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工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9659发布日期:2022-06-25 04:2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工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工棚结构。


背景技术:

2.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就更为严重,因此如何减少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楼板的坠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在想方设法对各种城市建筑楼房进行抗震设计时,缺遗忘了在建造这些楼房时对民工们临时居住的工地房做抗震保护;现有的工地房由于结构设计的问题,不能够抗震,一旦遭遇地震,民工们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工棚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基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设有辅助单元,所述辅助单元的顶端与基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四角均设有固定柱,四根固定柱的上表面分别与顶板的下表面四角固定连接,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前端设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基板的上表面前端和顶板的下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挡板的前侧面左端开设有门槽,所述门槽的右侧面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面转动安装有门板,所述门板与门槽配合安装,所述前挡板的右侧面上端开设有窗槽,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后端和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底块,所述底块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后端和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顶块,所述顶块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块的下表面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墙板,所述外墙板的左右侧面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墙板的下表面与底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块的下表面内端固定连接有内墙板,所述内墙板的左右侧面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墙板的下表面与底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块与底块之间均匀设有两根抗震架,所述抗震架为“x”形钢架,所述抗震架位于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所述抗震架的间隙内填充有保温棉。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底部固定块、液压阻尼器和顶部固定块,所述底部固定块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固定块的上表面与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阻尼器的固定端与底部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阻尼器的伸缩端与顶部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辅助单元可减小基板因底板产生晃动而受到的震动力。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均匀设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四角,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基板的下表面配合铰接安装,通过支撑柱可对基板进行辅助支撑,进而降低辅助单元对基板
的支撑压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于门板的前侧面中部左侧,通过把手可使门板于转轴外侧面的转动调节更为便捷。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杆和防护板,所述连接杆均匀设于顶板的上表面,所述防护板设于顶板的上方,所述防护板为倒“v”形板,所述防护板的下表面与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可对防护板进行固定安装,通过防护板可对本抗震工棚结构的顶部进行保护。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均匀开设于防护板的上表面,所述排水槽为矩形槽,通过排水槽可提升防护板的排水效果。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均匀开设于底板的上表面四角,通过固定孔可将底板与地基进行快速的固定安装及拆卸。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单元在底板及地基受到地震影响时,先对基板接收到的来自底板的震动力进行吸收,进而达到削减震动力的目的,之后通过抗震单元对顶板接收的来自基板的震动力进行削减,本抗震工棚结构由下至上逐步对地震影响进行减小,大大减小了房体的晃动,避免了房体内部的人因地震受到伤害,又保护了人们的财产安全,且在地震停止后,又能使房体恢复到原位,从而达到抗震目的通过连接杆可对防护板进行固定安装,通过防护板可对本抗震工棚结构的顶部进行保护,通过排水槽可提升防护板的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底板、2基板、3辅助单元、31底部固定块、32液压阻尼器、33顶部固定块、4顶板、5固定柱、6前挡板、7抗震单元、71顶块、72外墙板、73内墙板、74抗震架、75底块、8支撑柱、9门槽、10转轴、11门板、12把手、13连接杆、14防护板、15排水槽、16窗槽、1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1
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工棚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1、基板2和顶板4,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设有辅助单元3,辅助单元3的顶端与基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基板2的上表面四角均设有固定柱5,四根固定柱5的上表面分别与顶板4的下表面四角固定连接,基板2的上表面前端设有前挡板6,前挡板6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基板2的上表面前端和顶板4的下表面前端固定连接,前挡板6的前侧面左端开设有门槽9,门槽9的右侧面设有转轴10,转轴10的外侧面转动安装有门板11,门板11与门槽9配合安装,前挡板6的右侧面上端开设有窗槽16,基板2的上表面后端和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底块75,底块75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顶板4的上表面后端和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顶块71,顶块71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顶块71的下表面外端固定连接有外墙板72,外墙板72的左右侧面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5的外
侧面固定连接,外墙板72的下表面与底块7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块71的下表面内端固定连接有内墙板73,内墙板73的左右侧面分别与临近的两根固定柱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内墙板73的下表面与底块7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块71与底块75之间均匀设有两根抗震架74,抗震架74为“x”形钢架,抗震架74位于外墙板72与内墙板73之间,抗震架74的间隙内填充有保温棉,将底板1与地基进行固定安装,之后若发生地震,地基带动底板1产生晃动,可通过辅助单元对底板1传递至基板2的震动力进行吸收削减,然后通过外墙板72与内墙板73之间设置的抗震架74,可对基板2受到的震动力再次进行吸收及削减,进而降低顶板4受到的力,由此实现本抗震工棚结构的抗震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对本抗震工棚结构的影响。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辅助单元3包括底部固定块31、液压阻尼器32和顶部固定块33,底部固定块3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部固定块33的上表面与基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阻尼器33的固定端与底部固定块31的侧面固定连接,液压阻尼器33的伸缩端与顶部固定块33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底部固定块31带动液压阻尼器32的固定端进行移动晃动时,可经液压阻尼器32对震动力进行吸收及削减,由此可减小顶部固定块33因底板1产生晃动而受到的震动力。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柱8,支撑柱8均匀设于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四角,支撑柱8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柱8的顶端与基板2的下表面配合铰接安装,通过支撑柱8可对基板2进行辅助支撑,进而降低辅助单元3对基板2的支撑压力,从而提升本抗震工棚结构的使用寿命。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把手12,把手12设于门板11的前侧面中部左侧,通过把手12可使门板11于转轴10外侧面的转动调节更为便捷,由此使本抗震工棚结构的使用便捷性得到提升。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杆13和防护板14,连接杆13均匀设于顶板4的上表面,防护板14设于顶板4的上方,防护板14为倒“v”形板,防护板14的下表面与连接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13可对防护板14进行固定安装,通过防护板14可对本抗震工棚结构的顶部进行保护,进而使本抗震工棚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雨水侵蚀。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排水槽15,排水槽15均匀开设于防护板14的上表面,排水槽15为矩形槽,通过排水槽15可提升防护板14的排水效果,进而使防护板14对本抗震工棚结构的保护效果更佳。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孔17,固定孔17均匀开设于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通过固定孔17可将底板1与地基进行快速的固定安装及拆卸,由此提升本抗震工棚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底板1与地基进行固定安装,之后若发生地震,地基带动底板1产生晃动,可通过底部固定块31带动液压阻尼器32的固定端进行移动晃动时,可经液压阻尼器32对震动力进行吸收及削减,由此可减小顶部固定块33因底板1产生晃动而受到的震动力,然后通过外墙板72与内墙板73之间设置的抗震架74,可对基板2受到的震动力再次进行吸收及削减,进而降低顶板4受到的力,由此实现本抗震工棚结构的抗震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对本抗震工棚结构的影响。
2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
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5.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6.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