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8797发布日期:2022-10-22 00: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锥形水泥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


背景技术:

2.电线杆顾名思义就是架电线的杆,出现于各个农村、田野、马路和街道,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早期的各种电线杆,都是从木杆起步的,甚至包括电压等级不是太高的高压线电杆,后来由于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要求,这两种材料代替了大部分木杆,水泥杆的杆体通常具有一定的锥度,目前的锥形水泥杆在设置过程中通常需要在下部外围增设防撞结构,以便防止意外碰撞时水泥杆损坏而造成电路中断,但是目前的防撞结构在设置时多为采用在外围堆上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后期拆除起来很不方便,不便于后期的更换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通过插块与插槽横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使两个内半护套对照合拢在电线杆本体的外围,此过程中内半套筒外围的外半套筒也对照合拢,仅需外拉限位杆脱出限位孔后即可通过限位杆脱出限位孔的方式使两个内半套筒拆分,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包括电线杆本体,所述电线杆本体的下部外围可拆卸连接有环抱设置的防护组件;
6.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内半套筒和外半套筒,所述内半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照合拢并贴附在所述电线杆本体的外围,所述内半套筒两侧的接合处均延伸固定有连接翼板,两个所述内半套筒对应的所述连接翼板均贴合接触,且每组贴合接触的所述连接翼板均通过若干个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半套筒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照合拢为直筒状结构,所述内半套筒的外围均沿径向固定有多个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外端均与相近的所述外半套筒内壁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电线杆本体的底部固定有锥状结构的预埋底座。
8.作为优选,所述外半套筒和所述内半套筒的材质均为高强度钢材。
9.作为优选,所述外半套筒的外围贴附固定有缓冲外衬。
10.作为优选,所述内半套筒的内轮廓与所述电线杆本体对应位置的外轮廓吻合。
11.作为优选,所述外半套筒的外侧底部均水平延伸固定有半环状的底板,所述底板均竖向滑动配合有多个底端为尖头的锚杆,所述锚杆的顶端均同轴固定有限位端板,且所述限位端板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的直径。
12.作为优选,所述快拆组件包括配合槽和固定套,每组贴合对照的所述连接翼板的所述配合槽和所述固定套的数量均为两个,每组贴合对照的所述连接翼板中其中一个所述
连接翼板的上下位置均沿横向开设有两个所述配合槽,另一个所述连接翼板均沿横向固定有两个所述插块,所述插块与所述配合槽一一对应且横向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套均固定在所述连接翼板的外侧且分别与所述配合槽横向对照,所述固定套均沿横向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插槽一一对应且横向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均沿纵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插槽一一对应且分别垂直连通,所述安装孔均沿纵向滑动配合有限位杆,前后所述限位杆彼此靠近的内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纵向滑动配合,前后所述限位杆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固定有手柄,所述限位杆位于对应所述手柄和所述固定套外侧之间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手柄和所述固定套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插块为矩形块,所述插槽为矩形槽。
14.采用上述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初始时,所述插块穿过对应的所述配合槽并与所述插槽横向滑动配合,同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纵向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的配合限制能够锁止所述插块脱出所述插槽,从而此时两个所述内半套筒对照合拢并贴附在所述电线杆本体的外围的状态被锁止,布设时,所述电线杆本体通过所述预埋底座埋入地下的方式竖立布设,同时所述电线杆本体的预埋深度应保持至所述底板恰好贴附在地面,后将所述锚杆均通过按压的方式插入地下并直至所述限位端板均压紧在所述底板顶面,以此来使所述防护组件与地面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来防止乱动,如此在所述电线杆本体布设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外半套筒与所述内半套筒均对照合拢为筒状结构的方式能够进行双重的防撞保护,有利于提升对所述电线杆本体的防撞防护效果,而后续需要拆除更换所述防护组件时,先使所有的所述锚杆底端均上提离地,后手持前后的所述手柄纵向外拉并通过所述弹簧被拉伸的方式使所述限位杆均脱出对应的所述限位孔,保持所述限位杆的外拉使所述插块均横向脱出对应的所述插槽,两个所述内半套筒及所述连接翼板随即分开,所述防护组件随即完成快速拆分,而需要再次组合所述防护组件时,使两个所述内半套筒对照合拢并使所述连接翼板分别对照靠近,此过程中所述插块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配合槽后与对应的所述插槽分别对照并横向滑动配合,再次同时外拉所述限位杆使内端均收入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以此来避免干扰到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的横向滑动配合,当两个所述内半套筒对照合拢且所述连接翼板均贴合接触后,两个所述外半套筒也随即对照合拢,同时所述插块均滑移至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再次纵向对照,此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弹簧随即释放压缩状态而带动所述限位杆再次插入对应的所述限位孔,以此来完成所述防护组件在所述电线杆本体外围的快速组合,所述防护组件在所述电线杆本体外围的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装置的布设及后期拆除,同时方便了装置的后期更换维护。
15.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块与插槽横向滑动配合和限位杆与限位孔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使两个内半护套对照合拢在电线杆本体的外围,此过程中内半套筒外围的外半套筒也对照合拢,仅需外拉限位杆脱出限位孔后即可通过限位杆脱出限位孔的方式使两个内半套筒拆分,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装置的布设及后期拆除,同时方便了装置的后期更换维护;
16.2、通过外围的外半套筒对照合拢呈筒状结构和内围的内半套筒对照合同呈筒状结构的方式来对电线杆本体提供双重的防撞防护,有利于提升对电线杆本体的防撞防护效
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剖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1、电线杆本体;101、预埋底座;2、防护组件;201、外半套筒;202、缓冲内衬;203、支撑板;204、内半套筒;205、连接翼板;206、限位端板;207、底板;208、锚杆;3、快拆组件;301、固定套;302、手柄;303、限位杆;304、封盖;305、配合槽;306、安装孔;307、插槽;308、插块;309、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6.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锥形水泥杆,包括电线杆本体1,电线杆本体1的下部外围可拆卸连接有环抱设置的防护组件2。防护组件2包括内半套筒204和外半套筒201,内半套筒20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照合拢并贴附在电线杆本体1的外围,内半套筒204两侧的接合处均延伸固定有连接翼板205,两个内半套筒204对应的连接翼板205均贴合接触,且每组贴合接触的连接翼板205均通过若干个快拆组件3可拆卸连接,外半套筒201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照合拢为直筒状结构,内半套筒204的外围均沿径向固定有多个支撑板203,且支撑板203的外端均与相近的外半套筒201内壁固定连接。
27.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电线杆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锥状结构的预埋底座1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设置锥状结构的预埋底座101来将电线杆本体1能够更为稳固的竖立固定在地上,外半套筒201和内半套筒204的材质均为高强度钢材,如此设置,便于外半套筒201和内半套筒204均具有良好稳定的结构强度,外半套筒201的外围贴附固定有缓冲外衬,优选缓冲外衬为调质橡胶材质,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设置缓冲外衬的方式来提升外半套筒201的防撞防护效果,内半套筒204的内轮廓与电线杆本体1对应位置的外轮廓吻合,如此设置,便于内半套筒204能够贴附的对照合拢在电线杆本体1的外围。
28.外半套筒201的外侧底部均水平延伸固定有半环状的底板207,底板207均竖向滑动配合有多个底端为尖头的锚杆208,锚杆208的顶端均同轴固定有限位端板206,且限位端
板206的直径大于锚杆208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防护组件2在电线杆本体1外围组合完毕后,通过将锚杆208压在地下并使限位端板206压紧在底板207的方式来对防护组件2进行固定,防止防护组件2在使用过程中乱动。
29.快拆组件3包括配合槽305和固定套301,每组贴合对照的连接翼板205的配合槽305和固定套301的数量均为两个,每组贴合对照的连接翼板205中其中一个连接翼板205的上下位置均沿横向开设有两个配合槽305,另一个连接翼板205均沿横向固定有两个插块308,插块308与配合槽305一一对应且横向滑动配合,固定套301均固定在连接翼板205的外侧且分别与配合槽305横向对照,固定套301均沿横向开设有插槽307,插槽307与插槽307一一对应且横向滑动配合,固定套301的外侧均沿纵向开设有安装孔306,安装孔306与插槽307一一对应且分别垂直连通,安装孔306均沿纵向滑动配合有限位杆303,前后限位杆303彼此靠近的内端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孔309纵向滑动配合,前后限位杆303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固定有手柄302,限位杆303位于对应手柄302和固定套301外侧之间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柄302和固定套30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限位杆303与限位孔309配合的方式来锁止插块308无法脱出插槽307,同时便于通过限位杆303脱出限位孔309的方式来解除对插块308无法脱出插槽307的锁止,插块308为矩形块,插槽307为矩形槽,如此设置,便于插块308与插槽307对照配合时具有良好的防呆导向设计。
30.采用上述结构,初始时,插块308穿过对应的配合槽305并与插槽307横向滑动配合,同时限位杆303与限位孔309纵向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限位杆303与限位孔309的配合限制能够锁止插块308脱出插槽307,从而此时两个内半套筒204对照合拢并贴附在电线杆本体1的外围的状态被锁止,布设时,电线杆本体1通过预埋底座101埋入地下的方式竖立布设,同时电线杆本体1的预埋深度应保持至底板207恰好贴附在地面,后将锚杆208均通过按压的方式插入地下并直至限位端板206均压紧在底板207顶面,以此来使防护组件2与地面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来防止乱动,如此在电线杆本体1布设的过程中,通过外半套筒201与内半套筒204均对照合拢为筒状结构的方式能够进行双重的防撞保护,有利于提升对电线杆本体1的防撞防护效果,而后续需要拆除更换防护组件2时,先使所有的锚杆208底端均上提离地,后手持前后的手柄302纵向外拉并通过弹簧被拉伸的方式使限位杆303均脱出对应的限位孔309,保持限位杆303的外拉使插块308均横向脱出对应的插槽307,两个内半套筒204及连接翼板205随即分开,防护组件2随即完成快速拆分,而需要再次组合防护组件2时,使两个内半套筒204对照合拢并使连接翼板205分别对照靠近,此过程中插块308分别穿过对应的配合槽305后与对应的插槽307分别对照并横向滑动配合,再次同时外拉限位杆303使内端均收入对应的安装孔306,以此来避免干扰到插块308与插槽307的横向滑动配合,当两个内半套筒204对照合拢且连接翼板205均贴合接触后,两个外半套筒201也随即对照合拢,同时插块308均滑移至限位杆303与限位孔309再次纵向对照,此时松开手柄302,弹簧随即释放压缩状态而带动限位杆303再次插入对应的限位孔309,以此来完成防护组件2在电线杆本体1外围的快速组合,防护组件2在电线杆本体1外围的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装置的布设及后期拆除,同时方便了装置的后期更换维护。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