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6482发布日期:2023-02-10 19:1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结构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2.铝合金模板系统能够适用于很多传统木模板不能施工的地方,比如滴水线、建筑预留窗企口、免抹灰压槽、腰线、外围节点、楼梯等错台造型。目前的铝合金模板系统大量应用于住宅中,越来越多的写字楼也在使用铝合金模板,在写字楼铝模应用过程中住宅铝合金模板体系难以满足写字楼结构特性,尤其是墙体系模板,以至于写字楼铝模制造时间长,而且加工精度也不高,影响了混凝土的成型效果,标准化程度低;铝合金模板系统的各部件装配和拆卸也极为不方便,影响施工效率,且与住宅所使用的铝合金模板通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拆装方便、与住宅铝合金模板通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提高混凝土成型效果。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多个宽度为50~500mm墙面板,竖向依次连接构成矩形状第一高度板,与墙面的混凝土相接触;多个宽度为50~500mm平面板,竖向依次连接构成矩形状第二高度板,与墙面的混凝土相接触;多个宽度为200~400mm承接面板,横向依次连接构成矩形状承接板,与墙面的混凝土相接触;第一高度板、第二高度板以及承接板依次竖向拼接形成一个整体墙身板;至少五道横向背楞,设置在墙身板外侧;以及至少两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含拉力丝杆以及两个丝杆螺母,拉力丝杆的一端贯穿墙身板以及横向背楞与丝杆螺母螺纹连接;其中,横向背楞包含第一矩形方管、第二矩形方管以及连接第一矩形方管、第二矩形方管的连接方管,第一矩形方管、第二矩形方管与连接方管垂直连接;墙面板、平面板以及承接板呈矩形槽体状,包含第一面板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面板四边的矩形边框。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高度板高度为2500~2700mm,第二高度板高度为600~2100mm,第一高度板宽度与第二高度板宽度相同,承接板长度与第二高度板宽度相同。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矩形边框均设置有等距分布的边框连接孔,组成该墙身板系统的所有墙面板、平面板以及承接面板通过销钉贯穿边框连接孔相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面板设有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型。
8.第一加强筋沿第一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两侧的两个矩形边框,第二加强筋沿第一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两侧的两个矩形边框,多个第二加强筋沿第一面板的长
度方向呈等距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矩形边框上设置有连接孔基准线槽,基准线槽呈三角形。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横向背楞上设有多个连接方管,第一矩形方管和第二矩形方管相互平行,连接方管平行的两个面分别与第一矩形方管以及第二矩形方管垂直焊接,多个连接方管沿背楞的长度方向呈等距设置。
11.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由第一高度板、第二高度板以及承接板依次通过销钉相互连接形成整体墙身板,连接紧密,墙身板外侧有至少五道横向背楞,通过螺杆螺母螺纹连接加固,这样连接牢固,使得外墙成型效果好,标准化程度高、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
1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中各部件之间不采用固定焊接方式连接,大大减少了非标焊接件使用量,标准化程度高;各部件之间拆卸方便,方便运输,也使得现场操作便捷;各部件的强度刚度高,加固拆装方便;而且实现了各部件标准化,可重复使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的排摸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块墙面板、平面板或承接板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块墙面板、平面板或承接板结构断面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固组件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作具体阐述。
20.如图1~4所示,写字楼专用外墙板铝合金模板系统100包括:多个墙面板1、多个平面板2、多个承接面板3、至少五道背楞4以及多组加固组件500。
21.多个墙面板1竖向依次连接构成矩形状第一高度板101,墙面板1宽度为50~500mm,在本实施例中墙面板1宽度为400mm,第一高度板101高度为2500~2700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板101高度为2600mm,第一高度板101宽度与实际墙体长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板101宽度为2800mm;多个平面板2竖向依次连接构成矩形状第二高度板102,平面板2宽度为50~500mm,在本实施例中墙面板2宽度为400mm,第二高度板102高度为600~2100m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度板102高度为1600mm,第二高度板102与第一高度板101宽度相同;多个承接面板3,横向依次连接构成矩形状承接板103,承接面板3宽度为200~400mm,在本实施例中承接面板3宽度为300mm,承接板长度与第二高度板宽度相同;第一高度板101、第二高度板102以及承接板103依次竖向拼接形成一个整体墙身板与形成墙面的混凝
土相接触。整体墙身板外侧设置至少五道横向背楞4,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七道横向背楞4,每一道横向背楞4由至少两组加固组件500对穿连接,拉力丝杆503的一端贯穿墙身板1或平面板2以及横向背楞4与丝杆螺母501螺纹连接夹紧加固,如图5所示,横向背楞4由第一矩形方管42和与第一矩形方管42平行的第二矩形方管43以及连接第一矩形方管42、第二矩形方管43的多个连接方管41组成,连接方管平行的两个面分别于与第一矩形方管42、第二矩形方管43垂直等距焊接。
22.如图2~3所示,墙面板1、平面板2或承接板3包括第一面板20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面板20四边的矩形边框14,整体呈矩形槽体状结构,第一面板20上固定有第一加强筋10以及多条第二加强筋11,第一加强筋10沿第一面板20长度方向延伸分别连接第一面板20宽度方向的两个矩形边框14,第二加强筋11呈工字型,多个第二加强筋11沿第一面板20的长度方向呈等距设置,第二加强筋沿第一面板20宽度方向延伸分别连接长度方向的两个矩形边框14。
23.第一面板20为矩形板,四个矩形边框14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面板20四边沿,矩形边框14上设置有连接孔基准线槽13,基准线槽成三角形,矩形边框14上沿基准线槽13等距设有边框连接孔13a,所有的墙面板1、平面板2以及承接面板3都是通过销钉贯穿边框连接孔13a相互连接固定的。
24.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