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0783发布日期:2022-10-29 01:3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2.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
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153591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对称连接有两块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之间共同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端贯穿安装板的板壁并向下延伸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搅拌电机输出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板壁上,转动轴的轴壁上均匀等距的对称连接有若干根搅拌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搅拌电机、转动轴、搅拌棍和搅拌筒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对混凝土进行自动搅拌,通过吸尘器、吸尘管、密封轴承、转动管、收集管、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对外界的粉尘进行高效吸收,从而,来防止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对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行处理,但是在对混凝土搅拌后,存在不便于对搅拌筒中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的问题,物料容易凝固在搅拌筒内壁上,从而容易影响其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具备便于对箱体内壁上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便于后续使用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箱体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且第一搅拌叶的下方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有刮板,且刮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辅助搅拌叶,所述刮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杆顶面和底面一侧设置的连接筒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表面位于连接筒的一侧套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筒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的内部,所述搅拌轴上位于固定杆的下方设有螺旋叶片。
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
10.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表面位于电机的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箱体的顶部表面
位于电机的另一侧设有进水管。
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端上表面设有倾斜导料板。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排料管,且排料管上安装有阀门。
1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表面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支腿两两均匀分布在箱体的两侧表面上。
14.优选的,所述箱体为不锈钢金属材质。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轴上固定杆一端的刮板进行转动,能够有效对箱体中残留的物料进行刮除,防止物料残留在箱体内壁造成不便于清理的问题,其中通过连接筒、连接杆和弹簧的使用,能够有效使刮板与箱体内壁紧紧贴合,便于将箱体内壁上残留的物料刮除,从而便于对箱体内壁上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进而有利于后续使用。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轴上的第一搅拌叶、固定杆、刮板、辅助搅拌叶和螺旋叶片随着搅拌轴同步进行转动,能够有效对箱体中的物料均匀进行搅拌,使得物料能够在箱体中充分进行混合,其中通过螺旋叶片和辅助搅拌叶的配合使用,还能够有效对箱体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防止物料堆积在箱体的底部,便于提高对物料的搅拌效果,从而便于提高对再生混凝土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a放大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正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俯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的辅助搅拌叶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箱体;2、刮板;3、辅助搅拌叶;4、进料斗;5、电机;6、搅拌轴;7、进水管;8、第一搅拌叶;9、螺旋叶片;10、支腿;11、阀门;12、排料管;13、弹簧;14、连接杆;15、限位槽;16、限位块;17、连接筒;1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照图1-5,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表面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5,且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箱体1固定连接有搅拌轴6,搅拌轴6上设有第一搅拌叶8,且第一搅拌叶8的下方设有固定杆18,固定杆18的一侧设有刮板2,且刮板2的一侧表面设有辅助搅拌叶3,刮板2的一侧表面设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杆18顶面和底面一侧设置的连接筒17的内部,连接杆14的外侧表面位于连接筒17的一侧套接有弹簧13,连接杆14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16,且限位块16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筒17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15的内部,搅拌轴6上位于固定杆18的下方设有螺旋叶片9,其中通过电机5带动搅拌轴6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轴6上的第一搅拌叶8、固定杆18、刮板2、辅助搅拌叶3和螺旋叶片9随着搅拌轴6同步进行转动,能够有效对箱体1中的物料均匀进行搅拌,使得物料能够在箱体1中充分进行混合,其中通过螺旋叶片9和辅助搅拌叶3的配合使用,还能够有效对箱体1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防止物料堆积在箱体1的底部,便于提高对物料的搅拌效果,从而便于提高对再生混凝土的加工质量。
30.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16与限位槽15相匹配,便于限位块16在限位槽15中进行移动,其中通过限位块16和限位槽15的配合使用,便于保持连接杆14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1.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顶部表面位于电机5的一侧设有进料斗4,箱体1的顶部表面位于电机5的另一侧设有进水管7,其中通过进料斗4的使用即可使物料进入到箱体1中,通过进水管7的使用,即可使水进入到箱体1中。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端上表面设有倾斜导料板,其中通过导料板的使用,能够有效对箱体1底部的物料进行导料,防止物料残留在箱体1的底部,便于进行排料。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表面两侧设有排料管12,且排料管12上安装有阀门11,其中通过打开排料管12上的阀门11即可对加工完成后的物料进行排料。
34.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的两侧表面设有支腿10,支腿10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支腿10两两均匀分布在箱体1的两侧表面上,其中通过支腿10对箱体1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箱体1的稳定性。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为不锈钢金属材质,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面板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7.工作原理:
38.使用时,通过电机5带动搅拌轴6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轴6上的第一搅拌叶8、固定杆18、刮板2、辅助搅拌叶3和螺旋叶片9随着搅拌轴6同步进行转动,能够有效对箱体1中的物料均匀进行搅拌,使得物料能够在箱体1中充分进行混合,其中通过螺旋叶片9和辅助搅拌叶3的配合使用,还能够有效对箱体1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防止物料堆积在箱体1的底部,便于提高对物料的搅拌效果,从而便于提高对再生混凝土的加工质量,其中通过电机5带动搅拌轴6进行转动,使得搅拌轴6上固定杆18一端的刮板2进行转动,能够有效对箱体1中残留的物料进行刮除,防止物料残留在箱体1内壁造成不便于清理的问题,其中通过连接筒17、连接杆14和弹簧13的使用,能够有效使刮板2与箱体1内壁紧紧贴合,便于将箱体1内壁上残留的物料刮除,从而便于对箱体1内壁上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进而有利于后续使用。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