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梁模板用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2411发布日期:2022-11-15 22:2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梁模板用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板支撑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梁模板用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用于支撑混凝土浇注施工,当混凝土成型后再将其取走,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
3.在现有技术中,支撑加固内梁模板的常用方式为通过步步紧进行支撑加固或通过钢管配合对拉螺杆进行支撑加固,上述的两种支撑方式,其在施工过程中,安装效率低,同时存在由于工人操作原因导致加固体系受力不紧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梁模板用支撑系统,其安装效率高,对内梁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好。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梁模板用支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内梁模板的第一支撑模块,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包括沿着内梁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设置在第一支撑柱顶部的用于支撑内梁底面模板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于内梁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模块还包括用于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下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横跨在多个第一支撑杆上且位于限位板与内梁侧面模板之间;
6.还包括第二支撑模块,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杆组件,支撑杆组件通过多个第二支撑柱支撑,所述支撑杆组件用于支撑楼顶模板且抵紧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
7.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纵横交错布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于于内梁长度方向布置且其端部抵紧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
8.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杆搭载在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杆搭载在所述第三支撑杆上。
9.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支撑杆搭载在所述容纳槽上。
10.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高度相同。
11.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上部设有导向坡面,所述导向坡面向着远离内梁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12.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内梁的一侧设有加强筋。
13.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支撑柱之间、相邻的第二支撑柱之
间、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之间均通过连接杆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上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插孔;
15.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通过插销穿过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的方式连接连接板。
16.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17.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支撑杆支撑内梁底面模板,通过限位杆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下部,通过支撑杆组件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结构简单,对内梁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好;同时,无需采用步步紧或对拉螺杆,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内梁模板用支撑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内梁模板的第一支撑模块1,所述第一支撑模块1包括沿着内梁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11、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1顶部的用于支撑内梁底面模板的第一支撑杆12,所述第一支撑杆12垂直于内梁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板13;所述第一支撑模块1还包括用于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下部的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横跨在多个第一支撑杆12上且位于限位板13与内梁侧面模板之间;
24.还包括第二支撑模块2,所述第二支撑模块2包括支撑杆组件,支撑杆组件通过多个第二支撑柱21支撑,所述支撑杆组件用于支撑楼顶模板且抵紧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
25.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支撑杆12支撑内梁底面模板,通过限位杆14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下部,通过支撑杆组件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结构简单,对内梁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好;同时,无需采用步步紧或对拉螺杆,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纵横交错布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3,所述第二支撑杆22垂直于于内梁长度方向布置且其端部抵紧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通过此方式来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上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7.具体来说,所述第三支撑杆23搭载在第二支撑柱21上,所述第二支撑杆22搭载在所述第三支撑杆23上,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杆23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支撑杆22搭载在所述容纳槽上,稳定性好;而第二支撑柱21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三支撑杆23的安装槽。
28.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高度相同,在第二支撑杆22搭载在容纳槽内时,第二支撑杆22的顶面与第三支撑杆23的顶面平齐,使得第三支撑杆23也
起到支撑楼顶模板的作用,提高楼顶模板支撑的稳定性。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13的上部设有导向坡面a,所述导向坡面a向着远离内梁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30.在实际使用时,先使第一支撑杆12支撑内梁底面模板,此时,限位板13与内梁侧面模板之间会有供限位杆14放入的空间,然后再将限位杆14从上而下插入该空间内,而导向坡面a的设置便于限位杆14插入该空间内;
31.所述限位板13的远离所述内梁的一侧设有加强筋b,可提高限位板13的支撑强度;
32.具体来说,通过限位板13和限位杆14配合的方式支撑内梁侧面模板的下部,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模块1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内梁,根据内梁的实际厚度选择相应厚度的限位杆14。
3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支撑柱11之间、相邻的第二支撑柱21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2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提高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34.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21上均设有连接板c,所述连接板c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连接杆3的端部设有第二插孔;
35.所述连接杆3的端部通过插销d穿过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的方式连接连接板c;
36.其中,插销d为楔形结构;连接板c为圆形结构,第一插孔为周向布置在连接板c上的多个;第一支撑柱11上的连接板c的圆心与第一支撑柱1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合;第二支撑柱21上的连接板c的圆心与第二支撑柱2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合。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