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3785发布日期:2022-06-18 02:4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装饰领域中,室内装修会占据其中一大部分,而室内墙体上通常会贴上板材用来进行装饰,一方面为了室内的美观性,同时另一方面,板材会具有隔音和保温的效果,使室内具有美观性的同时居住的更加舒适
3.在公知的建筑技术领域中,室内的建材在装修时,有时会采用整体式的板材,比如大理石板材、复合板材、实木板材等,通常在面对这些板材时,如果单纯的使用粘接的方法,通过不同种类的粘接剂,将其与墙体贴合固定,但是由于板材不同于一般的装修材料,一般均比较重,同时由于是整体式的结构,一般容易由于墙体的渗透水而导致板材变形,影响室内装修的美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包括墙体和板材主体,所述墙体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安装机构,所述板材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
7.优选的,所述伸缩安装机构包括插杆,所述插杆插设在支撑杆的内部,所述插杆的内部插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部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部贯穿插杆的内部延伸至外界,且安装杆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与插杆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杆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且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
8.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与插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贯穿插杆的内部延伸至支撑杆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所述第一压力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插杆延伸至支撑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弹簧套接在滑动杆的外部。
10.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转环,所述插杆的外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一转环的内部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与转动槽相互适配,所述第一转环通过嵌块和转动槽与插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环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远离第一转环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转环,所述第二转环的内部直径大于支撑杆的外部直径,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连接块相互适配。
11.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设置有伸缩安装机构,可以将插杆与板材主体上的安装槽进行对齐,随后按动板材主体,从而使板材主体带动插杆完成伸缩,从而完成板材主体与插杆之间的安装,可以使板材主体无需通过粘合剂与墙体之间进行安装,同时板材主体与墙体之间含有一定的间隙,外界的雨水渗入墙体后会直接通过板材主体与墙体之间的间隙流出,进而使外界的雨水不会因为渗入造成板材主体发生变形的情况,增加了室内装修的美观性。
14.2、通过设置有第二转环和连接块,在板材主体与插杆完成安装后,插杆发生收缩,进而带动连接块在卡槽的内部滑动,随后可以直接转动第二转环,使第二转环带动连接块进行转动,完成对插杆的限位,同时第一压力弹簧可以带动第二转环和连接块对卡槽的内壁进行挤压,进而增加了连接块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第一转环的固定稳定性更好,安装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板材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支撑杆和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板材主体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墙体;2、板材主体;3、安装座;4、支撑杆;5、插杆;6、第一压力弹簧;7、滑动杆;8、安装杆;9、第二压力弹簧;10、安装槽;11、第一转环;12、嵌块;13、转动槽;14、连接块;15、第二转环;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5,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板材干挂结构,包括墙体1和板材主体2,墙体1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座3,安装座3的一端部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安装机构,板材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0,将安装座3安装在墙体1上,随后通过伸缩安装机构安装在板材主体2的安装槽10内部,从而完成对板材主体2的安装,使板材主体2与墙体1之间无需通过粘合剂进行安装,同时板材主体2和墙体1之间含有一定的间隙,当发生渗水的情况时,渗入的水直接通过板材主体2和墙体1之间的间隙进行排出,避免渗水与板材主体2发生接触造成板材主体2发生变形的情况,增加室内装修的美观性。
23.具体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伸缩安装机构包括插杆5,插杆5插设在支撑杆4的内部,插杆5的内部插设有滑动杆7,滑动杆7的一端部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安装杆8,安装杆8的一端部贯穿插杆5的内部延伸至外界,且安装杆8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与插杆5转动连接,安装杆8延伸至安装槽10的内部,且安装槽10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将安装杆8放入到安装槽10的内部,随后按动板材主体2,使板材主体2通过安装槽10对插杆5进行挤压,从而使插杆5嵌入到支撑杆4的内部,同时支撑杆4带动滑动杆7发生移动,从而使滑动杆7在插杆5
的内部移动,滑动杆7带动安装杆8的一端发生移动,随后使安装杆8展开,可以使安装杆8嵌入到安装槽10的两侧,从而完成安装。
24.进一步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滑动杆7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9,安装杆8的另一端与插杆5内壁固定连接,滑动杆7的另一端贯穿插杆5的内部延伸至支撑杆4的内部,插杆5滑动后带动滑动杆7进行滑动,同时当滑动杆7与支撑杆4的内壁发生接触时,此时插杆5继续滑动,进而使滑动杆7在插杆5的内部滑动,可以使滑动杆7带动安装杆8的一端发生移动,使安装杆8与板材主体2之间的安装更加方便。
25.更进一步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支撑杆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6,第一压力弹簧6的一端与支撑杆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压力弹簧6的另一端与插杆5延伸至支撑杆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压力弹簧6套接在滑动杆7的外部,当松开板材主体2时,可以使第一压力弹簧6带动插杆5进行复原,同时第二压力弹簧9带动滑动杆7进行复原,可以使安装杆8进行收缩,进而使安装杆8脱离安装槽10的内部,可以完成对板材主体2的拆卸,方便对板材主体2进行更换,使板材主体2的安装更加方便。
26.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3和图4可以得知,插杆5的外部套接有第一转环11,插杆5的外部开设有转动槽13,第一转环11的内部设置有嵌块12,嵌块12与转动槽13相互适配,第一转环11通过嵌块12和转动槽13与插杆5转动连接,第一转环1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远离第一转环1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转环15,第二转环15的内部直径大于支撑杆4的外部直径,支撑杆4的外部开设有卡槽16,卡槽16与连接块14相互适配,在板材主体2与插杆5完成安装后,插杆5在支撑杆4的内部进行收缩,进而带动连接块14在卡槽16的内部滑动,随后可以直接转动第二转环15,使第二转环15带动连接块14进行转动,完成对插杆5的限位,同时第一压力弹簧6可以带动第二转环15和连接块14对卡槽16的内壁进行挤压,进而增加了连接块14与卡槽16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第一转环11的固定稳定性更好,安装的效果更好。
27.值得注意的是,参照图3可以得知,卡槽16的横截面形状为乚,第二转环15带动连接块14在卡槽16的内部发生转动,随后连接块14转动至卡槽1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压力弹簧6的作用力使连接块14对卡槽16的内壁形成挤压,进而使连接块14可以移动至卡槽16的另一端凹槽内部,进而可以对连接块14进行限位,进一步避免了第二转环15发生转动造成板材主体2发生脱离的情况,使板材主体2安装的稳定性更好。
2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安装杆8放入到安装槽10的内部,随后按动板材主体2,使板材主体2通过安装槽10对插杆5进行挤压,使插杆5在支撑杆4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插杆5滑动后带动滑动杆7进行滑动,同时当滑动杆7与支撑杆4的内壁发生接触时,此时插杆5继续滑动,进而使滑动杆7在插杆5的内部滑动,可以使滑动杆7带动安装杆8的一端发生移动,随后使安装杆8展开,可以使安装杆8嵌入到安装槽10的两侧,从而完成安装。
29.在板材主体2与插杆5完成安装后,插杆5在支撑杆4的内部进行收缩,进而带动连接块14在卡槽16的内部滑动,随后可以直接转动第二转环15,使第二转环15带动连接块14进行转动,使连接块14转动至卡槽16的另一端,随后通过第一压力弹簧6的作用力使连接块14对卡槽16的内壁形成挤压,使连接块14可以移动至卡槽16的另一端凹槽内部,从而可以对连接块14进行限位,避免了第二转环15发生转动造成板材主体2发生脱离的情况,使板材主体2安装的稳定性更好。
30.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3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2.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