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组件及挂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0913发布日期:2022-07-15 20:5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转接组件及挂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接组件及挂砖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物外墙挂砖多数为直接贴附于建筑物墙体(即挂砖主体)的表面,这使得建筑物内外的热量的传递速度快,建筑物墙体保温效果不理想。
3.此外,现今建筑物外墙挂砖铺贴工序复杂,铺贴工时长,铺贴效率低。外墙挂砖铺贴效果极易受操作者的个体差异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组件及挂砖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建筑物内外的热量传递速度快,建筑物墙体保温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用于连接墙砖与挂砖主体,所述转接组件包括:
6.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挂砖主体的表面贴合;
7.隔离部,具有第一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穿过所述贴合部,所述隔离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贴合部连接,所述隔离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墙砖连接。
8.优选地,所述贴合部具有第二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垂直;
9.所述贴合部形成有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所述贴合部,所述贴合部经由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挂砖主体连接;
10.所述隔离部形成有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贯穿所述隔离部,所述墙砖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隔离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形成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20mm,所述椭圆形孔的宽度方向的距离为8mm;
12.所述隔离部的一侧形成有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端;
13.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隔热部,所述隔热部设置于所述贴合部与所述挂砖主体之间。
14.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挂砖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接组件,因而,具有该转接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5.优选地,所述挂砖系统还包括第一龙骨组件、第二龙骨组件和所述墙砖,所述第一龙骨组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龙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龙骨组件,所述墙砖与所述第一龙骨组件卡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一龙骨组件具有第三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龙骨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
17.所述第一龙骨组件的数量为第一预定数量,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第一龙骨组件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8.所述第二龙骨组件的数量为第二预定数量,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所述第二龙骨组件沿所述第三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9.优选地,所述第一龙骨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沿部和第二沿部,所述第一沿部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沿部与所述隔离部的第二端两者相贴合,所述第二沿部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沿部与所述第二龙骨组件的部分相贴合。
20.优选地,所述第二龙骨组件包括承托部、连接部、卡接部以及抵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沿部贴合的所述部分;
21.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观察,所述承托部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接部两者均与所述承托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接部两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的两侧,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部连接,使得所述卡接部的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承托部三者围设形成第一卡槽,所述卡接部的第二部分、所述抵接部以及所述承托部三者围设形成第二卡槽。
22.优选地,所述墙砖包括砖本体、卡沿部和托沿部,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砖本体沿所述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卡沿部和所述托沿部两者均设置于所述砖本体的面对所述挂砖主体的一侧;
23.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所述卡沿部设置所述砖本体的一端;
24.所述墙砖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龙骨组件之间,所述两个所述第二龙骨组件中的第一者的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两个所述第二龙骨组件中的第二者的第二卡槽相对设置,所述卡沿部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者的第二卡槽内,所述托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者的所述第一卡槽内。
25.优选地,在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墙砖的砖本体之间形成有预定缝隙;
26.所述挂砖系统还包括填缝部,所述填缝部设置于所述预定缝隙。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8.本技术提供的转接组件,通过隔离部与所述贴合部两者在隔离部的第一端处交叉设置,使得隔离部的第二端到贴合部形成有预定距离,进而使得墙砖与挂砖主体两者之间形成有缝隙,有效降低了建筑物内外的热量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建筑物的墙体保温效果。
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提供的转接组件沿f2方向观察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提供的转接组件沿f1方向观察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砖系统沿垂直第三延伸方向的平面剖切获得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提供的挂砖系统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图4提供的挂砖系统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挂砖系统的转接组件与竖龙骨两者组装结构的轴测图。
38.附图标记:
39.100-转接组件;110-隔离部;111-第二连接孔;112-限位槽;120-贴合部;121-第一连接孔;200-第一龙骨;210-第一沿部;220-第二沿部;300-第二龙骨;310-卡接部;320-承托部;330-抵接部;340-连接部;400-墙砖;410-砖本体;420-卡沿部;430-托沿部;500-填缝部;600-隔热部;700-自攻丝;800-挂砖主体;810-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1.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42.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转接组件100及挂砖系统。
46.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接组件100,转接组件100用于连接墙砖400与挂砖主体800(例如建筑物外墙),转接组件100包括贴合部120和隔离部110,贴合部120与挂砖主体800的表面贴合,隔离部110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一延伸方向穿过贴合部120,隔离部110的第一端与贴合部120连接,隔离部110的第二端与所述墙砖400连接,如此,通过隔离部110与贴合部120两者在隔离部110的第一端处交叉设置,使得隔离部110的第二端到贴合部120形成有预定距离,进而使得墙砖400与挂砖主体800两者之间形成有缝隙,有效降低了建筑物内外的热量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建筑物的墙体保温效果。
47.优选地,如图1所示,贴合部120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
垂直。以图1示出的方位为例,第一延伸方向可以为图1示出的f1的方向,第二延伸方向可以为图1示出的f2的方向,如此,进一步地增大了上述缝隙的空间,可以为下述保温层810的设置提供空间,并提高贴合部120与隔离部110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48.优选地,如图3所示,贴合部120可以形成有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121,该第一连接孔121贯穿贴合部120,贴合部120经由该第一连接孔121与挂砖主体800连接,如此,当贴合部120可以经由连接件(例如自攻丝700、螺栓、拉铆钉等)安装于所述挂砖主体800时,操作者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孔121在第二延伸方向上的预定范围内调节贴合部120相对于挂砖主体800的位置,以弥补加工误差和/或安装误差,避免了安装过程中反复校对位置,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49.类似地,如图2所示,隔离部110形成有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孔111,所述第二连接孔111贯穿所述隔离部110,所述墙砖400经由所述第二连接孔111与所述隔离部110连接,与上述第一连接孔121的有益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50.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孔12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11可以均形成椭圆形孔,椭圆形孔的长度方向的距离可以为20mm,椭圆形孔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可以为8mm。
51.在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隔离部110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12,该限位槽11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端,如此,如图7所示,以便固定下述第一龙骨200的第一沿部210,当第一沿部210与隔离部110连接时,第一沿部210可以伸入限位槽112中,以便提高第一沿部210与隔离部110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52.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转接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隔热部600,所述隔热部600设置于所述贴合部120与所述挂砖主体800之间,进一步隔离转接组件100与挂砖主体800两者,以进一步减缓下述墙砖400与挂砖主体800两者之间的热传导速度。
53.可选地,上述隔热部600可以形成为硅胶垫,硅胶垫可以形成为50mm
×
100mm尺寸的矩形垫。
54.可选地,下述挂砖系统还可以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可以形成为自攻丝700、螺栓以及拉铆钉。该连接件可以用于贯穿上述贴合部120和隔热部600两者,将转接组件100固定于挂砖主体800,连接件还可以用于同时贯穿隔离部110与下述第一沿部210,以实现第一龙骨200与转接组件100两者的连接,并且连接件还可以用于贯穿下述连接部340和下述第二沿部220,以实现第一龙骨200和第二龙骨300两者的连接。
5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挂砖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接组件100,因而,具有该转接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6.具体地,挂砖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龙骨200、第二龙骨300和所述墙砖400,第一龙骨200与第二端连接,第二龙骨300设置于所述第一龙骨200,墙砖400与第一龙骨200卡接,以实现将所述墙砖400固定于挂砖主体800表面。
57.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龙骨200可以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第三延伸方向分别与上述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方向垂直,以图7示出的方位为例,第三延伸方向可以为图7示出的竖直方向。优选地,第二龙骨300可以沿上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
58.优选地,第一龙骨200的数量可以为第一预定数量,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第一龙骨200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如此,第二龙骨300在第二延伸方向上可以与多个第一龙骨200连接,以保证第二龙骨300连接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第一龙骨200沿所述第
二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距离可以为600mm。相应地,上述转接组件100可以为形成第三预定数量,第三预定数量的转接组件100可以按着第二延伸方向和第三延伸方向构成的矩形阵列排布,以便固定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龙骨200。
59.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挂砖系统还可以包括保温层810,该保温层810可以设置于上述转接组件100构成的矩形阵列之间,上述隔离部110贯穿该保温层810,保温层810可以形成为外墙保温材料,例如,模塑聚苯板(简称eps)、挤塑聚苯板(简称xps)、发泡陶瓷保温板、复合发泡水泥保温板、岩棉板、岩棉带、装饰保温一体板等。
60.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龙骨300的数量为第二预定数量,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所述第二龙骨300沿所述第三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便在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第二龙骨300中的任意相邻第二龙骨300之间实现挂设所述墙砖400。
61.在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龙骨20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沿部210和第二沿部220,所述第一沿部210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一沿部210与所述隔离部110的第二端两者相贴合,所述第二沿部220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沿部220与所述第二龙骨300的部分相贴合。
62.优选地,第一龙骨200可以形成为t型铝合金龙骨,有效减轻了第一龙骨200的质量,并且t型铝合金龙骨。所述第一沿部210可以形成为t型铝合金龙骨的腹板,所述第二沿部220可以形成为t型铝合金龙骨的翼板,如此,操作者可以将连接件同时贯穿上述第二连接孔111和所述腹板实现第一龙骨200与上述转接组件100的连接。优选地,连接件可以形成为自攻丝700,自攻丝700可以直接贯穿所述腹板,以避免在第一龙骨200上开设连接孔的工序,提高安装效率。
63.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龙骨300可以包括承托部320、连接部340、卡接部310以及抵接部330,所述连接部340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沿部220贴合的所述部分,上述连接件可以同时贯穿该连接部340与第二沿部220,以实现第二龙骨300与第一龙骨200两者的连接,如此,第二龙骨300与第一龙骨200两者构成了可拆卸的连接,换而言之,第二龙骨300与墙砖400两者的组装和第一龙骨200与转接组件100两者的组装两组可以处于不同的地点进行组装,如此,有效地避免了因天气原因影响挂砖系统的安装进度,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64.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沿第二延伸方向观察,所述承托部320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用于承托下述托沿部430。连接部340和抵接部330两者可以均与承托部320的一端连接,该连接部340和抵接部330两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托部320的两侧,所述卡接部310沿所述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320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部310连接,使得所述卡接部310的第一部分、所述连接部340以及所述承托部320三者围设形成第一卡槽,所述卡接部310的第二部分、所述抵接部330以及所述承托部320三者围设形成第二卡槽,以便第一卡槽与下述托沿部430、第二卡槽与下述卡沿部420两组分别卡接,实现第二龙骨300对墙砖400的卡接固定。
65.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抵接部330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和弯折部分,弯折部分经由连接部分与所述承托部320连接。当所述第二龙骨300与所述第一龙骨200连接时,所述弯折部分的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沿部220抵接。沿第二延伸方向观察,所述弯折部分沿第四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两者夹角为锐角。当下述卡沿部420设置于第二卡槽内时,所述弯折部分的另一端与卡沿部420的面对
挂砖主体800的一侧抵接,所述卡接部310的第二部分与卡沿部420的另一侧抵接,如此,在第一延伸方向上实现对卡沿部420的位置进行限定。
66.相应地,如图4和图5所示,墙砖400可以包括砖本体410、卡沿部420和托沿部430。具体地,沿上述第二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砖本体410沿所述第三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卡沿部420和所述托沿部430两者均设置于所述砖本体410的面对所述挂砖主体800的一侧,分别用于与上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
67.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延伸方向上,所述卡沿部420设置所述砖本体410的一端,当墙砖40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龙骨300组件之间时,所述两个所述第二龙骨300组件中的第一者的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两个所述第二龙骨300组件中的第二者的第二卡槽相对设置,托沿部430设置于所述第一者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卡沿部420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者的第二卡槽内,如此实现了第二龙骨300对墙砖400的卡接固定,通过第二龙骨300与墙砖400的卡接固定代替了传统的贴砖工艺,操作者无需经过专业培训便能实现安装,贴砖操作简单,安装速度快,有效缩短了安装周期,节省劳动力成本。另外,每一片墙砖400与第二龙骨300之间均为可拆卸的卡接,一旦个别墙砖400出现损坏,可以仅针对损坏的墙砖400进行更换,提高了墙砖400的可替换性,有效避免了因个别墙砖400损坏而导致整面墙砖400都需移除的浪费现象出现。
68.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托沿部430与所述砖本体410两者之间可以形成有以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凹槽,当所述托沿部430设置于第一卡槽内时,所述卡接部310的第一部分恰好伸入该凹槽内,在第一延伸方向上实现对托沿部430的限位。
69.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挂砖系统还可以包括填缝部500。在所述第三延伸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墙砖400的砖本体410之间形成有预定缝隙,所述填缝部500设置于所述预定缝隙,如此,使得墙砖400连接成整体,连接成为整体的墙砖400进一步地实现了对挂砖主体800的保暖、隔热以及防风防雨的作用。
70.可选地,填缝部500可以形成为砂浆。
7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