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架及园林景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4872发布日期:2022-07-01 16:5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廊架及园林景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廊架及园林景观。


背景技术:

2.廊架是以防腐木材、竹材、石材、金属、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材料凝合而成,供游人休息和景观点缀之用的建筑体。
3.现有的廊架设计时未考虑老年人或残疾人的出行方式,存在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不便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廊架及园林景观,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廊架时不便利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廊架包括扶手组件和廊道;
7.所述扶手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扶手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廊道的两侧;
8.所述扶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栏杆,所述栏杆沿所述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栏杆沿所述廊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9.所述廊道包括平面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平面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段自靠近所述平面段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平面段的一端向下倾斜。
10.更进一步地,
11.所述倾斜段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倾斜段分别与所述平面段的两端连接。
12.更进一步地,
13.所述廊道设有两个凹槽;
14.所述凹槽沿所述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廊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5.所述凹槽配置为引导轮椅的车轮的运行。
16.更进一步地,
17.所述廊道的支撑面设有凹凸纹路;
18.所述凹凸纹路配置为按摩人体。
19.更进一步地,
20.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心率检测模块;
21.所述心率检测模块安装于所述栏杆。
22.更进一步地,
23.所述心率检测模块包括测量端、显示端和处理端;
24.所述处理端的一端与所述测量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端电连接;
25.所述测量端和所述显示端相邻设置于所述栏杆的表面。
26.更进一步地,
27.所述廊架还包括顶棚;
28.所述顶棚设于所述廊道的上方。
29.更进一步地,
30.所述顶棚包括多个叶片;
31.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顶棚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32.更进一步地,
33.所述顶棚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34.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叶片电连接;
35.所述控制器配置为驱动所述叶片绕自身的边线旋转。
3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园林景观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廊架。
37.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廊架包括扶手组件和廊道;扶手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扶手组件分别位于廊道的两侧;扶手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栏杆,栏杆沿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栏杆沿廊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廊道包括平面段和倾斜段,倾斜段的一端与平面段的一端连接,倾斜段自靠近平面段的一端至远离平面段的一端,向下倾斜。多个栏杆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低的栏杆适配于使用轮椅的人,高的栏杆适配于站立的人等,提高了扶手组件的适配性,且避免使用轮椅的人无法使用栏杆;廊道包括倾斜段,方便使用轮椅的人行驶轮椅至平面段,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廊架的便利度。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廊架的立体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廊架的廊道的立体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廊架的顶棚的立体示意图。
43.图标:
44.100-扶手组件;110-栏杆;120-支撑杆;200-廊道;210-平面段;220-倾斜段;230-凹槽;240-凹凸纹路;300-顶棚;310-叶片;32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2.现有的廊架设计时未考虑老年人或残疾人的出行方式,存在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5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廊架包括扶手组件100和廊道200;扶手组件1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扶手组件100分别位于廊道200的两侧;扶手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栏杆110,栏杆110沿廊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栏杆110沿廊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廊道200包括平面段210和倾斜段220,倾斜段220的一端与平面段210的一端连接,倾斜段220自靠近平面段210的一端至远离平面段210的一端,向下倾斜。多个栏杆110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低的栏杆110适配于使用轮椅的人,高的栏杆110适配于站立的人等,提高了扶手组件100的适配性,且避免使用轮椅的人无法使用栏杆110;廊道200包括倾斜段220,方便使用轮椅的人行驶轮椅至平面段210,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或残疾人使用廊架的便利度。
54.实施例一:
55.以下对廊架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扶手组件100还包括支撑杆120,支撑杆120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120沿廊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杆120沿廊架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支撑杆120背离廊道200的一端与栏杆110连接。
57.具体地,支撑杆120可设置两个、四个或六个,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杆120分别位于栏杆110的两端。较为优选地,支撑杆120的截面设置为圆形,当然,其他的形状,例如方形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58.扶手组件100包括支撑杆120,实现对栏杆110的支撑作用。
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栏杆110设置有两个,两个栏杆110沿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60.具体地,请参见图1,以靠近廊道200的栏杆110为第一栏杆,远离廊道200的栏杆110为第二栏杆,第一栏杆与廊道20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70cm,第二栏杆与廊道20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0cm。当然,第一栏杆或第二栏杆设置为其他的高度,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61.第一栏杆适配于轮椅的高度,第二栏杆适配于人行高度,提高了廊架的使用便利性。
6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栏杆110的截面设置为圆形。
63.栏杆110的截面设置为圆形,方便使用者的抓握。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倾斜段220设置有两个,两个倾斜段220分别与平面段210的两端连接。
65.具体地,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倾斜段220的坡度为1:12。当然,倾斜段220设置为其他的坡度,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66.两个倾斜段220分别与平面段210的两端连接,有助于轮椅的上行和下行,进一步提高了廊架的使用便利性。
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廊道200设有两个凹槽230;凹槽230沿廊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凹槽230沿廊道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凹槽230配置为引导轮椅的车轮的运行。
68.具体地,请参见图2,两个凹槽23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5cm,以与市面上轮椅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更进一步地,廊道200的支撑面设置为光滑面,本实施例中采用水泥饰面,当然,其他的饰面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较为优选地,两个凹槽230与其临近的扶手组件100之间的距离相等,便于使用轮椅的人对两边的扶手组件100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廊道200的宽度设置为150cm,凹槽230与临近的扶手组件10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2.5cm。当然,廊道200的宽度,两个凹槽230之间的距离和凹槽230与扶手组件10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其他尺寸,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69.廊道200设有两个凹槽230,方便引导轮椅的运行,进一步提高了廊架的便利性。
7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廊道200的支撑面设有凹凸纹路240;凹凸纹路240配置为按摩人体。
7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于廊道200的支撑面铺设鹅卵石,以形成凹凸纹路240,当然,其他的形式,例如铺设带有凹凸纹路240的砖块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72.廊道200设有凹凸纹路240,实现对使用者进行足底按摩的功能,丰富了廊架的实用功能。
7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扶手组件100包括心率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安装于栏杆110。
7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心率检测模块内嵌于栏杆110。更进一步地,心率检测模块可设置有多个,多个心率检测模块沿栏杆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5.心率检测模块实现对使用者心率的测量及显示。
7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心率检测模块包括测量端、显示端和处理端;处理端的一端与测量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显示端电连接;测量端和显示端相邻设置于栏杆110的表面。
77.具体地,使用者双手分别放置在两个扶手组件100内相对的两个栏杆110上时,测量端对使用者的心率进行检测,经过处理端的处理后显示于显示端。其中,心率检测模块的原理为人体心脏中的电脉冲起源于窦房结并穿过原有的传导系统到达心肌。脉冲激发心肌纤维的收缩并引起心肌收缩。心肌产生的微小电流传到皮肤表面。人体心肌产生的电信号传导到体表以后,由于在体表分布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将这种电压只有毫伏级别的电位差滤波放大,就得到了人体的心电信号。在廊道200的左、右栏杆110上放置测量端来获取人体心电信号,处理端通过测量心电信号中两个相邻r波的时间间隔即可得到训练者的心率信息。
78.测量端和显示端相邻设置于栏杆110的表面,方便使用者测量及查看测量结果。
7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廊架还包括顶棚300;顶棚300设于廊道200的上方。
80.具体地,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顶棚300设置为长条形,顶棚3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廊道2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一致,以遮盖廊道。
81.廊道200的上方设有顶棚300,为使用者遮蔽阳光等,进一步丰富了廊架的实用功能。
8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顶棚300包括多个叶片310;多个叶片310沿顶棚30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83.具体地,多个叶片310沿顶棚3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叶片310沿顶棚3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叶片310沿顶棚3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多个叶片310沿顶棚3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4.顶棚300包括多个叶片310,且多个叶片310间隔设置,便于廊架内空气流通。
8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顶棚3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20和控制器;控制器的一端与温度传感器320连接,另一端与多个叶片310电连接;控制器配置为驱动叶片310绕自身的边线旋转。
8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叶片310设置为长条形,叶片310的长度方向沿顶棚300的宽度方向设置。当温度传感器320探测外界温度高于预定值后,控制器驱动叶片310绕自身的长边向第一方向旋转,减小相邻的两个叶片310之间的距离,以降低阳光的投射量;当温度传感器320探测外界温度低于预定值后,控制器驱动叶片310绕自身的同一长边向第二方向旋转,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增大相邻的两个叶片310之间的距离,以增大阳光的投射量。当然,其他的控制模式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当将温度传感器320置于廊架内,温度传感器320探测廊架内温度高于预定值后,控制器驱动叶片310绕自身的长边向第一方向旋转,减小相邻的两个叶片310之间的距离,以降低阳光的投射量;温度传感器320探测廊架内温度低于预定值后,控制器驱动叶片310绕自身的同一长边向第二方向旋转,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增大相邻的两个叶片310之间的距离,以增大阳光的投射量。
87.通过温度传感器320对实时温度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器对叶片310的角度进行调
整,实现对顶棚300的通风效果和透光率的调整,进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88.实施例二:
8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包括了实施例一中述及的廊架,因此,也包括了实施例一中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9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