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1403发布日期:2023-02-17 21:4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3.钢结构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4.现有的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很多自身的稳固性较差,这样长时间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具有通过支撑立柱的设置,用于将支撑底座、支撑顶板、支撑立柱三者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与支撑立柱连接的面积,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顶板与支撑立柱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立柱与支撑底座、支撑顶板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支撑组件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加固环与定位侧板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卡块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加固组件的加固力度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包括支撑组件、连接组件、加固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连接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连接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的内侧开设有顶板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下板,所述连接下板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立柱,所述连接立柱的顶部连接有连接上板,所述连接上板的内侧开设有上板内孔,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固卡块,所述加固卡块的内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固卡块的内壁连接有加固环,所述加固卡块的内壁对称连接有加固圈。
7.其中,所述支撑底座与支撑顶板均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底座与支撑顶板的尺寸相同,所述支撑底座的内侧开设有底座通孔;当使用装置时,将支撑底座与支撑面相互接触,然后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底座通孔,进而实现对支撑组件的安装固定。
8.其中,所述支撑立柱为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支撑立柱与支撑底座、支撑顶板的连接均为固定焊接连接,所述支撑顶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前视横截面均为梯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均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通过支撑立柱的设置,用于将支撑底座、支撑顶板、支撑立柱三者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与支撑立柱连接的面积,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顶板与支撑立柱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立柱与支撑底座、支撑顶板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支撑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9.其中,所述连接下板的尺寸与支撑顶板的尺寸相同,所述连接下板的内侧开设有下板内孔,所述连接下板的厚度与连接上板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立柱固定焊接于连接下板的顶部;当使用装置时,将连接下板与支撑顶板相互接触贴合,然后使用螺栓依次插入下板内孔、顶板通孔并对螺栓进行固定,进而实现连接下板与支撑顶板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组件与连接组件进行连接。
10.其中,所述加固组件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加固组件对称环绕设置于连接立柱四周壁体的位置,所述加固卡块与连接立柱固定焊接连接;当完成连接上板与待加固机构的连接后,通过安装孔的设置,用于通过连接件将加固卡块与横向钢结构进行连接。
11.其中,所述加固环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加固环依次首尾相连设置,所述加固环不与加固卡块内壁相连接的自由端连接有定位侧板,所述定位侧板不与加固环相连接的自由端与加固圈相连接;通过加固环与定位侧板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卡块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加固组件的加固力度。
12.其中,所述加固圈为弧形结构设置,每两个所述加固圈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加固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加固圈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固柱、第二稳固柱,所述第一稳固柱、第二稳固柱均为空心圆柱形结构设置;通过加固圈的设置,用于进一步提高加固卡块的使用强度,通过第一稳固柱与第二稳固柱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圈使用的稳固性。
13.其中,所述连接上板的尺寸与连接下板的尺寸相同,所述连接上板固定焊接于连接立柱的顶部;当完成支撑组件与连接组件的连接后,将连接上板与待加固机构接触贴合,然后使用螺栓将连接上板与待加固机构进行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立柱的设置,用于将支撑底座、支撑顶板、支撑立柱三者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与支撑立柱连接的面积,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顶板与支撑立柱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立柱与支撑底座、支撑顶板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支撑组件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加固环与定位侧板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卡块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加固组件的加固力度,通过加固圈的设置,用于进一步提高加固卡块的使用强度,通过第一稳固柱与第二稳固柱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圈使用的稳固性。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固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固组件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支撑组件;11、支撑底座;12、底座通孔;13、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支撑顶板;16、顶板通孔;17、支撑立柱;2、连接组件;21、连接下板;22、下板内孔;23、连接上板;24、上板内孔;25、连接立柱;3、加固组件;31、加固卡块;32、安装孔;33、加固环;34、加固圈;35、第一稳固柱;36、第二稳固柱;37、定位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结构,包括支撑组件1、连接组件2、加固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底座11,所述支撑底座1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加强筋13,所述支撑底座1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立柱17,所述支撑立柱17的顶部连接有支撑顶板15,所述支撑顶板15的内侧开设有顶板通孔16,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下板21,所述连接下板21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立柱25,所述连接立柱25的顶部连接有连接上板23,所述连接上板23的内侧开设有上板内孔24,所述加固组件3包括加固卡块31,所述加固卡块31的内侧开设有安装孔32,所述加固卡块31的内壁连接有加固环33,所述加固卡块31的内壁对称连接有加固圈34。
2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支撑立柱17的设置,用于将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支撑立柱17三者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13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11与支撑立柱17连接的面积,通过第二加强筋14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顶板15与支撑立柱17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立柱17与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支撑组件1使用的安全性。
25.所述支撑底座11与支撑顶板15均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底座11与支撑顶板15的尺寸相同,所述支撑底座11的内侧开设有底座通孔12;当使用装置时,将支撑底座11与支撑面相互接触,然后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底座通孔12,进而实现对支撑组件1的安装固定。
26.所述支撑立柱17为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支撑立柱17与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的连接均为固定焊接连接,所述支撑顶板1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4,所述第一加强筋13与第二加强筋14的前视横截面均为梯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13与第二加强筋14均与支撑立柱17固定连接;通过支撑立柱17的设置,用于将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支撑立柱17三者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13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11与支撑立柱17连接的面积,通过第二加强筋14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顶板15与支撑立柱17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立柱17与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支撑组件1使用的安全性。
27.所述连接下板21的尺寸与支撑顶板15的尺寸相同,所述连接下板21的内侧开设有下板内孔22,所述连接下板21的厚度与连接上板23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立柱25固定焊接于连接下板21的顶部;当使用装置时,将连接下板21与支撑顶板15相互接触贴合,然后使用螺栓依次插入下板内孔22、顶板通孔16并对螺栓进行固定,进而实现连接下板21与支撑顶板15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组件1与连接组件2进行连接。
28.所述加固组件3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加固组件3对称环绕设置于连接立柱25四周壁体的位置,所述加固卡块31与连接立柱25固定焊接连接;当完成连接上板23与待加固机构的连接后,通过安装孔32的设置,用于通过连接件将加固卡块31与横向钢结构进行连接。
29.所述加固环33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加固环33依次首尾相连设置,所述加固环33不与加固卡块31内壁相连接的自由端连接有定位侧板37,所述定位侧板37不与加固环33相连接的自由端与加固圈34相连接;通过加固环33与定位侧板37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卡块31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加固组件3的加固力度。
30.所述加固圈34为弧形结构设置,每两个所述加固圈34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加固圈34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加固圈34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固柱35、第二稳固柱36,所述第一稳固柱35、第二稳固柱36均为空心圆柱形结构设置;通过加固圈34的设置,用于进一步提高
加固卡块31的使用强度,通过第一稳固柱35与第二稳固柱36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圈34使用的稳固性。
31.所述连接上板23的尺寸与连接下板21的尺寸相同,所述连接上板23固定焊接于连接立柱25的顶部;当完成支撑组件1与连接组件2的连接后,将连接上板23与待加固机构接触贴合,然后使用螺栓将连接上板23与待加固机构进行固定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使用装置时,将连接下板21与支撑顶板15相互接触贴合,然后使用螺栓依次插入下板内孔22、顶板通孔16并对螺栓进行固定,进而实现连接下板21与支撑顶板15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组件1与连接组件2进行连接,然后将支撑底座11与支撑面相互接触,然后使用固定螺栓穿过底座通孔12,进而实现对支撑组件1的安装固定,通过支撑立柱17的设置,用于将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支撑立柱17三者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13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11与支撑立柱17连接的面积,通过第二加强筋14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顶板15与支撑立柱17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支撑立柱17与支撑底座11、支撑顶板15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支撑组件1使用的安全性,当完成支撑组件1与连接组件2的连接后,将连接上板23与待加固机构接触贴合,然后使用螺栓将连接上板23与待加固机构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孔32的设置,用于通过连接件将加固卡块31与横向钢结构进行连接,通过加固环33与定位侧板37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卡块31的使用强度,进而提高加固组件3的加固力度,通过加固圈34的设置,用于进一步提高加固卡块31的使用强度,通过第一稳固柱35与第二稳固柱36的设置,用于提高加固圈34使用的稳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