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0886发布日期:2022-12-17 12:3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主体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大前提下,如何能更加高效的施工成为了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攻克的难题。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柱的安装属于重中之重,预制柱灌浆时,对柱根部的封堵尤为重要。
3.目前的预制柱柱底封堵大多采用座浆料,存在施工时间长、拆装不便且封堵不严密的现象,导致整体施工效率较低、且存在工程质量、结构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封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预制柱柱底封堵大多采用座浆料,存在施工时间长、拆装不便且封堵不严密的现象,导致整体施工效率较低、且存在工程质量、结构安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包括:
7.主体,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8.第一连接段,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沿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向所述主体的外侧延伸设置;
9.第二连接段,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其中:
10.所述第三端面沿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向所述主体的外侧延伸设置,所述第四端面沿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部所述主体的外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三端面上设置孔结构,所述孔结构的尺寸设置为不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截面尺寸。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宽度,所述第四端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端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宽度。
13.优选地,所述主体采用角钢。
14.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尺寸为30*50*5mm,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尺寸为50*50*5,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为24mm,厚度为5mm。
15.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包括上述的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
16.优选地,所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包括四个,四个所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依次穿插设置,其中:
17.前一个所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的第一连接段伸入至后一个所述预制柱根部
灌浆封堵件的孔结构内;
18.最后一个所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的第一连接段伸入至第一个所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的孔结构内。
19.优选地,还包括楔子,其中:
20.所述楔子包括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21.优选地,所述楔子采用厚度为8mm的钢板制成,所述楔子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封堵装置,通过设置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包括主体、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一连接段与相邻的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的第二连接段的孔结构进行配合连接,采用多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连接成为预制柱根部封堵装置,可对预制柱的根部周侧进行有效地封堵,结构简单、使用时拆、装均较方便,且能避免漏浆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1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中楔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一连接段;11、第一连接结构;2、第二连接段;21、第三端面;22、第四端面;211、孔结构;3、主体;31、第一端面;32、第二端面;10、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20、预制柱;30、楔子。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3、第一连接段1和第二连接段2。
32.具体地,主体3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端面31和第二端面32,使用时,第一端面31贴合于预制柱20的根部,且与预制柱20的底部平行设置,第二端面32与地面平行,起到封堵作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3.第一连接段1,设置于主体3的一端,沿第一端面31的端部向主体3的外侧延伸设置。设置第一连接段1用于多个此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连接配合时,通过第一连接段1
与相邻的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第二连接段2进行配合连接,采用多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连接成为预制柱根部封堵装置,可对预制柱的根部周侧进行有效地封堵,结构简单、使用时拆、装均较方便,且能避免漏浆的问题。
34.第二连接段2,设置于主体3的另一端,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三端面21和第四端面22。
35.其中,第三端面21沿第一端面31的端部向主体3的外侧延伸设置,第四端面22沿第二端面32的端部主体3的外侧延伸设置,第三端面21上设置孔结构211,孔结构211的尺寸设置为不小于第一连接段1的截面尺寸。用于多个此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连接配合时,第一连接段1能够插入至孔结构211内,采用插接连接的方式,配合主体3、第一连接段1和第二连接段的设置,使拆、装均较方便,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3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段1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11,第一连接结构11用于当多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进行连接后,可通过楔子30或者其他连接件进行固定,使连接的稳定性更好。
3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段1的宽度不大于第一端面31的宽度,第四端面22的宽度与第二端面32的宽度相同,第三端面21的宽度大于第一端面31的宽度。
38.具体地,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3采用角钢,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采用∠50
×
5角钢切割而成,主体3的尺寸为30*50*5mm,第二连接段2的尺寸为50*50*5,第一连接段1的宽度为24mm,厚度为5mm。
39.孔结构211采用通孔,通孔的宽度为7mm,高度为26mm,设置孔结构211的尺寸略大于第一连接段1的截面尺寸,便于第一连接段1可顺利穿过通孔,且避免孔结构211过大,造成封堵漏浆的问题。
40.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的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具体地,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包括四个,四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依次穿插设置。
41.其中,前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第一连接段1伸入至后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孔结构211内,最后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第一连接段1伸入至第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孔结构211内。
4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楔子30,其中,楔子30包括四个,分别与四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第一连接段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11连接。
43.本实施例中,楔子30采用厚度为8mm的钢板制成,楔子30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44.具体地,楔子30采用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一个直角边为100mm,另一个直角边为40mm,厚度为8mm,第一连接结构11采用矩形通孔,长度为31mm,宽度为11mm,便于与楔子30连接配合。
45.此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通过四个可插接连接的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互相配合连接,并采用楔子30固定,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安装和拆卸效率高,节省大量人工费用,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且封堵效果好,避免漏浆的问题。
46.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s1:切割:采用∠50
×
5角钢依次切割出第一连接段1、主体3;采用厚度为8mm的钢
板切割楔子30,每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需要四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
48.s2:开孔,在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的第三端面21上开孔,第一连接段1上开设长度为31mm,宽度为11mm的矩形通孔,在第三端面21上开设宽度为7mm,高度为26mm的矩形通孔;
49.s3:安装,将四个制作好的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依次穿插连接,前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第一连接段1伸入至后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孔结构211内,最后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第一连接段1伸入至第一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的孔结构211内,使此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贴合于预制柱根部外周,便于对预制柱根部进行封堵;
50.s4:固定,将四个楔子30按顺序依次插入至第一连接段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11内;
51.s5:拆除,施工完毕后,将楔子30敲出,再依次抽出四个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件10。
52.使用此一种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快速的安装和拆卸预制柱根部灌浆封堵装置,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对整体施工工序不会产生影响,而且相比原施工方法更简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省大量人工费用,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为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