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6921发布日期:2022-09-17 10:2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及桥梁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具体地为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桥梁、lng/石油储罐等工程通常设有减震隔震系统以避免建筑物受内部应力作用而损坏,以此提高建筑物、桥梁、lng/石油储罐等工程的安全性能。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隔震橡胶支座作为隔震支座。例如,在建筑物的基底或特定位置放置隔震支座,从而形成隔震层,以把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部分隔离。由此,通过隔震支座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从而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保障了上部结构及其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使建筑能够正常运营。
4.然而,现有的隔震支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常用的隔震支座承受拉力和扭转力能力较差,或说无承受能力,极易因为受到拉力或扭转力而损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12.2.4条款要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但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提高抗震设防目标等级后,不可避免地在建筑角部位置支座产生拉应力,且拉应力很难控制在1mpa以内。同时由于建筑结构变形、混凝土收缩等影响,隔震支座可能会出现扭转力,可会影响隔震支座在地震时的水平位移能力。
5.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保证隔震橡胶支座在震动时不受拉力或少受拉力,同时最大限度的消除扭转力,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该隔震支座在充分发挥隔震支座性能的同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座不能够承受不利的扭转力和拉力的问题,提高支座的使用效果。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该隔震支座包括:隔震本体,所述隔震本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隔震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固定设置在下支墩上,所述上连接板活动连接在提离上盖上,且所述提离上盖固定连接在上支墩上;所述提离上盖下部具有提离结构,用于活动连接以及限位所述上连接板。
8.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移层,所述提离上盖对应所述第一滑移层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移面板,所述第一滑移层与所述第一滑移面板组成摩擦副。
9.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移层,所述提离结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移面板,所述第二滑移层与所述第二滑移面板组成摩擦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移层以及所述第二滑移层通过焊接、粘接或锚固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上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滑移面板以及所述第二滑移面板通过焊接、粘接或锚固的
方式固定在所述提离上盖上。
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离结构为环形,且纵切面为l 形;所述提离结构的底部最小直径小于所述上连接板的直径,所述提离结构侧壁的内径大于所述上连接板的直径。
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提离上盖之间的提离间隙为5~25mm。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震本体与上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本体与下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支墩上;所述提离上盖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支墩上。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为螺栓套筒锚筋组件。
16.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相比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7.1.该隔震支座在受到向上的提拉力作用时,隔震本体能够与提离上盖分离,可有效的保护隔震支座不被拉力破坏或出现较大损伤,进而影响支座的水平隔震性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支座竖向承压性能和水平隔震性能。
18.2.该隔震支座在受到因建筑物变形、混凝土收缩等产生扭转力时,由滑移层与滑移面板组成的摩擦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消除扭转力,同样起到保证支座竖向承压性能和水平隔震性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下面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所示的隔震支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处于压力状态时支座上部状态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处于拉力状态时支座上部状态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的提离上盖的仰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受扭转力时的作用效果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隔震本体、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提离上盖、5-上支墩、6-下支墩、7-第一滑移层、8-第二滑移层、9-第一滑移面板、10-第二滑移面板、11-连接组件;
28.41-提离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30.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一些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如“上”、“下”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扭转可提离隔震支座,如图1所示为该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隔震支座包括:隔震本体1。一个实施方式中,隔震本体1为圆柱形,且隔震本体1具有一定的减震隔震的效果,其为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的可以为铅芯隔震橡胶座、天然橡胶座或高阻尼隔震橡胶座等。
33.隔震本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上连接板2,隔震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板3。隔震本体1与上连接板2以及下连接板3之间均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34.下连接板3固定设置在下支墩6上,上连接板2活动连接在提离上盖4上,且提离上盖4固定连接在上支墩5上。如图1所示,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之间通过机械组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上连接板2 不易与提离上盖4分离。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活动设置能够减小剪切力或扭转力的传递,减小隔震本体1受到的剪切力或扭转力,避免隔震本体1受到损坏。
35.另外,提离上盖4下部具有提离结构41,提离结构41用于活动连接以及限位上连接板2,使得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之间活动连接且不易分离。
3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提离结构41为环形,且纵切面为l形。其中,提离结构41的底部最小直径小于上连接板2的直径,提离结构41侧壁的内径大于上连接板2的直径。该结构能够限制上连接板2的移动以及位置,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 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保证其活动连接。
37.当上连接板2紧贴提离结构41的底板时,上连接板2上表面距离提离上盖4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25mm。预留一定的上下移动的间距是防止支座被拉伸时,拉伸间距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支座受到的拉伸力,防止支座因拉伸力过大而损坏。
3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连接板2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移层7,提离上盖4对应第一滑移层7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移面板9,第一滑移层7与第一滑移面板9组成摩擦副。第一滑移层7与第一滑移面板9组成的摩擦副能够降低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发生相对位移或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防止隔震本体1因为摩擦力过大而被横向拖拉或竖向扭转,避免隔震本体1受到过大的剪切力或扭转力而损坏。另外,设置第一滑移层7和第一滑移面板9 还能够避免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在使用时相互摩擦对上连接板2和提离上盖4带来损坏,延长支座的使用寿命。
3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上连接板2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滑移层8,提离结构41竖直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移面板10,第二滑移层8与第二滑移面板10组成摩擦副。第二滑移层8与第二滑移面板10组成的摩擦副能够减小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相对转动时,上连接板2与提离结构4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因为摩擦力过大造成隔震本体1扭转损坏。另外,设置第二滑移层 8和第二滑移面板10还能够避免上连接板2与提离结构41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在使用时相互摩擦对上连接板2和提离上盖4带来损坏,延长
支座的使用寿命。
4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滑移层7以及第二滑移层8 通过焊接、粘接或锚固的方式固定在上连接板2上。优选的,第一滑移层7以及第二滑移层8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特种橡胶等。
41.第一滑移面板9以及第二滑移面板10通过焊接、粘接或锚固的方式固定在提离上盖4上。优选的,第一滑移面板9以及第二滑移面板1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板等。
4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连接板3通过连接组件11固定连接在下支墩6上。提离上盖4通过连接组件11固定连接在上支墩5上。具体的,连接组件11为螺栓套筒锚筋组件。
43.该支座在正常使用时,上连接板2与提离上盖4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第一滑移层7与第一滑移面板9接触。上连接板4的上下表面均不与提离上盖4接触。
44.当支座受到拉力时,如图4所示,上支墩5连接的提离上盖4与上连接板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此时,第一滑移层7与第一滑移面板9分离。当受到的拉力过大时,提离结构41会接触上连接板2的下表面,并对上连接板2施加拉力。受到拉力时能够进行应距离的位置调整,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与上连接板2连接的隔震本体1受到的拉伸力,减小隔震本体受到的损坏。
45.当支座受到扭转力时,如图6所示,上连接板2能够相对于提离上盖4发生相对转动,且第一滑移层7与第一滑动面板9能够减小摩擦力,进而大大降低了扭转力对隔震本体1带来的损坏。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