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9636发布日期:2023-03-22 10:2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地面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面积混凝土整体地面在工业仓房、地下车库、大型商场、大型展览馆等工程中应用广泛。
3.混凝土地面浇筑完成后会产生收缩,遇到框架柱阻挡会在框架柱底部周围产生应力,导致框架柱的底部出现裂缝,现有的消除应力方式通常采用在距离框架柱底部四周 200 mm处开设出分隔缝,但此部位距离框架柱较近,一般无法用大型锯进行切割,切割的分隔缝深度难以达到裂缝引到的需求,进而无法满足应力释放要求,导致框架柱底部四周仍然存在应力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框架柱底部周围应力的消除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包括地面层和框架柱,在地面层内开设有分隔缝,分隔缝围绕开设在框架柱的外侧,所述地面层内铺设有多根放射钢筋,放射钢筋围绕在分隔缝的外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射钢筋能够起到加固作用,通过放射钢筋能够减少分隔缝外侧部分四周应力的产生和传递,从而起到对框架柱底部周围应力进一步消除的作用效果。
8.可选的,所述框架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放射钢筋围绕成正方形结构,分隔缝同样围绕成正方形结构,分隔缝边线的长度方向与框架柱边线的长度方向平行;分隔缝顶点和框架柱顶点所连成的直线与放射钢筋的长度垂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大部分应力会集中作用在框架柱底部的端角处,因此使框架柱底部端角处正对放射钢筋的长度位置,使放射钢筋能够起到更好消除应力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放射钢筋所围成的正方形结构在每条边线上均设置有多根,每条边线上的放射钢筋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分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框架柱每个端角处放射钢筋数量,从而进一步增强放射钢筋消除应力的效果。
12.可选的,位于同一边线上相邻所述放射钢筋之间设置有支撑组,支撑组之间均匀间隔分布,每组支撑组内均包括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与放射钢筋固定连接,每组支撑组中的支撑杆构成交叉结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能够起到对放射钢筋之间起到加固的作用,使放射钢筋在受到应力作用时,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使放射钢筋能够起到良好的消除应力的效果。
14.可选的,同一边线上相邻所述放射钢筋之间的支撑组交错分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同一边线上相邻放射钢筋之间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放射钢筋抵消应力的效果。
16.可选的,相邻边线上的所述放射钢筋之间固设有加强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起到提高相邻边线上放射钢筋之间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放射钢筋抵消应力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分隔缝内设置有多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之间均匀间隔分布。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应力传递至分隔缝内时,弹性组件可通过自身的形变进一步抵消传递至分隔缝处的应力,同时弹性组件还可通过弹力与应力进一步抵消,以实现进一步增加应力消除的效果。
20.可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内杆、外杆和弹簧,内杆的一端穿设在外杆内,弹簧位于外杆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杆和外杆固定连接,内杆和外杆相互背离的两端与分隔缝处的内壁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应力传递至分隔缝处时,应力可使内杆向外杆的内部移动,并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达到应力消除的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在分隔缝外侧增设放射钢筋,以达到提高对框架柱底部周围应力消除的效果;
24.2.在放射钢筋之间增设支撑组和加强筋,使放射钢筋不易变形,进一步提高应力消除的效果;
25.3.在分隔缝内增设弹性组件,通过弹性组件自身的形变能够进一步吸收应力,从而再进一步的提高了应力消除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体现地面层内部结构的俯视剖视;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中,1、地面层;2、框架柱;3、分隔缝;4、放射钢筋;5、支撑组;51、支撑杆;6、加强筋;7、弹性组件;71、内杆;72、外杆;7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
32.参考图1,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包括地面层1和框架柱2。框架柱2沿竖直方向设置,框架柱2的底部预埋在地面层1内。
33.参照图1和图2,框架柱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在地面层1内开设有分隔缝3,分隔缝3位于框架柱2底部的外侧,分隔缝3开设有四条,四条分隔缝3首尾相连构成正方形,每
条分隔缝3的长度与框架柱2的边长方向平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分隔缝3距框架柱2之间的距离为200mm。
34.在地面层1内铺设有多条放射钢筋4,放射钢筋4在分隔缝3的外侧围绕构成正方形结构。框架柱2和分隔缝3端角所连成的直线为放射钢筋4的中垂线,进一步解释为,放射钢筋4围绕构成正方形的对角线与框架柱2的对角线之间的夹紧为45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放射钢筋4在构成正方形的每条边线上均设置有四根;放射钢筋4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2.5m;同一边线上相邻放射钢筋4之间的间距为200mm。
35.通过放射钢筋4和分隔缝3均能够起到消除应力的效果,并通过上述方式排列的放射钢筋4能够进一步抵消框架柱2端角处的应力,能够有效的防止框架柱2底部出现裂缝。
36.在同一边线方向上相邻的放射钢筋4之间沿着放射钢筋4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组支撑组5,每组支撑组5均包括两根支撑杆51,两根支撑杆51相互交叉构成x状,且支撑杆51的端部与放射钢筋4焊接固定。位于同一边线上相邻放射钢筋4之间的支撑组5交错分布。通过上述结构,提高了同一边线上放射钢筋4的结构强度,使放射钢筋4不易受应力发生变形,进一步增强了消除框架柱2周围应力的效果。
37.在相邻边线上的放射钢筋4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的两端与最内侧的放射钢筋4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提高了相邻边线上放射钢筋4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了消除框架柱2周围应力的效果。
38.参照图2和图3,在四条分隔缝3内均设置有多个弹性组件7,弹性组件7沿着分隔缝3边线长度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弹性组件7均包括内杆71、外杆72和弹簧73。内杆71的一端穿设在外杆72内并沿着外杆72的长度方向滑动,弹簧73位于外杆72内,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内杆71和外杆72固定连接,内杆71和外杆72相背离的一端均分隔缝3的内壁固定连接。当部分应力传递至分隔缝3处时,应力能够使弹簧73发生形变,同时内杆71收入至外杆72的内部,弹簧73通过自身的形变能够进一步消除应力,从而通过上述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对框架柱2底部周围应力消除的效果。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面积整体地面柱网部位抗应力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框架柱2底部四周的外侧由内向外的依次设置分隔缝3和放射钢筋4,又在分隔缝3内加设弹性组件7,同一边线的放射钢筋4之间加设支撑组5,相邻边线的放射钢筋4加设加强筋6。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起到有效的消除框架柱2底部周围应力的效果。
4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