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治具和装夹治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0975发布日期:2023-01-04 02: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装夹治具和装夹治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扫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夹治具和装夹治具组件。


背景技术:

2.玻璃熔接技术能够实现垂直边结构设计,使玻璃外观更加多样化,光影效果更佳,造型更加具有立体感。但要求熔接面边缘不允许有塌边,对玻璃来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多为单片加工,现有技术中通常先利用数控机床对单片玻璃的外形进行铣削加工,然后将加工后的玻璃进行叠片后,再安装到扫边机上对玻璃的周侧面进行扫边。由于数控机床加工尺寸公差及叠片手法问题,每片玻璃的周侧面的上下边缘扫边后均会出现塌边,因而无法满足玻璃熔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夹治具和装夹治具组件,利用该装夹治具可对多个待扫边件如多个玻璃进行叠片并夹持固定,能够保证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的面被保护,多个待扫边件连同装夹治具一起固定于数控机床进行铣削加工,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被保护的面在铣削加工时崩边较小,然后多个待扫边件连同装夹治具一起安装于扫边机进行扫边,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被保护的面在扫边时无塌边,同时该装夹治具夹持待扫边件进行扫边时,无需粘接胶水,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夹治具,装夹治具用于夹持多个待扫边件,每一待扫边件均设有定位孔,定位孔沿待扫边件的厚度方向贯穿待扫边件,装夹治具包括下底座、定位柱和上夹块,定位柱固定连接于下底座的一侧,定位柱穿设多个待扫边件的定位孔,上夹块可拆卸地安装于定位柱,且与下底座共同夹持多个待扫边件。
5.其中,多个待扫边件与定位柱相对固定。
6.其中,定位孔为方孔,定位柱为方形柱。
7.其中,装夹治具还包括一个垫片;垫片设于上夹块朝向下底座的表面,或者,垫片设于下底座朝向上夹块的表面。
8.其中,装夹治具还包括两个垫片,一个垫片设于上夹块朝向下底座的表面,另一个垫片设于下底座朝向上夹块的表面。
9.其中,每一待扫边件的周侧面均相对下底座的周侧面和上夹块的周侧面突出。
10.其中,装夹治具的中心轴与多个待扫边件的中心轴重合。
11.其中,装夹治具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与上夹块和定位柱固定连接。
12.其中,定位柱设有第一安装孔,上夹块设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设于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内。
13.其中,上夹块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开口设于上夹块背离定位柱的表面,第二安装孔的开口位于容置槽的槽底壁。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夹治具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如上所述的装夹治具,下底座安装于固定座的一侧。
15.其中,下底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开口位于下底座背离定位柱的表面,固定座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安装于限位槽。
16.其中,固定座设有真空吸附孔,真空吸附孔贯穿限位柱,且用于真空吸附装夹治具。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中,利用定位柱穿设多个待扫边件的定位孔,以对多个待扫边件进行定位,且对多个待扫边件进行叠片。同时利用上夹块和下底座共同夹持多个待扫边件,以将多个待扫边件固定于上夹块和下底座之间,从而实现装夹治具对多个叠片的待扫边件进行夹持固定,且能够保证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的面被保护。
18.多个待扫边件可连同装夹治具一起固定于数控机床的机台,并利用数控机床同时对多个待扫边件进行铣削加工外形,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同时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被保护的面在铣削加工时崩边较小。数控机床加工后,可将待扫边件连同装夹治具整体安装于扫边机进行扫边,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被保护的面在扫边时无塌边。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夹持待扫边件进行扫边时,无需对待扫边件粘接胶水,在扫边完成后,拆卸上夹块后即可取出已完成扫边的待扫边件,装夹治具可重复利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组件安装于机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装夹治具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所示装夹治具组件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所示固定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2所示装夹治具组件中装夹治具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所示装夹治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6所示装夹治具中底座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5所示装夹治具夹持待扫边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组件1000安装于机台
2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装夹治具组件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装夹治具组件1000包括固定座100和装夹治具200。固定座100安装于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的机台2000,装夹治具200安装于固定座100,且用于夹持多个待扫边件300。本实施例中,待扫边件300为玻璃板。在其他实施例中,待扫边件300的材质还可以为其他材料。本实施例中待扫边件300以摄像头玻璃盖板为例,待扫边件300设有定位孔310,定位孔310沿待扫边件300的厚度方向贯穿待扫边件300,该定位孔310后续可用于安装摄像头。本实施例中,待扫边件300为圆环柱状,定位孔310为方孔。其中,待扫边件300的中心轴与装夹治具200的中心轴重合,方便利用数控机床对待扫边件300进行铣削加工外形。
32.装夹治具200夹持多个叠片的待扫边件300,然后将夹持有多个待扫边件300的装夹治具200安装于固定座100并固定于机台2000上,而后利用数控机床对待扫边件300进行铣削加工外形。铣削加工外形完成后,可将多个叠片的待扫边件300连同装夹治具200取下并安装于扫边机上进行扫边。
33.本技术实施例中,利用装夹治具组件1000中的装夹治具200夹持多个叠片后的待扫边件300,能够保证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之间的面被保护,然后利用固定座100将装夹治具组件1000安装于数控机床的机台2000上,以实现同时对多个叠片的待扫边件300进行铣削加工外形,提升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同时保证了多个待扫边件之间被保护的面在铣削加工时崩边较小。此外,铣削加工外形完成后,多个待扫边件300可连同装夹治具200整体从固定座100取下,并安装于扫边机上进行扫边,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300之间被保护的面在扫边时无塌边。扫边时,无需对待扫边件300粘接胶水,扫边完成后,从装夹治具200中取出扫边后的玻璃板即可,装夹治具200可重复利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34.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装夹治具组件1000中固定座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固定座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5.固定座100包括固定本体110和限位柱120,固定本体110安装于机台2000,限位柱120凸设于固定本体110,且用于固定装夹治具200。本实施例中,固定本体110为矩形板状。限位柱120为方形柱,凸设于固定本体110背离机台2000的表面。
36.固定座100设有固定孔101和真空吸附孔102,固定孔101与真空吸附孔102间隔设置。其中,固定孔101有多个,多个固定孔101均设于固定本体110,且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孔101均沿固定本体110的厚度方向贯穿固定本体110,螺丝等紧固件穿过多个固定孔101,并固定于机台2000,以实现固定座100与机台2000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01为十个,十个固定孔101围绕限位柱120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孔101的个数还可以为两个、四个等,本技术对固定孔101的个数并不做限定。
37.沿固定本体110和限位柱120的厚度方向,真空吸附孔102贯穿固定本体110和限位柱120。真空泵等真空装置可与真空吸附孔102连接,并对真空吸附孔102产生负压,以实现装夹治具200固定于限位柱120时,从而实现利用负压将装夹治具200固定于固定座100。
38.本技术实施例中,利用限位柱120将装夹治具200固定于固定座100以及利用真空吸附孔102将装夹治具200吸附于固定座100的双重固定方式,确保了数控机床对待扫边件300铣削加工时,装夹治具200不发生旋转和移位,从而确保了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准性。
39.请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图5为图2所示装夹治具组件1000中装夹治具200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装夹治具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装夹治具200中下底座1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装夹治具200夹持待扫边件300的结构示意图。
40.其中,以下描述装夹治具200时所涉及的“上”和“下”的方位用词是依据说明书附图5所示方位进行的描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上”,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下”,其并不形成对装夹治具20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限定。
41.装夹治具200包括下底座10、定位柱20、上夹块30、紧固件40、第一垫片51和第二垫片52。下底座10固定于固定座100,定位柱20固定于下底座10与上夹块30之间,且用于定位待扫边件300。上夹块30通过紧固件40固定于定位柱20,以实现上夹块30与定位柱20可拆卸连接。第一垫片51设于下底座10朝向上夹块30的表面,第二垫片52设于上夹块30朝向下底座10的表面。其中,从下底座10到上夹块30的方向为z轴方向。
42.下底座10设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的开口位于下底座10背离定位柱20的表面,且用于安装固定座100的限位柱120。具体的,下底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其中,第一表面11为下底座10背离定位柱20的表面。限位槽13的开口位于第一表面11,且自第一表面11向朝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凹陷。限位柱120可伸入限位槽13并安装于限位槽13内,以实现下底座10与固定座10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装夹治具20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3为方形槽,与限位柱120的方形柱的形状匹配,以实现下底座1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方形槽确保了下底座10不会相对固定座100旋转和移位,从而确保了数控机床对待扫边件300进行铣削加工时,装夹治具200不会旋转和移位。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13也可以为其他与限位柱120形状匹配的槽。限位槽13的槽底壁与真空吸附孔102接触,真空吸附孔102产生的负压可使得限位槽13的槽底壁与限位柱120吸附压紧,以实现下底座1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装夹治具20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固定连接。
43.定位柱20固定连接于下底座10的第二表面12,即定位柱20固定连接于下底座10背离限位槽1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0为方形柱,与待扫边件300的定位孔310的方孔形状匹配,以实现定位柱20可穿设定位孔310内且与待扫边件300相对固定,避免了数控机床铣削加工时待扫边件300发生旋转的问题。其中,“相对固定”是指待扫边件300不会相对定位柱20发生移动或者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柱20也可以为其他非圆柱形,以避免待扫边件300相对定位柱20发生移动或者旋转。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0与下底座10一体成型。定位柱20设有第一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21的开口位于定位柱20背离下底座10的一面。
44.上夹块30通过紧固件40固定于第一安装孔21,以实现上夹块30可拆卸地安装于定位柱20。具体的,上夹块30设有第二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1沿上夹块30的厚度方向贯穿上夹块30。将第二安装孔31与第一安装孔21对准,紧固件40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31和第一安装孔21,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21内,以实现上夹块30与定位柱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下底座10和上夹块30均为圆形板状,以利于对待扫边件300进行扫边形成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底座10和上夹块3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0为螺丝,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40还可以为其他紧固件。
45.第一垫片51套设于定位柱20,且设于下底座10的第二表面12,即设于下底座10朝
向上夹块30的表面,以减轻待扫边件300与下底座10硬接触时产生划伤。第二垫片52套设于定位柱20,且设于上夹块30朝向下底座10的表面,以防止数控机床对待扫边件300进行铣削加工时下压力过大而导致待扫边件300破碎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垫片51和第二垫片52均为硅胶垫。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使用第一垫片51,或仅使用第二垫片52。
46.利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200夹持多个待扫边件300的过程为:将第一垫片51套设于定位柱20并与下底座10接触,然后取待扫边件300并将待扫边件300的定位孔310穿过定位柱20。多个待扫边件300叠片后,将第二垫片52套设于定位柱20,并在第二垫片52上放置上夹块30,最后利用紧固件40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31和第一安装孔21,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21内,以实现上夹块30与下底座10共同夹持多个待扫边件300,从而实现装夹治具200夹持多个待扫边件300。本实施例中,多个待扫边件300与装夹治具200装配后,每一待扫边件300的周侧面均相对下底座10的周侧面和上夹块30的周侧面突出,方便利用数控机床对多个待扫边件300的外形进行铣削加工,以及方便利用扫边机对多个待扫边件300的周侧面进行扫边。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200中,利用定位柱20穿设多个待扫边件300的定位孔310,以将多个待扫边件300叠片并对多个待扫边件300进行定位,同时利用上夹块30对多个待扫边件300进行压紧,以实现装夹治具200夹持多个待扫边件300,且能够保证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300之间的面被保护。在对待扫边件300的外形进行铣削加工时,将叠片状态下的多个待扫边件300连同装夹治具200整体固定于数控机床的机台2000进行加工,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300中相邻待扫边件300之间被保护的面在铣削加工时崩边较小。数控机床加工后,可将叠片状态的多个待扫边件300连同装夹治具200整体安装于扫边机进行扫边,保证了叠片状态下多个待扫边件300之间被保护的面在扫边时无塌边。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200夹持待扫边件300进行扫边时,无需对待扫边件300粘接胶水。在扫边完成后,分开装夹治具200与已完成扫边的待扫边件300即可,装夹治具200可重复利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48.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200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9.本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200与第一实施例的装夹治具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装夹治具200中的下底座10设有第三安装孔14,紧固件40固定于第三安装孔14内,上夹块30设有容置槽32,紧固件40收容于容置槽32内。
50.具体的,第三安装孔14的开口位于第二表面12,且与第一安装孔21连通。紧固件40可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31、第一安装孔21和第三安装孔14,并固定于第三安装孔14内,以实现上夹块30、定位柱20和下底座10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0与下底座10可拆卸连接。
51.容置槽32的开口设于上夹块30背离定位柱20的表面,且自上夹块30背离定位柱20的表面向定位柱20的方向凹陷。第二安装孔31的开口位于容置槽32的槽底壁,以实现容置槽32与第二安装孔31连通。容置槽32的槽宽大于第二安装孔31的直径,紧固件40可抵持于容置槽32的槽底壁并穿过第二安装孔31,以实现紧固件40收容于容置槽32内且固定于第二安装孔31内。
5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安装孔14,提升了装夹治具200的装配稳定性。通过设置容
置槽32,使得紧固件40收容于容置槽32内,提升了装夹治具200的外观平整度。
5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