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屋面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2.高层建筑的屋面结构样式,如果是一整个平面,则直接铺满防水卷材,最终的防水效果也就足够了。但是,实际的高层建筑屋面,其必须留出不少圆柱状的支撑墩,以用于安装太阳能、排风机、通风管路,以及水箱等。
3.因此,对于屋面的支撑墩而言,其防水工作有两大难点:第一,其轮廓为弧形,防水卷材在弧形面上很难粘接平整,不平整之处,就有漏水的风险;第二,对于支撑墩自身,其材质也为混凝土,也会向下漏水,因此其上也要覆盖防水卷材,这就更难了。更何况,其上还有用于安装的露出螺栓,因此整张防水卷材直接盖上去,也是不行的。
4.专利公告号为cn211949246u、公告日为2020.11.1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有防水一体化太阳能支墩的屋面,包括顶板混凝土层及浇筑其上的下层支墩,顶板混凝土层上由下而上设有保温层、找坡层、找平层、防水层和保护层,下层支墩的上表面涂覆有水性防水材料涂层,在其上整体覆盖铺贴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上浇筑有混凝土防水保护层,防水保护层上浇筑上层支墩,上层支墩内的钢筋上设有内置橡胶止水环,上层支墩表面及防水保护层上均覆盖铺贴有缸砖面层。
5.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太阳能支墩防水结构,其大体使用原理为:先将支墩一分为二,分为下层支墩和上层支墩,两者之间设有防水涂料层,钢筋虽然穿过、穿破防水涂料层,但是钢筋外侧还有大量混凝土,因此该处防水性能足够。而上层支墩上也还有防水用砖面,因此整体防水效果相对充分。
6.但是,该支墩防水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支墩上露出的螺栓,其会穿过上述防水用砖面,仍然破坏了防水结构的整体性。
7.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屋面带螺栓支撑墩的全面、一体化、高强度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其能通过在开孔矩形板上设置中部圆筒、开孔盖板单元、顶起柱、螺栓块体单元,以及防水管体单元的方式,使得该防水结构可以给高层建筑屋面的带螺栓墩座,提供一个一体化、全面彻底的防水效果,这是单独使用防水卷材的常见防水方法所做不到的。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套在墩座上的中部圆筒,设置在所述中部圆筒上,且铺在屋面上,并用于粘接防水卷材的开孔矩形板,设置在所述中部圆筒上,并用于穿过墩座螺栓的开孔盖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开孔盖板单元上表面上的顶起柱,设置在所述顶起柱上的螺栓块体单元,以及设置在
所述螺栓块体单元环形面上,并用于封盖所述开孔盖板单元的防水管体单元。
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开孔盖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圆筒环形上端面上的第一圆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板上,并用于穿过墩座螺栓的板体开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板上表面上,并用于连接所述墩座螺栓的安装螺母。
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开孔盖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板上端环形棱边上,并用于向外导流排水的环形切口。
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起柱设置在若干个所述板体开孔内部。
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螺栓块体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顶起柱上端面上的第二圆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板上表面上的露出螺栓。
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水管体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板环形面上,且下端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圆形板下表面的软质管体。
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水管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软质管体外环面上,并用于向上翻卷所述软质管体的握持柱。
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防水管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握持柱上,并在所述软质管体向上翻卷后,用于挂在所述第二圆形板上表面上的竖向凸出块。
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螺栓块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板上表面上,并用于插入所述竖向凸出块的侧边槽。
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螺栓块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边槽内底面上的防滑弹性条。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第一,该防水结构专用于高层建筑屋面的带螺栓墩座,其仅在开孔盖板单元处有可能漏水,因此设置了防水管体单元,最终保证该防水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防水性能。
21.第二,整个防水结构一体化成型,在没有老化破裂的情况下,不可能漏水。
22.第三,开孔矩形板将墩座的弧形轮廓,转换为直边形轮廓,保证防水卷材更容易粘接防水。
23.第四,螺栓块体单元自带螺栓,替换原本的墩座螺栓,也能保证墩座基本的安装固定效果。
24.第五,该防水结构通过开孔盖板单元与墩座螺栓连接,因此其自身在墩座上,也能稳定安装,而且拆装更换操作也相对方便。
25.第六,防水管体单元为了可以拆卸安装螺母,其自身不能密封,但是也具有相对全面、彻底的防水性能,即板体开孔处很难进水。
26.第七,防水管体单元闲置时全部向下展开,需要拆卸安装螺母时,向上、向外放卷,保证安装螺母拆卸动作相对方便。
27.第八,防水管体单元向上翻卷后,可以在螺栓块体单元上稳定卡合,避免其意外落下。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孔矩形板与防水卷材的粘接方式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该防水结构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孔盖板单元、螺栓块体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边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墩座a、屋面b、防水卷材c、墩座螺栓d、中部圆筒1、开孔矩形板2、开孔盖板单元3、顶起柱4、螺栓块体单元5、防水管体单元6、第一圆形板301、板体开孔302、安装螺母303、环形切口304、第二圆形板501、露出螺栓502、软质管体601、握持柱602、竖向凸出块603、侧边槽503、防滑弹性条504。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35.如附图1-5所示,一种一体化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套在墩座a上的中部圆筒1,设置在所述中部圆筒1上,且铺在屋面b上,并用于粘接防水卷材c的开孔矩形板2,设置在所述中部圆筒1上,并用于穿过墩座螺栓d的开孔盖板单元3,设置在所述开孔盖板单元3上表面上的顶起柱4,设置在所述顶起柱4上的螺栓块体单元5,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栓块体单元5环形面上,并用于封盖所述开孔盖板单元3的防水管体单元6。
36.在本实施例中,自下而上所述开孔矩形板2、中部圆筒1、开孔盖板单元3、顶起柱4、螺栓块体单元5,以及防水管体单元6全部一体成型,材质为抗老化的树脂。
37.因此理论上,只要树脂没有破裂、防水卷材c与开孔矩形板2之间充分粘接,则可能漏水的地方只有所述开孔盖板单元3,这也是为了安装所述墩座螺栓d而不可避免的。所以最后设置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给所述墩座螺栓d处提供一个开放式防水结构,既保证充分防水,也要保证所述墩座螺栓d处可以拆卸更换维修。
38.此外,所述墩座a为圆柱状,防水卷材c与其弧形面之间不方便粘接,或者粘接处很容易漏水,因此设置所述开孔矩形板2,所述开孔矩形板2与防水卷材c之间,即为最简单的直边对直边的粘接方式了。
39.还有,所述开孔盖板单元3处如果选择不开孔,虽然防水性能全面了,但是整个防水结构就仅仅是“放在”墩座a上了,缺少固定安装结构,最终可能整个防水结构直接被风吹走。
40.最后,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的材质为弹性树脂,其在防水结构安装、拆卸时,需要向上翻卷,以用于露出墩座螺栓d,平时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全部向下展开垂下,充分封盖墩座螺栓d处空间,避免该处进水。
41.所述开孔盖板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圆筒1环形上端面上的第一圆形板301,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板301上,并用于穿过墩座螺栓d的板体开孔3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板301上表面上,并用于连接所述墩座螺栓d的安装螺母303。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形板301的直径与所述中部圆筒1的外径相同,所述板体开孔302的数量、位置,与墩座螺栓d全部对应,最后是所述第一圆形板301的厚度,略小于所述墩座螺栓d的露出段长度,保证所述安装螺母303可以充分螺接所述墩座螺栓d。
43.所述开孔盖板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板301上端环形棱边上,并用于向外导流排水的环形切口304。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切口304即为“内高外低”的一个结构,使得万一有水“跨
越”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之后,也难以在所述环形切口304的斜坡上再往里,最终保证所述板体开孔302处不能进水。
45.所述顶起柱4设置在若干个所述板体开孔302内部。
46.现有技术中,所述墩座a上一般设置四个墩座螺栓d,因此所述板体开孔302也是四个,按圆周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圆形的所述顶起柱4就设置在排列形状的圆心处。
47.所述螺栓块体单元5包括设置在所述顶起柱4上端面上的第二圆形板5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板501上表面上的露出螺栓502。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露出螺栓502的尺寸规格,以及露出长度,与所述墩座螺栓d一致,保证太阳能、排风机等设施后续仍然可以正常安装。
49.此外,所述第二圆形板501成型时,所述露出螺栓502就已经插入,保证所述露出螺栓502处不易漏水。
50.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板501环形面上,且下端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圆形板301下表面的软质管体601。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管体601上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板501一体成型,整体长度适当大一些,完全封盖所述顶起柱4处留出的空隙。
52.此外,所述顶起柱4设置的原因,就是给所述安装螺母303留出一个操作空间。
53.最后,正是由于所述软质管体601的存在,使得该防水结构存放、运输时,所述安装螺母303不易掉落丢失。
54.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软质管体601外环面上,并用于向上翻卷所述软质管体601的握持柱602。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柱602是所述软质管体601向上、向外翻卷的施力部位,保证所述软质管体601的“打开”动作相对简单、方便。
56.所述防水管体单元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握持柱602上,并在所述软质管体601向上翻卷后,用于挂在所述第二圆形板501上表面上的竖向凸出块603。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凸出块603和握持柱602,形成一个“l形”结构,其挂在所述第二圆形板501上表面上,即可固定所述软质管体601的翻卷、打开状态。
58.所述螺栓块体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板501上表面上,并用于插入所述竖向凸出块603的侧边槽503。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槽503专用于卡合所述竖向凸出块603,则使得上述“挂着”的状态更加稳固,避免所述软质管体601意外向下落下。
60.所述螺栓块体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边槽503内底面上的防滑弹性条504。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弹性条504用于摩擦紧固所述竖向凸出块603,最终所述软质管体601也是更加不易掉落。
62.此外,所述侧边槽503的内侧面也可以再设置弹性橡胶条,同样用于加固此时已经插入的所述竖向凸出块603。
6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