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车隔板、模具车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背景技术:2.加气混凝土板材在生产过程中板材规格在长度方向尺寸不一,通常需要生产不同长度的板材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常用的做法是在模具中插入一层隔板来调节模腔的大小以生产合适长度的板材,将隔板放好之后,通过两侧侧板合模之后的产生的挤压力来实现隔板的固定。然而,现有技术中,当隔板与模具车配合固定后,不便于对隔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导致隔板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密封性差,易产生漏浆。
技术实现要素: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隔板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密封性差,易产生漏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模具车隔板、模具车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车隔板,包括:隔板主体;磁吸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隔板主体上,所述磁吸结构适于与模具车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隔板主体上,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隔板主体和所述磁吸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
5.可选地,所述隔板主体与模具车接触的底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磁吸结构和一个所述调节机构,所述隔板主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部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磁吸结构和一个所述调节机构。
6.可选地,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一对调节螺杆,所述隔板主体与所述调节机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有相对间隔的一对固定部,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相互靠近的端部适于与所述磁吸结构抵接并施力于所述磁吸结构。
7.可选地,所述隔板主体包括面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面板的第一面上,所述磁吸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一对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面板的第一面上,且分设于所述磁吸结构的两侧。
8.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孔体,所述第一孔体为长腰型孔体,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磁吸结构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孔体设置,所述连接件适于沿所述第一孔体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9.可选地,所述模具车隔板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隔板主体用于与模具车的内壁相接的外周上。
10.可选地,所述隔板主体上设置有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对应所述密封结构的转角处设置,并且所述按压结构适于设置于所述密封结构远离所述模具车的内壁的一侧。
11.可选地,所述隔板主体的转角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按压结构包括按压螺杆,所述按压螺杆与所述支撑部螺纹连接,所述按压螺杆朝向所述密封结构设置。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车,包括上述的模具车隔板,还包括车体,所述模具车隔板设置于所述车体内,所述车体的至少一侧为可开闭侧板。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包括上述的模具车。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车隔板,当磁吸结构与模具车的内壁固定连接后,利用调节机构调节隔板主体与磁吸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对隔板主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将隔板主体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得隔板主体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缝隙,保证隔板主体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浆。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车隔板,在隔板主体的底部以及两个侧部上均设置磁吸结构和调节机构,保证模具车隔板与模具车内壁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均可以对模具车隔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模具车隔板周向上各个位置与模具车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车隔板,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以使调节螺杆向磁吸结构施力,进而驱动隔板主体运动,并且,将调节螺杆相对设置有一对,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对隔板主体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18.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车隔板,利用连接件和长腰型孔体将磁吸结构与安装座进行连接,在磁吸结构相对于安装座移动时,利用长腰型孔体为连接件进行导向,磁吸结构与安装座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稳定。
19.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车隔板,通过在隔板主体的外周上设置密封结构,进一步保证隔板主体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2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车隔板,通过在密封结构的转角处设置按压结构,以利用按压结构将密封结构朝向模具车的内壁进行按压,保证模具车隔板与模具车内壁在转角处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模具车隔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隔板主体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隔板主体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模具车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隔板主体;11、固定部;12、面板;13、安装座;131、第一孔体;132、连接件;133、第二孔体;14、支撑部;15、加强筋;20、磁吸结构;30、调节螺杆;40、密封结构;50、按压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4所示的模具车隔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隔板主体10、磁吸结构20和调节机构。磁吸结构20可移动地设置于隔板主体10上,磁吸结构20适于与模具车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机构设置于隔板主体10上,调节机构能够调节隔板主体10和磁吸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
35.当磁吸结构20与模具车的内壁连接后,利用调节机构调节隔板主体10与磁吸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对隔板主体1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将隔板主体10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得隔板主体10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缝隙,保证隔板主体10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浆。
36.如图1所示,隔板主体10上设置有固定部11,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30,调节螺杆30与固定部11螺纹连接。调节螺杆30相对间隔设置有一对,相应的,固定部11也设置有一对。调节螺杆30相互靠近的端部适于与磁吸结构20抵接,并施力于磁吸结构20。
37.通过转动调节螺杆30以使调节螺杆30向磁吸结构20施力,进而驱动隔板主体10运动,并且,将调节螺杆30相对设置有一对,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对隔板主体10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38.值得说明的是,在调节时,磁吸结构20已经与模具车的内壁磁吸固定,因此,磁吸结构20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而磁吸结构20与隔板主体10之间可相对移动。在转动调节螺杆30时,调节螺杆30的端部与磁吸结构20之间相互作用,固定部11与磁吸结构20之间的距离增大或缩小,即可调节隔板主体10的位置。
39.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磁吸结构20为可通断结构,即磁吸结构20上设置有开关,当需要与模具车的内壁进行连接时,开启磁吸结构20,以产生磁力,与模具车的内壁相吸引,当需要拆卸时,关闭磁吸结构20,磁力消失,即可便于将隔板主体10取出。利用磁吸结构20,
可以实现隔板主体10在模具车内的快速固定与拆除。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磁吸结构20和调节机构在隔板主体10与模具车接触的底部均至少设置有一个,磁吸结构20和调节机构在隔板主体10的相对的两个侧部处均至少设置有一个。
41.在隔板主体10的底部以及两个侧部上均设置磁吸结构20和调节机构,保证模具车隔板与模具车内壁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均可以对模具车隔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模具车隔板周向上各个位置与模具车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42.具体的,如图1所示,隔板主体10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磁吸结构20,其中一个磁吸结构20上设置有调节结构;隔板主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磁吸结构20,每个磁吸结构20上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
4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隔板主体10的两个侧部的磁吸结构20对称设置。
44.如图1和图2所示,隔板主体10包括面板12和安装座13,安装座13设置于面板12的第一面上,磁吸结构20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3上,一对固定部11设置于面板12的第一面上,且分设于磁吸结构20的两侧。
45.值得说明的是,安装座13不仅可以用于安装磁吸结构20,还可以加强隔板主体10的刚性。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面板12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座13,面板1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座13。
47.值得说明的是,面板12的第一面即为面板12背离浇筑腔的一面。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部11包括固定耳板和螺母,固定耳板设置于面板12上,螺母焊接于固定耳板上,调节螺杆30贯穿固定耳板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4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座13上开设有第一孔体131,第一孔体131为长腰型孔体,安装座13和磁吸结构20通过连接件132相连接,连接件132贯穿第一孔体131设置,连接件132能够沿第一孔体131的长度方向滑动。
50.利用连接件132和长腰型孔体将磁吸结构20与安装座13进行连接,在磁吸结构20相对于安装座13移动时,利用长腰型孔体为连接件132进行导向,磁吸结构20与安装座13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稳定。并且,在当磁吸结构20与隔板主体10的相对位置调节完成后,利用连接件132将磁吸结构20和隔板主体1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即可。
51.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位于面板12底部的安装座13上的第一孔体131沿面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在左右方向上调节隔板主体10的位置,位于面板12侧部的安装座13上的第一孔体131沿面板1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在高度方向上调节隔板主体10的位置。
52.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13上还设有第二孔体133,第二孔体133也为长腰型孔体,便于拆装时进行抓握。
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件132为螺栓。
54.如图1至图4所示,隔板主体10上设置有密封结构40,密封结构40设置于面板12用于与模具车的内壁相接的外周上。
55.具体的,密封结构40为密封胶条,密封胶条连续的围设于面板12的左右两边以及底边上。
56.通过在隔板主体10的外周上设置密封结构40,进一步保证隔板主体10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57.如图1和图4所示,隔板主体10上设置有按压结构,按压结构对应密封结构40的转角处设置,并且按压结构适于设置于密封结构40远离模具车的内壁的一侧。
58.通过在密封结构40的转角处设置按压结构,以利用按压结构将密封结构40朝向模具车的内壁进行按压,保证模具车隔板与模具车内壁在转角处的密封性。
5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面板12的转角处设置有支撑部14,按压结构包括按压螺杆50,按压螺杆50与支撑部14螺纹连接,按压螺杆50朝向密封结构40设置。
60.具体的,如图4所示,支撑部14包括支撑耳板和螺母,支撑耳板设置于面板12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处,且支撑耳板倾斜设置,螺母焊接于支撑耳板上,按压螺杆50贯穿支撑耳板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6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面板12的第一面上还设有加强筋15,加强筋15沿面板12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条。通过设置加强筋15,增强隔板主体10的整体强度。
62.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2、加强筋15和安装座13相互焊接。
63.实施例2
64.如图5所示的模具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1的模具车隔板,还包括车体,模具车隔板设置于车体内,车体的至少一侧为可开闭侧板。通过在车体内设置模具车隔板,以在车体内沿长度方向进行隔断,因此可以限定出不同长度的模腔,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板材的生产,节省材料成本。并且,利用调节机构调节隔板主体10与磁吸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对隔板主体1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将隔板主体10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得隔板主体10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缝隙,保证隔板主体10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浆。
65.值得说明的是,模具车隔板适用于单边侧板开模的模具和双边侧板开模的模具。
66.实施例3
67.本实施例提供了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2的模具车。利用该模具车进行不同尺寸的加气混凝土板材的生产,可以快速实现模具车的任意隔断,形成不同长度尺寸的模腔,因此,适应于不同长度alc板材的全自动生产,浇筑形成的板材无需再次进行切割,避免板材生产过量造成的浪费,节约材料成本。
68.在使用实施例1的模具车隔板时,首先,开启磁吸结构20,将磁吸结构20吸附于模具车的侧壁和底壁上,以将模具车的型腔分隔为两部分;然后,将底板进行合模,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30和按压螺杆50使密封结构40与模具车的内壁无缝隙贴合,以形成密封的浇筑模腔;最后,可单独的对一个模腔进行浇筑,以形成所需尺寸的板材。当浇筑完成后,关闭磁吸结构20,使磁力消失,即可将模具车隔板拆除。
69.根据上述描述,本专利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70.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和按压结构,以使密封结构与模具车的内壁无缝贴合,保证隔板主体与模具车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浆;
71.2.利用可通断的磁吸结构,可快速实现模具车的任意隔断,形成不同长度尺寸的模腔。
7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