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角二通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7626发布日期:2023-03-24 14:4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角二通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角二通连接件。


背景技术:

2.连接件是由两根相同规格且带有右旋螺纹的钢筋丝头,与带有右旋内螺纹的连接套筒组成,两根钢筋中一根是有效螺纹长度为1/2连接套筒长度标准型钢筋丝头,另一根是有效螺纹长度为连接套筒长度加长丝钢筋丝头,连接套筒为标准型连接套筒。
3.现有的转角二通连接件在使用的时候,大多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导致拆卸不方便,并且部分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的时候,不方便进行定位,同时长时间使用螺栓松动,容易导致装置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角二通连接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转角二通连接件在使用的时候,大多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导致拆卸不方便,并且部分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的时候,不方便进行定位,同时长时间使用螺栓松动,容易导致装置不稳定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角二通连接件,包括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所述上侧连接件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凹形卡槽,所述下侧连接件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凹形卡槽相匹配的凸形卡块,所述上侧连接件左侧表面的上侧和下侧连接件上侧表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外连接槽,两个所述外连接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外连接角件,所述上侧连接件左侧表面的下侧和下侧连接件上侧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内连接槽,两个所述内连接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内连接角件,两个所述外连接槽内壁的一侧和内连接槽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块。
6.优选的,所述上侧连接件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的左侧表面均通过第一自攻螺栓与外连接角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侧连接件的下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的右侧表面均通过第二自攻螺栓分别与内连接角件内壁的上侧和左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上侧连接件的右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的下侧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杆。
8.优选的,上侧连接件前侧表面的左侧和下侧连接件前侧表面的下侧均开设有连通口,两个所述安装杆前侧表面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通口的内部和连接口的内部共同是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9.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前侧表面均通过第三自攻螺栓分别与上侧连接件的前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后侧表面均通过第四自攻螺栓与上侧连接件的后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前侧表面均通过六角螺栓分别与上侧连接件前侧表面的右侧和下侧连接件前侧表面的下侧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设置上侧连接件、下侧连接件、凹形卡槽、凸形卡块、外连接槽、外连接角件、内连接槽、内连接角件、磁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角的外连接角件和内连接角件将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能,并且在两个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进行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凹形卡槽和凸形卡块,从而使得两个连接件之间更加稳定。
13.2、通过设置下侧连接件、上侧连接件、外连接角件、内连接角件,通过第一自攻螺栓和第二自攻螺栓,使得外连接角件和内连接角件可以固定在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上,从而对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进行连接,保持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的稳定。
14.3、通过设置上侧连接件、下侧连接件、连通口、连接口、连接板、限位板,在连接板的作用下,使得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对安装杆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杆与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增加安装杆与上侧连接件和下侧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前侧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侧连接件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侧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侧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上侧连接件;2、下侧连接件;3、凹形卡槽;4、凸形卡块;5、外连接槽;6、外连接角件;7、内连接槽;8、内连接角件;9、磁块;10、安装槽;11、安装杆;12、连通口;13、连接口;14、连接板;1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转角二通连接件,包括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侧连接件1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凹形卡槽3,下侧连接件2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凹形卡槽3相匹配的凸形卡块4,上侧连接件1左侧表面的上侧和下侧连接件2上侧表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外连接槽5,两个外连接槽5的内部均设置有外连接角件6,上侧连接件1左侧表面的下侧和下侧连接件2上侧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内连接槽7,两个内连接槽7的内部均设置有内连接角件8,两个外连接槽5内壁的一侧和内连接槽7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块9,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角的外连接角件6和内连接角件8将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能,并且在两个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进行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凹形卡槽3和凸形卡块4,从而使得两个连接件之间更加稳定。
2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上侧连接件1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2的左侧表面均通过第一自攻螺栓与外连接角件6的表面固定连接,上侧连接件1的下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2的
右侧表面均通过第二自攻螺栓分别与内连接角件8内壁的上侧和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自攻螺栓和第二自攻螺栓,使得外连接角件6和内连接角件8可以固定在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从而对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进行连接,保持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的稳定。
23.如图1-4所示,上侧连接件1的右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2的下侧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10,两个安装槽10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杆11,通过安装槽10,可以使得安装杆11卡进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中,从而保持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的稳定,上侧连接件1前侧表面的左侧和下侧连接件2前侧表面的下侧均开设有连通口12,两个安装杆11前侧表面的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口13,连通口12的内部和连接口13的内部共同是设置有连接板14,两个连接板14的前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在连接板14的作用下,使得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对安装杆11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杆11与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增加安装杆11与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24.如图1-2所示,两个限位板15的前侧表面均通过第三自攻螺栓分别与上侧连接件1的前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2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14的后侧表面均通过第四自攻螺栓与上侧连接件1的后侧表面和下侧连接件2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三自攻螺栓和第四自攻螺栓,使得连接板14可以稳定地安装在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两个安装杆11的前侧表面均通过六角螺栓分别与上侧连接件1前侧表面的右侧和下侧连接件2前侧表面的下侧固定连接,通过六角螺栓,使得安装杆11在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再次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杆11更加稳定。
25.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将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通过凹形卡槽3和凸形卡块4进行卡接,再将外连接角件6和内连接角件8分别放入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的外连接槽5和内连接槽7中,通过第一自攻螺栓和第二自攻螺栓将外连接角件6和内连接角件8锁紧在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从而保持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之间的稳定,在凹形卡槽3和凸形卡块4的作用下,防止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在受到巨大的外力的时候,导致外连接角件6和内连接角件8变形;
26.将需要进行连接的两个上侧连接件1分别放入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中的安装槽10中,将连接板14通过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上的连通口12和安装杆11上的连接口13,对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进行连接,从而,并且通过第三自攻螺栓对连接板14上的限位板15与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之间进行锁紧,头盖骨第四自攻螺栓使得连接板14的后侧表面与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之间进行再次锁紧,最后通过六角螺栓对安装杆11与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之间进行再次锁紧,保持上侧连接件1和下侧连接件2与安装杆11之间的稳定。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