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1173发布日期:2022-06-25 04:5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车间地坪,由于有物料区、生产区等功能区域较多,厂房内agv小车运行区等区域对地坪平整度、标高及裂缝要求很高;超平地坪对施工工艺要求更加严格,以现有的施工工艺及混凝土浇筑水平,地坪地面标高及平整度很难达到业主要求,分隔缝也很难保证整体顺直,因此,如何提高厂房内地坪平整度及标高、防止地坪开裂是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3.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包括定位组件、支撑组件、暗板销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条的下端,所述暗板销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第二定位条分别与分隔缝两侧的两地坪固定,以在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第二定位条之间形成所述分隔缝,所述暗板销组件连接相邻的两地坪。
5.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第二定位条上均固定设置有锚筋,所述锚筋浇筑在对应的地坪内。
6.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条包括若干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条包括若干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均设置为尺寸相同的扁钢,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均沿同一方向直线排列,从而形成沿同一方向直线延伸的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第二定位条
7.较佳的,所述锚筋采用剪力钉,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端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并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板固定并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8.较佳的,所述锚筋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

9.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第二定位条之间的固定。
10.较佳的,所述连接螺栓采用纤维螺栓。
11.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
设置。
12.较佳的,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直线延伸,所述支撑板上下两边设置有支撑棱,从而形成整体的u形结构,上端的所述支撑棱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焊接固定,下端的所述支撑棱与施工垫层接触设置,所述支撑棱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竖直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竖直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13.较佳的,所述暗板销组件包括固定板、暗销板和板套,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暗销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暗销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板套套设在所述暗销板上,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板套分别与分隔缝两侧的两地坪固定。
1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精确控制地坪平整度、标高、裂缝,成品分隔缝上部钢板搭接并采用螺栓固定,平整度控制能够达到超平地坪标准,同时地坪标高也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分隔缝能够防止地坪开裂、保护施工缝上部棱角完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的结构视图;
16.图2为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的局部结构视图;
17.图3为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的正面结构立体图;
18.图4为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的侧面结构立体图;
19.图5为所述暗销板的结构视图;
20.图6为所述板套的结构视图。
21.图中数字表示:
22.1-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2-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11-定位组件;12-支撑组件;13-暗板销组件;21-固定底座;22-调节支柱;23-支撑连接部;111-第一定位条;112-第二定位条;113-锚筋;114-连接螺栓;131-固定板;132-暗销板;133-板套;211-加强连筋;212-固定螺栓;221-调节套;222-调节槽;223-第二锁定螺栓;231-卡接块;232-固定块;233-第一锁定螺钉;1331-顶板;1332-底板;1333-侧板;1334-增强板;1335-第一加强筋;1336-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的结构视图;图2为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的局部结构视图。
26.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包括定位组件11、支撑组件12、暗板销组件13,所述定位组件1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条111和第二定位条112,所述支撑组件1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条111的下端,所述暗板销组件13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12上,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分别与分隔缝两侧的两地坪固定,从而在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之间形成所述分隔缝,所述暗板销组件13在相邻两地坪之间提供最优
的荷载传递。
27.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均固定设置有锚筋113,所述锚筋113浇筑在对应的地坪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定位条111或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与对应的地坪固定。
28.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的所述锚筋113一一对应对称设置。
29.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包括若干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条112包括若干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均设置为尺寸相同的扁钢,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均沿同一方向直线排列,从而形成沿同一方向直线延伸的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
30.所述锚筋113采用剪力钉,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113端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并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113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板固定并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一般的,所述锚筋11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
,确保其具有充足的混凝土保护层。
31.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螺栓11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之间的固定。一般的,在浇筑前,将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固定连接,并通过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以及所述支撑组件12,将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整体定位在施工垫层上,从而便于实现地坪的浇筑,以实现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和地坪之间的浇筑固定。
32.较佳的,所述连接螺栓114采用纤维螺栓,在完成地坪浇筑后,可将所述连接螺栓114直接破坏,避免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的固定连接影响所述分隔缝的效果。
33.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
34.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113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所述锚筋113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等距设置。
35.相邻所述第一定位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缝,相邻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缝,所述第一连接缝和所述第二连接缝错位设置。
36.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设置为高精度公差、直角边缘、截面尺寸为10x40mm和等级为s235jrc+c的冷拉扁钢,被用于厂房地坪顶部的防护保护条,用于防止混凝土边破损剥落。
37.所述支撑组件12设置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延伸方向直线延伸,所述支撑板上下两边设置有支撑棱,从而形成整体的u形结构,上端的所述支撑棱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焊接固定,下端的所述支撑棱与施工垫层接触设置,所述支撑棱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竖直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竖直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保证所述分隔缝良好的平直度,同时保证所述暗板销组件13的位置和间距。
38.一般的,所述支撑棱宽度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厚度一致,保证所述支撑板对所述第
一定位板的支撑固定效果。
39.所述暗板销组件13包括固定板131、暗销板132和板套133,所述固定板131和所述暗销板132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暗销板13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板套133套设在所述暗销板132上,所述固定板131和所述板套133分别与分隔缝两侧的两地坪固定,一般是通过预埋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
40.实施例二
41.如图3、图4所示,图3为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4为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的侧面结构立体图。
42.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包括固定底座21、调节支柱22、支撑连接部23,所述调节支柱22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21上,所述支撑连接部23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柱22上,所述调节支柱22竖直设置,所述支撑连接部23可沿所述调节支柱22竖直移动调节位置。
43.所述支撑连接部23包括卡接块231和固定块232,所述固定块2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所述卡接块231和所述固定块232卡接固定。一般的,所述支撑组件12对所述第一定位条111支撑,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通过所述固定块232对所述第二定位条112支撑,再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条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之间的螺栓连接,从而对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进行位置固定。
44.在施工过程中,会先对所述支撑板未设置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一侧的地坪进行浇筑,在完成浇筑实现地坪对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定位条111的固定后,再将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去除后,再进行另一地坪的浇筑操作。
45.所述卡接块231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232设置在所述固定孔内,从而实现所述卡接块231和所述固定块232之间的卡接固定。同样的,所述卡接块231和所述固定块232也可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接槽,通过两所述卡接槽的卡接从而实现所述固定块232和所述卡接块231之间的卡接固定。
46.一般的,所述固定块232可设置为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柱状件,所述固定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与所述固定块232横截面形状尺寸配合设置,从而可将所述固定块232插入所述固定孔内,以实现较佳的固定效果。
47.较佳的,所述卡接块231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由所述固定孔向外部径向设置,所述第一锁定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锁定螺钉233,所述第一锁定螺钉233的端部可伸入所述述固定孔内,从而对所述固定孔的所述固定块232进行顶压锁定。
48.所述固定块23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将所述固定块232的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在完成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定位并拆除后,将所述固定块232留至所要浇筑的地坪内作为预埋件提高所述第二定位条112和地坪之间的固定效果。
49.同样的,也可在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设置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为螺栓孔,所述固定块232螺栓连接在所述定位孔内,从而实现所述固定块232在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的固定,在完成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定位并拆除后,可同时将所述固定块232从所述第二定位条112上拆除。
50.所述固定底座21设置为t形板,所述固定底座2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212,所述固定底座21通过所述固定螺栓212固定设置在施工垫层上。
51.一般的,所述固定底座21设置有加强板和设置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设置板垂直
连接从而形成t形的平板件结构,所述调节支柱22垂直设置在所述设置板上,所述加强板通过加强连筋211与所述调节支柱22的上部连接,从而加强所述调节支柱22在所述固定底座21的稳定性。
52.一般的,所述固定螺栓212上设置有三个,一所述固定螺栓212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上,另两所述固定螺栓212以所述调节支柱22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设置板上,以保证所述固定底座21的固定。
53.所述调节支柱22上套设有调节套221,所述支撑连接部23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套221上,所述调节套221可沿所述调节支柱22竖直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撑连接部23移动以调节所述支撑连接部23的高度,对应不同高度的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
54.较佳的,所述调节支柱22设置为矩形横截面的竖直柱状件,所述调节支柱22的一竖直端面上设置有调节槽222,所述调节槽22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调节套221设置为由长条板件围设形成的矩形框体,所述调节套221的一边向内凹形成调节部从而使所述调节套221整体呈凹字形,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222内并可沿所述调节槽222竖直移动,通过所述调节部在所述调节槽222的导向移动从而保证所述调节套221在所述调节支柱22上的稳定移动。
55.一般的,所述调节套221上设置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二锁定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锁定螺栓223,通过所述第二锁定螺栓223端部顶靠在所述调节支柱22上,从而实现所述调节套221在所述调节支柱22上的位置固定。
56.较佳的,所述第二锁定孔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上,从而使所述第二锁定螺栓223在所述调节槽222内顶靠固定。
57.在所述固定底座21、所述固定螺栓212的共同作用下,增大了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与垫层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与地面连接的更稳固,所述加强连筋211斜向连接所述固定底座21和所述调节支柱22,使整体结构更合理。在所述调节支柱22、锁定螺栓、所述支撑连接部23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与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连接的紧密性,使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与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连接的更稳固,多个所述地坪分隔缝固定支座装置2一定间距整体布置更能使得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所述地坪成品分隔缝装置1不产生移动,使得浇筑的大面积混凝土平整顺直、不易产生裂缝。
58.实施例三
59.如图5、图6所示,图5为所述暗销板的结构视图;图6为所述板套的结构视图。
60.所述暗销板132设置为矩形平板结构,且所述暗销板132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设置边和第二设置边,所述第一设置边两端设置为直角,所述第二设置边两端设置为圆角,所述第一设置边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设置边设置在所述板套133内。
61.所述板套133包括顶板1331、底板1332和两侧板1333,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尺寸相同且平行设置,两所述侧板1333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之间,从而在所述板套133内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贯通腔,所述暗销板132设置在所述贯通腔内,从而实现所述暗销板132和所述板套133之间的载荷传递。
62.所述暗销板132和所述板套133的设置在保证分隔缝随相邻地坪热胀冷缩的光滑无约束的自由伸缩移动的同时,为相邻地坪提供载荷传递,保证施工地面整体结构的稳定。
63.较佳的,所述贯通腔横截面宽度与所述暗销板132横截面的宽度相同,所述贯通腔横截面长度与所述暗销板132横截面的长度相同,从而使所述暗销板132在所述贯通腔内与所述贯通腔内壁贴合不晃动,以便于进行有效的载荷传递。
64.较佳的,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均设置为t形板,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靠近所述暗销板132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远离所述暗销板132端部的宽度;对应的,所述侧板1333设置为l形板,所述侧板1333靠近所述暗销板132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侧板1333远离所述暗销板132端部的宽度。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提高所述板套133在所述贯通腔腔口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避免载荷传递过程中所述暗销板132对所述贯通腔腔口结构的损坏。
65.较佳的,所述板套133上还设置有增强板1334,两所述增强板1334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上,且两所述增强板1334对称设置,所述增强板1334设置在所述贯通腔的腔口位置,所述增强板1334以所述贯通腔横截面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提高所述板套133端部在地坪内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所述板套133在地坪内的稳定性。
66.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1335,各所述第一加强筋1335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1335以所述贯通腔横截面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67.所述侧板1333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筋1336,各所述第二加强筋1336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1336以所述贯通腔横截面宽度度方向延伸设置,一般的,所述第二加强筋1336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顶板1331和所述底板1332上。
6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133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1336提高所述板套133的整体强度,避免所述板套133受力变形,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33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1336在外壁上的设置,提高所述板套133外壁与地坪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所述板套133在地坪内的位置稳定。
69.一般的,所述第一加强筋1335设置为正方形横截面的金属条形件,所述第二加强筋1336设置为半圆形横截面的金属条形件。所述增强板1334设置为塑料板。
70.在所述暗销板132、所述板套133的共同作用下,为传力提供了随地坪热胀冷缩的光滑无约束的自由伸缩移动,使整体结构更合理。在竖向塑料板、板面加肋、侧板1333加肋的共同作用下,使暗板销套与成品分隔缝体系连接的更稳固,多个地坪分隔缝暗板销套整体布置更能使得暗板销套体系完善牢靠,使得浇筑的大面积混凝土平整顺直、不易产生裂缝。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