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混凝土柱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2686发布日期:2022-11-22 23:3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柱的梁柱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2.随着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大量进入我们的生活,上部为钢结构底部带地下室的建筑日益增多。钢柱延伸至地下室一般会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的方式从而形成型钢混凝土柱,而在地下室顶板楼层处会产生大量的型钢柱和混凝土梁相交的节点,由于梁柱节点区本来就是钢筋密集交汇和锚固的区域,再加上柱内的型钢的阻隔,使节点区的钢筋贯通和锚固难度加大,同时节点区钢筋过于密集,也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提高了施工难度,尤其在室内外高差高低跨处梁柱节点,由于内外高差造成的双层梁交汇在型钢混凝土柱上,施工复杂性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柱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达到满足节点受力,构造简单便利施工,同时满足成本节约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型钢混凝土柱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型钢柱的下部插入混凝土柱内,形成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柱为闭口截面;型钢混凝土柱的一侧通过第一短牛腿与低跨区混凝土梁连接;第一短牛腿的一端与型钢柱固定,另一端伸入低跨区混凝土梁内;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柱通过第二短牛腿与高跨区混凝土梁连接;第二短牛腿的一端与型钢柱固定,另一端伸入高跨区混凝土梁内;第一竖向受力主筋为低跨区混凝土梁梁区以下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竖向受力主筋;第一竖向受力主筋伸至第一短牛腿的下翼缘,并与第一短牛腿的底部连接固定;第二竖向受力主筋为高跨区混凝土梁梁区以下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竖向受力主筋;第二竖向受力主筋不穿过高跨区混凝土梁连接固定。
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低跨区混凝土梁梁面以上的型钢外包混凝土区域设置构造钢筋。
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底标高高于所述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标高;第二竖向受力主筋伸至高跨区混凝土梁下方,从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标高以上的第二竖向受力主筋长度满足构造锚固要求。一般,这里的构造锚固要求指第二竖向受力主筋在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标高以上的长度满足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顶层主筋构造锚固要求即可。
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底标高位于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和梁底标高之间,第二竖向受力主筋与第二短牛腿的底部连接固定。
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低跨区混凝土梁和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内主筋均为单排,梁内主筋分别与第一短牛腿和第二短牛腿焊接固定。
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低跨区混凝土梁和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内主筋均为双排,下
排的梁内主筋分别与第一短牛腿和第二短牛腿焊接固定;上排的梁内主筋通过第二钢筋接驳器与型钢柱连接。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型钢柱为箱形截面或圆形截面。
11.目前上部多高层钢结构比较多地采用箱形截面钢柱,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一种箱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的高低跨处梁柱节点。
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面以上柱截面按钢管混凝土柱设计计算,不考虑外围混凝土的受力贡献;这样该段柱的外包钢筋混凝土仅为构造需要配置构造钢筋即可。由于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承载力很高(包括抗压、抗弯和抗剪承载力),延性又远高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柱,所以在常规的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带大底盘地下室存在室内外高差的场景下都可满足应用要求。而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面以下的柱截面按混凝土柱的设计计算,此时,不考虑型钢柱的受力贡献。在此情况下,型钢柱外包的第一竖向受力主筋无须按常规做法伸至型钢混凝土柱顶标高,只需伸至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底。第二竖向受力主筋根据理论计算,只需要伸到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标高,但考虑到第二竖向受力主筋的锚固长度及实际施工的便捷,当低跨区混凝土梁与高跨区混凝土梁没有重合高度,即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底标高大于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标高,第二竖向受力主筋可在高跨区混凝土梁的下方,满足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顶层主筋构造锚固要求即可;如果低跨区混凝土梁与高跨区混凝土梁有重合高度,即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底标高位于低跨区混凝土梁的梁顶和梁底标高之间,第二竖向受力主筋与第二短牛腿的底部连接固定,一般可采用钢筋接驳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取消了现有型钢混凝土柱高低跨处梁柱节点的低跨区混凝土梁以上型钢柱外包混凝土区域的竖向受力主筋和箍筋,该区域仅设置构造钢筋即可;同时减少了按现有图集和规范要求在节点区短牛腿上下翼缘处与型钢混凝土柱的竖向受力主筋相连接的连接点。因为现有竖向受力主筋需穿过短牛腿至梁顶,所以,竖向受力主筋会被短牛腿打断,形成竖向受力主筋与短牛腿在数个打断处的连接,导致高低跨梁柱节点处钢筋数量过多,各打断处的连接复杂,非常不利于施工。而本实用新型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竖向受力主筋不需要穿梁,使施工便利快捷,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更有利于提高节点区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示意图一,图中低跨区混凝土梁和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内主筋均为单排,低跨区混凝土梁与高跨区混凝土梁无重合高度。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示意图二,图中低跨区混凝土梁和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内主筋均为双排,低跨区混凝土梁与高跨区混凝土梁无重合高度。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示意图三,图中低跨区混凝土梁和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内主筋均为单排,低跨区混凝土梁与高跨区混凝土梁有重合高度。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示意图四,图中低跨区混凝土梁和高跨区混凝土梁的梁内主筋均为双排,低跨区混凝土梁与高跨区混凝土梁有重合高度。
18.图中标号示意为:型钢混凝土柱1;型钢柱2;低跨区混凝土梁31;高跨区混凝土梁32;第一竖向受力主筋41;第二竖向受力主筋42;第一短牛腿51;第二短牛腿52;型钢外包混
凝土区域6;构造钢筋61;梁内主筋7;第一钢筋接驳器8;第二钢筋接驳器9;第三钢筋接驳器10;型钢混凝土柱顶标高a。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本箱型截面型钢混凝土柱高低跨处梁柱节点低跨区梁面以上型钢外包混凝土区域无需配置受力竖向主筋和箍筋,此区域仅需设置构造钢筋即可。
21.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型钢混凝土柱的高低跨梁柱节点构造,型钢柱2的下部插入混凝土柱内,形成型钢混凝土柱1。型钢柱2的截面为闭口,可为图中所示的箱型截面,也可以为圆管形截面等。型钢混凝土柱1的一侧通过第一短牛腿51与低跨区混凝土梁31连接;第一短牛腿51的一端与型钢混凝土柱1中的型钢柱2固定,另一端伸入低跨区混凝土梁31内;型钢柱2通过第二短牛腿52与高跨区混凝土梁32连接;第二短牛腿52的一端与型钢柱2固定,另一端伸入高跨区混凝土梁32内。第一短牛腿51和第二短牛腿52可为工字钢或其它型钢。
23.第一竖向受力主筋41为低跨区混凝土梁31梁区以下的型钢混凝土柱1的竖向受力主筋;第一竖向受力主筋41无需无须穿过低跨区混凝土梁31伸至型钢混凝土柱顶标高a。一般在实际工程中,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梁顶标高与型钢混凝土柱顶标高a相同。第一竖向受力主筋41伸至第一短牛腿51的下翼缘,并与第一短牛腿51的底部连接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宜通过第一钢筋接驳器8固定连接。
24.第二竖向受力主筋42为高跨区混凝土梁32梁区以下的型钢混凝土柱1的竖向受力主筋。第二竖向受力主筋42也无需伸入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梁内连接固定。
25.如图1和图2所示,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梁底标高高于低跨区混凝土梁31的梁顶标高时,第二竖向受力主筋42在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下方,且满足锚固长度即可,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竖向受力主筋42在顶端弯折以满足锚固长度。如图3和图4所示,当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梁底标高位于低跨区混凝土梁31的梁顶和梁底标高之间,第二竖向受力主筋42与第二短牛腿52的底部通过第三钢筋接驳器10连接固定。
26.低跨区混凝土梁31梁面以上的型钢外包混凝土区域6设置构造钢筋61。型钢外包混凝土区域6内无需设置受力竖向主筋和箍筋,仅设置构造钢筋61即可。一般此处的构造箍筋可采用直径8-10毫米钢筋,构造架立筋可采用直径12-14毫米钢筋。
27.如图1和图3所示,当低跨区混凝土梁31和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梁内主筋7均为单排,梁内主筋7分别与第一短牛腿51和第二短牛腿52焊接固定。
28.如图2和图4所示,当低跨区混凝土梁31和高跨区混凝土梁32的梁内主筋7均为双
排,下排的梁内主筋分别与第一短牛腿51和第二短牛腿52焊接固定;上排的梁内主筋通过第二钢筋接驳器9与型钢柱2连接。
29.一般,型钢柱2内设有带混凝土浇筑孔的水平加劲板,水平加劲板之间的间距h宜大于等于200毫米,如果水平加劲板之间的间距h小于200毫米,可采用两块水平加劲板合并为一块居中设置。型钢柱2内后浇混凝土。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