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遥控均匀布料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7939发布日期:2023-01-31 22: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遥控均匀布料料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料斗,具体是一种远程遥控均匀布料料斗。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混凝土的下料需要用到料斗,常规料斗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下料口的开合,在狭小地方特别高空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对施工人员安全有重大隐患,并且在浇筑过程中人工下放混凝土不均匀,会出现物料的浪费及对施工现场的污染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遥控均匀布料料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远程遥控均匀布料料斗,包括料斗、支撑架、控制端和手持遥控器,所述料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控制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控制端包括远程遥控装置、电机和电瓶,所述远程遥控装置、电机和电瓶线路连接,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手持遥控器信号连接,所述料斗的下方设有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料斗布料口的开合连杆,所述开合连杆的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机两端的传动轴分别与所述开合连杆两侧通过传动杆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柱、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柱前侧、后侧、左侧、右侧的底部和上部,所述控制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横杆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合连杆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开合杆和第二开合杆,所述第一开合杆和第二开合杆两端铰接在上横杆上并通过齿轮嵌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开合杆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开合杆包括位于第一开合杆两边的连接部和位于中间的开合部,所述连接部和开合部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上横杆上,所述开合部位于所述布料口的下方且与所述布料口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开合杆与所述第一开合杆结构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合部与所述布料口对应处固设有半圆形底盘,所述第二开合杆和所述第一开合杆开合部的半圆形底盘相对设置且闭合后可以完全覆盖所述布料口。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两端的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合杆和第二开合杆相对两侧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上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端线路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手持遥控器与料斗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控制端信号控制电机的转动带动开合连杆的开合,实现了料斗布料的远程控制,人员可远离吊装作业范围,有效降低吊装和操作中的安全风险,同时,吊装过程中,由于远距离遥控操作,操作工人视野开阔,方便吊装中质量和安全的管控。
14.2.在电机传动轴的正反转控制下,布料口的开合连杆开合方便快捷,混凝土浇筑均匀,提升结构物施工质量,减少物料的浪费及对施工现场的污染情况。
15.3.整体控制系统操作方便,操作中可以快速移动到下一个浇筑位置,而不必等待工人就位,节省了人工,缩短了工期,节约成本。
16.4.指示灯为夜间施工时起到警示与料斗工作提示作用,料斗工作期间处于常亮状态,即夜间施工过程中起到警示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料斗后的左前侧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料斗后的右后侧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和开合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21.图中:1-料斗、11-布料口、2-支撑架、21-支柱、22-上横杆、23-下横杆、24-盖板、3-控制端、30-手持遥控器、31-远程遥控装置、32-电机、33-电瓶、4-开合连杆、41-第一开合杆、42-第二开合杆、43-底盘、5-传动杆、6-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一种远程遥控均匀布料料斗,包括料斗1、支撑架2、控制端3和手持遥控器30,所述料斗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2,所述控制端3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控制端3包括远程遥控装置31、电机32和电瓶33,所述远程遥控装置31、电机32和电瓶33线路连接,所述控制端3与所述手持遥控器30信号连接,所述料斗1的下方设有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料斗1布料口11的开合连杆4,所述开合连杆4的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电机32两端的传动轴分别与所述开合连杆4两侧通过传动杆5固定连接。电机32的开关由远程遥控装置31进行控制,通过手持遥控器30发送开合命令到远程遥控装置31中,经过远程遥控装置31的判断给以电机32正反转的信号,电机32的正反转通过传动杆5分别推拉开合连杆4的第一开合杆41和第二开合杆42转动,实现开合连杆4的开与合的动作。所述远程遥控装置31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外侧,电机32设置在支撑架2的内侧,电机32两侧的传动轴正反转分别通过传动杆5作用在第一开合杆41和第二开合杆42上,电瓶33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内侧,用于对电机32和远程控制装置31供电。
24.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2包括支柱21、上横杆22和下横杆23,所述上横杆22和下横杆23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柱21前侧、后侧、左侧、右侧的底部和中部,所述控
制端3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横杆22上。
25.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开合连杆4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开合杆41和第二开合杆42,所述第一开合杆41和第二开合杆42两端铰接在上横杆22上并通过齿轮嵌合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合杆41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开合杆41包括位于第一开合杆41两边的连接部和位于中间的开合部,所述连接部和开合部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2两侧的上横杆22上,所述开合部位于所述布料口11的下方且与所述布料口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开合杆42与所述第一开合杆41的结构相同。开合连杆4的开合部与布料口11对应设置,开合连杆4的开合来进行料斗中混凝土的下放,混凝土的质量较重,开合连杆4采用两端铰接的方式,保证了开合连杆4的稳固性。
27.进一步的,所述开合部与所述布料口11对应处固设有半圆形底盘43,所述第二开合杆42和所述第一开合杆41开合部的半圆形底盘43相对设置且闭合后可以完全覆盖所述布料口11。第二开合杆42和第一开合杆41的半圆形底盘43闭合后为圆形结构,与圆形布料口11相对,在开合连杆4关闭状态下,使布料口11处于闭合状态。
2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32两端的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合杆41和第二开合杆42相对两侧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5固定连接。电机32两端的传动轴为同轴,当电机带动传动轴正向转动时,连接在第一开合杆41左侧连接部的传动杆推动第一开合杆41向外侧转动,连接在第二开合杆42右侧连接部的传动杆拉动第二开合杆42向外侧转动,达到开合连杆4打开的效果,当电机带动传动轴反向转动时,连接在第一开合杆41左侧连接部的传动杆拉动第一开合杆41向内侧转动,连接在第二开合杆42右侧连接部的传动杆拉动第二开合杆42向内侧转动,达到开合连杆4闭合的效果。
29.进一步的,所述支柱21上安装有指示灯6,所述指示灯6与所述控制端3线路连接。指示灯6的作用为夜间施工时起到警示与料斗1工作提示的作用,料斗1工作期间处于常亮状态,即夜间施工过程中起到警示作用。当远程遥控装置31控制对电机32通电时,电路穿过指示灯6控制开关,由指示灯6控制开关发送闪烁指令,指示灯6闪烁,即起到料斗1工作提醒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性的安全性能。
3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如下:
31.该布料口11的开合连杆4初始状态为闭合状态,使用吊车吊起该料斗1,就位于混凝土罐车尾部卸料口。
32.1)打开罐车卸料口,使得混凝土装满该料斗1,使用吊车吊起料斗1,就位于预定浇筑位置。
33.2)在保证设备通电的情况下,将手持遥控器30的开合命令发送到远程遥控装置31,当远程遥控装置31控制对电机32通电时,电路穿过指示灯6控制开关,由指示灯6控制开关发送闪烁指令,指示灯6闪烁,显示设备开始运行。
34.电机32正向转动:电机32通过接收来自远程遥控装置31发送的启动指令,电机32的传动轴进行正向转动,推动开合连杆4的第一开合杆41和拉动第二开合杆42转动,实现开合连杆4的开的动作。
35.电机32反向转动:电机32通过接收来自远程遥控装置31发送的启动指令,电机32的传动轴进行反向转动,拉动开合连杆4的第一开合杆41和推动第二开合杆42转动,实现开
合连杆4的关的动作。
36.3)使用手持式遥控器30,发送停止指令,关闭开合连杆4,使布料口11处于关闭状态,配合吊车移动料斗1进入下一浇筑位置。
37.4)重复步骤3
38.5)料斗1内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使用手持式遥控器30,关闭布料口11,使用吊车吊起该布料料斗1,就位于混凝土罐车尾部卸料口进行补料。
39.6)重复1~5步骤
40.7)使用完毕后,应该清理该料斗1设备上残留的混凝土,保证布料口11和电机32、远程遥控装置31、电瓶33等设备不被混凝土封堵,导致下次无法正常使用。
41.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2.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