过与建筑结构之间的拉接与卸荷,将脚手架荷载巧妙的通过建筑本身传递,解决外装饰面施工脚手架无法支设回顶和可能存在破坏低层楼面结构的技术问题。同时,满堂脚手架的立杆底部落置在各脚手架搭设层的中庭楼面板上侧,立杆与中庭楼面板之间设有荷载分散结构,进一步减少对楼面板的破坏,分散脚手架荷载。

33、本发明设计了三种位置的卸荷点进行三重卸荷,分别为沿阶梯教室层外侧封闭的外墙侧壁、中庭楼面板的底面以及中庭楼面板底侧设有的横向板下梁的侧壁设置,充分利用已经施工完毕的结构。本发明适用于中庭顶棚及墙面的装饰装修工程使用,只用作人员操作的落地脚手架,不堆放任何大宗施工用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