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0203发布日期:2022-12-13 22:0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锚索应力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桥梁工程和边坡工程中,通过检测锚索应力可以用来评判对应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所以锚索应力检测十分重要,且检测时一般会用到单根连接器。
3.1孔锚索一般由多根钢绞线组成,1孔锚索可以整体张拉,也可以单根张拉。一般情况下锚索张拉需要在钢绞线切割之前,一般预留约1-1.5米的张拉段,锚索张拉后便将张拉段切割掉,并进行混凝土封闭。规范要求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为10cm以上,但工地施工作业一般达不到上述标准,且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一般在5-10cm之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因为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不够,如果只是采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根连接器,常规的张拉操作无法实现,而且无法进行应力补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以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6.工地施工作业一般达不到标准,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一般只有5-10cm,因为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不够,如果只是采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根连接器,常规的张拉操作无法实现,而且无法进行应力补偿。
7.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因为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不够,所以常规的张拉操作无法实现,而且无法进行应力补偿。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包括单根连接器,还包括前端支撑部和后端支撑部,所述前端支撑部和所述后端支撑部的内部均为中空设计以形成容纳所述单根连接器的工作空腔,所述前端支撑部远离所述后端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钢绞线进口,所述后端支撑部远离所述前端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钢绞线出口。
9.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空腔的长度大于所述单根连接器的长度。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端支撑部包括连接环、支撑板和隔挡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块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的两侧,所述隔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环的端部,所述钢绞线进口设于所述隔挡板上。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环和两块所述支撑板为一体式设计且由一个圆筒切割后所形成。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环和所述隔挡板平行设计。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挡板在所述钢绞线进口处设置有限
制工作夹片位移量的限位部。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隔挡板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侧。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环和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多个且间隔布设于所述限位环的周侧。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端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相卡接适配的环槽。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端支撑部在设有所述环槽的端部周侧设置有加固环。
18.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益的技术效果:
19.1.在检测过程中,前端支撑部和后端支撑部连接于千斤顶和建筑主体之间,前端支撑部和后端支撑部都可以提供反支撑力,而且前端支撑部和后端支撑部还提供了单根连接器的工作空间,进而可以正常实现切割后钢绞线应力的检测目的;
20.2.如果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小于规定值,还可以进行应力补偿,可以充分发挥锚索的锚固力,提高对应建筑工程稳定性;当极端气候造成锚索结构出现破坏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锚索结构的残余应力贡献;
21.3.如果只是单单采用单根连接器进行检测,因为工作夹片松动后无法回位,不利于高效率检测和高精度检测,但是本技术的限位部,可以有效防止工作夹片松动,进而在千斤顶回油并移去后,工作夹片可以正常回位,间接有利于利于高效率检测和高精度检测;
22.4.整体结构简单且牢固,安装操作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支撑部和后端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7.1、单根连接器;11、中空连接管;12、前锥套;13、后锥套;
28.2、前端支撑部;21、连接环;22、支撑板;23、隔挡板;24、限位部;241、限位环;242、凸起;
29.3、后端支撑部;31、环槽;32、加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1孔锚索一般由多根钢绞线组成,1孔锚索可以整体张拉,也可以单根张拉。一般情况下锚索张拉需要在钢绞线切割之前,一般预留约1-1.5米的张拉段,锚索张拉后便将张拉段切割掉,并进行混凝土封闭。规范要求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为10cm以上,但工地施工作业一般达不到上述标准,且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一般在5-10cm之间,因为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不够,如果只是采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根连接器,常规的张拉操作无法实现,而且无法进行应力补偿。
35.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请一并参阅图1-图2,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进行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单根连接器1、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
37.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均由45号钢加工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也可以采用材质更佳的钢材制作,只要确保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的强度和硬度即可。
38.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的内部均为中空设计以形成容纳单根连接器1的工作空腔,前端支撑部2远离后端支撑部3的一端设置有钢绞线进口,后端支撑部3远离前端支撑部2的一端设置有钢绞线出口。
39.单根连接器1为常规标准部件,例如单根连接器1包括中空连接管11、前锥套12和后锥套13,前锥套12和后锥套13均与中空连接管11螺纹装配,在螺纹装配的过程中,前锥套12和后锥套13分别将两根不同的钢绞线连接在一起。
40.单根连接器1的制作材料为合金钢,从而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和硬度,不易损坏,能够更好的连接固定钢绞线。
41.工作空腔的长度大于单根连接器1的长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工作空腔的长度为单根连接器1长度的1.3倍左右,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单根连接器1可以在工作空腔内来回移动,适配性更好,以防止方便工作空腔太小,单根连接器1难以活动的问题,从而方便安装和操作。
42.前端支撑部2包括连接环21、支撑板22和隔挡板23,支撑板22设置有两块且分别连接于连接环21的两侧,隔挡板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支撑板22远离连接环21的端部,钢绞
线进口设于隔挡板23上。
43.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22的数量可以为三块、四块、五块或者更多,而且多个支撑板22尽量沿着连接环21的周侧均匀间隔布置。
44.连接环21和两块支撑板22为一体式设计且由一个圆筒切割后所形成,而且连接环21和支撑板22的连接处为圆弧形过渡,即支撑板22为圆弧形片状,上述设计的前端支撑部2,结构非常牢固,不易变形、损坏,而且制作也比较方便。
45.连接环21和隔挡板23平行设计,在隔挡板23与建筑主体表面相抵接时(或者垫有其他支撑物也可以),支撑板22和后端支撑部3尽可能垂直于建筑主体的表面,方便受力和支撑,安装时会更加稳定。
46.如果只是单单采用单根连接器1进行检测,因为工作夹片松动后无法回位,不利于高效率检测和高精度检测。
47.所以隔挡板23在钢绞线进口处设置有限制工作夹片位移量的限位部24,限位部24和隔挡板23一体式设计,本技术的限位部24,可以有效防止工作夹片松动,进而在千斤顶回油并移去后,工作夹片可以正常回位,间接有利于利于高效率检测和高精度检测。
48.限位部24设于隔挡板23远离连接环21的一侧,从而钢绞线的外漏段先穿过限位部24,再穿过隔挡板23,进从而方便限位部24和工作夹片直接接触,操作会更加方便简单。
49.限位部24包括限位环241和凸起242,凸起242设置有多个且间隔布设于限位环241的周侧,本实施例中凸起242设置有四个且均倒圆弧角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242的数量可以为3个、5个或者更多,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应性增减。
50.上述设计的凸起242所形成的凹槽,可以对工作夹片具有良好的限位隔挡作用,进而有效防止工作夹片松动,而且还具有加工方便的优势,不会影响前端支撑部2正常安装。
51.限位环241的外直径比隔挡板23的宽度要大,整个限位部24的结构也会得到加强,以便该限位部24可以对工作夹片进行较为牢固的限位固定,从而辅助解决工作夹片的回位问题。
52.后端支撑部3为圆筒式结构,后端支撑部3的内直径和连接环21的内直径相一致。
53.后端支撑部3的端部设置有与连接环21相卡接适配的环槽31,环槽31的外直径大于后端支撑部3的内直径,而且环槽31的外直径可以刚好等于后端支撑部3的外直径。
54.环槽31对连接环21具有一定的限位隔挡效果,有利于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快速对接,而且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在使用支撑过程中,相互之间不易歪斜或者跑偏,在测试过程中,整个装置运行会更加稳定,不易发生脱滑现象。
55.而且后端支撑部3在设有环槽31的端部周侧设置有加固环32,加固环32的外直径大于后端支撑部3的外直径,加固环32和后端支撑部3之间一体成型,且直接车削加工而成,从而后端支撑部3具有结构牢固和制作方便的效果,在受力较大时不易变形损坏。
56.因为环槽31的存在,会削弱后端支撑部3在对应地方处的壁厚,所以加固环32的设计,可以明显增强上述薄弱处的厚度,进而明显提升后端支撑部3的结构强度,后端支撑部3在使用支撑过程中,不易变形或者损坏,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57.该装置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58.1.将钢绞线的外漏段穿过前端支撑部2的钢绞线进口;
59.2.然后使用单根连接器1将钢绞线的外漏段和另外一根钢绞线连接在一起;
60.3.再将单根连接器1伸出前端支撑部2的端部插入后端支撑部3中,然后使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对接起来;
61.4.将千斤顶与上述另外一根钢绞线相连接,并进行张拉操作;
62.5.张拉完成后,千斤顶逐步回油,再拆除千斤顶;
63.6.然后拆除后端支撑部3;
64.7.拆除单根连接器1,使其与钢绞线的外漏段分离;
65.8.拆除前端支撑部2。
66.综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单根钢绞线工后应力检测及补偿张拉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67.在检测过程中,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连接于千斤顶和建筑主体之间,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都可以提供反支撑力,而且前端支撑部2和后端支撑部3还提供了单根连接器1的工作空间,进而可以正常实现切割后钢绞线应力的检测目的。
68.如果切割后钢绞线剩余长度小于规定值,还可以进行应力补偿,可以充分发挥锚索的锚固力,提高对应建筑工程稳定性;当极端气候造成锚索结构出现破坏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锚索结构的残余应力贡献。
69.总的来说,该装置将钢绞线连接器功能、工作夹片限位功能、张拉反力支撑功能集中于一体,有效解决了应力检测、应力补偿、工作夹片回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整体结构简单且牢固,安装操作也比较方便。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