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0195发布日期:2022-06-17 21:5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全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2.灌浆套筒又称灌浆套筒接头或套筒灌浆接头,是由专门加工的套筒、配套灌浆料和钢筋组装的组合体,在连接钢筋时通过注入快硬无收缩灌浆料,依靠材料之间的黏结咬合作用连接钢筋与套筒。套筒灌浆接头具有性能可靠、适用性广、安装简便等优点,现有的装配式全灌浆套筒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3.如公开号cn212773169u的一种错位挤压剪力槽灌浆套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部上方正中间部位连接有限位螺丝,所述筒体左右两侧靠近两端口部分的外表面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的进浆口和出浆口,且进浆口与出浆口在筒体上的位置关于限位螺丝对称,进浆口与限位螺丝和出浆口与限位螺丝之间的筒体部分均通过模具挤压成型有错位挤压剪力槽,所述错位挤压剪力槽为不封闭剪力槽结构,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端口一体成型设置有倒锥形凹槽,所述靠近进浆口一侧的倒锥形凹槽内部还安装有密封圈卡槽;
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5.1.容易损坏;
6.2.密封板容易脱落;
7.3.不便于对接;
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全灌浆套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装配式全灌浆套筒容易损坏,且密封板容易脱落,并且不便于对接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出浆管和注浆管;
11.所述套筒本体一端上方嵌设有出浆管,且套筒本体作为承载基础,所述套筒本体另一端上方嵌设有注浆管;
12.内管,连接在所述套筒本体内壁上,所述内管外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连接在对接槽内,所述对接槽开设在套筒本体内周面上。
13.优选的,所述内管的长度与套筒本体的长度相等,且内管的材料为橡胶,通过将内管安装在套筒本体内,并通过内管发生塑形变形,吸收内应力,进而防止套筒本体破损。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和对接槽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且限位杆端部长度略小于对接槽内腔直径,使限位杆端部能够插入对接槽之后旋转复位。
15.优选的,所述内管一端卡合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一侧连接有支撑框;
16.轴承座,连接在所述密封板一侧,所述轴承座内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
杆一端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一端连接在插槽内,所述插槽开设在内管内周面上,通过内螺纹管插入插槽,将密封板牢固的安装在套筒本体一端。
17.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管外侧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卡合连接在导向轨内,所述导向轨连接在支撑框内侧壁上,对内螺纹管进行限制,使内螺纹管不会跟随双向螺纹杆的旋转而旋转。
18.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管和插槽关于密封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内螺纹管和插槽构成限位结构,使内螺纹管能够牢固的插入插槽内。
19.优选的,所述套筒本体另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部底面上连接有丝杆;
20.对接管,连接在所述套筒本体一端,所述对接管内周面上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嵌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连接有内螺纹筒,通过第二轴承旋转内螺纹筒,使一组对接管插入另一组环形槽内,进而便于两组相邻的套筒本体之间对接。
21.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内部深度与对接管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轴承的长度小于内螺纹筒的长度,使对接管能够完全插入环形槽内。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配式全灌浆套筒,通过将内管安装在套筒本体内,并通过内管发生塑形变形,吸收内应力,进而防止套筒本体破损,通过内螺纹管插入插槽,将密封板牢固的安装在套筒本体一端,通过第二轴承旋转内螺纹筒,使一组对接管插入另一组环形槽内,进而便于两组相邻的套筒本体之间对接。
23.1.首先,将内管插入套筒本体内,当内管完全插入套筒本体内时,对接槽与限位杆的位置对应,此时,通过第一轴承旋转限位杆,并使限位杆端部插入对接槽内,然后,松开限位杆,由于限位杆在旋转时,会拧动扭簧,当松开限位杆时,限位杆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复位,抵在对接槽内,进而将内管紧固在套筒本体内,当套筒本体内灌注水泥凝结时,通过内管发生塑形变形,抵消内应力,进而防止套筒本体破损;
24.2.当需要对套筒本体一端进行封闭时,将密封板卡入内管,并通过第二轴承座手动旋转双向螺纹杆,由于两组内螺纹管分别与双向螺纹杆的两端螺纹连接,且两组内螺纹管通过导向板与导向轨滑动连接,因此,当双向螺纹杆旋转时,两组内螺纹管能够同时相向移动,分别插入对应的插槽内,进而使密封板比较牢固的卡合在套筒本体一端,不易脱落;
25.3.当套筒本体的长度不够时,将一组套筒本体一端的对接管插入另一组套筒本体一端的环形槽内,在插入的过程中,旋转其中一组套筒本体,使内螺纹筒与丝杆对应,然后使用较长的镊子穿过套筒本体,夹持内螺纹筒,并旋转内螺纹筒,使内螺纹筒与丝杆螺纹连接,直至将对接管完全插入环形槽内,进而便于两组套筒本体之间比较牢固的对接组装。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套筒本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管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槽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
31.图中:1、套筒本体;2、出浆管;3、注浆管;4、内管;5、凹槽;6、轴承;7、限位杆;8、对接槽;9、密封板;10、支撑框;11、轴承座;12、双向螺纹杆;13、内螺纹管;14、导向板;15、导向
轨;16、插槽;17、环形槽;18、丝杆;19、对接管;20、连接座;21、轴承;22、内螺纹筒;23、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出浆管2和注浆管3;
34.套筒本体1一端上方嵌设有出浆管2,且套筒本体1作为承载基础,套筒本体1另一端上方嵌设有注浆管3,内管4,连接在套筒本体1内壁上,内管4外周面上开设有凹槽5,凹槽5内壁上连接有第一轴承6,第一轴承6内连接限位杆7,限位杆7一端连接在对接槽8内,对接槽8开设在套筒本体1内周面上。
35.内管4的长度与套筒本体1的长度相等,且内管4的材料为橡胶。限位杆7和对接槽8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且限位杆7端部长度略小于对接槽8内腔直径,使限位杆7端部能够插入对接槽8之后旋转复位,通过将内管4安装在套筒本体1内,并通过内管4发生塑形变形,吸收内应力,进而防止套筒本体1破损。
36.内管4一端卡合连接有密封板9,密封板9一侧连接有支撑框10,轴承座11,连接在密封板9一侧,轴承座11内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2,双向螺纹杆12一端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管13,内螺纹管13一端连接在插槽16内,插槽16开设在内管4内周面上。内螺纹管13外侧连接有导向板14,导向板14卡合连接在导向轨15内,导向轨15连接在支撑框10内侧壁上,对内螺纹管13进行限制,使内螺纹管13不会跟随双向螺纹杆12的旋转而旋转。内螺纹管13和插槽16关于密封板9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内螺纹管13和插槽16构成限位结构,使内螺纹管13能够牢固的插入插槽16内,通过内螺纹管13插入插槽16,将密封板9牢固的安装在套筒本体1一端。
37.套筒本体1另一端开设有环形槽17,环形槽17内部底面上连接有丝杆18,对接管19,连接在套筒本体1一端,对接管19内周面上连接有连接座20,连接座20内嵌设有第二轴承21,第二轴承21内连接有内螺纹筒22。环形槽17内部深度与对接管19的长度相等,第二轴承21的长度小于内螺纹筒22的长度,使对接管19能够完全插入环形槽17内,通过第二轴承21旋转内螺纹筒22,使一组对接管19插入另一组环形槽17内,进而便于两组相邻的套筒本体1之间对接。
38.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在使用该装配式全灌浆套筒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将内管4插入套筒本体1内,当内管4完全插入套筒本体1内时,对接槽8与限位杆7的位置对应,此时,通过第一轴承6旋转限位杆7,并使限位杆7端部插入对接槽8内,然后,松开限位杆7,由于限位杆7在旋转时,会拧动扭簧23,当松开限位杆7时,限位杆7在扭簧23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复位,抵在对接槽8内,进而将内管4紧固在套筒本体1内,当套筒本体1内灌注水泥凝结时,通过内管4发生塑形变形,抵消内应力,进而防止套筒本体1破损,其次,当需要对套筒本体1一端进行封闭时,将密封板9卡入内管4,并通过轴承座11手动旋转双向螺纹杆12,由于两组内螺纹管13分别与双向螺纹杆12的两端螺纹连接,且两组内螺纹
管13通过导向板14与导向轨15滑动连接,因此,当双向螺纹杆12旋转时,两组内螺纹管13能够同时相向移动,分别插入对应的插槽16内,进而使密封板9比较牢固的卡合在套筒本体1一端,不易脱落,然后,当套筒本体1的长度不够时,将一组套筒本体1一端的对接管19插入另一组套筒本体1一端的环形槽17内,在插入的过程中,旋转其中一组套筒本体1,使内螺纹筒22与丝杆18对应,然后使用较长的镊子穿过套筒本体1,夹持内螺纹筒22,并旋转内螺纹筒22,使内螺纹筒22与丝杆18螺纹连接,直至将对接管19完全插入环形槽17内,进而便于两组套筒本体1之间比较牢固的对接组装,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