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厕所集成隔间。
背景技术:2.原本的多数公共厕所还是采用水泥、砖头搭建而成,安装时间长,且结构比较单一,透气性不好,造成内部气味过大;目前装配式公共厕所由于其搭建方便和造价低,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城市内,装配式公共厕所的身影在一些旅游景区、野外施工地点也越来越常见。但是目前现有的大部分装配式公共厕所还没有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导致空气条件舒适度不高,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厕所模块结构简单,厕所的异味会顺着厕所的排污孔向外发散,严重影响装配式公厕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厕所集成隔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装配式厕所集成隔间,包括隔间本体,所述隔间本体上设有输水管,所述隔间本体内可拆卸设有蹲式模块如厕器,所述蹲式模块如厕器包括承重钢架和设置在承重钢架内的轻质填充料层,所述轻质填充料层内埋设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与输水管连通,所述轻质填充料层上表面开设有小便槽和设置在小便槽一端的且上下贯通的排污孔,所述轻质填充料层的上表面和小便槽的表面成型有光滑釉面,所述小便槽顶部边沿处设有若干冲洗喷头,所述冲洗喷头与给水管连通,所述给水管上设有脚踏控制阀,所述脚踏控制阀外露于轻质填充料层上表面,所述排污孔下端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其中一端延伸成型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有配重块,所述连接杆与封盖的连接处与排污孔下端铰接并使得在封盖不受其他外力时保持与排污孔贴合。
6.上述结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7.在安装时,通过螺栓将蹲式模块如厕器固定在隔间本体内,并将给水管与输水管之间连通,安装快速便捷,提高了装配式公厕的安装效率,之后在如厕使用时,封盖由于受到重力,会向下移动,进而方便从排污孔中排污,如厕完毕以后,踩踏脚踏控制阀,供水管向冲洗喷头供水产生压力,冲洗喷头对小便槽以及排污孔和封盖进行清洁,清洁完毕以后,封盖受到配重块的作用,重新恢复原位堵住排污孔,防止臭气向上扩散。
8.进一步的,所述蹲式模块如厕器的顶面成型若干有摩擦凸起。
9.摩擦凸起的设置,能够防止如厕者出现脚滑现象,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10.进一步的,所述隔间本体其中一侧面上铰接有隔间门,所述隔间门上设有插销锁,所述隔间门底部设有通风孔,所述隔间本体顶部设有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和照明灯,所述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与照明灯电连接。
11.在如厕者进入隔间本体内以后,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检测到有人进入到隔间本
体内以后,接通照明灯的电路,使得照明灯开始工作,通风孔能够保持隔间本体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实现交换。
12.进一步的,所述隔间本体顶部设有抽气扇,所述抽气扇连通有排气管,所述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与抽气扇电连接。
13.当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检测到使用者离开以后,会使得抽气扇电路连通,由提前设定的运行逻辑,抽气扇会工作一定时间,将隔间本体内的空气抽离,并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保持隔间本体内的空气质量。
14.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呈长条状且开口朝下设置。
15.通风孔呈长条状且开口朝下,能够防止从外部窥视隔间本体内部的情况,并且阻隔隔间本体内的空气从通风孔内排出。
16.进一步的,所述隔间本体外壁底部设有防水固定护边。
17.防水固定护边的设置,能够防止隔间本体底部被水侵蚀损坏。
18.进一步的,所述小便槽的长度为蹲式模块如厕器的长度的五分之四。
19.小便槽长度的限定,有利于使其适用于男生蹲着上厕所小便的情形,使其拥有足够的长度,防止出现男生尿在小便槽以外的情况发生,保证蹲式模块如厕器的表面清洁,并且相对于以前的防护挡瓦,其生产成本更低。
2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通过螺栓将蹲式模块如厕器固定在隔间本体内,并将给水管与输水管之间连通,安装快速便捷,提高了装配式公厕的安装效率,之后在如厕使用时,封盖由于受到重力,会向下移动,进而方便从排污孔中排污,如厕完毕以后,踩踏脚踏控制阀,供水管向冲洗喷头供水产生压力,冲洗喷头对小便槽以及排污孔和封盖进行清洁,清洁完毕以后,封盖受到配重块的作用,重新恢复原位堵住排污孔,防止臭气向上扩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间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蹲式模块如厕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24.1、隔间本体;11、输水管;12、隔间门;13、插销锁;14、通风孔;15、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6、照明灯;17、抽气扇;18、排气管;19、防水固定护边;2、蹲式模块如厕器;21、承重钢架;22、轻质填充料层;23、给水管;24、小便槽;25、排污孔;26、冲洗喷头;27、脚踏控制阀;3、封盖;4、连接杆;5、配重块;6、摩擦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实施例:
2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厕所集成隔间,包括隔间本体1,隔间
本体1上设有输水管11,隔间本体1内可拆卸设有蹲式模块如厕器2,蹲式模块如厕器2包括承重钢架21和设置在承重钢架21内的轻质填充料层22,轻质填充料层22内埋设有给水管23,给水管23与输水管11连通,轻质填充料层22上表面开设有小便槽24和设置在小便槽24一端的且上下贯通的排污孔25,轻质填充料层22的上表面和小便槽24的表面成型有光滑釉面,小便槽24顶部边沿处设有若干冲洗喷头26,冲洗喷头26与给水管23连通,给水管23上设有脚踏控制阀27,脚踏控制阀27外露于轻质填充料层22上表面,排污孔25下端设有封盖3,封盖3其中一端延伸成型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末端设有配重块5,连接杆4与封盖3的连接处与排污孔25下端铰接并使得在封盖3不受其他外力时保持与排污孔25贴合。
28.上述结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29.在安装时,通过螺栓将蹲式模块如厕器2固定在隔间本体1内,并将给水管23与输水管11之间连通,安装快速便捷,提高了装配式公厕的安装效率,之后在如厕使用时,封盖3由于受到重力,会向下移动,进而方便从排污孔25中排污,如厕完毕以后,踩踏脚踏控制阀27,供水管向冲洗喷头供水产生压力,冲洗喷头对小便槽24以及排污孔25和封盖3进行清洁,清洁完毕以后,封盖3受到配重块5的作用,重新恢复原位堵住排污孔25,防止臭气向上扩散。
3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蹲式模块如厕器2的顶面成型若干有摩擦凸起6。
31.摩擦凸起6的设置,能够防止如厕者出现脚滑现象,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间本体1其中一侧面上铰接有隔间门12,隔间门12上设有插销锁13,隔间门12底部设有通风孔14,隔间本体1顶部设有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5和照明灯16,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5与照明灯16电连接。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5的型号为tdl-9958j。
33.在如厕者进入隔间本体1内以后,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5检测到有人进入到隔间本体1内以后,接通照明灯16的电路,使得照明灯16开始工作,通风孔14能够保持隔间本体1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实现交换。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间本体1顶部设有抽气扇17,抽气扇17连通有排气管18,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5与抽气扇17电连接。
35.当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开关15检测到使用者离开以后,会使得抽气扇17电路连通,由提前设定的运行逻辑,抽气扇17会工作一定时间,将隔间本体1内的空气抽离,并通过排气管18排出,从而保持隔间本体1内的空气质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风孔14呈长条状且开口朝下设置。
37.通风孔14呈长条状且开口朝下,能够防止从外部窥视隔间本体1内部的情况,并且阻隔隔间本体1内的空气从通风孔14内排出。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间本体1外壁底部设有防水固定护边19。
39.防水固定护边19的设置,能够防止隔间本体1底部被水侵蚀损坏。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小便槽24的长度为蹲式模块如厕器2的长度的五分之四。
41.小便槽24长度的限定,有利于使其适用于男生蹲着上厕所小便的情形,使其拥有足够的长度,防止出现男生尿在小便槽24以外的情况发生,保证蹲式模块如厕器2的表面清洁,并且相对于以前的防护挡瓦,其生产成本更低。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