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7459发布日期:2022-08-03 10:5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清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房建项目工程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针对各楼层上所存在各类建筑垃圾在清理过程中,一般是由工人将各楼层垃圾清扫集中,再用斗车由施工电梯运至楼下临时垃圾集中堆放点,该操作大量占用施工电梯,影响施工电梯其它运输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有料筒,所述料筒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用于朝向相邻的楼层预留洞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进料,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出料,所述第二开口正下方设有用于搬运建筑垃圾的载具。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员可将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料筒的第一开口输入料筒中,建筑垃圾从料筒的第二开口输出至载具中,建筑垃圾通过载具输送清理,建筑垃圾通过料筒从高楼层运输至低楼层并通过载具运输清理,可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料斗,所述料斗与所述料筒内侧壁连接,所述料斗的顶部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料斗底部收口设置且与所述料筒连通,所述料斗的开口朝向楼层预留洞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员可将建筑垃圾运输至料斗中,建筑垃圾从料斗进入料筒,由于料斗的顶部开口较大,可提高操作员向料斗中运输建筑垃圾的方便性。
9.优选的,所述料筒底部外侧壁上连接有防尘软罩,所述防尘软罩用于穿过楼层预留洞口且位于载具正上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垃圾从料筒底部输出时,防尘软罩可尽量阻挡建筑垃圾因掉落而产生的扬尘,可尽量避免灰尘逸散在工作环境中,减少扬尘污染。
11.优选的,所述防尘软罩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料筒可拆卸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尘软罩损坏时,操作员可通过连接件将损坏的防尘软罩从料筒上拆卸下来,再更换新的防尘软罩。
1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采用扎带,所述扎带用于绑定所述防尘软罩与所述料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软罩通过扎带与料筒侧壁连接,在拆卸防尘软罩时
只需将扎带剪断,提高了连接与拆卸的方便性。
15.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外架杆组与内架杆组,所述内架杆组与所述料筒、所述外架杆组连接,所述内架杆组用于将所述料筒连接在所述外架杆组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筒通过内架杆组连接在外架杆组上,可尽量避免料筒发生倾倒,以此可提高料筒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料筒外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内架杆组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筒通过凸块与内架杆组连接,可尽量避免料筒与内架杆组滑动,以此可提高料筒与内架杆组的连接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员可通过万向轮推动机架,以此移动料筒,可方便将料筒与楼层预留洞口对准,提高了搬运料筒的方便性。
21.优选的,所述料筒内壁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一端与所述料筒内侧壁铰接,所述缓冲板另一端远离所述料筒内侧壁且朝向所述第二开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垃圾从料筒的顶部掉落至料筒的底部时,缓冲板可对建筑垃圾起到缓冲作用以降低建筑垃圾的掉落速度,可减小建筑垃圾对载具的冲击力,同时可减少建筑垃圾掉落至载具中而产生的扬尘。
23.优选的,所述缓冲板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料筒内侧壁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板远离所述料筒内侧壁的一端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垃圾从料筒的顶部掉落至料筒的底部时,建筑垃圾掉落在缓冲板上,弹性件形变,缓冲板一端朝向料筒内侧壁转动,建筑垃圾从缓冲板上滑落后,弹性件复位,缓冲板一端远离料筒内侧壁转动。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操作员可将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料筒的第一开口输入料筒中,建筑垃圾从料筒的第二开口输出至载具中,建筑垃圾通过载具输送清理,建筑垃圾通过料筒从高楼层运输至低楼层并通过载具运输清理,可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
27.2.建筑垃圾从料筒底部输出时,防尘软罩可尽量阻挡建筑垃圾因掉落而产生的扬尘,可尽量避免灰尘逸散在工作环境中,减少扬尘污染;
28.3.建筑垃圾从料筒的顶部掉落至料筒的底部时,缓冲板可对建筑垃圾起到缓冲作用以降低建筑垃圾的掉落速度,可减小建筑垃圾对载具的冲击力,同时可减少建筑垃圾掉落至载具中而产生的扬尘。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外架杆组与内架杆组。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00、机架;101、外架杆组;102、内架杆组;103、万向轮;
34.200、料筒;201、料斗;202、防尘软罩;203、连接件;204、凸块;205、缓冲板;206、弹性件;
35.300、楼层预留洞口;
36.400、载具。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参照图1,在房建项目工程施工中,各楼层均开设有楼层预留洞口300,各楼层预留洞口300正对。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参照图1,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包括机架100与料筒200,机架100与料筒200均位于相邻两个楼层之间,料筒200连接在机架100上且两端分别朝向相邻两个楼层的楼层预留洞口300,料筒200用于输送建筑垃圾,料筒200底部设置有载具400,载具400用于搬运清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通过料筒200输送至载具400清理,可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
40.料筒200为圆管状的pe管,料筒200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用于朝向相邻的楼层预留洞口300。第一开口处连接有料斗201,料斗201由铁皮制成,料斗201的顶部开口大于第一开口与楼层预留洞口300,料斗201的顶部开口朝向楼层预留洞口300,料斗201底部收口设置且呈圆管状,料斗201底部直径略小于料筒200内径,以便可刚好插入第一开口中并固定。料斗201的顶部开口端部设置卷边,以尽量避免铁皮口伤人。
41.料筒200底部可拆卸连接有防尘软罩202,防尘软罩202采用棚布制成,防尘软罩202通过连接件203与料筒200底部外侧壁连接,连接件203采用扎带,扎带为塑料扎带,扎带用于将防尘软罩202绑定于料筒200底口外周。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203采用铁丝,铁丝用于缠绕固定防尘软罩202。
42.料筒200内侧壁上铰接有缓冲板205,缓冲板205采用铁片,缓冲板205一端与料筒200内侧壁铰接,缓冲板205另一端远离料筒200内侧壁且朝向第二开口。缓冲板205远离与料筒200内侧壁铰接的一端连接有弹性件206,弹性件206采用弹簧,弹簧一端与料筒200内侧壁连接,弹簧另一端与缓冲板205连接。建筑垃圾掉落在缓冲板205上时,缓冲板205可对建筑垃圾起到缓冲作用。
43.机架100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103,万向轮103采用带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103,操作员通过万向轮103移动机架100以搬运料筒200。
44.参照图1与图2,当载具400采用接碴斗车时,底层楼层与上部各层楼层均设置一个清理装置,各清理装置通过各楼层的楼层预留洞口300连通,接碴斗车设置在底层楼层处且防尘软罩202位于接碴斗车的接碴斗正上方,高楼层的建筑垃圾依次通过各楼层的清理装置运输至接碴斗车中。当载具400为碴土车时,底层楼层无需设置清理装置,碴土车的接碴处与楼层预留洞口300正对,高楼层的建筑垃圾依次通过各楼层的清理装置运输至碴土车中。
45.参照图1与图3,机架100包括外架杆组101与内架杆组102,外架杆组101与内架杆组102均包括多个钢管,各钢管通过多个钢管扣件组装成外架杆组101与内架杆组102,内架杆组102与料筒200、外架杆组101连接,内架杆组102用于将料筒200连接在外架杆组101上。料筒200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凸块204,相邻两个凸块204间隔形成u型槽,钢管沿水平方向与u型槽插接以此与料筒200连接。万向轮103安装于外架杆组101的底部。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员将建筑垃圾倒入料斗201中,建筑垃圾从料斗201进入料筒200中,建筑垃圾在料筒200中掉落时与缓冲板205接触减速并通过防尘软罩202输出至载具400,载具400运输清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无需通过施工电梯搬运清理,可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