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型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6627发布日期:2022-11-22 22:3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型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型叠合板。


背景技术:

2.叠合板是一种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形成的装配式楼板,因叠合板刚性大,抗震性能好,且表面较为平整,常用于饰面层装修,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3.公告号为cn214884760u的相关专利提供了一种保温叠合板,其包括预制板本体,预制板本体包括本体底层、本体顶层以及夹设于本体底层和本体顶层之间的中间夹层;中间夹层包括多孔保温板,本体顶层的混凝土穿过多孔保温板的孔洞与本体底层凝固成整体。在对叠合板进行制作时,通过在模具内先浇筑本体底层,将多孔保温板放置于本体底层上,再进行本体顶层的浇筑。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专利,发明人发现在对叠合板进行制作时,需要将多孔保温板放置于本体底层上并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液中的水分易被多孔保温板吸收,造成多孔保温板导热系数增大,保温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保温型叠合板在制作时易吸水,导致保温效果变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型叠合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温型叠合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保温型叠合板,包括预制板和多孔保温板,所述预制板包括主体板和安装板,所述主体板与安装板相互拼接,所述主体板和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可供多孔保温板嵌设的安装腔,所述多孔保温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多孔保温板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主体板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主体板与安装板连接稳定性的紧固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预先通过浇筑制作完成,在对叠合板进行组装时,将多孔保温板放置于主体板的安装腔内,并通过固定组件将主体板与多孔保温板之间固定,在完成对多孔保温板的固定后,通过紧固件将主体板与安装板进行组装;本技术的一种保温型叠合板,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浇筑的方式将多孔保温板与预制板之间固定的连接方式,有效改善了多孔保温板在通过浇筑时吸收混凝土浆液中的水分,导致多孔保温板膨胀,导热系数增加,最终降低保温性能的问题,同时改善了保温板因膨胀而破坏预制板内部结构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本技术的叠合板的使用时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套、转动杆、若干弹性件和若干抵紧插片,所述主体板的安装腔底壁开设有可供转动套插设的插接孔,所述转动套穿过多孔保温板并插设入插接孔内,所述转动套伸出多孔保温板的侧壁设置有抵紧片,所述抵紧片与多孔保温板相抵接,所述转动杆插设入转动套内部,若干所述弹性件均连接于转动杆插设入转动套的侧壁,每一所述抵紧插片均与其一所述弹性件相连,所述抵紧插片通过弹性件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插接孔内壁开设有若干抵接孔,所述转动套面向抵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连接
口,所述连接口与转动套内部相连通,所述抵紧插片穿过连接口并插设入抵接孔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套插设入插接孔内,并使得连接口与抵紧孔相对齐,将转动套内部的转动杆转动,使得抵紧插片转动至连接口处,抵紧插片失去了转动套内壁的支撑,便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并通过连接口并插设入抵接孔内部,抵紧插片在插设入抵接孔后将会从高度方向将多孔保温板与主体板之间抵紧,提高了多孔保温板与主体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便捷性,且组装简便,易于实施,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11.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转动轴和若干扭力弹簧,所述转动轴与转动杆侧壁相连接,所述抵紧插片一端设置有若干连接套,若干所述连接套均套设于转动轴上,若干所述扭力弹簧均套设于转动轴上,所述扭力弹簧一端力臂与转动轴相连,所述扭力弹簧另一端力臂与抵紧插片相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转动杆后,抵紧插片移动至连接口和抵接孔处,在扭力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接插片转动,并通过连接口最终抵接进入抵接孔内,从而能够有效将多孔保温板与主体板之间锁紧,改善了多孔保温板沿安装腔高度方向滑动的问题,且此弹性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13.优选的,所述抵紧插片靠近转动轴的侧壁开设有让位弧面,所述让位弧面可在抵紧插片转动并插设入抵接孔后容纳弹性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让位弧面一方面能够对弹性件进行隐藏,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抵紧插片在被扭力弹簧的弹力转动后,能够完全转动,降低了弹性件对抵紧插片转动的影响,提高了固定组件将多孔保温板与主体板之间进行连接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5.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侧壁开设有若干隐藏槽,所述抵紧插片和弹性件均设置于相应的隐藏槽内,所述转动杆外壁与转动套内壁相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杆与转动套内壁能够相互贴合,改善转动杆转动时因直径与转动套内部不相适配,导致转动杆晃动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固定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转动套内部底壁设置有定位轴承,所述定位轴承外圈与转动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定位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定位轴承能够有效改善转动杆在未转动的情况下与转动套相互脱离的问题,能够有效缩短对多孔保温板的安装时间,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19.优选的,所述多孔保温板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若干便于连接口与抵接孔对齐的定位通槽,所述转动套外壁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插插设入相应的定位通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套通过定位块插设入插接孔后,能够使得连接口与抵接孔快速定位,从而便于抵紧插片转动后快速通过连接口并插设入抵接孔内,节省了组装时间,降低工作量,提高了本技术的多孔保温板安装时的便捷性。
21.优选的,所述主体板和安装板相互背离的一面均涂设有防水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体板和安装板上涂设防水层,能够提高本技术的保温型叠合板的防水效果,改善了叠合板渗水,导致预制板内部的多孔保温板吸水膨胀,导热
系数上升,保温性能变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保温型叠合板的保温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时也能改善多孔保温板吸水膨胀,导致预制板内部结构损坏,叠合板脱落的问题,提高安全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将多孔保温板与主体板之间进行连接,能够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通过浇筑固定多孔保温板,造成多孔保温板吸水膨胀,导热系数增加,保温性能下降的效果,使得本技术的一种保温型叠合板的保温效果能够得到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5.2.在预制板上涂设防水层能够提高本技术的叠合板的防水性,改善叠合板渗水对内部多孔保温板造成损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叠合板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保温型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保温型叠合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板;11、主体板;12、安装板;13、安装腔;14、插接孔;15、抵接孔;2、多孔保温板;21、定位通槽;3、固定组件;31、转动套;311、连接口;312、定位块;313、抵紧片;32、转动杆;321、隐藏槽;33、弹性件;331、转动轴;332、扭力弹簧;34、抵紧插片;341、连接套;342、让位弧面;4、紧固件;5、定位轴承;6、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温型叠合板。参照图1和图2,一种保温型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多孔保温板2,预制板1包括相互拼接的主体板11和安装板12,主体板11和安装板12之间设置有若干用于提高连接稳定性的紧固件4,本实施例中,多孔保温板2的材质为岩棉板,紧固件4为螺栓,穿过安装板12并将安装板12与主体板11之间锁紧,主体板11和安装板12相互背离的一面均图设有防水层6,从而能够改善水分对预制板1的渗入。
36.参照图3和图4,主体板11和安装板12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可供多孔保温板2安装的安装腔13,安装腔13大小与多孔保温板2大小相互适配。多孔保温板2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提高主体板11和多孔保温板2连接紧密性的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转动套31、转动杆32、若干弹性件33和若干抵紧插片34。
37.参照图2和5,主体板11的安装腔13底壁开设有若干插接孔14,本实施例中,插接孔14开设有4个,且分别位于安装腔13的四个边角处。
38.参照图4,转动套31穿过多孔保温板2并插设入相应的插接孔14中,插接孔14直径与转动套31的直径相互适配。转动套31内部中空,转动杆32插设入转动套31内部中空部分,转动杆32的直径与转动套31内部中空部分的内径相互适配。转动套31内部底壁设置有定位
轴承5,定位轴承5的外圈与转动套31底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转动杆32插设入定位轴承5的内圈并与定位轴承5的内圈通过插销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使得转动杆32在转动套31内的转动更加稳定,降低转动杆32从转动套31内脱离的概率。
39.参照图4,转动套31伸出多孔保温板2的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抵紧片313,抵紧片313与多孔保温板2相抵接。
40.参照图6和图7,转动杆32插设入转动套3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隐藏槽321,若干弹性件33分别连接于隐藏槽321底壁,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设置有两组,且关于转动杆32的轴心对称。弹性件33包括转动轴331和若干扭力弹簧332,转动轴331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两根连杆,连杆背离转动轴331的一端一体成型连接于隐藏槽321底壁,抵紧插片34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有两连接套341,连接套341套设于转动轴331上并与转动杆32形成转动连接,扭力弹簧332套设于转动轴331上,扭力弹簧332一端与转动轴331通过胶粘固定连接,扭力弹簧332另一端通过胶粘与抵紧插片34相连接。
41.参照图6和图7,抵紧插片34靠近弹性件33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让位弧面342,本实施例中,让位弧面342为凹面,在抵紧插片34转动后能够将弹性件33隐藏,以使得抵紧插片34充分转动。
42.参照图5和图6,转动套31侧壁开设有若干连接口311,连接口311与转动套31内部相连通,插接孔14内壁开设有若干可供抵紧插片34抵接的抵接孔15,每一抵接孔15均与连接口311相连通。
43.参照图6和图7,当转动杆32未转动时,抵紧插片34与转动套31内壁相抵接;
44.参照图5和图7,当转动杆32转动后,抵紧插片34将会在扭力弹簧332的弹性作用力下,抵接插设入抵接孔15内,使得多孔保温板2与主体板11相互连接。
45.参照图4和图5,转动套31穿过多孔保温板2的通孔内壁开设有定位通槽21,定位通槽21沿多孔保温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转动套31外壁通过焊接连接有定位块312,定位块312嵌设入定位通槽21内,从而能够便于将连接口311与抵接孔15快速对齐,节省组装时间,提高安装便捷性。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温型叠合板的实施原理为:预先通过浇筑的方式将预制板1生产完成,将多孔保温板2安装于主体板11的安装腔13内,通过定位块312将转动套31穿过多孔保温板2并插设入主体板11安装腔13底壁的插接孔14内,转动转动杆32,使得抵紧插片34能够脱离连接口311并抵入抵接孔15内,此时抵紧片313将会与多孔保温板2相抵紧,完成多孔保温板2和主体板11的连接,最后再将安装板12盖合于主体板11上,并通过紧固件4锁紧,完成叠合板的安装。
47.本技术的一种保温型叠合板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浇筑对多孔保温板2固定的安装方式,改善了浇筑过程中多孔保温板2因吸收混凝土浆液中的水分而膨胀,导致多孔保温板2的导热系数增加,保温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也能延长多孔保温板2的使用寿命,降低多孔保温板2膨胀后发生脱落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