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3390发布日期:2022-09-21 01:1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2.虽然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外包钢管可实现现场施工中免支模与免拆模,但现场焊接钢管工作量大,同时其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结构基本一致,仍然存在大量现场绑扎钢筋工作,与提高建筑工业化的目标不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以解决现有的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生产复杂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包括外包钢管、柱钢筋笼、柱混凝土、上钢筋限位器以及下钢筋限位器;所述外包钢管套接于所述柱钢筋笼上;所述上钢筋限位器套接于所述柱钢筋笼延伸出所述外包钢管的上端上,用于对所述柱钢筋笼进行定位;所述下钢筋限位器套接于所述柱钢筋笼延伸出所述外包钢管的下端上,用于对所述柱钢筋笼进行定位;所述柱混凝土浇筑于所述外包钢管的空腔内。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外包钢管包括在节点区断开的节点区钢管和柱身钢管;所述节点区钢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柱身钢管的正上方上,且所述节点区钢管的四周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洞口,所述洞口的尺寸与所述节点区处的梁截面的尺寸相同;所述节点区钢管和所述柱身钢管均套接于所述柱钢筋笼上。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节点区钢管布置于柱节点核心区处,且所述节点区钢管与所述柱身钢管之间留有构造缝。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钢筋限位器套接于所述节点区钢管的上端,所述下钢筋限位器套接于所述柱身钢管的下端。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柱钢筋笼包括多个柱纵筋和多个柱箍筋;所述柱纵筋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钢筋限位器和下钢筋限位器的预留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柱纵筋的余量长度不同;多个所述柱箍筋水平设置,且间隔地套接于多个所述柱纵筋上。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钢筋限位器和所述下钢筋限位器的中部均开设有贯穿顶面的矩形槽,用于浇筑混凝土;所述上钢筋限位器、所述下钢筋限位器的周向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顶底的预留通孔,用于安装所述柱箍筋。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的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中,其可显著减少现场焊接制作钢管及绑扎钢筋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构件工业化程度;同时,其采用工厂
数字化生产的方式,有利于实现钢筋的精准定位,保证统一的施工质量。其中,其外包钢管可作为模板使用,免去现场施工中的支模拆模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柱钢筋笼采用工厂数字化加工可以减少现场人工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工厂数字化加工还可以实现钢筋的精确定位,有利于装配式构件之间的精确连接,且施工质量更易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身钢管与柱钢筋笼装配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钢筋限位器与柱纵筋装配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点区钢管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钢筋限位器示意图。
19.图标:1-节点区钢管;2-柱身钢管;3-上钢筋限位器;4-下钢筋限位器;5-柱混凝土;6-柱纵筋;7-柱箍筋;8-构造缝。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
28.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其主要包括外包钢管、柱钢筋笼、柱混凝土5、上钢筋限位器3以及下钢筋限位器4;其中,外包钢管套接于柱钢筋笼上,柱钢筋笼的两端分别穿出外包钢管的顶底;同时,上钢筋限位器3盖设于外包钢管的顶端,并套接于柱钢筋笼延伸出外包钢管的上端上,用于对柱钢筋笼进行定位;下钢筋限位器4盖设于外包钢管的底端上,并套接于柱钢筋笼延伸出外包钢管的下端上,用于对柱钢筋笼进行定位;此外,柱混凝土5浇筑于外包钢管的空腔内。
29.进一步地,外包钢管在节点区断开形成构造缝8,且其分为节点区钢管1和柱身钢管2;其中,节点区钢管1间隔地设置于柱身钢管2的正上方上,且节点区钢管1的四周侧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节点区处的梁截面同样尺寸的洞口。并且,节点区钢管1和柱身钢管2均套接于柱钢筋笼的外侧上。
30.同时,节点区钢管1布置于柱节点核心区处,且节点区钢管1与柱身钢管2之间留有构造缝8。上钢筋限位器3套接于节点区钢管1的上端,下钢筋限位器4套接于柱身钢管2的下端。
31.柱钢筋笼包括多个柱纵筋6和多个柱箍筋7;多个柱纵筋6均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穿过上钢筋限位器3和下钢筋限位器4上开设的预留通孔;相邻的两个柱纵筋6的余量长度不同,即其中一个柱纵筋6的两端均长于另一个柱纵筋6的两端;多个柱箍筋7水平设置,且间隔地套接于多个柱箍筋7上。多个柱纵筋6的两端均穿过上钢筋限位器3和下钢筋限位器4的预留通孔,通过上钢筋限位器3和下钢筋限位器4对其进行限位固定。
32.并且,上钢筋限位器3和下钢筋限位器4的中部均开设有贯穿顶面的矩形槽,用于浇筑混凝土,从而便于现场浇筑混凝土时的振捣;上钢筋限位器3、下钢筋限位器4的周向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顶底的预留通孔,用于安装柱箍筋7,并限制柱纵筋6的水平移动。预留通孔与柱纵筋6横截面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同,便于柱纵筋6的穿越并限制柱纵筋6的水平移动。
33.节点区钢管1和柱身钢管2的制作、开洞以及拼装均在工厂精准加工,保证钢管施工质量,同时避免现场制作导致洞口位置不精准带来梁钢筋穿筋困难问题。柱钢筋笼在工厂采用数字化加工,柱纵筋6在柱身贯通,柱纵筋6接头位置留有较多余量,且相邻纵筋的余量长度不同,使本层柱纵筋6与上层柱纵筋6的钢筋接头可以交错布置。同时,外包钢管与柱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与相邻层的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
凝土柱进行对接拼装,可达到装配式要求。
34.综上可知,本技术的装配式模板钢筋一体化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中,其可显著减少现场焊接制作钢管及绑扎钢筋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构件工业化程度;同时,其采用工厂数字化生产的方式,有利于实现钢筋的精准定位,保证统一的施工质量。其中,其外包钢管可作为模板使用,免去现场施工中的支模拆模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柱钢筋笼采用工厂数字化加工可以减少现场人工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工厂数字化加工还可以实现钢筋的精确定位,有利于装配式构件之间的精确连接,且施工质量更易得到保证。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