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2812发布日期:2022-07-16 01: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目前,防水卷材,一般由防粘层、自粘胶层和高分子片材层复合而成,主要通过将防粘层剥离后,将粘胶层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直接实现全粘结,产品一般使用高单一的塑料薄膜结构来防水,在短期内使用效果较好;
4.现有的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抗拉强度低较低、容易断裂,对各种不同地形的撕裂应力的抗性不够稳定,使用寿命较短,防水抗渗性能较差,使用时的稳定性欠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大大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包括保护层、防护单元和防水单元;
7.保护层:其为铝箔保护层;
8.防护单元:包括聚乙烯防磨层、油性防腐蚀胶带层和pe阻燃层,所述聚乙烯防磨层设置于保护层的内腔顶壁面,保护层的下表面设有油性防腐蚀胶带层,油性防腐蚀胶带层的下表面设有pe阻燃层,聚乙烯防磨层、油性防腐蚀胶带层和pe阻燃层的左表面均与保护层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聚乙烯防磨层、油性防腐蚀胶带层和pe阻燃层的右表面均与保护层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
9.防水单元:设置于pe阻燃层的下表面,使得各种材质紧密结合,应力结合更加的均匀化,性能能够互补,提高了耐磨性,起到耐酸耐腐蚀的同时还具有隔热阻燃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提高抗拉伸效果,能够起到增强抗撕裂的效果,使得防水卷材的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柔韧性能,其抗断裂强度、抗疲劳和抗穿刺能力都非常好,施工方便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单元包括eva防水层、聚氨脂防水层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所述eva防水层设置于pe阻燃层的下表面,pe阻燃层的下表面设有聚氨脂防水层,聚氨脂防水层的下表面设有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eva防水层、聚氨脂防水层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的左表面均与保护层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eva防水层、聚氨脂防水层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的右表面均与保护层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大大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
11.进一步的,所述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的下表面设有吸声海绵层,吸声海绵层的左
表面与保护层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吸声海绵层的右表面与保护层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起到了吸声的作用。
12.进一步的,所述吸声海绵层的下表面设有橡胶沥青层,橡胶沥青层的左表面与保护层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橡胶沥青层的右表面与保护层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起到防潮缓冲的作用。
13.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沥青层的下表面设有钢丝网,提高抗拉伸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的外表面与玻璃纤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玻璃纤维层的左表面与保护层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玻璃纤维层的右表面与保护层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使得防水卷材的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15.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下表面设有胶质粘连层,胶质粘连层的下表面粘连有隔离膜,使得工作人员在铺设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具有以下好处:
17.1、首先工作人员将保护层、聚乙烯防磨层、油性防腐蚀胶带层、pe阻燃层、eva防水层、聚氨脂防水层、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吸声海绵层、橡胶沥青层、钢丝网和玻璃纤维层,通过热工艺挤压压制成一体,然后在玻璃纤维层的下表面涂设胶质粘连层并将隔离膜粘连在胶质粘连层上,从而使得各种材质紧密结合,应力结合更加的均匀化,性能能够互补。
18.2、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隔离膜撕除,然后将胶质粘连层粘连在需要使用的工作区域内,聚乙烯防磨层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提高了耐磨性,油性防腐蚀胶带层则利用自身材质特性,起到耐酸耐腐蚀的作用,pe阻燃层则起到隔热阻燃的作用,eva防水层、聚氨脂防水层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三层不同材质防水材料的组合,大大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
19.3、吸声海绵层的设置起到了吸声的作用,避免噪音传递,橡胶沥青层起到防潮缓冲的作用,钢丝网和玻璃纤维层提高抗拉伸效果,能够起到增强抗撕裂的效果,使得防水卷材的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该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柔韧性能,其抗断裂强度、抗疲劳和抗穿刺能力都非常好,施工方便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保护层、2防护单元、21聚乙烯防磨层、22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3pe阻燃层、3防水单元、31eva防水层、32聚氨脂防水层、33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4吸声海绵层、5橡胶沥青层、6钢丝网、7玻璃纤维层、8胶质粘连层、9隔离膜。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包括保护层1、防护单元2和防水单元3;
25.保护层1:保护层1对其附属机构单元提供安装支撑场所,其为铝箔保护层,起到防晒抗老化的作用;
26.防护单元2:包括聚乙烯防磨层21、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和pe阻燃层23,聚乙烯防磨层21设置于保护层1的内腔顶壁面,保护层1的下表面设有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的下表面设有pe阻燃层23,聚乙烯防磨层21、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和pe阻燃层23的左表面均与保护层1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聚乙烯防磨层21、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和pe阻燃层23的右表面均与保护层1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聚乙烯防磨层21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提高了耐磨性,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则利用自身材质特性,起到耐酸耐腐蚀的作用,pe阻燃层23则起到隔热阻燃的作用;
27.防水单元3:设置于pe阻燃层23的下表面,防水单元3包括eva防水层31、聚氨脂防水层32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eva防水层31设置于pe阻燃层23的下表面,pe阻燃层23的下表面设有聚氨脂防水层32,聚氨脂防水层32的下表面设有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eva防水层31、聚氨脂防水层32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的左表面均与保护层1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eva防水层31、聚氨脂防水层32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的右表面均与保护层1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eva防水层31、聚氨脂防水层32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三层不同材质防水材料的组合,大大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
28.其中: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的下表面设有吸声海绵层4,吸声海绵层4的左表面与保护层1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吸声海绵层4的右表面与保护层1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吸声海绵层4的设置起到了吸声的作用,避免噪音传递。
29.其中:吸声海绵层4的下表面设有橡胶沥青层5,橡胶沥青层5的左表面与保护层1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橡胶沥青层5的右表面与保护层1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橡胶沥青层5起到防潮缓冲的作用。
30.其中:橡胶沥青层5的下表面设有钢丝网6,钢丝网6提高抗拉伸效果。
31.其中:钢丝网6的外表面与玻璃纤维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玻璃纤维层7的左表面与保护层1的内腔左壁面固定连接,玻璃纤维层7的右表面与保护层1的内腔右壁面固定连接,玻璃纤维层7能够起到增强抗撕裂的效果,使得防水卷材的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32.其中:玻璃纤维层7的下表面设有胶质粘连层8,胶质粘连层8的下表面粘连有隔离膜9,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隔离膜9撕除,然后将胶质粘连层8粘连在需要使用的工作区域内,使得工作人员在铺设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水性聚氨脂防水卷材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工作人员将保护层1、聚乙烯防磨层21、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pe阻燃层23、eva防水层31、聚氨脂防水层32、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吸声海绵层4、橡胶沥青层5、钢丝网6和玻璃纤维层7,通过热工艺挤压压制成一体,然后在玻璃纤维层7的下表面涂设胶质粘连层8并将隔离膜9粘连在胶质粘连层8上,从而使得各种材质紧密结合,应力结合更加的均匀化,性能能够互补,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隔离膜9撕除,然后将胶质粘连层8粘连在需要使用的工作区域内,聚乙烯防磨层21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提高了耐磨性,油性防腐蚀胶带层22则利用自身
材质特性,起到耐酸耐腐蚀的作用,pe阻燃层23则起到隔热阻燃的作用,eva防水层31、聚氨脂防水层32和高弹硅丙纳米防水层33,三层不同材质防水材料的组合,大大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吸声海绵层4的设置起到了吸声的作用,避免噪音传递,橡胶沥青层5起到防潮缓冲的作用,钢丝网6和玻璃纤维层7提高抗拉伸效果,能够起到增强抗撕裂的效果,使得防水卷材的使用时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该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柔韧性能,其抗断裂强度、抗疲劳和抗穿刺能力都非常好,施工方便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