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8654发布日期:2022-06-29 03:2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外立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


背景技术:

2.外立面,指物体和物体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而建筑领域中的外立面则泛指除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防护部分。
3.目前,传统的外立面施工方式一般为外墙涂料、湿贴外墙装饰板以及干挂石材等,上述施工方式都需要先对主体外墙结构面层进行处理,之后再加上最外层装饰。因此,传统的外立面施工方式的施工时间长、工艺要求高且建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外立面的施工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安装于建筑主体的外墙面上,所述建筑主体垂直于地面设置,所述建筑主体内部埋设有若干第一预埋钢筋,若干所述第一预埋钢筋均穿出建筑主体的外墙面,所述第一预埋钢筋穿出建筑主体的一端为第一插接部,外立面结构包括若干外立面单元,所述外立面单元的一端面为装饰面,所述外立面单元远离装饰面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供第一预埋钢筋插入的第一插接槽,若干所述外立面单元与若干第一预埋钢筋插接后,若干所述外立面单元与建筑主体的外墙面贴合且若干外立面单元将建筑主体的外墙面覆盖。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外立面单元与建筑主体的外墙面插接连接完成外立面结构的装配,外立面单元的安装过程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湿作业,施工效率高,施工工艺要求低,且降低了施工的人力成本以及材料成本。
8.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垂直于建筑主体的外墙面,所述第一插接部远离建筑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外立面单元还开设有若干供第一卡接部卡接的第一卡接槽以及若干供第一预埋钢筋与外立面单元插接后卡接的让位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位于第一插接槽的上方,所述让位槽位于第一插接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卡接槽以及让位槽均与第一插接槽相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外立面单元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有效降低外立面单元从建筑主体的外墙面上脱落的概率,同时进一步为外立面单元与建筑主体的安装过程提供方便。
10.可选的,所述外立面单元于第一卡接槽中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填充件上开设有与第一卡接部相适配的配合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第一预制钢筋对外立面单元的损坏,同时进一
步提高外立面单元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2.可选的,竖直方向上相邻两所述外立面单元之间具有便于外立面单元装配的安装空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方便若干外立面单元于建筑主体外墙面上的连接装配。
14.可选的,还包括若干用于将安装空间填充的填充单元,所述建筑主体内部还埋设有若干第二预埋钢筋,所述第二预埋钢筋穿出建筑主体外墙面的一端为第二插接部,所述填充单元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供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二插接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外立面结构整体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外立面单元松动甚至脱落的概率,同时使外立面结构更加美观。
16.可选的,所述填充单元上设置有卡接块,且所述填充单元上开设有供卡接块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填充单元的一侧,所述卡接块远离填充单元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外立面单元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所述填充单元上还设有用于驱使卡接块移动将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卡接槽卡接的驱动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填充单元与外立面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填充单元于建筑主体外墙面上的装配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填充单元上还开设有与驱动件相适配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槽相通,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为驱动部,所述驱动件远离第二卡接部的一端为配合部,所述驱动部与配合部相适配,所述驱动件沿第二滑动槽向内滑动驱使卡接块沿第一滑动槽向上滑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施工人员使用驱动件,从而使填充单元与外立面单元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20.可选的,若干所述外立面单元具有多种风格,不同风格的所述外立面单元的尺寸相同。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根据建筑主体的建筑风格选择合适的不同风格的外立面单元于建筑主体的外墙面上装配,使外立面结构更加美观,使外立面结构与建筑主体更加搭配。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外立面单元以及填充单元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施工效率高,无需湿作业,且施工成本低,使外立面结构的施工更加简单高效;
24.2.若干外立面单元均为模块化设计,且若干外立面单元具有多种风格,能够根据建筑主体的建筑风格选择不同风格的外立面单元自由组合,使外立面结构更加美观,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外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立面单元以及填充单元与建筑主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
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填充单元与外立面单元之间连接前的剖视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填充单元与外立面单元之间连接过程中的剖视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填充单元与外立面单元之间连接后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主体;11、第一预埋钢筋;111、第一插接部;112、第一卡接部;12、第二预埋钢筋;121、第二插接部;2、外立面结构;3、外立面单元;31、第一插接槽;32、让位槽;33、第一卡接槽;34、第二卡接槽;35、装饰面;36、安装面;4、填充单元;41、第二插接槽;42、第一滑动槽;43、第二滑动槽;5、驱动件;51、驱动部;6、卡接块;61、第二卡接部;62、配合部;7、安装空间;8、填充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
33.参照图1,外立面结构2包括若干外立面单元3以及若干填充单元4,若干外立面单元3以及若干填充单元4与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连接后共同形成外立面结构2。其中,若干外立面单元3的规格尺寸相同,若干填充单元4的规格尺寸也相同,填充单元4位于两外立面单元3之间,且填充单元4与相邻的外立面单元3相抵,施工人员将若干外立面单元3以及若干填充单元4扣在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上即可完成安装。
34.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以建筑主体1为墙体板状结构为例,建筑主体1垂直于地面设置,建筑主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建筑主体1内部埋设有若干分别用于供外立面单元3以及填充单元4安装的第一预埋钢筋11以及第二预埋钢筋12。第一预埋钢筋11以及第二预埋钢筋12均穿出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第一预埋钢筋11穿出建筑主体1的一端为第一插接部111,且第二预埋钢筋12穿出建筑主体1的一端为第二插接部121。第一插接部111以及第二插接部121分别用于供外立面单元3以及填充单元4与建筑主体1安装连接。
35.其中,外立面单元3为长方体板状结构,外立面单元3面积最大的一端面为安装面36,安装面36上开设有供第一插接部111插接的第一插接槽31。为使第一插接部111与第一插接槽31插接后外立面单元3与建筑主体1之间能够连接牢固,本实施例优选外立面单元3上于端面的四个边角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一插接槽31,且四个第一插接部111为一组供一个外立面单元3插接连接。
36.四个第一插接部111为一组,若干组第一插接部111于建筑主体1外墙面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若干第二插接部121位于竖直方向上相邻两组第一插接部111之间,若干第二插接部121于建筑主体1外墙面上也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且建筑主体1外墙面的上下两端均为第一插接部111。
37.参照图1、图2和图3,若干外立面单元3于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上安装后,若干外立面单元3于水平方向上互相平行且存在较小间距,竖直方向上相邻两外立面单元3之间存在便于外立面单元3与建筑主体1安装的安装空间7。
38.参照图2,第一插接部111远离建筑主体1的一端沿垂直地面的方向向上延伸有第一卡接部112,外立面单元3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卡接部112相适配的第一卡接槽33,第一卡接槽33位于第一插接槽31远离地面的一侧,且第一卡接槽33与第一插接槽31靠近槽底的一端
相通。外立面单元3上还开设有便于第一插接部111与第一插接槽31插接后再将第一卡接部112与第一卡接槽33卡接的让位槽32,让位槽32位于第一插接槽31靠近地面的一侧,且让位槽32与第一插接槽31相通。
39.外立面单元3与建筑主体1安装时,先将四个第一插接槽31以及让位槽32对准穿出的第一预埋钢筋11,将外立面单元3朝靠近建筑主体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插接部111以及第一卡接部112沿第一插接槽31以及让位槽32移动至外立面单元3的安装面36与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相贴,再将外立面单元3下移使第一插接部111从让位槽32进入第一插接槽31中且第一卡接部112进入第一卡接槽33中即可。
40.为使外立面单元3通过第一预埋钢筋11与建筑主体1牢固连接装配,外立面单元3于第一插接槽31、让位槽32以及第一卡接槽33中均设置有填充件8,填充件8由弹性材料制成,填充件8内部开设有与第一插接部111以及第二插接部121相适配的配合槽,外立面单元3安装完成后,填充件8套设于第一插接部111以及第二插接部121上,且配合槽的槽壁与第一插接部111以及第二插接部121紧密贴合。
41.参照图1和图2,外立面单元3远离安装面36的一端面为装饰面35,装饰面35具有多种风格,施工人员可根据建筑主体1的建筑风格选择若干风格合适的外立面单元3自由组合于建筑主体1上安装,提高外立面结构2安装后的观赏性。
42.填充单元4的规格尺寸与竖直方向上相邻两外立面单元3之间的安装空间7相同,若干第二插接部121也分别位于若干安装空间7中,填充单元4面积最大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供第二插接部121插接的第二插接槽41,与外立面单元3相似,为使填充单元4与建筑主体1之间连接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填充单元4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插接槽41,建筑主体1于安装空间7位置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插接部121,两第二插接部1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3.参照图3、图4和图5,填充单元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外立面单元3连接的卡接块6,外立面单元3的一侧开设有供卡接块6卡接的第二卡接槽34,外立面单元3安装时第二卡接槽34朝下进行安装,填充单元4安装时卡接块6朝上进行安装。
44.填充单元4上开设有供卡接块6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槽42,卡接块6朝外的一端为与第二卡接槽34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61,卡接块6放置于第一滑动槽42中时,第二卡接部61的端面与填充单元4的侧面齐平。
45.填充单元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卡接块6沿第一滑动槽42向外滑动的驱动件5,填充单元4上沿平行于第二插接槽41的方向开设有供驱动件5滑动的第二滑动槽43,第二滑动槽43与第一滑动槽42的槽底相通,第二滑动槽43垂直于第一滑动槽42,且第二滑动槽43贯穿填充单元4远离第二插接槽41的端面。驱动件5的一端具有驱动部51,卡接块6远离第二卡接部61的一端具有与驱动部51相适配的配合部62,驱动件5沿第二滑动槽43进入后,驱动部51先与配合部62相抵,接着驱动件5沿第二滑动槽43继续深入,驱动件5继续滑动的过程中驱动部51将推动配合部62从而带动卡接块6沿第一滑动槽42向外移动,当驱动件5完全进入第二滑动槽43中后,卡接块6的第二卡接部61与第二卡接槽34卡接,且配合部62仍位于第一滑动槽42中。
46.通过驱动件5与卡接块6配合使填充单元4与相邻的外立面单元3牢固连接,为使二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个填充单元4与相邻的一个外立面单元3之间共设置有两个驱动件5以及两个卡接块6配合使二者连接牢固。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小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8.首先根据建筑主体1的建筑风格挑选若干风格合适的外立面单元3,然后将若干外立面单元3自由组合排列,接着将安装位置布局完毕的若干外立面单元3一一通过若干第一预埋钢筋11于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上连接安装,然后将若干卡接块6放置于若干填充单元4的第一滑动槽42中,接着将若干填充单元4通过若干第二预埋钢筋12于建筑主体1的外墙面上连接安装,若干填充单元4将若干外立面单元3之间的安装空间7填充,然后再将若干驱动件5沿第二滑动槽43插入驱使卡接块6沿第一滑动槽42滑动,从而使填充单元4与其上方相邻的外立面单元3卡接即可;
49.当建筑主体1外墙面上的外立面单元3或填充单元4需要更换时,只需将对应的驱动件5沿第二滑动槽43取出即可将对应的外立面单元3或填充单元4取出。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