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1724发布日期:2022-12-07 07:3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其中楼板体系在整个装配式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目前,叠合楼板是装配式结构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节约模板、刚度大,整体性好等诸多优点。
3.一般地,叠合楼板按长宽比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安装时单向板之间通常采用“密拼”形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构造简单、施工便捷,是单向板最常用的一种拼接方式。但同时也需注意到,该连接方式因拼缝处只是简单配置了一些垂直于板缝的短钢筋,因短钢筋无法较好传递两侧板之间的温度应力,故经常导致叠合楼板板底在于拼缝处出现裂缝。
4.双向板在两个方向都具有承重作用,板间拼缝通常采用后浇带形式,也称“整体式”拼接。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整体式拼缝在楼板交付后使用过程中出现板间裂缝的几率较小,使用效果较好,能有效规避上述单向板板间开缝这一难题。但整体式拼缝的构造复杂、施工繁琐,施工时易发生钢筋碰撞。
5.上述叠合板拼缝的技术难题一直是困扰行业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亟待工程人员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现有用于桁架叠合楼板的连接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叠合楼中单向板“密拼”拼缝易开裂、双向板“整体式”拼缝构造复杂、施工繁琐,施工时易发生钢筋碰撞等系列技术难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包括用以安装在叠合楼板上的楔形体,所述楔形体为等腰梯形框架结构的腹板,腹板包括构成等腰梯形框架顶面的顶板,构成等腰梯形框架底面的底板,构成等腰梯形结构两侧斜边的侧板,腹板的底板上设有用以与叠合楼板浇铸连接的多根锚固钢筋,腹板内设有与两侧板结构匹配实现滑动自锁的止挡滑块,止挡滑块的中垂线设有贯穿圆孔,顶板中央设有顶板圆孔,顶板圆孔与贯穿圆孔同轴,顶板圆孔与贯穿圆孔内设有两端均设有螺纹的拉结螺栓,拉结螺栓的端部螺纹通过螺帽与止挡滑块连接并形成连接两个叠合楼板之间的固定拉力。
8.进一步,叠合楼板上设有与腹板匹配的凹槽结构,使腹板嵌入叠合楼板,同时使多根锚固钢筋通过浇筑埋入叠合楼板形成一体。
9.进一步,左右两块叠合楼板的连接面上均嵌入腹板,腹板内设有止挡滑块,拉结螺栓为双头螺栓,拉结螺栓两端穿过左右两个止挡滑块的贯穿圆孔设置,通过在两个止挡滑
块上露出的拉结螺栓端部螺纹上设置螺帽从而使两个止挡滑块形成相对的拉力,使两块叠合楼板紧密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左右两块叠合楼板的连接面上根据需要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腹板,每对腹板之间均通过拉结螺栓与两个止挡滑块之间通过张拉锁紧。
11.进一步,顶板、底板、侧板均为宽度相等的矩形结构,且沿竖向合围布置在腹板的四个边上形成等腰梯形框架结构。
12.进一步,锚固钢筋的端部通过焊接和/或铆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在底板的外侧,并向外呈外伸状。
1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即可应用在常见叠合楼板中的单向板中,又可应用在双向板中,当应用在单向板中时,可有效解决现有叠合楼中单向板“密拼”拼缝易开裂的技术难题;但应用在双向板中时,可有效解决现有双向板“整体式”拼缝构造复杂、施工繁琐,施工时易发生钢筋碰撞等系列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材料来源广泛,加工制作简单,本实用新型加工制作时所采用的顶板、侧板、底板、螺栓等均为市场上常见的建材,其加工中用到的裁切、打孔、焊接等施工工艺也为常规成熟的加工制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可完美替代目前常见的单向板“密拼”拼缝和双向板“整体式”拼缝的施工工法,大大简化施工流程,节约钢筋、混凝土等建材,综合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的三维立体拆解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实际应用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示意图。
18.图中:1、连接装置;11、顶板;111、顶板圆孔;12、侧板;13、底板;14、锚固钢筋;15、止挡滑块;151、贯穿圆孔;16、拉结螺栓;17、螺帽;18、腹板;2、预制叠合楼板;21、桁架钢筋;3、叠合层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包括用以安装在预制叠合楼板2上的楔形体,所述楔形体为等腰梯形框架结构的腹板18,腹板18包括构成等腰梯形框架顶面的顶板11,构成等腰梯形框架底面的底板13,构成等腰梯形结构两侧斜边的侧板12,腹板18的底板13上设有用以与预制叠合楼板2浇铸连接的多根锚固钢筋14,腹板18内设有与两侧板12结构匹配实现滑动自锁的止挡滑块15,止挡滑块15的中垂线设有贯穿圆孔151,顶板11中央设有顶板圆孔111,顶板圆孔111与贯穿圆孔151同轴,顶板圆孔111与贯穿圆孔151内设有两端均设有螺纹的拉结螺栓16,拉结螺栓16的端部螺纹通过螺帽17与止挡滑块15连接并形成连接两个预制叠合楼板2之间的固定拉力。适用的预制叠合楼板2上设有与腹板18匹配的凹槽结构,使腹板18嵌入预制叠合楼板2,同时使多根锚固钢筋14通过浇筑
埋入预制叠合楼板2形成一体。左右两块预制叠合楼板2的连接面上均嵌入腹板18,腹板18内设有止挡滑块15,拉结螺栓16为双头螺栓,拉结螺栓16两端穿过左右两个止挡滑块15的贯穿圆孔151设置,通过在两个止挡滑块15上露出的拉结螺栓16端部螺纹上设置螺帽17从而使两个止挡滑块15形成相对的拉力,使两块预制叠合楼板2紧密连接。顶板11、底板13、侧板12均为宽度相等的矩形结构,且沿竖向合围布置在腹板18的四个边上形成等腰梯形框架结构。
21.所述左右两块预制叠合楼板2的连接面上根据需要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腹板18,每对腹板18之间均通过拉结螺栓16与两个止挡滑块15之间通过张拉锁紧。
22.锚固钢筋14的端部通过焊接和/或铆接和/或螺栓连接固定在底板13的外侧,并向外呈外伸状。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制作时,一般可以先根据顶板11、侧板12、底板13和腹板18可在一张钢板上应用剪裁、冲孔、冲压等成熟机械加工工艺实现大批量快速加工、制作,加工成型后对板间接缝处进行焊接,在底板13的外侧焊接锚固钢筋14。止挡滑块15可采用普通铸铁或其他合金材料铸造成型。拉结螺栓16可采用市面常见普通双头螺栓。螺帽也可采用普通螺帽。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材料来源广泛、加工制作简单,综合成本不高。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将拉结螺栓16穿过顶板11上的顶板圆孔111,再穿过止挡滑块15上的贯穿圆孔151,再将螺帽17旋拧至对拉螺栓16一端的螺纹上即可。
24.如附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可将根据设计间隔地将其固定在叠合板模具一侧,即叠合楼板板缝所在位置的旁边,然后按照常规的制作叠合板的步骤进行钢筋绑扎、放置垫块等,正式浇筑混凝土前,需在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1的上方放置临时保护设施(如泡沫棉、泡沫棒等),以防止叠合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乱溅而污染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1的内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锚固钢筋14的作用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1被牢固嵌固在叠合楼板的拟拼接部位。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1的布置、安装。
25.叠合楼板吊装施工时,先将一侧的预制叠合楼板2安装就位,预制叠合楼板2通过在叠合层混凝土3中埋入桁架钢筋21过程;穿装好拉结螺栓16,旋拧好螺帽17。此时吊装另一侧的预制叠合楼板2,将其吊装安放在支撑上后,缓缓微调,使先前一侧预制叠合楼板2上外伸的拉结螺栓16伸入至后吊楼板的止挡滑块15上的贯穿圆孔151中,最后利用电动扳手拧紧其上的螺帽17即完成了相邻两侧叠合楼板的安装。最后在楼板上敷设线管,绑扎楼板上层钢筋,浇筑后浇层混凝土,从而完成叠合楼板的施工总过程。由上述过程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叠合楼板拼缝的连接装置其施工过程简单,无需像双向板“整体式”拼缝那样需要在拼缝下侧专门设置支撑、在支撑顶部设置模板,在模板上再绑扎附加钢筋等,具有施工简单、易于实施的显著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