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缩式混凝土浇筑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2812发布日期:2022-07-13 09:3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缩式混凝土浇筑管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缩式混凝土浇筑管道。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但是部分建筑的高度或深度较大,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发散,影响建筑质量,无法直接向浇筑空间内部直接排放混凝土,通常需要利用管道插入建筑内部进行导流,确保混凝土能够精准进入浇筑区域,传统的浇筑方法多采用拼接式管道,一般为三米一节,每节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进行连接,需要利用吊车吊起,浇筑时根据具体需要来拼接管道,往往会浪费大量安装时间,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收缩式混凝土浇筑管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浇筑方法多采用拼接式管道,一般为三米一节,每节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进行连接,需要利用吊车吊起,浇筑时根据具体需要来拼接管道,往往会浪费大量安装时间,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要。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可伸缩式结构的多级管道设计,能够根据混凝土的灌装需要利用卷扬机进行调节,无需工人手动进行拼接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便于定位,显著提升了灌装效率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缩式混凝土浇筑管道,包括:
6.一层套管,用于对待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导向;
7.二层外套管,滑动套装在一层套管内,所述二层外套管内部固定安装有二层内套管;
8.三层套管,套装在二层内套管内部;
9.下料孔,竖向等间距开设在一层套管、二层外套管和三层套管上,所述下料孔内部安装有密封盖;
10.挂环,固定安装在三层套管的顶部,所述挂环上设有配合钢丝绳安装的吊钩。
11.作为优选,所述二层外套管和三层套管顶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有限位环。
12.作为优选,所述一层套管的外壁上设有传动花键,所述传动花键上开设有花键槽。
13.作为优选,所述三层套管的底部成型有倒角。
14.作为优选,所述二层外套管和三层套管的顶部均设有防脱挡环。
15.作为优选,所述二层外套管与二层内套管之间设有焊接环。
16.作为优选,所述一层套管和二层内套管的底部均设有密封圈。
17.有益效果在于:
18.1、采用可伸缩式结构的多级管道设计,能够根据混凝土的灌装需要利用卷扬机进行调节,无需工人手动进行拼接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便于定位,显著提升了灌装效率;
19.2、采用卡槽与限位环配合的设计,能够在调节过程中,避免下层套管进入上层套管内,确保管道定位时的调节精度;
20.3、采用花键槽的设计,能够便于外部传动结构卡入该花键槽内部实现动力传输,从而带动一层套管转动,以配合安装;
21.4、采用倒角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三层套管在放入混凝土浇筑区域内部时进行导向,避免三层套管卡顿在坑洞内壁,提升定位效率;
22.5、防脱挡环采用外翻式结构的设计,能够卡接在二层外套管和三层套管的底部,避免下层管道从上层管道内部脱出;
23.6、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二层内套管和二层外套管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24.7、通过密封圈的设计,能够提升管道整体的密封性,避免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视图一;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视图二;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1.1、倒角;2、二层外套管;3、下料孔;4、密封盖;5、传动花键;6、一层套管;7、花键槽;8、限位环;9、三层套管;10、防脱挡环;11、卡槽;12、焊接环;13、吊钩;14、挂环;15、二层内套管;16、密封圈;17、下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3.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收缩式混凝土浇筑管道,包括:
34.一层套管6,一层套管6为竖向布置的圆柱形管,长度为十五米,能够在与二层套管和三层套管9配合后使用,从而满足大多数建筑的浇筑要求,用于对待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导
向,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精准导入至浇筑处,其中一层套管6安装在工程机械的外壁上,工程机械能够进行自由移动,来调节管道的角度及高度,且工程机械的顶部设有卷扬机,用以配合加工;
35.二层外套管2,滑动套装在一层套管6内,二层外套管2内部固定安装有二层内套管15,能够使得二层内套管15和二层外套管2一同在一层套管6内部移动,通过双层结构设计的二层套管,能够便于为密封盖4预留安装位置,使得密封盖4在盖合后隐藏至二层外套管2内部,且端部不会突出二层内套管15的内壁,从而便于三层套管9顺利在二层内套管15之间进行滑动,便于进行伸缩;
36.三层套管9,套装在二层内套管15内部,三层套管9能够在二层内套管15之间滑动,从而根据使用需要自由调节管道的伸缩长度,提升混凝土灌装的效率;
37.下料孔3,竖向等间距开设在一层套管6、二层外套管2和三层套管9上,下料孔3内部安装有密封盖4,其中,一层套管6上的下料孔3采用外置式的结构,从而将一层套管6内部的空间预留出,以便于二层外套管2在一层套管6内部移动,而二层套管采用双层结构设计,能够将下料孔3贯通开设在二层外套管2和二层内套管15上,从而在密封盖4安装至二层外套管2和二层内套管15的夹层内进行定位安装,从而能够便于二层外套管2和二层内套管15与一层套管6和三层套管9之间进行滑动调节,使用时,能够利用外部的下料斗17插入对应位置的下料孔3内进行安装,从而便于混凝土通过下料斗17灌装进入管道内进行输送,从而到达预定的灌装位置;
38.挂环14,固定安装在三层套管9的顶部,挂环14为半环形结构,挂环14的两端分别与三层套管9的内壁焊接固定,挂环14的顶部向上弯曲,且中部开设有供定位螺栓穿过的通孔,挂环14上设有配合钢丝绳安装的吊钩13,使用时将吊钩13配合钢丝绳固定在吊钩13上,并利用定位螺栓将吊钩13安装在挂环14上进行连接,从而能够通过外部设备的卷扬机拉动吊钩13和挂环14上升,从而带动浇筑管道移动,并对浇筑管道的高度进行调节;
39.使用时,操作人员操作工程机械将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浇筑管道立起,使得浇筑管道保持竖直,并调节浇筑管道对准浇筑坑洞,调节完毕后,工程机械上的卷扬机工作,带动安装在挂环14上的吊钩13一同移动,进而调节三层套管9的高度状态,使得三层套管9的底端逐渐靠近混凝土灌装处,当灌装深度要求较高时,三层套管9的长度不足,此时可以将限位环8固定安装在三层套管9外壁上卡槽11内,从而与二层内套管15配合,此时三层套管9已经到达二层内套管15的底端,并能够带动二层内套管15继续下移,此时二层内套管15和二层外套管2会跟随三层套管9一同下移,直至三层套管9的底部到达混凝土灌装位置,此时,操作人员选择最接近的套管外壁上的下料孔3,并将对应下料孔3内的密封盖4取出,将外部下料斗17插入下料孔3内进行安装,并将混凝土灌入下料斗17内,从而使得混凝土经过管道输送至灌装区域,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效果,采用可伸缩式结构的多级管道设计,能够根据混凝土的灌装需要利用卷扬机进行调节,无需工人手动进行拼接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便于定位,显著提升了灌装效率。
4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二层外套管2和三层套管9顶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内部设有限位环8,卡槽11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以便于安装,使用时,将限位环8卡接固定在卡槽11内,此时限位环8的边沿会卡接在二层外套管2或三层套管9的外壁上,能够跟随套管一同移动,能够在调节二层套管的伸缩长度时,当外部卷扬机拉动吊钩13移动时,避免三
层套管9进入二层套管内,影响调节精度。
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层套管6的外壁上设有传动花键5,传动花键5上开设有花键槽7,传动花键5为竖向布置的钢条,每根传动花键5上开设有两个花键槽7,能够便于外部传动结构卡入该花键槽7内部实现动力传输,从而带动一层套管6转动,以配合安装。
4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三层套管9的底部成型有倒角1,采用倒角1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三层套管9在放入混凝土浇筑区域内部时进行导向,避免三层套管9卡顿在坑洞内壁,提升定位效率。
4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二层外套管2和三层套管9的顶部均设有防脱挡环10,防脱挡环10采用外翻式结构的设计,能够卡接在二层外套管2和三层套管9的底部,避免下层管道从上层管道内部脱出。
4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二层外套管2与二层内套管15之间设有焊接环12,通过焊接环12的设计,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二层内套管15和二层外套管2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4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层套管6和二层内套管15的底部均设有密封圈16,通过密封圈16的设计,能够提升管道整体的密封性,避免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