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1461发布日期:2023-01-20 18:4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设计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计梁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建筑结构是由板、梁、柱、墙、基础等建筑构件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并能安全承受建筑物各种正常荷载作用的骨架结构。
3.传统的支撑结构在对设计梁进行支撑时无法根据设计梁的高度进行调节,这样在撑扶时不能根据不同设计梁的高度进行支撑高度的调节,使得装置的适用性大大地降低,而且传统的这类支撑装置大多都是直角支撑,这样使得结构支撑单一,无法满足确保支撑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高度调节的设计梁支撑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梁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块,支撑块的上方竖向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套设有可相对于支撑杆上下移动的支撑套筒,支撑套筒上端设置有顶撑板;
6.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套筒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组件。
7.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沿支撑杆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组,所述支撑套筒上设置有与定位组相配合的锁定孔,所述定位组与锁定孔通过锁定机构连接。
8.进一步,所述定位组设置有多个,且沿支撑套筒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锁定孔的数量与定位组的数量相对应。
9.进一步,所述定位组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锁定机构为锁定销。
10.进一步,所述锁定孔与锁定销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在锁定孔内壁,沿锁定孔轴向设置复位槽,所述锁定销上固定有可在复位槽中沿锁定孔轴向移动的复位块,复位块与复位槽远离支撑杆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复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槽远离支撑杆的槽壁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支撑杆与支撑套筒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
12.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支撑杆上的第一导向件,以及设置在支撑套筒内壁与第一导向件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相对于第一导向件上下移动。
13.进一步,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套环,连接套环的外表面设置侧撑机构,所述侧撑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套环的外表面有铰接座,铰接座上铰接有转动杆,转动杆远离铰接座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撑扶杆,撑扶杆远离连接块的端部设置有沉孔,沉孔内插设有可沿撑扶杆轴线移动的延伸杆,延伸杆远离撑扶杆的端部设置有撑扶
块。
14.进一步,所述沉孔包括内腔以及与内腔相通延伸到撑扶杆远离连接块的端部的开口,内腔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所述延伸杆远离撑扶块的端部设置有阻挡滑块,阻挡滑块设置在内腔内,内腔的底部与阻挡滑块之间设置有顶撑弹簧,顶撑弹簧的一端与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阻挡滑块固定连接。
15.进一步,所述侧撑机构至少为两个,沿着连接套环周向布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撑杆与支撑套筒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可以调节支撑杆与支撑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支撑套筒可相对于支撑杆上下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高度的设计梁的支撑。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1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4是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连接的示意图;
21.图5是延伸杆与撑扶杆连接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支撑杆;101-支撑块;102-定位孔;103-定位组;104-第一导向件;105-第二导向件;2-支撑套筒;201-顶撑板;202-锁定孔;3-锁定销;301-复位块;302-复位弹簧;303-复位槽;4-连接套环;401-铰接座;5-转动杆;501-连接块;6-撑扶杆;601-顶撑弹簧;7-延伸杆;701-撑扶块;702-阻挡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设计梁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块101,支撑块101的上方竖向设置有支撑杆1,支撑杆1上套设有可相对于支撑杆1上下移动的支撑套筒2,支撑套筒2上端设置有顶撑板201;
25.所述支撑杆1与支撑套筒2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组件。
26.其中,支撑块101为圆形或者方形,放置在支撑基体,例如地面或者支撑台上,支撑杆1为圆柱形或者方形,支撑套筒2为圆柱形或者方形,支撑套筒2的内径大于支撑杆1的外径,使得支撑套筒2可相对于支撑杆1上下移动,顶撑板201为圆形或者方形,用于与设计梁连接。
27.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支撑杆1和支撑套筒2的相对位置,高度调节组件可以采用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利用螺栓与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支撑套筒2的内壁螺栓连接,这样就可以使支撑套筒2可相对于支撑杆1上下移动;当支撑套筒2的内孔为圆柱形,支撑杆1也为圆柱形时,在支撑杆1上设置外螺纹,在支撑套筒2的内孔设置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使得支撑套筒2可相对于支撑杆1上下移动,
同时螺纹还具有自锁功能,使得在进行高度调节以后,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不会发生相对移动。
28.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沿支撑杆1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组103,所述支撑套筒2上设置有与定位组103相配合的锁定孔202,所述定位组103与锁定孔202通过锁定机构连接。
29.其中,定位组103可以是竖向设置的定位槽,锁定孔202为螺纹孔,锁定机构为螺栓,螺栓旋入锁定孔202,直到螺栓的头部与定位槽的底部相抵接,这样就可以将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固定,当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螺栓的头部往外旋,螺栓的头部与定位槽的底部远离,调节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将螺栓的头部向内旋使螺栓的头部与定位槽的底部相抵接,这样就实现了高度调节;
30.定位组103也可以是沿支撑杆1轴线方向布置多个螺纹孔,锁定孔202为通孔,锁定机构为螺栓,螺栓穿过锁定孔202,然后旋入其中一个螺纹孔,这样就可以将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固定,当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将螺栓从其中一个螺纹孔中旋出,调节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将螺栓旋入另一个螺纹孔,这样就可以实现高度调节。
31.为了提升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定位组103设置有多个,且沿支撑套筒2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锁定孔202的数量与定位组103的数量相对应。其中优选的,定位组103的数量为3个或者4个。
32.不管定位组103定位槽还是螺纹孔,均需要采用螺栓,在调整高度的时候,需要将螺栓旋进或者旋出,操作很繁琐,进一步,所述定位组103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102,所述锁定机构为锁定销3。其中,定位孔102的数量以及竖向两个定位孔102的距离根据需要调节的高度来设定,当定位孔102为两个时,只能调节两个不同的高度,为了调节高度的多样性,这里定位孔102的数量优选为4个或者5个,通过锁定销3穿过锁定孔202直到伸入到定位孔102之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锁定销3的直径要小于定位孔102的孔径和锁定孔202的孔径,在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将锁定销3从定位孔102中抽出,调节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将锁定销3插入另一个定位孔102,这样就实现了高度的调节。
33.进一步,参见图3,所述锁定孔202与锁定销3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在锁定孔202内壁,沿锁定孔202轴向设置复位槽303,所述锁定销3上固定有可在复位槽303中沿锁定孔202轴向移动的复位块301,复位块301与复位槽303远离支撑杆1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02,复位弹簧302的一端与复位块3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槽303远离支撑杆1的槽壁固定连接。
34.当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首先向着远离支撑套筒2的方向拉动锁定销3,锁定销3受力在定位孔102内进行滑动,锁定销3的滑动带动连接的复位块301在对应的复位槽303内同步滑动,复位块301的滑动,会挤压在复位槽303内的复位弹簧302,复位弹簧302受力逐渐收缩,持续拉动锁定销3,直到锁定销3由定位孔102内滑出,这样就可以在竖直方向移动支撑套筒2,支撑套筒2的位置移动之后,再释放对锁定销3的拉力,此时复位弹簧302的回复力推动复位块301,再利用复位带动锁定销3滑动穿插连接在对应高度位置处的定位孔102内完成高度位置的锁定,为了防止复位弹簧302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这里的复位组件可以设置多个,沿着锁定销3的轴线圆周布置在锁定孔202的内壁上。
35.为了方便定位孔102与锁定孔202正对,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4,支撑杆1与支撑套
筒2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是使支撑套筒2相对支撑杆1移动时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支撑套筒2相对于支撑杆1转动,使锁定孔202和定位孔102的轴线在同一个平面,这里支撑杆1可以为方形,支撑套筒2的内孔也为方形,保证支撑套筒2不相对于支撑杆1转动。
36.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支撑杆1上的第一导向件104,以及设置在支撑套筒2内壁与第一导向件104配合的第二导向键,所述第二导向件104相对于第一导向件104上下移动。
37.其中第一导向件104可以为滑槽,第二导向件104为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或者第一导向件104为滑块,第二导向件104为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这里滑块和滑槽都需要竖向设置,滑块就可以相对于滑槽上下移动。
38.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支撑套筒2的外侧套设有连接套环4,连接套环4的外表面设置侧撑机构,所述侧撑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套环4的外表面有铰接座401,铰接座401上铰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远离铰接座40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块501,连接块501上设置有撑扶杆6,撑扶杆6远离连接块501的端部设置有沉孔,沉孔内插设有可沿撑扶杆6轴线移动的延伸杆7,延伸杆7远离撑扶杆6的端部设置有撑扶块701。
39.其中,连接套环4的内径大于支撑套筒2的外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套筒2为圆柱形时,连接套环4也圆环,当支撑套筒2为方形时,连接套环4为方形环;侧撑机构的作用是为支撑套筒2提供侧面支撑,提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铰接座401与连接套环4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转动杆5为方形长条,连接块501为方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撑扶杆6与连接杆分别设置在连接块501相对的两个面上,撑扶杆6与连接块501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杆与连接块501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沉孔内插设有可沿撑扶杆6轴线移动的延伸杆7,轴向移动的方式可以采用在沉孔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延伸杆7上设置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延伸杆7的旋转进行延伸杆7相对于撑扶杆6移动,这样就可以调节侧撑机构的长度;延伸杆7远离撑扶杆6的端部设置有撑扶块701,撑扶块701与延伸杆7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撑扶块701与墙壁连接,为侧撑机构提供支点。
40.进一步,参见图5,所述沉孔包括内腔以及与内腔相通延伸到撑扶杆6远离连接块501的端部的开口,内腔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所述延伸杆7远离撑扶块701的端部设置有阻挡滑块702,阻挡滑块702设置在内腔内,内腔的底部与阻挡滑块702之间设置有顶撑弹簧601,顶撑弹簧601的一端与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阻挡滑块702固定连接。
41.其中,延伸杆7远离撑扶块701的端部设置有阻挡滑块702,阻挡滑块702设置在内腔内,又由于内腔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这样使得阻挡滑块702不会从内腔内滑出,在需要使用侧撑机构进行辅助支撑时,转动转动杆5,在进行撑扶时,先向着靠近撑扶杆6的方向推动挤压延伸杆7,延伸杆7受力进行滑动,同时带动阻挡滑块702在内腔内滑动,阻挡滑块702的滑动会挤压顶撑弹簧601,使其受力收缩,在调节好之后将撑扶块701贴墙撑好之后,这时利用顶撑弹簧601回复力推动阻挡滑块702将延伸7向远离撑扶杆6的方向推动,延伸杆7推动撑扶块701更加贴合撑扶的墙壁,使得撑扶更稳固。
42.为了进一步保证辅助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侧撑机构至少为两个,沿着连接套环4周向布置。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